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年味,你還記得多少?

yao33168


說起小時候的過年,腦海中浮現出無數的畫面,但是每一副畫面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笑容。來說說吧。

1.壓歲錢,記得每年過年都覺得是小孩子唯一可以賺錢的節日,可以買自己想買的東西,那種開心,覺得自己彷彿擁有了全世界。

2.人多熱鬧。因為自己曉得時候,父母還很年輕,爺爺奶奶大多也都健在,姑姑叔叔等等家人都很年輕,都健在,一家人非常熱鬧。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有老人去世,甚至是已經逐漸年邁的父母。人越來越少,大人的身體也逐漸變弱,我們長大了也要忙工作,有時候甚至過年回不來,家人過年越來越沒有自己小時候熱鬧。

3.春節晚會。小時候還流行看電視,大家一起看春晚,可是長大後,都有智能手機,大家還聚在一起看過傳完嗎?

4.新衣服。記得小時候,提前一個多月媽媽給買好的過年衣服,每天試了穿,穿了試,直到過年那天迫不及待的穿上,覺得自己幸福極了。長大後,每天都可以穿新衣服,而買了過年衣服,可能也不會等到那天了,比如,年前有聚會,需要體面點,可能就穿了。長大後,穿衣服,看場合,小時候才是過新年。


藍兮駕到


【夢話論年味】我小時候大人說,年是孩子過得。如今自己到而立,算是明白了。不過小時候的年味,牢牢的在我腦海裡,難以忘懷。

期末考結束,好就全家happy,不好就挨兩天白眼。第三天我親愛的爺爺就來接我回鄉下準備過年,我的父母會稍晚一些回家。那時候家裡沒有買車,坐著小班車就回去了。

我奶奶看到我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趕緊把我抱上一通!然後也不問成績,就在家裡把給我準備的零食翻出來,給我一部分。剩下的還得收起來,留到大年三十跟全家人一起分享

我的太爺爺年輕時是個木匠,娶了鎮子上唯一一位能騎著大白馬上街的大小姐。太奶奶過世的早,我的太爺爺每天在腰間別一壺酒,拿出來放到碳爐裡熱一熱,嗦上一口就開始在陽光下栽瞌睡。我懂事起,他只有一年叫對了我名字,往後的每一年春節,都是開開心心的迎我,然後抬頭問我父親,這是?……他已經完全不記得我的信息,他只知道我是他可愛的重孫女……

這3位老人重重的紮根在我跟“年”記憶裡,他們溫暖、熱乎乎、香甜。太爺爺往後行動不便的那些年裡,他不大記事兒了。但是到年關,他會買上兩掛50響的鞭炮,用他滿是老繭的手,坐在那個油墨味的屋子裡默默的,把鞭炮一個一個拆開,用乾燥的紙包成兩份。待到大年初一我和弟弟去拜年的時候,塞給我們。叮囑我們要小心點……

大年三十,我們都在爺爺奶奶家過。滿滿當當的家裡得坐上十幾個人。年夜飯往往都是全家開動,每年都不變。到現在20多年了,我的大姑姑還是在做蛋餃,哈哈哈哈想起來真的是非常傳統和有意義了。只不過當年的小碳爐變成了現在的電爐而已……

我和我弟弟每年收完壓歲錢就躲到樓上看春晚、吃超級多零食、然後不睡覺或者不蓋被子睡覺。直到在睡夢裡被叫醒,拎下樓洗漱以後才可以進被窩睡覺。

那天父母被的兄弟姊妹都會輪流陪老人家打麻將,然後故意輸給他們,讓他們開心,告訴他們“明年的日子也會像今天一樣順順利利、財源廣進”!

這就是我小時候的年味,我的長輩用一輩子的時間教會我的是勤勞、敬老、體貼和關懷。這是我一生的財富!


夢話論


小時候過年,有件新衣服、吃頓肉餃子就開心得不得了,再有鞭炮放一放,那就更美滋滋了。最難忘的是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平時不捨得吃的幾個菜,比如豆腐、蘿蔔丸子、雞肉塊什麼的,那個香是不用提的。而現在,這些唾手可得的東西,很難激發食慾了……



陽光小鎮


小時候的年味,印象深的有很多,羅列幾項看看你還記不記得。

1.殺年豬。小時候家裡窮,平常很少吃肉,家裡養幾頭豬,主要由有生產隊安排賣到鄉里食品站,每年只留一頭用來過年。有的人家過了臘月二十就殺豬,多數人家是臘月二十六殺豬。看到別人家殺豬了,小朋友們就天天盼自己家殺豬。家裡殺了豬,連續幾天吃肉不受限制。

2.備年貨。臘月為農閒時節,正是家家戶戶準備過年物質的時機。出太陽的天氣,各家各戶抓緊做團散、小花片(做好後需要暴曬透後再油炸)等點心;雨雪天氣,則抖餈粑,磨豆腐等食品。最高興的是隨大人們到鄉里趕集買年貨,除了買些海帶、墨魚等菜品,還將買些糖果、餅乾等等,這又是很少吃到的好東西。

3.放鞭炮。過年前,各家都會到集市買些鞭炮,除夕吃年夜飯前先要用托盤端上祭品到祠堂祭拜祖先,報告祖先過年了,請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吉祥,保佑來年風調雨順。這個時候將會放一封鞭炮,鞭炮響過後,小朋友們爭相搜撿地上沒有響的散炮,比誰撿得多,然後用紙包好收起來,正月裡與夥伴們一個個點著玩。大年初一和元宵節清晨各家各戶放鞭炮,初一叫“開門紅”。每逢來客或走親戚都要放鞭炮,非常好玩。

4.年夜飯。年夜飯一般做十大碗,碗碗是葷菜,一家人圍在一起好不熱鬧。大人慢慢品酒,想著來年的計劃;小孩子則放開吃肉。

5.走親戚。一般大年初二開始走親戚,先是去外公外婆、舅舅家拜年,一去至少兩三天,大舅、二舅、三舅,......一家家拜到,每家至少得吃一餐飯,方能回家。拜年當然有收穫,至少花生瓜子糖粒子會裝滿衣服口袋。舅舅家拜年回來後,再去姨媽、姑媽等親戚家拜年。

6.舞龍獅。正月裡,村裡男人們會組織製作布龍、布獅子或香火龍,從初一到十五,從本村到隔壁村子,布龍、獅子白天舞,香火龍晚上舞,好不熱鬧。過了元宵節,布龍、獅子要收檢好,香火龍要燒化。


風雨無懼


小時候特別盼著過年,現在也一樣雖然我已經40多的人了,哈哈!!記得小時候剛放寒假,媽媽就領我們姊妹兩個去商場買衣服,買回家以後我們就沒完沒了的左試右穿,直到過年前一晚壓到枕頭底下等著第二天一起來就趕緊穿上出去顯擺,家裡只有哥哥一個男孩子,他最喜歡的就是鞭炮,除了新衣服,他比我們更喜歡的是買鞭炮,一進臘月20時,父母親就開始準備年貨,把壓好的粉條,豆腐,雞魚肉什麼的放到外面的小房子裡凍著,然後煮瓜子,燒肉,炸麻花,蒸饅頭,刷房子洗家裡所有的窗簾床單,最後一下午全家去澡堂子裡洗澡,大年三十那天一早,爸媽就開始一起做年飯,我們就穿著新衣服叫上左鄰右舍的小夥伴出去玩,那天的玩也只不過是去所有的小夥伴家裡走一遍,因為怕弄髒新衣服不能像平時那樣玩皮筋打沙包了,他們我們的父母會給我們每個人糖吃,中午吃過飯,都在家睡覺,因為晚上要熬夜,下午爸媽兩人包餃子繼續準備晚上的年夜飯,包完餃子,父親就用那個燒火的碳壘旺火,後來為了環保被香旺火替代了,我們口袋裡裝滿糖花生什麼的又出去玩,直到聽見爸媽喊我們才回家吃年夜飯,邊吃邊看那時最好看的春晚,看不到12點外面就有人開始放鞭炮了,我們就又跑出去捂著耳朵邊看,邊繞著旺火轉好運……想想那時的年才是年,雖然吃的東西沒有現在的多,但是心裡特別的快樂!那是用現在多少好吃的,漂亮的衣服都換不來的……


王茉756


小時候都是盼著過年,過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到了臘月家家戶戶就開始準備年貨,醃肉,醃魚,殺雞宰鴨,做餈粑,燙豆絲,做米糕糖……,三十的晚上,爸媽就在廚房裡忙著炸肉丸子,炸魚塊,做扣肉……我們姊妹幾個洗完澡換上新衣服,走街串巷玩的不亦樂乎,一般都是過了12點才上床睡覺,大年初一早早的起床給爸媽拜年,拿著盼望已久的紅包,錢雖不多,但心裡特別美。



落葉隨風飄769


記得我過23就準備年貨,勤勞的母親早把甩子刷好,準備已撿好的黃豆,做豆腐。我家是大家庭,幫奶奶家蒸饅頭,用早劈好柴火放到廬灶裡,旺旺的火,紅紅的火焰,映紅了燒火人兒的臉頰,很暖和,舒服。時間到,等鍋蓋一揭,看到又白又胖的饅頭很興奮,饅頭髮的很好,成功了。順手掰開個墊墊,來供養祖宗,以表恭敬之心。我的叔叔


般若284563347


我是個獨生子女,孩子而立之年了,還是一個人在工作,工作呢。一年到頭都是忙。我六十多歲了。不想過年,這年就來了。你說這年頭,這年說到就到了。六十歲,年已過便六十一歲了。我記得小時候盼著過年好啊。望年欲穿,翹起腳尖昐著過年了。我穿著母親納的新棉襖棉褲棉窩窩,棉襖外罩一個新制服罩衣,大年三十晚上,一顆年少的心,在年的日子裡面幸福快樂,享受著。過年好啊!娃娃們就不知道大人們為了孩子們過好年,省吃儉用,平時摳門啊節生過日子,也叫孩子們在過年時把年過好了。我的小時候,過年最幸福了。年年有新衣服穿,響炮,大年初一吃母親包的肉餃子,然後在街上逛一圈,回家喝母親做的酒米耮糟泡麻花了。中午米飯炒菜,涼菜,然後幾天逐個拜年,領5毛錢壓歲錢。最遠去東鄉十幾里路去。儘管路遠,但心裡高興了。哪個年代,你籠籠來,我籠籠去。拜年的禮物是饃,麻花,總覺得哪個時候,年味兒濃厚的不行?我總這麼認為了。現在我總覺得年味兒淡了點,總覺得缺了點什麼?但撓頭想想,缺點什麼哩?一時半會也摸不清了!大概年歲大了,父母親不在身邊了,這年味也不在了,這年味活在夢裡,活在心靈深處了。我呼喚你,呼喚這年味兒。你在哪裡?要過年了,我必須要去墳上,給二老燒點紙錢,…年,我的年喲,大人過難,小娃過年,我不由想起二老在時說過的話!我依舊活在兒時的年代了,哦,兒子大了,也對年不在嘮叨了,他心大了,說,爸,咱天天過年哩,天天吃好飯哩,穿好衣服哩。不是嗎?光耐克鞋兒子就給我買了三雙,一雙可六七百多元哪。如今的社會里,國家民富國強了,人們平時天天快樂,幸福,好吃好喝,這年天天過,所以說,這年味兒,也顯得就不年味兒了。我之一家之言,不能囊括大家的看法,僅供參考,祝大家新年快樂,全家幸福安康!來年發大財!恭喜恭喜…


秦嶺土豆


小時候的年味,至今記憶猶新。那時候雖然窮,可到了過年,依然是家家戶戶飯菜豐盛,穿新衣,放鞭炮,小夥伴們全都來我家開聯歡會,我們演節目,又唱又跳又笑。挨家挨戶去拜年,每人都收到許多糖果,聚在一起看春節晚會兒,守歲,直到十二點之後,各家大人才把各家孩子叫回家。過年那天早上,四點來鍾那鞭炮聲聲不絕,遠處的就像開了鍋的粥一樣。初一,早早起來去走親戚拜年。一整個正月都沉浸在喜悅當中。真好啊,年味兒太濃了。那時的快樂,是現在過年無法相比的。


雕月堂之淨心


記得小時候過年家裡很窮,棉衣棉褲是哥哥姐姐們穿剩下母親拆洗後重新縫補的舊衣服,就是這樣的衣服母親還要在泛舊未破的布面加上補丁,待年三十晚上再把補丁拆下當做新衣來穿。還記得,那時放鞭炮是有錢人家的享受,我們幾個小孩撿人家已放鞭炮的廢屑中未爆小炮竹。用香點燃,“吧”、“吧”的響聲隨比不上大戶人家的鞭炮連竹聲,可是,那時孩提年代的“吧”、“吧”的年味記億尤新,雖窮也是快樂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