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式單挑會限制運球?

中二病少年的馬甲


為什麼美國籃球單挑會限制運球次數?很高興能看到這個問題。

如果簡單的回答,那就是追求實戰的效果。

在美國, 一對一單挑基本都是運球不允許超過3次的。這就是說,從進攻方拿球準備進攻開始,必須在3次運球之內完成進攻。當然,也可以不運球直接投籃,但是,只要開始運球進攻,那麼就不能超過3下,運球3次之內同樣要結束這次進攻。如果超過3下怎麼辦?對不起,需要把球權給防守方。

那麼,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規則呢?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貼近實戰化。在正式的籃球比賽中,一次進攻時間只有24秒鐘,不可能讓進攻球員通過不限時的運球來尋找進攻機會。同時,場上還有4名隊友,他們也會有更好的進攻位置,更好的投籃機會,這也不需要依靠一個人不停的運球。籃球場上有一句話,傳球永遠比運球快! 所以,再正式的籃球比賽中,傳球永遠是第一選擇,只有在沒有好的投籃和傳球時機時,才需要通過運球來尋找更好的時機。

同時,在正規比賽的防守強度下,運球越多,就越容易失誤,越容易被斷球。所以,運球只是為了調整,為了更好的尋求更好的時機。否則,

一切盲目的運球都是沒有必要的!正是這樣的原因,在追求實戰化的目的下,美國的一對一斗牛基本都限制了運球次數,這樣就對進攻球員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這裡需要補充一下,美國的街頭籃球規則和正規 的籃球規則差別是很大的!美國的街頭籃球,更加偏重於表演風格,沒有太多的限制。所以,你會看到各種花式的運球,各種正規比賽中可以判作走步的動作,等等。但這一切,都侷限於街頭籃球的文化之中,很少能夠在正規的比賽中看到。

相比於美國正規籃球和街頭籃球涇渭分明的差別,國內的區別就有些模糊了。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一對一的鬥牛比賽中,進攻球員拿球在原地不停的運啊運,根本對進攻選擇沒有任何的幫助,運球運到了地老天荒之後,才開始嘗試進攻,結果球一下子就掉了,好不尷尬!你說這是街球吧,也不是,沒有任何的創造性和觀賞性,也許,這就是和美國籃球文化的差距吧!


體育這個圈


新一屆的美國男籃再次集結,在大牌雲集的美國隊,1對1的單挑向來是巨星們表演的舞臺,而在放出的前兩期視頻裡,杜蘭特都是那個統治單挑的男人。

事實上,美國隊內的單挑方式是“美式單挑”,屬於美國常見的一種單挑模式,主要規則就是球員每次進攻最多隻能運三次球,也就是說籃球只能在地面上彈三次,超出這一限制就屬於違例。而進階的難度是限定進攻時間,一般限定為10秒。



之所以美式單挑會限制運球,是因為它強調的就是球員的絕對單挑能力,在美式單挑中,試探步將會頻繁的被球員使用,無論是閱讀防守還是提高進攻效率,用美式單挑都是非常合適的。


美式單挑的限制運球,也能夠很大程度削弱體型帶來的巨大差異,如果一個強壯的內線球員從外線噼裡啪啦推著打,小個子就失去了防守的辦法,單挑也就失去了它本該有的魅力。

而快速的個人單挑也被NBA所接受,據統計,NBA有81%的進攻,都是在三次運球之內結束的。中國球員顯然不適應美式單挑,街球王趙強就在一次單挑中被訓練師慘虐。


一個老西兒


在網上熱傳的視頻中,可以看到擅長花式單打的歐文給其他球星發球和拍照,並沒有參加這場一對一。

而僅有的另外兩名後衛——布克和奧拉迪波都對其他高個子沒佔到多少便宜,因為這場單挑限制了運球次數。



這就是所謂的「美式」單挑,限制運球次數不由令人想到一個老問題——奧尼爾是不是NBA歷史單挑王者?科比和奧尼爾單挑十個球誰能勝出。

奧尼爾的支持者理由總是很充分, 「大鯊魚」用他那碩大的身軀和力量慢悠悠從三分線外貼身背打到籃下,舉手扣籃就完事了,有技巧的高個子對矮個子總能佔據上風。

如果加上限制運球的條件,這個結論就沒有漏洞了。和奧尼爾、喬丹在全明星週末表演性質的即興單打不同,NBA球星在訓練營中模擬的是實戰單打——



實戰中,單打都是從要位開始的,持球后球員移動空間相對狹小、時刻要面臨被包夾、補防的風險,還有出手時間限制。

所以布克、奧拉迪波都是三威脅後(不得不)選擇快速突破,因為兩、三次運球根本打不開出手空間……而杜蘭特、喬治等人三威脅對抗投籃的命中率就很高,也符合他們平時的比賽習慣和特點。

最後美國男籃這麼牛逼,依然非常看重訓練國際賽場上的單打效率,這樣可以無視對手的換防,不斷找到對方的薄弱點無差別攻擊,或者被包夾後即時做出正確決策。


realsimchen


如果有認真看NBA球員在一對一單挑訓練的時候,他們基本都是運球三次以內選擇出手。那麼這樣做是否更好呢?

第一,這樣做可以避免太多不必要的運球,眾所周知特別是國內的一些街頭單挑或者單挑比賽的很多年輕的選手為了追求好看,會增加一些華而不實,絢麗多彩的運球方式,並且也很多球員會有自己獨特的招牌運球動作,而在美式運球裡面則不會有,這是為了避免多餘的運球產生失誤

第二,限制運球可以讓球員更加專心的注重進攻得分上,也不是一味的追求過人的愉悅感,同樣雖然運球次數少,但是不影響的進攻手段,也有助於球員開發更加高效的進攻方式。

第三,在真正的比賽中除了當家球員獲得的控球機會比較多,其他球員大部分是沒有太多的機會,限制運球可以貼近實戰,鍛鍊在實戰當中的進攻方式,也有助於習慣激烈快速的比賽節奏。

第四,美式的單挑對身體的要求更高,因為沒有辦法通過太多的運球來晃開防守人,這就需要進攻方要有快速一步過人的能力或者頂開防守這點身體素質才有更好的機會出手。

綜合多方面來看。美式運球會更加模擬實戰的打法,對於球員的幫助會更大一點,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單挑方式。


大雄話球


說白了,就是為了增加競爭,貼近實戰,不然就會看見比如吳悠啊,頭盔哥這種打街球的,現在也跟各種人單挑,持球轉半天的情況,這裡不是貶義啊。街頭籃球不是當初and1時代的街頭籃球了,更不是哈林籃球隊那種純好看的表演了,各路籃球愛好者都聚在一起打球,單挑,可是大家各有各的風格,怎麼樣才能公平的比賽呢?那當然是制定規則,街頭實戰風格就是介於職業籃球跟街頭籃球中間最好的一種,又實用又好看還賊刺激,所以才有了運球不超過三次的規定。


Adam牛魔王


為了訓練高效的實戰進攻手段,杜絕花裡胡哨無意義的運球。一般這種單挑都是用在訓練當中的,算是為了培養好習慣,打磨基本功


端木桃


一般進行這種單挑都不是為了真的決出誰的個人進攻能力更強,而是為了訓練特定的能力;


1、訓練啟動那一下的節奏感,加強突破和終結能力

打過籃球的人都知道,如果能不運球直接帶著跑絕對是最容易突破防守的,在有運球這個規則的前提下,最好的過人方式就是啟動的那一下,不一定是落球啟動那一下,也可能是運球啟動的那一下,比如突然的加速,突然的變向等,所以這樣的單挑其實就是訓練可以鍛鍊啟動的節奏感,增加技能,加強突破和終結能力


2、實際比賽中要求少運球

打過籃球比賽的人肯定都知道,在全場比賽中其實最重要的是無球的跑位和戰術掩護,當無球方進行這項動作時,一般要求有球方進行球之間的傳導,實際上在場上除了控衛其他人運球的次數並不多,基本上當2345號位拿到球時,最理想的選擇就是投籃終結、直接上籃、有很舒服的突破造成殺傷,而這基本都是不需要大量的運球的,所以這種單挑實際上也是在比賽中增加球隊戰術素養的一種訓練方式。

所以美式限制運球的單挑其實都是為了能夠提高球員比賽的能力而進行的訓練


大衛和保羅


因為這種單挑方式的目的是為了強調籃球最初始的目的,進球。如果不限制運球很容易變成打街球。街球的話更加看重動作而非最後的結果。限制運球的單挑更加能體現一個運動員的絕對實力。而且打籃球的人都知道,三威脅能力是考驗一位籃球運動員的比較重要的能力之一。而在限制運球的單挑,三威脅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招式了。


蓋蓋瑞瑞蓋瑞蓋蓋


在很多視頻中都可以看到,無論是街頭籃球的單挑還是NBA球星單挑,特別是美國隊內籃球訓練營中,他們運球都基本上不會三次,第一這樣可以考驗自己的水平,從假動作方面提升自己。第二可以在背身單打方面得到鍛鍊,看高大點的球員面對比自己矮的防守球員時,都會選擇背打,杜蘭特,保羅喬治都是經常使用,第三就是在後撤步和後仰跳投方面得到加強,這種一般是考驗後衛的基本功和靈活性,還有一點就是美式單挑方面比較注意觀賞性,限制運球大大減少了不必要的運球,大大提高了觀賞性


闊垡天譚


因為原地轉陀螺。。除了耽誤時間。就是浪費時間。。有能耐的三招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