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四十歲五十歲現象


中醫的四十歲五十歲現象

數十年來,中醫經過與西醫的碰撞和對話以後,其育人模式、用藥思路、診斷方式、醫理研究等已經越來越多地帶上了現代醫學的色彩在這種形勢下,中醫自身的價值評價體系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用動物和儀器做實驗、搞科研,似乎就上檔次用西醫理論、西醫思維來研究中醫、分析中醫似乎就符合發展的潮流,在論文中運用現代的實驗數據、統計數據似乎就是科學的象徵。這些原本亦無可厚非,但這樣來,使得中醫走上了一條日益西化的道路越來越多的中醫臨床治病不求中醫醫理、中藥藥性,望聞問切成為形式,療效不顯著,病人不信任,形成了中醫現今無奈的局面,而在很多人眼裡,中藥西用、廢醫存藥似乎成了中醫最後的出路,實在令人感慨。

另一方面,很多業中醫者,初入門覺中醫博大精深,一到臨床,卻又或多或少地否定中醫,自覺不自覺地使用西醫理論來指導臨床用藥直至行醫數十年後,當年屆四五十歲時才猛然發覺西醫認識之偏、用之弊,然後再回過頭來重新認識中醫、研習中醫和肯定中醫,這成為中醫界一個有趣的四十歲現象和五十歲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