外匯交易合法嗎?

點滴財富匯


看了好多人的回答,都一口咬定“外匯交易”不合法甚至違法。

其實,提問的文字太少了。目前在國內,外匯交易大致是這樣的現狀:

正規渠道的外匯交易

有一部分銀行已經支持外匯交易了,但這種交易時不帶杆槓的,也就是說屬於“保證金100%不會放大多少倍”。如中國銀行:

打開中國銀行手機APP之後,點擊“理財-更多”,下面有個“理財超市”,便可以看見“外匯買賣”

進入之後,便可顯示國際標準外匯牌價:

可能不同的省市銀行對這種理財制定了不同的“准入規則”,也許你所在的地方需要去銀行櫃面簽約。

其他的銀行,也有不少開辦了“賬戶外匯”的理財項目。如工行、建行也有。下圖為建行手機銀行的外匯買賣界面。

所以這些,都是國家允許的哦。

境外機構的外匯交易

要認識到,外匯交易本身是一項已經比較成熟的交易體系了,因涉及到外匯額度等多個方面因素的管理限制,目前我國境內還沒有開放“低保證金外匯交易”的門檻,因此,境內的外匯交易目前的狀態是“不受法律保護”。


但是,也要承認,境外機構的外匯交易平臺,也有國際老牌機構、也有恪守交易規則的機構存在,而目前國內確實也存在著部分這樣的“代理業務”,主要是運行在MT4(MetaQuotes Software Corp4)\\MT5平臺之上。因其註冊地全部在境外,因此,如發生糾紛,在我國境內難以通過“法院起訴追索損失、追究責任”的方式去維權。

從法律意義上來說,對於個人來說“法無禁止即可為”,如果你做了,並不違法。只是出了事自己承擔責任,比如“平臺跑路”、“你遇到黑平臺”了,法律是不保證會“對你的訴求進行法律追溯”的——因為人家在境外。

對於機構來說,“法無授權即禁止”,如果你發現了國內某個地方有“機構從事外匯業務”了,那麼這個機構是“違法開辦外匯業務”的。

綜上所述,得出結論

部分銀行開辦有合法的外匯交易業務。

而個人如參與銀行以外的外匯交易,法律不保護,個人也不違法。

如機構涉及銀行以外的外匯交易,則是違法經營,屬於犯罪。


檀紙間


外匯交易是合法的嗎?

答案是合法的!中國有明確法律規定,大陸不得設立公司進行組織公民炒匯的活動,目前在中國的外匯公司清一色都是外企,只要是受監管的正規平臺是合法的,因為政府不干預公民的個人投資,而且交易行為並沒有發生在國內。簡單起來就是說,比如你到美國旅遊去了一家美國外匯公司進行外匯保證金交易,這自然是合法的。目前國內外匯公司的作用就是省去了你出國的這一步。但是如果你的資金不是匯往國外,那肯定是不合法的公司,因為外匯交易的每一筆金額都必須接受國際金融監管機構的嚴格監管。


GRM託管跟單


外匯到底合不合法?很多投資者可能會有很多疑問。

那麼社長就來,今天明確的告訴各位投資者。不是所有的微匯,交易平臺都合法,而在國內有很多合法的外匯交易平臺,而且在證監會經過備案。

隨著近幾年人們的收入越來越穩定,也越來越高,人們對投資收益的追求也越來越高。甚至有大部分投資者響應,有限的本金實現翻倍的利潤。這就造就了他們對外匯市場的一些非常規理解。

也導致我國在2016年到2018年之間,現貨交易市場的蓬勃發展。有現貨黃金白銀和原油三種主要產品。槓桿普遍比期貨市場交易槓桿都高。導致大眾投資者虧損累累。結果是聯名維權。最終現貨市場在國內也悄無聲息的消失了。

那麼社長可以明確的來說,除了國內的期貨市場之外,國內的所有現貨市場,都是在打法律的擦邊球。建議各位投資者謹慎對待,以免你惦記投資回報,而投資的本金卻難以收回。

對於外匯市場我們不做明確的平臺解說,但有一部分平臺在我國證券業協會網站上是可以查到的。經過備案的投資平臺。

對於大眾投資者來說,對外匯的影響,往往是投入相對較低,槓桿相對較高,回報非常大。但這其中有一個最現實的問題就是,你能否駕馭千里馬。你要知道千里馬是日行千里,你的體力能夠駕馭。

不是所有美的事物,看著好,結果就好。比如說大年初一的煙花。在天空中綻放的時候非常美麗。但分分鐘消失的無影無蹤。回過頭來想一想你的投資是不是更大年初一的煙花一樣?

由於我國處於發展中國家對金融市場,還處於探索階段。所以說國內的各種金融槓桿相對較低,如果出現較大槓桿那都是違規的。我國規定,金融投資槓桿不能超過33。

而我們明確的可以看到,外匯交易槓桿起步是100倍,200倍,400倍。而這樣的高槓杆是屬於高度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也屬於那些經歷過幾百年投資經驗沉澱的成熟投資者。而我國的投資者,連股票都交易不明白,何況你能進行外匯交易。

所以綜合來看,國內外匯市場不一定全部是合法的,但有部分外匯市場是合法的。合法的外匯市場並不是你在某些外匯交易軟件上就能夠查得到的。那些交易軟件所謂能夠查到的外匯交易平臺,其中水分很多。

社長建議,如果你遇到外匯平臺之後,你可以在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上查詢,如果能夠查得到那就說明該平臺在國內允許。如果在證券業協會網站上查不到,在其他所謂誤會,平臺上能夠查得到,那也是虛假平臺。


社長財經


炒外匯不合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私自買賣外匯、變相買賣外匯、倒買倒賣外匯或非法介紹買賣外匯數額較大的,由外匯管理機關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金額3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違法金額30%以上等值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炒股養家VIP


外匯市場作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越來越受到國內投資者的青睞。然而由於國內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完善,在外匯交易過程的違法違規事件層出不窮,這也成為了廣大外匯愛好者心中的隱憂。

  

那麼在我國外匯交易合法嗎?

  通常所說的外匯交易是指外匯保證金交易。雖然中國目前沒有開放外匯交易,但對於香港和國外進入國內的外匯平臺也沒有禁止,因此理論上通過國外平臺進行外匯保證金交易是不違法的。但外匯行業的暴利滋生了許多違法平臺,這些黑平臺的員工在受到監管嚴查時往往會承擔連帶責任。

  雖然國家並不反對投資者進行外匯交易,但是也沒有出臺任何一部保障外匯交易者權益的法律。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需要提高警惕,防止上當受騙。


股市猛虎


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國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包括外國貨幣、外幣存款、外幣有價證券(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等)、外幣支付憑證(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擅自從事外匯交易的,交易雙方權益不受法律保護,組織和參與這種交易,屬於非法經營外匯業務和私自買賣外匯行為。按照《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私自買賣外匯、變相買賣外匯、倒買倒賣外匯或者非法介紹買賣外匯數額較大的,由外匯管理機關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金額3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違法金額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私自買賣外匯、變相買賣外匯、倒買倒賣外匯或者非法介紹買賣外匯數額較大的,由外匯管理機關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金額3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違法金額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老王財經視點


關於外匯交易

外匯市場的參與者,主要包括外匯銀行、外匯銀行的客戶、中央銀行、外匯交易商和外匯經紀商。

外匯銀行大致可分為三類:專營或兼營外匯業務的本國商業銀行,在本國的外國商業銀行分行及本國與外國的合資銀行,經營外匯業務的其他金融機構。

外匯經紀商只介於外匯銀行之間、外匯銀行和其他外匯市場參與者之間,進行聯繫、接洽外匯買賣、從中賺取擁金的經濟公司或個人。

外匯交易由於風險大,要求專業性和豐富經驗,目前國內有很多的交易平臺,並帶有模擬交易盤,為實習者提供操作,通常大多數參與者都是通過外匯交易平臺註冊,先期學習,也有少部分人通過平臺註冊後自己進行外匯交易,但基本都是專業人士。

註冊流程簡介

1、按交易商或代理商流程填寫

開戶文件、姓名、國籍、住址、收款銀行銀名稱、銀行賬號、聯繫電話、電子郵箱。電子郵箱通常適用於專用,因為這是客戶與國外交易商溝通的渠道。一般交易商會定時把客戶交易賬單通過E-mail發送給客戶。

2、交易商把交易賬號和密碼發送給客戶,客戶的銀行卡號電子郵箱和交易賬號綁定在一起。

3、客戶把錢打入交易商指定的監管賬戶,交易商確認到賬後向客戶注入資金。這時候就可以登錄交易了。

目前在國內這類外匯的交易平臺均屬於外匯交易經紀商。


東方上院


《做外匯犯法嗎?外匯在中國合法嗎》-精選1

目前網絡上金融類詐騙有很多,很多炒外匯入門的新手在首次接觸外匯時不禁有些擔心,做外匯犯法嗎?外匯在中國合法嗎?今天就來為大家解除這個擔心,為大家介紹一下外匯是否合法。
首先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大家,炒外匯是不犯法的,外匯交易在中國是一種合法的投資行為。目前國內的外匯平臺雖然都是國外企業,但只要是受監管的正規平臺,那麼交易者就不必擔心是否合法。國家不干預公民的個人投資行為,並且交易者選擇的是國外平臺開設的外匯賬戶,交易行為也發生在國外。
清楚了外匯的合法性,那麼交易者就可以放心的去開設賬戶進行炒外匯了。不過仍然要提醒交易者的一點是一定要選擇正規受監管的外匯平臺進行開戶,不然資金安全無法得到保障。這裡建議大家選擇福匯開戶,福匯是外匯市場鼎鼎有名的交易平臺,受英國FCA監管,各方面實力都非常強。

《做外匯犯法嗎?外匯在中國合法嗎》-精選2

7月中旬的長三角,驕陽似火。但是對於工薪族萬麗麗來說,其內心所承受的煎熬更甚於天氣。

她投資的IGOFX外匯交易平臺於今年6月8日凌晨崩盤,突如其來的爆倉讓她的賬戶損失95%以上。隨後,IGOFX網站打不開、配套行情軟件登陸不了、中國區總代聯繫不上……這一系列的異常讓萬麗麗突然意識到,IGOFX是打著外匯交易旗幟的詐騙平臺。

上證報記者梳理了現在社會上存在的兩類外匯交易平臺:一是直接對接國際外匯交易市場的“真平臺”,由國外監管部門批准的境外經紀商代理交易;二是以境外正規經紀商為噱頭,以直接參與國際市場交易、高額回報為誘餌,實則從事傳銷或非法集資的偽平臺。

通過萬麗麗的講述,記者還原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IGOFX毫無疑問屬於偽平臺。

那投資者可以“真刀實槍”進行外匯交易的“真平臺”呢?翻閱現行監管規定可以發現,網絡上各類外匯交易平臺未取得金融監管部門批准,未在我國設立相關機構提供業務服務,未依法向電信部門備案,均屬非法展業行為。而且,參與外匯交易平臺的各類主體,包括國內代理、宣傳機構以及投資者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回顧:炒匯平臺披著專業“偽裝衣”

張雪嬌是萬麗麗的中學同學,今年年初的一場聚會上,張雪嬌向老同學介紹了IGOFX交易平臺,並自稱是該平臺的中國總代理。

該平臺交易的產品是外匯,投資門檻低,只需註冊和100美元起入金,隨時可提現,每個月都有10%以上的收益。更吸引人的是,該平臺可以全自動跟單交易,即將資金託管給專業操盤手進行統一操作。

“起初,我根據自己基本的風險判斷,對這個交易產品是半信半疑的。”萬麗麗學財務,對金融知識略知皮毛。但是同學見面後的熱絡很快就沖淡了這種警覺,“而且這流程聽起來比買銀行理財產品還要簡單”。於是她試探性地投資了2萬元。

果然如張雪嬌所說,先期萬麗麗的賬戶盈利額不斷增加,並且從平臺賬戶提現至銀行卡的手續方便、速度很快。

在IGOFX的對外宣傳中,一再強調客戶應該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設置5%至20%不等的止損線。“從前期交易的實際情況看,止損設置是有效的,即使偶爾出現過失效的情況,IGOFX也及時補償了投資者的損失。”萬麗麗稱。

同時,IGOFX聲稱自己在一款名叫MT4的市場行情接收軟件上有註冊記錄,投資者可以查詢自己所有的外匯交易操作記錄。

由此,萬麗麗對IGOFX深信不疑,投入自己工作幾年以來的所有積蓄,並介紹周圍的親戚朋友陸續加入。沒多久,加入該平臺的人數如“滾雪球”般多了起來。

這些“外匯投資者”們沒有料到,平臺是一張鋪開的大網,止損、MT4這些看似專業的設置只是騙局的誘餌。數月後,騙子收網了。

北京時間6月8日凌晨,英國大選導致英鎊/美元下跌200點以上。值此風口浪尖,萬麗麗委託的專業操盤手非但沒有采取避險措施,還繼續重倉做多英鎊,下單後不到10分鐘即虧損90%以上。

即使當時市場並未出現流動性枯竭導致穿倉的情況,即使萬麗麗設置了10%的平倉線,可是她的賬戶還是爆了倉。隨後,IGOFX平臺網站打不開、MT4進不去,甚至連老同學張雪嬌也失去了聯繫。

於是,萬麗麗在會員群裡公佈張雪嬌“跑路”消息,由此“IGOFX跑路,詐騙40萬國人300億”的信息在網絡上廣泛傳播。

覆盤:認清詐騙事實

IGOFX宣傳資料顯示,在該平臺從事外匯交易,投資者把資金通過系統託管給操盤手,投資者得到七成收益,操盤手拿走兩成,剩下的10%則付給四個級別的介紹人,級別越高,收益越高。

因此,對於投資者來說,一方面可以獲得跟單交易帶來的穩定收益,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介紹新人進入平臺獲得利潤分成。

也正是在這樣的利益驅動下,萬麗麗推薦了不少自己的熟人。

“其實我自己從來沒有下過單,只是每天登錄賬戶看一下盈利情況。”據萬麗麗回憶,MT4軟件上從來都沒有自己的交易記錄。因為全自動跟單交易模式下,資金託管給專業操盤手,投資者的資金看似還在自己的賬戶上,但是實際操作權已經不在自己掌控範圍內。

“現在才意識到,IGOFX就是個打著外匯旗幟的詐騙平臺。”萬麗麗悔不當初,“我已經去報了案,不知道錢還能拿回來嗎?”

不法分子利用少數投資者一夜暴富的投機心理,以網絡炒匯可獲高額回報誘騙投資者“入金”,並以“人拉人、層層返利”的模式發展下線,待擴充規模後捲款一跑了之。

一位參與互聯網專項整治工作的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各類非法金融活動往往披著創新、專業的外衣,在打擊整治過程中存在“三難”:其一,識別難,往往曝光後才發現;其二,定性難,有的跨省,涉及落實屬地責任,有的跨境,公司註冊或者服務器在境外;其三,處置困難。因此,監管部門也在研究,未來如何加強部門協同協作,發揮群防群治的力量。

今年7月23日,公安部已經集中開展打擊整治涉眾型、風險型經濟犯罪活動,此類金融詐騙行為將是重點打擊對象之一。

警示:監管早就禁止的“法外之地”

偽平臺顯然具有非法性,那直接對接國際外匯交易市場的所謂“真平臺”呢?

據記者瞭解,目前網絡上流行的外匯交易平臺,大多參與門檻低,開戶資金在500-2000美元,開戶後客戶利用網絡平臺直接進行交易,既可以限價、限時,也可以進行點差式交易。1手交易保證金為1000美元至2000美元,槓桿比例一般在100倍至200倍,多的可以做到400倍,最小交易單位為0.1手。因此客戶投入少量保證金就能得到賺取高額回報的機會。

但是梳理監管信息可以發現,這種所謂的“真平臺”,目前也是非法的。所謂的外匯交易平臺,俗稱“網絡炒匯”,也叫“外匯保證金交易”,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登陸境內,並於九十年代初在廣東、深圳、北京等地出現一股交易熱潮。但是由於缺乏監管,加上參與者對這項業務一知半解,很多個人和機構損失慘重。

1994年相關部委叫停外匯保證金交易,明確未經監管部門批准從事外匯保證金交易非法,2006年部分銀行開始逐步試點。但是在試點過程中,監管層發現外匯保證金交易風險大、投資者承受能力有限,於2008年6月明確要求,各銀行在相關管理辦法正式發佈前,不得開辦或變相開辦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自此,外匯保證金交易被全面叫停。

至於國外監管部門批准的境外經紀商,根據WTO相關要求,境外機構提供金融服務,一是要按照我國既定的管理原則由金融監管部門批准,二是要按照商業存在的要求,在我國境內設立提供金融服務的企業。

2015年十部委發佈《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開設網站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應按規定履行相關金融監管程序,並依法向電信主管部門履行網站備案手續。

因此,目前網絡上各類外匯交易平臺,一則未取得我國金融監管部門批准,二則未在我國設立相關機構提供業務服務,三則未依法向電信部門備案,屬非法展業行為。而且,由於外匯保證金交易在我國沒有合法化,參與外匯交易平臺的主體,包括國內代理、宣傳機構以及投資者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016年上海某法院就認定了代理境外炒匯平臺的韓某、遊某非法經營期貨業務,以非法經營罪分別判處二人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並處罰金50萬元。2017年四川某法院和北京某法院也分別對境外阿爾卑斯資產管理信託公司境內代理下線黃某、陸某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年六個月和三年,並處罰金25萬元和15萬元人民幣。

《做外匯犯法嗎?外匯在中國合法嗎》-精選3

目前,網絡上活躍的外匯交易平臺主要有兩類:一是直接對接國際外匯交易市場,由國外監管部門批准的境外經紀商代理交易;二是以境外正規經紀商為噱頭,以直接參與國際市場交易為誘餌,承諾20%以上高額回報,以傳銷或集資模式,騙取投資者錢財

由於外匯保證金交易屬於金融業務,依法應取得金融監管部門批准,但我國目前並沒有法律法規明確允許該交易,即類似平臺在我國沒有合法化,參與第一類外匯交易平臺的主體,包括國內代理、宣傳機構以及投資者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剛工作不久的“90後”青年王歡怎麼也沒想到,一夜之間,自己在網絡炒匯平臺IGOFX賬戶裡的20萬元就“打了水漂”。可在幾天前,她還深信這是個“躺著都賺錢的買賣”。

在網上炒匯並遭遇鉅額損失的並不止王歡一人。近日,一系列網上炒匯平臺“跑路”事件頻發。“IGOFX跑路,詐騙40萬人300億元”的消息在網上廣泛傳播,相繼又傳出ItraderFX關閉、CAN平臺詐騙團伙被端、JJPTR平臺控制人被馬來西亞警方抓捕等。不少投資者深受其害,其中有像王歡這樣的新手,更有相當部分的外匯市場交易“老手”。但最終,他們均蒙受了鉅額損失,有的更是傾家蕩產。

這些所謂的外匯交易平臺,背後玩的究竟是什麼花招?又是如何一步步騙取人們信任的呢?

躺著就能賺錢?

今年春節期間,王歡在一次聚會上見到了頂著“IGOFX中國總代理”頭銜的老同學張雪嬌,從此便開始在IGOFX平臺上交易。

張雪嬌將自己包裝成成功人士,並稱給王歡等同學們帶來“躺著就能賺錢”的方法。張雪嬌告訴她們,IGOFX採用的是全自動外匯跟單託管系統,屬於“懶人外匯”,不需要懂技術,門檻也低,100美元就能起投,並隨時可提現,“躺賺”美元。

“IGOFX讓專業操盤手代替我們操盤賺取利潤,所以在IGOFX外匯跟單系統穩賺不賠,人人都可以參與。”張雪嬌向大家推薦了IGOFX平臺的專業交易員中、連續31個月平均每月盈利20%以上的金牌操盤手“V神”,建議大家跟著“V神”操作。起初,王歡還半信半疑,但面對相識多年的“閨蜜”,她很快放鬆了警惕。

實際上,在這種交易模式下,投資者的資金看似還在自己的賬戶上,但是交易操作權已經不在投資者的掌控範圍內。“我對外匯投資可以說一竅不通,因此我選擇的是託管方式做跟單交易,自己只是每天登錄賬戶看一下盈利情況,從來沒有實際操作過。”王歡說。

剛開始,一切都非常順利,王歡的IGOFX賬戶一直顯示盈利狀態,且盈利額在不斷增加。為了驗證資金賬戶的真實性,王歡曾嘗試把賬戶中的盈利資金提取出來,正如張雪嬌所說,提現非常便利,賬戶上的資金很快就轉到了自己的銀行卡上。

自此,王歡對IGOFX深信不疑,並加大了投資金額,把自己工作以來的積蓄全投了進去。另一些同學投資金額更大,個別人甚至通過借貸等方式“加槓桿”,還有人把本來準備買房子的錢都投了進去。不僅如此,在IGOFX“介紹新人加入可獲利潤分成”的誘惑下,王歡開始發展下線,她周圍的親戚、朋友也都先後加入進來。

難以置信的崩盤

王歡並沒有想到,崩盤會來得這麼快。她以為,只要設置了“止損線”,就算有損失也不會失控,10%哪怕20%的損失自己還是承受得起的。

在IGOFX聲稱的“跟單交易”模式中,客戶可以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設置相應的止損線,如5%、10%、20%不等。從王歡前期交易的實際情況來看,這一止損設置的確是有效的,交易的成交情況與外匯市場的波動走勢也一致,一切都在按IGOFX平臺所承諾的那樣“平穩”運行。

也正是這一所謂“止損線”的設置,使得IGOFX贏得了不少專業投資者的信任。同時,IGOFX在宣傳中聲稱自己在MT4軟件(一款市場行情接收軟件)有註冊記錄,投資者可以查詢自己所有的外匯交易操作記錄。然而,事後才發現,但凡託管給操盤手的交易均沒有交易記錄。

今年5月9日,IGOFX平臺有部分投資者在交易虧損未達止損線的情況下,賬戶即被平臺自動平倉止損。消息傳開,不少投資者對平臺產生了懷疑。很快,IGOFX平臺對投資者止損線之外的受損資金給予了補償,這博取了相當部分投資者的信任,他們甚至認為這是交易平臺守信的表現。由此,投資者更加認可IGOFX平臺,部分投資者正是在經歷賠償之後,進一步投入了更多資金。

一個月以後的6月8日,北京時間凌晨5點左右,英國大選導致英鎊對美元一度下跌200點以上,IGOFX金牌操盤手“V神”非但沒有采取避險措施,還繼續重倉做多英鎊,下單後7分鐘左右即虧損90%以上。

就在這關鍵時刻,IGOFX平臺止損功能失靈了。王歡的賬戶在當天也未能倖免,她陸續追加進去的本金加上前期的“盈利”一共28000多美元。此後,賬戶上僅剩下1500多美元,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隨後,IGOFX的網站打不開了,“閨蜜”張雪嬌也失聯了。

讓詐騙者無處遁形

“現在回想起來,這次投資失敗還是自己的貪念在作怪,真的是賺了利息虧了本金。”王歡悔得腸子都青了,“現在看來,IGOFX就是個打著外匯交易旗幟的詐騙平臺”。

所謂的網絡外匯交易平臺也叫外匯保證金交易,並非什麼新花樣。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在廣東、深圳、北京等地就曾出現過一股外匯保證金交易熱,但由於缺乏監管,加上參與者對這項業務一知半解,很多個人和機構損失慘重。隨後該項業務被監管機構認定為是違法行為,交易不受法律保護。

目前,網絡上活躍的外匯交易平臺主要有兩類:一是直接對接國際外匯交易市場,由國外監管部門批准的境外經紀商代理交易;二是以境外正規經紀商為噱頭,以直接參與國際市場交易為誘餌,承諾20%以上高額回報,以傳銷或集資模式,騙取投資者錢財。

由於外匯保證金交易屬於金融業務,依法應取得金融監管部門批准,但我國目前並沒有法律法規明確允許該交易,即類似平臺在我國沒有合法化,參與第一類外匯交易平臺的主體,包括國內代理、宣傳機構以及投資者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2016年,上海某法院認定代理境外炒匯平臺的韓某、遊某非法經營期貨業務,以非法經營罪分別判處二人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並處罰金50萬元;2017年,四川某法院和北京某法院分別對境外阿爾卑斯資產管理信託公司境內代理下線黃某、陸某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有期徒刑8年6個月和3年,並處罰金25萬元和15萬元人民幣。

王歡投資的IGOFX屬於第二類外匯交易平臺,其實質為網絡金融詐騙行為,不法分子利用少數人幻想一夜暴富的投機心理,以網絡炒匯高額回報誘騙投資者,並以“人拉人、層層返利”發展下線,擴充規模,賺得盆滿缽滿後,捲款一跑了之。

2017年7月23日,公安部集中開展打擊整治涉眾型、風險型經濟犯罪活動。今後,此類金融詐騙行為將無處遁形。

《做外匯犯法嗎?外匯在中國合法嗎》-精選4

近日,網上炒匯平臺“跑路”事件頻發,不少投資人深受其害。網絡炒匯披上什麼外衣,能讓投資人如此趨之若鶩?如何認清網絡交易平臺的“真面目”?

這些交易平臺花樣百出。據平臺IGOFX的投資人介紹,IGOFX號稱系統採用的是全自動外匯跟單託管系統,不需要懂技術,只要跟著平臺上投資業績優異的專業操盤手操作,就能穩賺不賠。門檻也低,100美元就能起投,並隨時可提現。為了防止損失擴大,平臺聲稱,客戶可以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設置相應的止損線,如5%、10%、20%不等,一旦損失達到止損線,交易就會自動停止,損失可控。同時,介紹新人加入還能獲得利潤分成。

參與初期,投資人賬戶一直處於盈利狀態,也能便捷地提取現金,看起來就是一個真實的資金賬戶,止損線也近似完美。然而隨著投資額增大,風險開始放大。今年5月9日,IGOFX平臺有部分投資者在交易虧損未達止損線的情況下,賬戶即被平臺自動平倉止損。但不久後,IGOFX平臺對投資者止損線之外的受損資金給予了補償,贏得不少投資者信任。但6月8日,北京時間凌晨5點左右,英國大選導致英鎊兌美元一度下跌200點以上,IGOFX上的金牌操盤手非但沒有采取避險措施,還繼續重倉做多英鎊,下單後7分鐘左右即虧損90%以上,此時IGOFX平臺止損功能失靈了,大部分投資人跟單操作,損失巨大。隨後,IGOFX的網站打不開了。

據業內人士介紹,所謂的網絡外匯交易平臺也叫外匯保證金交易。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在廣州、深圳、北京等地就曾出現過一股外匯保證金交易熱,但由於缺乏監管,加上參與者對這項業務一知半解,很多個人和機構損失慘重。隨後該項業務被監管機構認定為是違法行為,交易不受法律保護。

目前,網絡上活躍的外匯交易平臺主要有兩類:一是直接對接國際外匯交易市場,由國外監管部門批准的境外經紀商代理交易;二是以境外正規經紀商為噱頭,以直接參與國際市場交易為誘餌,承諾20%以上高額回報,以傳銷或集資模式,騙取投資者錢財。

由於外匯保證金交易屬於金融業務,依法應取得金融監管部門批准,但我國目前並沒有法律法規明確允許該交易,即類似平臺在我國沒有合法化,參與第一類外匯交易平臺的主體,包括國內代理、宣傳機構以及投資者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而第二類實質為網絡金融詐騙,不法分子利用少數人幻想一夜暴富的投機心理,以網絡炒匯高額回報誘騙投資者,並以“人拉人、層層返利”發展下線,擴充規模,賺得盆滿缽滿後,捲款一跑了之。投資人要認清這種平臺操作的實質,遠離欺詐。

《做外匯犯法嗎?外匯在中國合法嗎》-精選5

10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下跌,連連刷新近幾年新低,甚至一度跌破6.8大關。伴隨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外幣理財和外匯保證金交易吸引了眾多普通投資者的關注。很多人都想在外匯市場中分一杯羹,但融360小編提醒,如果認識不到以下這些坑,很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

 外幣理財收益未必高

銀行美元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呈現出增加趨勢,這是由於國慶小長假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屢屢創新低。對此投資者們更願意去配置美元等海外投資理財產品。為應對市場需求,銀行增加了美元理財產品的發行量。

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上週(10.22-10.28)一週內,人民幣理財產品發行量1747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71%。美元理財產品發行量28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1.63%;港元理財產品發行量4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0.9%;澳元理財產品發行量7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2.09%,英鎊理財產品發行3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0.42%。

相對於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年收益率3.71%來看,外幣理財產品的收益明顯比較低。

外幣理財易給投資者造成高收益的印象,是因為其包含了不少僅對高淨值用戶開放的高門檻、高收益的理財產品,而這些產品普通投資者無法企及。

因此,是否因為人民幣匯率下跌就選擇外幣理財還要因人而異。對於有留學、海淘、大額資產保值等實際需求的投資者,外幣理財很有必要。對大多數投資者而言,或許外幣理財並不具有明顯優勢。

“炒外匯”是機會還是騙局?

很多人對外匯市場並不瞭解,常常聽人說:“誰誰又炒外匯掙不少錢”“炒外匯得拿好多錢吧,匯率變動就那麼一點兒,得用多少錢啊,我可沒錢”等等。這時候又有人說了:“炒外匯得用槓桿!那要弄不好就得賠好多錢呢,可不能做啊!”

據瞭解,外匯投資諮詢公司提供的買賣方式一般是保證金形式,即槓桿交易、以小博大,放大倍數可達到50倍~500倍不等,在博取高收益的同時也承擔著相當大的風險。

融360小編提醒,目前國內沒有正式掛牌的外匯交易所,國內所謂的炒外匯平臺都是引用國外第三方平臺。這方面的監管尚未完善的,所以這類平臺存在著很多的安全隱患。

正規的外匯投資都有嚴格的第三方資金監管,而目前曝光的多起“炒外匯”騙局中,投資外匯保證金業務的公司全部是非法的,沒有經監管部門批准,其賬戶是境外賬戶,且沒有與銀行達成三方託管的協議,無法對賬戶資金進行監管,因此不受法律保護。

國內進行外匯投資的唯一合法的途徑是通過各商業銀行,曾有銀行推出外匯保證金業務,放大倍數從10倍到30倍不等,但此業務推出不到半年,就接到不少投訴,原因是風險太高,投資者虧多賺少,損失較大。

2008年6月6日銀監會下發《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開辦外匯保證金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監辦發[2008]100號》,其中第二條明確規定“在相關管理辦法正式發佈前,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開辦或變相開辦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自銀監會一紙通知宣佈叫停商業銀行外匯保證金業務,至今未見相關管理辦法出臺。

目前外匯交易仍處灰色地帶,隨便點開一個外匯交易平臺,各種炒外匯的廣告映入眼簾,其中不乏一些不具備基本資質與保障的“黑平臺”,儘管屢有詐騙事件曝光,卻仍有投資者上當受騙。

對於投資者而言,切勿輕信高回報與所謂的專家策略,對於自己不瞭解的投資領域,不要輕易嘗試。

《做外匯犯法嗎?外匯在中國合法嗎》-精選6

“套路總是得人心”,近年來,理財騙局層出不窮,而老百姓(603883,診股)對理財騙局套路的認知速度卻趕不上理財騙局的“創新”速度。這些套路無孔不入,花樣百出,本刊記者在此給大家準備了時下最“流行”的十大理財騙局,帶你看穿騙子的層層套路

1、P2P騙局:動輒超10%收益率看來很美

十大騙局之首當屬P2P騙局。動輒超10%的收益率看來很美,可實際上呢?

2016年,對非法集資案件,公安機關立案1萬餘起,涉及金額近1400億元,而這個數字中,僅P2P騙局就“貢獻”了較大的部分。故P2P騙局位居十大理財騙局之首,並非浪得虛名。

P2P騙局中,最聲名狼藉的當屬“e租寶”事件。自2014年7月“e租寶”上線到2015年12月被查封,實際吸收資金500餘億元,涉及投資人約90萬名,受害投資人遍佈全國31個省市區。

那我們該如何鑑別這類P2P騙局呢?高息是假P2P的共同特點。“e租寶”共推出過6款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在9%至14.6%之間,遠高於一般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其次,此類產品均無真實標的。投資人在對P2P產品心存疑慮時,可調查標的真實性,便知平臺真假。

2、“街邊理財”:“打一炮,換一陣地”

“阿姨,我們公司就在附近,您可以上去喝杯茶,我給您講講我們的理財啊……我們產品年化收益12%,沒風險。”大街邊或者大型超市門口,一張小桌子上擺滿宣傳頁,西裝革履的小夥子們看到上年紀的人,就會衝上去介紹他們的產品。

通常,這類理財公司的業務員態度熱情,當投資人被帶到其公司,還可以看到這類公司裝潢華麗,環境舒適,導致投資人對此類公司實力誤判。但往往這類公司最後離不開跑路的結果,“人去樓空”的特點卻沒有變。

3、虛假“P2G+PPP”項目:“********”,專騙老年人

近年來,理財騙局給自己“鍍金”的套路屢見不鮮且屢試不爽,有的抱經濟學家大腿,有的抱電視臺大腿,不可思議的是竟然還有騙子公司敢直接抱****大腿。

近期“PPP”概念被炒得火熱,騙子公司都想在此概念上做文章,華贏凱來就是其中一個。

“巴鐵”項目是由華贏凱來包裝成與地方****對接的“P2G+PPP”項目。“PPP”是指****和企業去合資修建一些公益性的項目,由企業負責融資建設,****負責項目的立項,並提供政策保護及法律保護。而華贏凱來藉著“PPP”幌子,在全國多地為“巴鐵”項目募集40多億資金,並對外宣稱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12%,100萬元起投。7月2日,北京市公安局東城分局發佈公告稱,華贏凱來公司因涉嫌從事非法集資活動,已被立案偵查。

此類騙局的特點是,項目投資人中老年人佔大半,因為老年人更易輕信有****“兜底”的基建項目。

4、現貨交易詐騙:“微信美女”專騙中年男

近年來,全國多地曝出詐騙犯罪團伙以交易白銀、原油、瀝青等現貨為幌子,實施詐騙。

被害投資人爆料,通常,這些騙子會偽裝成膚白貌美氣質佳的有錢女青年,這些“美女”不僅自己美麗有錢,還會對你體貼入微……其實這些“美女”的真實身份都是“彪形大漢”,他們上崗前都會進行話術培訓,教他們如何“撩”有些積蓄的中年男性目標客戶。

這些“美女”通過聊天熟悉後,就會哄騙你投資現貨,並稱其背後有一個引導投資的“分析師”,通過“分析師”的指導,已賺到一筆可觀的收入。許多男性在誘騙下會參與進來,與“美女”一起投資。

“本來只買了5萬,她告訴我現在正是建倉的好時機,不知怎的,我腦袋一熱就追加入了20萬,結果全賠了。”一位受害的投資人稱。

經各地公安機關調查發現,這些現貨交易平臺多為虛假平臺,投資人投資在所謂盤面上的錢,並未拿去投資,在投入之後就被提走了。而所謂的盤面上的操作,操作的也只是一個數字而已,再加上頻繁操作的高額手續費,最終,投資人血本無歸。

5、網絡交易騙局:總會讓你爆倉血本無歸

2017年6月8日,由於英國大選,英鎊兌美元匯率開盤跳空200點以上。英鎊兌美元匯率的大跌,導致IGOFX外匯交易平臺的所有投資人賬戶全線爆倉,損失慘重。

令投資人無法接受的是,之前在平臺上設置的“止損線”形同虛設,甚至有投資人損失竟高達90%以上。

有投資人爆料稱,“投資的錢根本沒有參與到真正的外匯大盤交易”。而“盈利”其實是來自不斷加入的“下線”或代理的資金,也就是拿新填舊,而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交易形式的本質正是龐氏騙局。

早在2006年,銀監會就曾針對外匯交易平臺,發佈過公告警示:通過互聯網在外國機構的交易網絡平臺上進行外匯交易的行為,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保護。

同為網絡交易騙局的還有二元期權。二元期權僅對未來某段時間外匯、股票等品種的價格走勢進行猜測,其本質類似****博,不具備規避價格風險、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已在2016年4月被定性為非法。這些二元期權網站大多註冊在境外,在國內無網絡備案信息、無實際辦公地址,投資者一旦上當受騙,損失很難追回。

6、“金融互助”騙局:每日利息1% 本質是網絡傳銷

“投資60元~6萬元人民幣,每日利息1%,滿15天可提現,年收益23倍,無手續費……”此外,“參與者發展他人加入,可獲得推薦獎、管理獎等額外收益、管理收益:第一代5%、第二代3%、第三代1%、第四代0.25%。”這是“金融互助”的業務介紹。但凡有過金融投資經驗的投資人都能看出破綻,但仍有投資人深陷月息30%的高額利息無法自拔。

拉人頭、騙取入門費、團隊計酬這些條件完全具備了傳銷的基本特徵,只不過“MMM金融互助”把傳銷搞到了互聯網上。

不可思議的是,有些投資人知道此類“金融互助”實質是傳銷,還堅持入局。有投資人自信地認為,自己不會是這個金字塔系統最後的接盤者。

與“MMM金融互助”如出一轍的還有虛擬貨幣騙局。這些虛擬貨幣在收益方面分為靜態收益和動態收益,其動態收益就是發展下線,下線越多,收益越高。據瞭解,珍寶幣、百川幣、馬克幣、萬福幣、五行幣等,均是此類披著數字貨幣外衣的非法傳銷項目。

7、原始股騙局:高調鼓吹上市回報

“人無股權不富”,高額的利潤承諾、****和大佬的****,在編織的美麗上市夢中,股權投資已然成為許多投資人的不二選擇。

通常,這些涉案企業會聲稱已經或將在區域性股權市場“上市”,通過向投資人鼓吹原始股的上漲潛力,吸引投資人購買原始股,甚至有些中介機構通過設立“股權眾籌”融資平臺,非法發行股票。買了之後,你就會發現這些項目上市遙遙無期。試想,如果真能上市,各個投資機構會搶著買,還輪得到你嗎?

8、“以房養老”騙局:騙得眾多老人無家可歸

近期,一種以“理財”之名實施的新型“房詐”逐漸浮出水面,而這個新型騙術盯上的是理財風險防範意識差的老人們。

行使這種騙術,通常騙子會混淆時下最熱的概念“以房養老”。騙子以高額回報為由,要求老人抵押房產借款並把錢給騙子做投資,這樣到期之後,老人便可獲得高額的回報。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老人以為與騙子簽訂的是投資合同,而實際上籤訂的卻是委託處理房屋合同。

“抓小雞兒一樣扔了出去。”“以房養老”受害人曾女士稱。因為簽了委託處理房屋合同後,房屋已被強行出售,曾女士被趕出家門的瞬間,“泥一樣癱地上昏倒了”。

實際上,這已不是個例。北京致誠公益項目負責人武婕統計,在北京已經超過30戶,涉案金額在8000萬元左右。而在奪走老人房產期間,設騙局者還令老人與家人決裂,將其置於一個絕境。

9、非法傳銷騙局:善於包裝洗腦

非法傳銷騙局是老生常談了。近日,多家媒體報道,畢業生李文星通過BOSS直聘APP找工作,誤入傳銷組織,7月14日他的屍體在天津靜海區荒郊被發現。

動輒就能掙個幾百萬,發展幾個下線,就可以在家坐享其成了。聽到這些,你有沒有心動?但事實並非如此。近年來,一些畢業生因網聊或找工作,不幸落入傳銷組織,最終遇害,李文星遇害事件也只是傳銷事件中的一件。

據警方透露,被傳銷組織的人群呈“兩個極端”。一類是文化層次特別低,例如只有小學、初中文化程度,這類人群佔到傳銷人員的90%;另一類是文化層次較高的大學生,這類人群由於缺乏社會經驗,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容易被人利用,還有些人家裡條件較為富裕,根本不缺錢。

據瞭解,南北方城市的傳銷手段有所不同,北方多以控制人身自由為主,為防止逃跑,還可能會使用暴力;南方則是好吃好喝“伺候”著,像糖衣炮彈,給人上課洗腦,談人生,談理想,就是不談其傳銷的本質。

一個傳銷受害女大學生因為學歷高,受到了其傳銷上司的重用,全然不知自己是加入了傳銷團伙,直到被民警從傳銷窩點帶出時,她還口口聲聲對民警說自己從事的是正當行業。

10、民間借貸:“人脈變錢脈,玩出一身債”

以民間借貸騙局來壓軸再合適不過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坊間有一種高利貸就如同這野草――連環貸。親朋好友會把借來的錢拿去放高利貸,這些貸款利息動輒30%以上、50%以上。結果,往往高利貸無法償還,這些借高利貸的人從此銷聲匿跡。

值得注意的是,借錢的往往是當地的著名富豪,擁有良好的信譽。但是企業經營不善之後,借了高息的錢,往往無法歸還。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全自動炒幣機器人


外匯交易在中國還是不合法的,在中國做的外匯交易多數是假盤的,很多人虧錢因為槓桿太大了,還有都是對賭盤,就是說進去我錢己經不是你的了,你看到的只是數字,正規的外匯交易公司有開戶手續的很少,外匯交易最好不做多數都虧錢。



榮華基金


不合法,在國內抄外匯不受國家法律保護。國家即沒允許也沒禁示屬於法律的灰色地帶。投資外匯市場目前主要分兩種1.通過境外交易商在國內的代理機構在國外開戶,2.做國內銀行的外匯實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