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朝天區:一道道白色身影在“疫”線築起健康之堤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一道道白色的身影,出現在抗擊疫情的一線,他們就是醫護人員,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築起一道道健康長城,留下了無數令人感動的瞬間。讓我們一同走進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聆聽四位基層醫務工作者在大山深處的故事。

趙家進:一邊輸液一邊看病人的衛生院院長

廣元朝天區:一道道白色身影在“疫”線築起健康之堤

趙家進帶病為病人診斷病情

廣元市朝天區平溪鄉衛生院院長趙家進可以說是“身兼數職”,他除了是院長、普通醫生、共產黨員,還是還是一名共產黨員和勸解員,甚至還是一位鄉村醫生。

疫情發生後,趙家進忙碌於對村民進行測量體溫等日常工作和了解村裡有沒有從武漢返回的村民,不知不覺,10天過去了。由於工作太忙,他沒有時間問候自己年邁的母親和妻兒,甚至平時連一口熱飯都吃不上。

春節前,他在衛生院打掃衛生時不慎胸部摔傷,原本需要臥床休息,然而,當患者找到他時,不願辜負信任的他就一直堅持為病人看病,為了不耽誤病人的病情,疼痛厲害的受不了,才喝一粒止痛藥來緩解疼痛。

2019年1月31日(正月初七),趙家進奔波了一天,下午六點後回到衛生院,疼得實在厲害的他自己給自己輸液,不想剛把液體輸上,就有很多病人來找他看病,他便一邊輸液一邊為病人看病。“我是一名醫生,我胸前的黨徽決定了我的責任。”趙家進說。

張業澤:百姓眼裡的“小張”

1月25日,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安排會議、坐診;1月26日,坐診發熱門診、各村衛生室指導;1月27日,下村入戶對武漢返鄉人員家中檢測排查;1月28日,帶隊下鄉指導鄉村醫生定點消毒、隔離人員檢測……這是曾家中心衛生院院長張業澤自疫情發生後的時間表。

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呼他為“張院長、張老師、張醫生、小張。”他說:“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們醫務人員必須全力以赴盡到自己的責任,身為黨員我要身先士卒,起到先鋒模範帶頭作用,身為醫生我要救死扶傷戰鬥在一線”。沒有享受除夕夜的團圓,相伴在張業澤身邊的只有奮戰在防控一線的同仁、戰友。

張豔:放下襁褓中的嬰兒 主動返崗待命

2019年1月24日(大年三十),尚在哺乳期的感染科主治醫師張豔驅車來到朝天區人民醫院,向科主任主動請纓,回醫院參與抗疫一線。科室主任考慮到張豔剛剛生產不久,家中還有嗷嗷待哺的嬰兒,勸她在家照顧孩子,張豔說:“家中孩子有父母幫忙照料,是醫院培養了我,現在正是最需要人的時候,我要留下來,同大家一起戰鬥,共同抗擊疫情!”

李萍:兒子生病丈夫埋怨 仍堅持抗擊疫情一線

廣元朝天區:一道道白色身影在“疫”線築起健康之堤

李萍在隔離區陪伴隔離患者

“兒子!乖!加油!要聽爸爸的話!媽媽也想你了,但是現在有很多人更需要媽媽的幫助,媽媽的工作職責就是守護他們的健康。等忙完了,媽媽馬上回來看你!”朝天區人民醫院感染科護理組負責人李萍剛掛電話,眼淚也掉了下來。

2019年1月26日(大年初二),李萍三歲的兒子突發一氧化碳中毒,送至區人民醫院急診科。由於感染科工作繁忙且不在醫院本部,李萍不能及時看望接受救治的兒子。科室人員都勸李萍放下手頭的工作,趕緊回去看看孩子。丈夫也在電話裡埋怨道:“沒有別人能上班嗎?你兒子的命你都不顧了嗎?”儘管李萍很糾結,但經過反覆思考,她深知,現在正是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絕不能在這個時候離開團隊。她在電話裡對丈夫說:“孩子已經脫離危險期,現在只要好好休息就可以了。等孩子長大了,她一定會理解我!”就這樣,李萍擦乾眼淚,再一次投入到抗擊疫情的一線……


廣元朝天區:一道道白色身影在“疫”線築起健康之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