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就業人員買社保養老保險,按百分之六十交划算,還是按百分之百的比率交划算?需要考慮什麼?

張景春


自由擇業居民,參加“靈活就業”社保繳費,是指沒有工作單位的人員,而職工繳納“職工社保”費率為28%,其中單位代繳20%,個人只承擔8%,醫療保險11%,個人只承擔2%,以及其它三險一金,基本上單位承擔繳費。而靈活就業社保,是完全有個人承擔養老、醫療保險的基數繳費率。



在你初始申請參保時,應先考慮個人經濟承受能力,需繳納養老和醫療兩個險種繳費。養老保險基礎費率為20%,醫療繳費費率是9%;繳費指數有60%、80%、I00%及200%、最高300%檔次。

因為社保政策規定,個人參加靈活就業社保繳費的,個人繳費年限要滿足15年以上,繳費年限長,個人賬戶餘額結餘多、和繳費指數值,與你退休時的年齡相應月份,退休時養老金是成正比的。

就拿60%的指數,與100%的指數相比較,都是繳足了30年的費用;其最終養老金計算結果,有以下幾點區別。

①:繳100%基數費率的,每年要比交60%的,養老、醫療多支付40%保險費。

②:由於20%基礎費率,12%劃入社保統籌,個人賬戶只存入8%;相對來說,100%的不一定划算。

例如:2018年某地,100%繳費基數全年需繳納12000元,其中社保統籌劃去8000元,個人賬戶存入4000元。而60%繳費基數全年只需繳納7200元,社保統籌劃去4320元,個人賬戶存入2880元。醫保同樣這樣劃轉,個人實入繳費基數的2%

繳30年限後,你的總投入,100%比60%指數多投入40%保險費。

③:個人賬戶養老金的餘額除以男60歲為139,而女55歲除以170個月份。100%指數比60%指數,個人養老金要多一些。

假如是同繳30年比較

100%指數個人賬戶養老金

4000×30÷139=863.3元

60%指數個人賬戶養老金

2880×30÷139=621.58元

④:基礎養老金

[上年度月均工資數×(1+繳費指數)÷2]×30×1%

假如,兩人退休時所在地工資均數為6000元為例:

100%指數基礎養老金是

[6000×(1+100%)÷2]×30×1%=1800元

60%指數基礎養老金是

[6000×(1+60%)÷2]×30×1%=1440元

三十年100%共投入360000元,月領2663.3元,需135個自然月領回投入成本。

而60%共投入216000元,月領2061.58元,需105個自然月領回投入成本。

從以上分析,繳60%的指數比繳100%的指數要合算些。

以上分析數字是參考數值,最終以你退休時的各項指數、年限為準,供參考。


樹下酒仙


靈活就業人員買社保養老保險,按百分之六十交划算,還是按百分之百的比率交划算?需要考慮什麼?

第一,不同繳費比例的養老金。

北京,男性,繳費15年,分別以60%和100%為基數,2018年12月退休,領取養老金。

1、以60%為基數繳費,15年累計交費104444元、進入個人帳戶41777(含利息50000)。

2、以100%為基數繳費,15年累計交費174074元、進入個人帳戶69629,(含利息82000元)

那麼,退休時以60%繳費領到的養老金為1375.75元;以100%繳費能領到的養老金1859.98元;

可見,以100%交費比60%交費每個月多領484.23元,年近6000元。

第二,不同繳費比例的回本時間。

以60%繳費,15年共繳費104444,約需6.32年回本。

以100%繳費,15年共繳費174074,約需7.80年回本。

第三,需要說明的是:

1、以上例子是以北京地區的為例,其實在正常情況下,很下有人能一直以某個繳費基數連續繳費多少年,在真正核算養老金時需反歷年繳費指數進行算術平均。

2、北京的社會平均工資較高,繳費基數較高,領取的養老金較高。同樣繳費15年,在其他省份可能僅需要幾萬元就可以了,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也僅為700元左右。這主要和其關的社平及繳費基數有關。

第四,養老保險的全稱是基本養老保險。是保基本生活的,而不能依靠此來大富大貴,使我們退休後有一個基本的生活保障。有時,考慮繳費養老險不能僅考慮付出的經濟代價問題,還要考慮到老來有所保障時的心理問題。


老王觀職場


交多少養老保險關乎到退休後能領取到的養老金的多少,與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我們先來看看社保是怎麼繳納的吧。

第一,社保繳費的多少由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來確定,繳費比例較通常比較固定。其中,養老保險的繳費比例一般為20%,醫療保險的繳費比例為11%。退休金的多少就看你養老保險交多少。

第二,繳費基數則與社平工資、檔次係數掛鉤,繳費檔次係數是有上限和下限的,大部分地區的檔次係數都在在60%到300%之間,各個地方的規定不同。

繳費基數=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繳費檔次係數

就是說,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繳費基數是按當地的社平工資來算,最低不能低於社平工資的60%,最高不超過社平工資的三倍。

以北京為例,2017年的社平工資為8467元,社保最低檔60%的繳費基數也要5080,那麼每月要繳納的養老金為5080*20%=1016元

如果是在職職工,社保是由企業和個人各負擔一部分,而靈活就業人員就要自己承擔了,那麼如果月收入3000元光養老保險就要扣去三分之一,負擔是很大的。

社保的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而且必須繳滿15年。靈活就業人員收入較不穩定,繳納養老保險首先就要考慮持續性,否則就可能出現這個月收入高了就多交一些,下個月沒錢交的情況。

我們再來看看,按60%的繳費係數和按100%的繳費係數交養老保險退休後分別可以領到多少養老金。退休後的養老金主要由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兩部分組成。一般職工的養老保險由單位承擔20%,個人承擔8%,而靈活就業人員這20%都需要自行承擔,再從這20%中劃出8%存入個人賬戶,其餘存入基礎養老金。

01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儲存額就是養老保險個人承擔的8%存入到個人賬戶,而男性60歲退休的計發月數為139,女性55歲退休的計發月數是170。

選擇60%或者100%的繳費係數,將直接影響到個人賬戶儲存額的多少,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選擇60%和100%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之比應為60:100。

以重慶為例,假設繳納養老保險15年,不考慮記賬利率的情況下,60%的繳費係數:

選擇60%,個人賬戶養老賬戶儲存額27810.576元,那麼個人賬戶養老金男性每月200元,女性每月163.59元;

100%的繳費係數:

選擇100%,個人賬戶養老儲存額46350.56元,那麼個人賬戶養老金男性每月333.46元,女性272.65元。

02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基礎養老金是與上年度的社平工資、繳費檔次係數、繳費年限掛鉤的,繳費年限越長,繳費檔次係數越高,基礎養老金越多。

如果以60%的繳費檔次係數,那麼每繳費一年基礎養老金增加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的0.8%,繳費15年基礎養老金為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的12%;

如果以100%的繳費檔次係數,那麼每繳費一年基礎養老金增加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的1%,繳費15年基礎養老金為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的15%。

我們同樣以重慶為例,繳費係數60%,繳費15年的基礎養老金為12%*6106=732.72元;繳費係數100%的基礎養老金為915.9元。

總結

繳費15年,選擇60%的繳費係數交納養老保險,退休後男性每月可領的養老金=732.72+200=932.72元,女性896.31元;

選擇100%的繳費係數交納養老保險,退休後男性每月可領的養老金=915.9+333.46=1249.36元,女性1188.55元。

選擇更高的繳費檔次係數100%,在同樣繳費15年的情況下,退休後每個月要多領300元,差別還是挺大的。正如前面所講到的,養老保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如果交的年限更長,退休時得到的養老金也會更多。而且養老金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社平工資每年都在增加,2018年養老金上調幅度在5%左右,而養老金已經連續15連漲了,同時養老金個人賬戶有記賬利息,每年都在累積生息,相應的養老金也會越來越高的。

但是,需要交納養老保險還要量力而行,如果收入高些的自然可以選擇按更高繳費比例係數來交社保,如果收入較低可以選擇60%的繳費係數且儘量長交,未來可以得到的養老金也很客觀。


玉魚與瑜


靈活就業人員買社保養老保險,按百分之六十交划算,還是按百分之百的比率交划算?需要考慮什麼?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8329026553438279459,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66c100015e018494cc93\


查悅社保APP


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選擇何種繳費檔次最划算?對於這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會有不同的答案。

如果把繳納養老保險費作為投入,把領取養老金視同收益,那麼從投入收益的性價比角度來講,毫無疑問是按照低檔繳費性價比高一些;但是,我國的養老保險實行“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從這個角度考慮,選擇高檔繳費無疑會獲得較高的養老保障水平。

因此,對這個問題的回到,可以近似轉化為:是按照低水平投入獲得高收益率,還是按照高水平投入獲得偏低一點的收益率。

這裡,所謂投入水平的高低,就是按照60~300%的不同檔次繳納養老保險費。

所謂收益率,就是繳納養老保險費獲得不同養老金水平的收益率。根據有關歷史數據回測,正常繳納養老保險費,按照正常預期壽命領取養老金,按照我們上述投入收益性價比的說法,這期間的投資收益率可以超過6~12%。

以上所述,可能比較抽象。下面我們舉三個例子,來進行對比分析。

1,按照60%檔次2004~2018繳費15年,個人一共繳納60551元,則參保人2019年滿60歲退休基本養老金約為927元。

2,按照100%檔次2004~2018繳費15年,個人一共繳納100918元,則參保人2019年滿60歲退休基本養老金約為1258元。

3,按照60%檔次2004~2018繳費15年,個人一共繳納302753元,則參保人2019年滿60歲退休基本養老金約為2914元。

對以上數據進行分析。從絕對數來講,繳費水平高則養老金水平也高,這是嚴格體現“多繳多得”原則的。從相對數來講,不同的繳費水平本金收回的時間是不同的,繳費檔次越低迴本時間越快,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性價比高。

數據雖然如此,但是本號不認為最低繳費檔次就是最合適的。原因基於以下幾點:

第一,低檔繳費所獲的養老金水平是最低的,對於養老生活的保障力度非常有限。

就現在而言,按照最低檔60%繳費15年,退休養老金一般就是八九百元不足一千元的水平,跟社平工資相比只有16%左右。而一個勞動者按照100%的檔次,在正常工作壽命時間內繳費35年,退休養老金水平就可以達到社平工資的42~45%上下,相當於2019年退休養老金2500~2600元,這無疑可以提高養老生活質量。

第二,通過退休養老金收回所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的時間一般是4~7年。

繳納養老保險費多,退休領取養老金就高。雖然繳費基數高回本時間會長一些,但是一般也不超過7年。而根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信息,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7歲,也就是說一般人領取養老金的時間都會在15~20年之間。這中間的帳算一下,其實個人有8年以上的時間是純受益的。

另外,繳費基數高退休養老金高,在國家每年調整養老金時提高的幅度也大,從而更進一步拉大了與繳費基數低、退休養老金水平低的人之間的差距。

因此,本號主張參加社保要量力而行,既要考慮性價比的問題,也要考慮對於養老保障水平的期望值是多少。如果現實經濟困難,無奈選擇最低檔繳費,就只能獲得最低水平的養老金。如果經濟能力好一些,還是儘可能提高繳費水平,以期將來退休養老金能夠更好地保證生活質量。

最後聲明一點,算經濟賬無可爭議養老保險的性價比,最根本的還在於我國的社保是國家福利制度,是公民分享國家改革發展成就的最好方式。不管是低檔繳費還是高檔繳費,這都不是在憑藉個人的能力在保障養老,而是依靠了國家投入的大量財政資源,實現了養老金的按時足額髮放。


顏開文


關於靈活就業人員應該按照什麼比例來繳費最為划算的問題,其實大部分人都走進了一個誤區。

基本都在討論那種比例最划算,而不是直接比較誰的領到手的錢的多少。

很多人都說,按照最低60%繳費,到時候和100%繳費領取退休金的時候相差不大,舉個例子,60%每月繳600元,100%每月繳1000元,都繳15年,最後領錢的時候,60%的領850元,100%的領1000元,這時有人會說,你看,每月少交400,但是隻少了150,多划算!我就不明白了,人家明明是每個月比你錢多,怎麼還沒有你舒坦了?

絕大多數靈活就業人員,也就是說是自己給自己買社保的,其實按照最低比例來繳費的,都是因為經濟條件限制而選擇最低比例的,絕對不是因為划算不划算,本來可以繳100%而故意繳60%,然後自己再存40%。其實真是這樣的話,這40%估計都不知道存到哪兒去了。

大部分普通人,退休後,基本就是一套自己居住的房子,然後有點存款,這個錢對於老人來說就是棺材本,用於今後支付醫保之外的醫療費的,換句話說,退休之後,大部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就全部來自於退休金了,其他都是棺材本,那麼,人家每月1000,你每月850,誰好誰壞,這不非常明顯的嗎?

當然,你要說有錢人,自己買保險的,他退休的時候各種資產加起來幾千萬,那麼這個每月多幾百少幾百的退休金就無所謂了,這種人就可以選擇按照最低比例來繳費,甚至交不交費都不重要。

所以,大部分普通人,自己繳費的情況下,在經濟允許的條件下,按照自己能承受的最高比例去繳費,是最正確的選擇。


低調的大吃大喝


問題:靈活就業人員買養老保險,按60%交划算,還是按100%的比率交划算?需要考慮什麼?

靈活就業人員買的養老保險應該是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題主實際上是在問靈活就業人員按社平工資的60%,還是按社平工資的100%交社保更划算?這裡的60%、100%實際上說的是社保繳費基數。靈活就業人員是可以在當地社保政策框架內,自主選擇繳費基數檔次的。

那麼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繳費基數應該怎樣選呢?是選擇高檔繳費基數,中檔繳費基數,還是低檔繳費基數繳費划算呢?面對這個問題,不同個人或有不同思考,答案也會莫衷一是,這很正常,畢竟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經濟現狀、收入的可持續性、身體情況、認知角度及個人心態。這些方面都要考慮,自己想怎麼選,就怎麼選,沒有絕對的真理。到底怎麼選,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請允許我冒昧地談談自己的看法。我建議朋友們不要和別人比,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量力而行,從長計議。首先把能持續繳費放在第一位,以能數年繳費,交夠最低繳費年限,能獲得養老金和退休醫保待遇為前提,至於繳費基數放在第二位。建議多數靈活就業的朋友,尤其是低收入者和身體很差,甚至有較大疾病的朋友,還是按低檔繳費基數交比較現實、合理。

低收入者,或收入不穩定,要量入為出,學會細水長流,無論如何都要做到至少按最低繳費基數交滿15年的養老保險,以及當地規定的可以享受退休人員醫保報銷待遇所要求的醫保最低繳費年限。收入多的時候,攢一點,收入少或沒有收入的時候,也能拿得出錢來,繼續交。確保自己將來能夠退休,有一份最基本的養老金和醫保待遇,有終身的依靠。特別是身體很差,甚至有較大疾病的朋友,一定要重視醫療保險,一定要參加醫療保險,為自己保駕護航。以免落得有病沒錢治,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或只能等死的悲涼境地。

建議經濟條件好,身體不怎麼好的朋友,選擇中低檔繳費基數,從投入和產出比看,或許性價比更好些。建議經濟條件好,身體也好的朋友,選擇高中檔繳費基數,長期經濟回報優厚,晚年更有保障。畢竟養老金的計發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

由於各地繳費檔次的劃定是不同的,所以不同地區的靈活就業人員可以選擇的檔次可能會有所不同。大多數地區最高繳費檔都是當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的100%,中間檔可能是當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的60%,70%,或80%,最低檔可能是當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的40%,或60%。並且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繳費基數的檔位可能會有所不同。

在不同地區,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的社保險種可能會有所不同。有的地區靈活就業人員要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三險,其中有的地區要求三險捆綁繳納,有的地區三險可以獨立繳納。有的地區靈活就業人員只需要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兩險,其中有的地區是兩險捆綁繳納,有的地區兩險可以獨立繳納。有的地區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只交養老保險。具體以地方政策為準。

以筆者所在的北京地區為例,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保需要捆綁繳納三險,養老保險、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其中,養老保險可選的繳費基數是40%,60%,100%。醫療保險的繳費基數一律是70%,沒有選擇。失業保險隨著養老保險的繳費檔位走,也就是說養老保險選的哪個檔,失業保險就也是哪個檔。三險要交,就都得一起交,否則就都不能交。所以建議朋友們要具體瞭解一下自己所在地區的地方政策,再進行規劃和抉擇。瞭解地方社保政策,可撥打當地12333人社熱線。


綜上所述,

靈活就業人員按社平工資的60%,還是按社平工資的100%交社保更划算?沒有統一答案,具體要考慮個人的經濟現狀、收入的可持續性、身體情況、認知角度及個人心態。怎麼選,看個人的判斷能力和大智慧。由於大多數靈活就業人員就業都不穩定,收入沒有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所以我認為對多大多數靈活就業中的朋友來講,還是以能交夠最低繳費年限為首要目標,其次再考慮繳費基數,繳費基數是逐年提高的,要量力而行。身體沒有大礙的,有經濟能力的朋友繳費基數可以高些;經濟能力不足的朋友,繳費基數就可以低些;或者條件好的時候,多交些;條件不好的時候,就少交些,但儘量不斷繳。尤其是醫保不要斷,因為那是救命的底線。養老金管吃飯,醫保能救命


我是“水流雲在草青青”,認真誠懇的退休顧問,歡迎大家加我的關注,查看更多社保及退休文章。願天下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水流雲在草青青


我是靈活就業人員。交社保按百分之百交。18年2月退休,工資為4951.59元。如交百分之六十檔,退休金三千五以上。


正月二八


繳多少比較划算的問題,似乎已有了結論:這就是按60%繳費,性價比高,“投資”回報時間短,而按100%繳費,則效果欠佳一些。這僅僅是單純從回報率角度,也就是用純粹的商業保險理念與思維得出的“結論”。我們應該充分予以理解。

但社保壓根上不同於商保與銀行存錢。他們是性質與內涵完全不同的保險類型與保險產品。很顯然,我們考慮與評估它們優劣,進行取捨時,一定要登高望遠,在具有並進行這種“橫向”思維的同時,還必須顧及並進行與之所相輔相生的“縱向”思維。也就是,還必須進行全方位、多維度的分析判斷與觀察把握能力。

我以為,適時提出進行“縱向”比較與思維,尤為重要與關健。可以這樣解讀與展望:這種“縱向”思維取向,就是要把國家通過明令立法,強制施行,並以擴大“安全網”全覆蓋為目標,以財政擔保“兜底”作用與之相匹配,這樣的保障範圍、手段、潛力、力度無以倫比。可見,社保的公信力,穩定性,可持續能力,那是最高級別的保障水平,這是商保所絕對無法比擬的。

事實勝於雄辯。應該說,社會保險鶴立雞群,獨樹一幟,前程可期!它應該而且能夠說到做到,應保盡保,不管風吹浪打,還是天陷地裂,社保都是我們生存保障的頂樑柱,也真正是我們賴以自立、自強、幸福的堅強後盾。公平養老與尊嚴養老,事關重大,利國惠民,功在當代,福在自我!現具體說明與解讀如下:

個人帳戶按計發月數支付清零後,它繼續同額度按月給付於你;養老金正常調待,對沖物價、社會平均工資漲幅,建立健全正常的調整機制;以國家信譽支撐,養老金按時足額支付,基金運營投資回報率最大化;你活多久,養老金陪伴就支付你多久;即使你百年之後,還會支付一筆不菲的撫卹金等等,不一而足!

以上這些分析與陳述,我沒有胡說、吹牛吧!這就是社保的魅力與吸引力之所在!希望靈活就業人員,要看長遠一些,要始終頭腦清醒,要把自已的前途命運,老有所養與尊嚴養老問題,解決在年輕、能力尚強之時,要真正與國家發展復興捆挷在一起,與社會保障聯繫在一起,那你就會無憂無慮、幸福無比,也就會無往而不勝!

感謝閱讀,請點關注!歡迎廣大讀者和網友朋友們批評指正。


劉正民


繳納檔次越高,領取的養老金也越高。

靈活就業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分為九個檔次,參保人員可按照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70%、80%、90%、100%、150%、200%、250%、300%等檔次,根據本人的經濟承受能力靈活選擇其中任意一個檔次作為繳費基數,然後按比例繳費。

有單位的職工繳納養老保險時,單位會為他繳納20%、職工本人只要承擔8%就行了,其中職工的繳費全部進入了個人賬戶。

而靈活就業參保人員繳納養老保險費時,要按照繳費基數的20%進行繳費,其中8%進入個人賬戶,12%進入了當地統籌賬戶。

題主所說的靈活就業人員購買社保,是按60%的基數來繳費更划算,還是按100%的基數來繳費更划算,我認為這主要看你的經濟收入和支付條件。

靈活就業參保人員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在養老保險繳費最低繳滿15年,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辦理養老金領取手續後,能夠領取多少養老金,主要看本人的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你繳納的越多,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就越多,最終領取的養老金也就越多。

一般來講,參保人按照社平工資標準的100%來繳費,每個月就可以領取到社平工資標準1%左右的養老金; 如果按照社平工資標準60%來繳費,每個月就可以領取到社平工資標準0.7%左右的養老金。

假設,你的繳費工資為6000元的話,選擇100%的基數繳費,按8%的比例來繳費的話,你每個月需要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為480元。那麼每個月可以領取的基礎養老金=(6000+6000)÷2x15x1%=900元; 但如果選擇60%低的基數繳費,按8%的比例來繳費的話,你每個月需要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為288元。那麼每個月可以領取的基礎養老金=[6000x(1+0.6)]÷2x15x1%=720元。

通過計算可以得出,在繳費工資和社平工資相同的情況下,由於繳費基數分別為100%和60%,每個月所領取的基礎養老金相差180元。

由此可見,作為靈活就業人員,是繳100%基數划算,還是繳60%基數划算,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肯定是繳費基數越高、繳費金額越多,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也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