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孩子有時一個小時就能看完一本厚約150多頁且不帶拼音的書?這種方式可取嗎?

隴尚記


對於上面提到的8歲孩子有時一個小時就能看完一本厚約150多頁且不帶拼音的書。

首先應該讚揚這位家長,讓孩子的識字量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年齡段,這本書裡肯定有孩子不認識的字,但為了看故事情節,很多細節問題都被孩子省略了,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心強,總想知道最後的結果,因而讀的很快,只是為了探知最後的結果。

我不贊成孩子囫圇吞棗地讀書,記得我讀初一的時候,我們那時候課外書很少,我們班裡一個同學定了《少年文藝》這本雜誌,每當這本雜誌到來時,我們班裡的同學都搶著看,為了不耽擱別人看這本書,每當把這本書搶到手,我就囫圇吞棗地急匆匆地看一遍,有時一中午就把主要的內容看完,有時利用上課的時間偷偷地看,兩三節課的時間就把書的主要部分看完。現在想想當時只是看了一些好玩的事,至於書裡面的好的詞句、經典的片段、文章寫作構思的巧妙、開頭結尾的設計以及優美的語言、為什麼故事這麼吸引人等等問題,統統的不知道,只是知道一點故事的來龍去脈。那時之所以那麼喜歡看那本書,為什麼全班同學都搶,就是我們生活在一個閉塞的村莊裡,沒有現在的電視、電腦、手機等一切現代化的方式瞭解世界、社會,那時除了課本沒有多少課外書,我們能讀到的書很少。當時雖然把《少年文藝》這本書看完了,也不知道讀的是什麼就讀完了,就是讀的太快,而且讀的心不安,怕同學們要,怕上課偷看讓老師看見。

我覺得讀書,首先要選好書,選適合自己年齡段的書,選自己有興趣特別愛好的書,選充滿正能量的書,選經得起時間沉澱考驗的書。選好書,最好是靜下心來沉住氣認真仔細地閱讀,用書本的精華來充實自己的大腦,用好的字詞句來武裝自己的文學素養。當然像8歲的孩子應該還有很多的字不認識,在讀書的過程中,把一些主要的字學會,讀出書的感人之處、讀出書的驚人之處、讀出書的優美之處等等,我認為這樣讀書收穫會更大。


焦老師講教育


想起了我自己小時候,經常一個下午看完一本厚厚的《格林童話》或者《安徒生童話》,或者能找到的其他兒童讀物,雖然有些故事內容不太理解,但是沉迷閱讀的那種樂趣,現在回想起來也很美好。

那時候唯一擔心的就是大人突然叫我去做事情,被打斷了心情很不爽,現在回憶起來,是非常美好的童年體驗。


一本150頁的書,大約有7萬到8萬字,一個小時看完,閱讀速度在1分鐘110個字到140個字之間,這是兒童比較正常的閱讀速度了。

家長如果擔心孩子因為看書太久導致視力近視或者運動量過少,可以適時提醒孩子,注意看書的環境,正確的閱讀距離和閱讀姿勢,或者看書一段時間,要出去活動下。

另外,現在有很多聽書軟件,也有很多適合孩子聽的音頻內容,聽也是一種攝取信息的有效方式,而且比看書更靈活,隨時隨地可以聽書。


閱讀是個好習慣,對於孩子的成長益處眾多,家長一定要支持孩子的閱讀行為,並且和孩子一起培養閱讀的習慣哦!


莉莉老師幼教考試


我覺得正常的吧,我兒子今年九歲,他看書也很快,但是喜歡反覆閱讀,不知道其他孩子是什麼樣的,我給他買了很多書,種類繁雜,只要是兒童類的書籍,適合他的,我就會買,看什麼書他自己決定,但是我就發現他第一遍看書的時候看得非常快,我之前也以為看得那麼快都記得住嗎,不會是敷衍我的吧,不知道其他孩子什麼樣的,我家看書的時候你跟他說話,喊他兩三聲,聽不到是正常的,後來我才知道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有一次我就比較好奇,就讓他把書裡面大體的故事情節複述一遍給我聽,我覺得說的還不錯,大體上意思說出來了,後來我就發現他是看的快,但是一本書他會反覆的看,不是連續不斷的反覆,而是閒著沒事的時候隨便抽一本,中間會接著看別的書,而且跨界跨得忒狠,昨天還在看《小屁孩日記》,今天說不定就開始看《盜墓筆記》了,他第二遍的時候就不是像第一次那樣從頭看,會隨便翻到哪一頁接著看,有時候看得高興了會跟我分享,我覺得蠻好的這樣,所以我覺得孩子看書這事,真不用著急,他覺得有意思,就會多看幾遍,沒意思的話一遍也就差不多了,量的積累總有一天會成就質的飛躍,只要他願意看,喜歡看,管他看得快不快呢,說不定孩子沒幾天還會進行二次閱讀呢😊只是你沒發現而已。


葡萄12345


我家娃也8歲,看書也快,看的快一般都是都是通俗的書,楊紅櫻,伍美珍,鬱雨君,查理九世等等,鬱雨君的書較厚300頁左右,一般一個小時左右看完,一本書極少過夜,都是大概時間,具體也沒算過,反正就是快,還有一些橋樑書那就更快了,十幾分鍾二十分鐘左右一本,我處理孩子看過的書一段時間就是一大箱子,一直搞不清楚娃是怎麼看的也很焦慮,經常問她書中內容,但娃特能說,經常主動講書中的故事滔滔不絕,你也問不住她,她看書也比較投入,經常狂笑不止,看查理九世看的嚇的瑟瑟發抖,但國外一些的作品,獲獎小說看的比較慢了,兩三個多小時。

我也希望孩子看的仔細些,但娃看書習慣確實不好改變,這和環境性格緊密相連,由他去吧,假期讓孩子做讀書筆記,娃也喜歡做,這樣心裡就踏實些了


手機用戶69478224312


我家孩子看書也快,暑假後升二年級,以前是看注音版的書,看得稍微還能慢點,從今年開始看不帶注音的,速度明顯的就快了,給她姐姐買了套三年級的米小圈,她先看了,兩天看完了四本,看起書來什麼也不管,喊也不答應,按說這樣家長應該欣慰,可我卻覺得不踏實,感覺看的太快不能理解這本書的意義,有跟我一樣的家長嗎?


韓家的菡菡


我覺得有利有弊,我本人讀書速度快,可以說是一目十行。我家孩子讀書速度也很快,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小學二年級一晚上看完了三本兒童文學。我覺得讀書快對信息獲取量有幫助,特別是有的書只需要泛讀。但是不好的地方在於讀得太快就不能細細品味文中的文字之美,而且讀書速度太快會影響做題,因為有的時候囫圇吞棗,題目還沒有完全看清楚就急著動筆,一寫就錯。書分為兩類,一種需要精讀,用心體會慢慢揣摩,還有一種就是泛讀,只需要獲取有用信息即可。我現在看電子書,因為屏幕只有這麼大,所以看書速度也慢下來了,細細品味發現有的文字真的寫的很好,用詞遣句作者都是用了心的。建議根據書的內容確定讀書的速度


海闊天空142533832


我兒子六歲多,還沒上一年級,因為認字多,可以自主閱讀,我發現他的一個現象,一般新書第一遍特別快,根本沒有一字一句的認真看,就是走馬觀花的看個故事大概,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會看很多遍,每多看一遍就會慢一點,瞭解的就更詳細,慢慢被情節吸引,看多了,書裡的內容他喜歡的都能背下來。

最開始我發現他沉不下心來認真看書我也說過他,說了很多次沒用,就不說了,後來發現並不是我想象的那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閱讀方式吧,結果是好的就好,我給他買了近一千本適合他看的書,有一半都是看過四五遍以上的。


龍小火


我來回答下吧。


是否可取,看孩子是否“明白”了這本書。如果看“明白”了,就是可取的;如果看完了,對這本書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這種閱讀方式多半是有問題的。


那麼,什麼是“明白”了呢?以讀一本小說為例,孩子看完後,能比較全面地口述這本小說的故事梗概,能描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能體味故事情節中的情感——也就是說,孩子能動情的、有感情色彩地描述故事——我覺得,這就是明白了。


反之,看完一本書,你問孩子這本書講了什麼,他只說好看,然後你問他怎麼好看,他也說不出什麼,反正就是好看。我想,這裡面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他確實讀懂了,但因口頭表達欠缺,真的說不出來(看是否能讓孩子寫出來,一般老說,不會口頭表達的孩子,多半比較會寫);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他根本就沒讀懂,讀的過程根本就是囫圇吞棗,未盡消化。


就是說,孩子的閱讀方法是否可取,在於父母跟孩子的溝通互動:不溝通,不足以瞭解孩子;不溝通,就會判斷失誤。


所以,我還想說的是:孩子的閱讀,在他還未有建立起相對成熟的閱讀模式之前,父母應該是不能缺位的。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怎麼做才是“不缺位”呢?


1、不缺位,意味著,你要時時關注孩子的閱讀動向。這個關注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入的。所謂深入,就是:孩子讀完一本書,你要很投入地提問、引導,讓孩子通過表達去描述故事、傾吐情感;所謂深入,就是你要跟孩子同讀一本書,你要跟孩子互相分享一本書,你要跟孩子因同一本書達到情感共鳴——總之,你要跟孩子在同一本書上投入時間與情感。


2、不缺位,還意味著,你要關注孩子的閱讀方法。孩子的閱讀方法好,就積極鼓勵孩子堅持;孩子的閱讀方法不對,我們幫他及時糾正或調整。


3、不缺位,更意識著,你要幫助孩子通過閱讀,建立自己的思維方法。真正有意義的閱讀,孩子除了獲得知識外,最重要的是,他能因持續閱讀,建立一種思維模式,一種邏輯方法,多元化的評價標準......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僅靠孩子一個人摸索是不行的,父母的陪伴、引導,可以讓孩子的探索不至於那麼孤獨。而且,碰撞,熱情的碰撞,總是能撞出火花的。


最後,補充一點——這點很重要——很多家長可能認為親子閱讀,總是自己對孩子的——自己總是付出的,它的意義是單向的。我要糾正的是:親子閱讀的意義絕對是雙向的,父母可以在“親子閱讀”中發現,孩子的思維,有時是來自天外的。石破天驚、電光石火,讓你訝異——這就是孩子在拓寬你已經固定了的思維;另一方面,在我看來,“親子閱讀”從來都是提升父子關係(母子關係)最便捷的方式之一。通過閱讀,孩子提升、父母提升,彼此關係還越來越好,何樂而不為呢!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題主。


陳玉華親子


不帶拼音的兒童書籍,通常來說,其文字排版應該是比較密的;150多頁,即便加上插圖,文字起碼也得大幾萬。8歲的孩子一個小時就看完了,大概率上說,他只是看了一個故事梗概,具體細節刻劃能記住的估計沒多少,更別談一些用得好的詞句了。

“閱讀”近兩年被學校、老師、家長越來越關注,因為語文教育,越來越開始向大知識面、高理解力的要求發展。相關教育專家說未來的語文考試,要讓70%的學生做不完——這句話幾乎能擊潰所有家長。於是乎“得語文者得天下”在老師和家長中流傳。

獲得大知識面、高理解力的語文水平,最好的手段——或許是唯一的手段——就是“閱讀”

。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成的,於是在孩子低年級階段,就開始加入了龐大的閱讀大軍中。據說有些孩子小學畢業時,就能讀到上千本書,很多書還不止讀一遍。6年2000多天,讀1000多本書,平均兩天讀一本——簡直不敢想象在繁重的課業和興趣班之外,孩子是怎麼完成這些的。而1000多本書的閱讀量,可能已經超過了很多成年人讀書量。

從根本上說,大量的閱讀是一件好事,不僅對提高語文成績有所幫助,其鍛煉出來的理解能力,也會對其他科目產生有利影響。經年累月的閱讀,也能沉澱出理智的脾性、儒雅的氣質,以及較深層次的智慧,對孩子的成長有百利而無一害。

然而如果一味追求讀了多少本書,囫圇吞棗,那麼這種閱讀,就幾乎毫無意義了。

孩子讀書快,家長需要跟進了解一下他是否真得讀懂了其中的內容。方法也比較簡單,一是讓孩子用一個小本子,記錄下讀到的精彩段落和詞句;二是讓孩子給自己講一講這本書有哪些好玩的細節。

有精力和時間的家長,還可以提前讀一讀孩子的書籍,在孩子讀完後,提幾個書中精彩環節的小問題,看看孩子是否能夠順利答出來——這種互動,更能激發孩子仔細閱讀的興趣。

快速閱讀,並不適合低年齡段的孩子。他們除了要得到書中的知識,還需要培養精讀、深讀的習慣,和得到精準的文字理解能力。

綜上,8歲孩子一個小時讀完不含拼音的150頁書籍,太快了。這樣讀書,不足取。


為父筆記


其實你不用太緊張,讀書之法並無定論。

以前我對一類人很不理解,一年讀300本書,怎麼做到的?

有一種閱讀叫速讀。他們只抓住書中的關鍵內容,只讀80%的重要知識。

肯定會有人說書是要一句句精讀,才能讓知識內化成自己的。

那他們會進行主題閱讀,一個領域十幾本書,通讀後,互相補充,互相印證,一本書能記住80%就已經厲害了,如果通讀後,覺得這本書不錯,可以再進行精讀,但大部分書有重複,也有不可取的內容。只能批判性的閱讀,不可以全書拿來主義。

作為父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沒必要讓他象一個大人一樣,研讀一本書,他自己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

如果有興趣,不用你說,他會如飢似渴地閱讀;那要是沒興趣,你強按牛吃草,他也會過眼就忘,說不定,你強壓式的讓孩子閱讀,最終使他失去閱讀的興趣。

如果你想知道他讀的效果,可以什對本書提一些問題。

問題答得出,說明他已經讀懂了,若問題答不出,可以有針對地讀相關內容。

父母是引導者,可以跟孩子討論,也可以交流思想和觀點。

不要想當然地認為他沒讀懂,或是方式不對。

培養閱讀興趣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切莫武斷而做出讓孩子厭煩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