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報告:為打消俄方疑慮,英國曾提議讓俄羅斯加入北約,以後還有可能嗎?

四十五度歷史


沒有了敵人美國對所謂盟國的重要性就不復存在,在沒有敵人的情況下美國都會刻意去製造敵人,美國怎麼可能讓俄羅斯這樣一個現成的理想敵人加入北約?


一切隨緣251736294


其實這份解密的報告,已經說明了英國拉攏俄羅斯加入北約的目的,就是為了打消俄羅斯對北約東擴的擔憂,北約的真實目的是順利實現北約東擴,而不是讓俄羅斯加入北約。



實際上北約也如願實現了順利東擴,俄羅斯也只是在俄羅斯身邊核心國家被挖走時才進行了決死反擊,可以說北約的目的達到了!這與當年忽悠烏克蘭放棄核武器的伎倆如出一轍!完全是欲蓋彌彰瞞天過海的陰謀罷了!



以後還會有嗎?不但以後有!如今也有!這種伎倆是博弈論中常用的,掩飾真實的目的,利用一些不重要的目的作為魚餌!




以後西方國家還會忽悠俄羅斯加入北約,當然前提在北約還有一定的凝聚力!北約還能繼續存在!北約對俄羅斯還有足夠的吸引力!顯然這些前提未來不一定會長期存在,但即使北約不繼續存在,俄羅斯也註定會向西方靠攏,多極化的世界,註定西方世界也會出現內部對抗,俄羅斯會傾向於與較弱的一方合作,歐盟弱的時候,俄羅斯會與歐盟走近,美國若處於下風,俄羅斯會與美國走近!


涇水書生


俄羅斯不可能加入北約,除非再次發生解體的情況。近期,英國政府一份揭秘文件顯示,英國國防部曾經在1995年起草了一份方案,那就是邀請俄羅斯加入北約。不過,英國時任國防部長裡夫金德起草的這份文件,遭到了英國首相與外交部的反對,最終沒有能夠實行。現如今,俄羅斯實力有所恢復,特別是軍事實力,已經不再可能加入北約。

英國前國防部長裡夫金德

1995年,英國國防部長裡夫金起草了一份報告,主要內容是拉攏俄羅斯加入北約,目的是為了打消俄羅斯對北約不斷東擴的顧慮。解密的報告長達10頁,內容非常詳細。在這份報告中,前英國國防部長裡夫金德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那就是將俄羅斯納入為準成員國,也就是不享受《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的權利,即一旦俄羅斯遭到攻擊,其餘所有成員國都將作出即時反應。這一份報告看起來非常不錯,卻沒有能夠得到英國前首相梅傑與外交部的贊同。此外,當時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的身體也出現了問題。最終,這一份看起來不錯的報告沒有能夠實施。

那麼,英國為何曾經有這一份拉攏俄羅斯的報道?俄羅斯以後還有沒有可能加入北約?1995年,俄羅斯剛剛獨立4年,又經歷了葉利欽主持的“休克療法”改革,國力下降的十分嚴重,但卻依舊保持著龐大的核武器規模。而葉利欽在第一個總統任期之內,非常的親西方,也曾經提出要加入北約。因此,對於當時的美國、英國來講,拉攏以葉利欽為首的親西方派,穩住俄羅斯非常重要。裡夫金德的報告就是在葉利欽提出加入北約的背景之下提出的,並不是英國想要主動邀請俄羅斯加入北約,而是想要穩住葉利欽,給俄羅斯以北約準成員的空名頭。不過,美國總統克林頓直接拒絕了葉利欽俄羅斯加入北約的請求。

葉利欽與克林頓

在葉利欽第二屆總統任期之後,已經看清了西方國家的意圖,親西方的立場轉變。特別是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北約根本不顧俄羅斯的反對,將東歐最後一個俄羅斯盟友南聯盟打垮。最終,葉利欽選擇了普京作為接班人。普京能力突出,再加上前兩個任期趕上國際油價上漲,俄羅斯實力也隨之大漲。現如今,俄羅斯已經恢復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又成為了北約的心腹大患。在此背景之下,俄羅斯已經不可能加入北約。除非,俄羅斯像蘇聯一樣解體成多個小國,對北約再沒有威脅。

歡迎留言,你認為北約還有沒有可能接納俄羅斯?


美國觀察室


英國的想法有點侮辱俄國智商,提議俄國加入北約,又不給成員國的地位,搞神馬“準成員國”,約等於讓俄國盡義務的同時還不享受權利,到底是英國還是俄國應該交智商稅?北約組織的有關條款問題大家都看過報道,在此不重複了,單說英國的想法如果實施,讓美俄兩國情何以堪?

美國去哪找臨時演員救場?自戰後國際秩序確定以來,美俄兩國聯袂上演多年對手戲,配合灰常默契,當初北約成立的目的就是針對俄國(蘇聯),蘇聯解體後俄聯邦接手這一角色,光輝並未褪色,英國拉俄國加入北約,讓美國演獨角戲?沒有俄國這個“反派”威脅,歐洲國家加入北約的意義大打折扣,美國必然要物色一個新角色,難道去找十幾億人口的新興亞洲大國?亞洲大國GDP是超越法國了,航母也馳騁大洋了,2020年也要成為超級大國,問題是印度離歐洲太遠了,印度海軍有航母,去歐洲得過紅海、蘇伊士運河,否則就得繞行好望角,怎麼能切實威脅歐洲?總不能讓歐洲小國自己想象吧?而俄國本身就在歐洲,沒有俄國武力威脅,波蘭還用日思夜想“自費盼王師”嗎?顯然,英國的想法是陷“美國老大哥”於尷尬境地。

俄國加入北約當然有可能。過去、現在和將來,俄國一直認為北約的大門是敞開的,俄聯邦獨立初期不是沒有這個想法,而且和西方國家走的“很近”(雖然是“剃頭挑子一頭熱”)。波蘭、捷克這些原蘇聯集團的國家都加入北約了,波羅的海三國這些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也加入北約了,俄國為什麼不能加入北約?還不是因為核武器太多,讓俄國把核武庫縮減到英法的規模、把常規軍備降低到德國的水平,加入北約的可能性成倍增加,問題是,俄國願意當烏克蘭第二嗎?

綜上,英國的想法過於“科幻”,內部討論都通不過,提案真報上去,想必被美俄兩國一起罵回去。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吳下阿蒙毋忘在莒


這個問題,關乎“世界的平衡”……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看這件事✔

即:繼承前蘇聯產業的俄羅斯聯邦是否具備“與美國主導下的北約”保持“良性軍備競賽”的“品質(而不是資格)”✔以此確保地球軍備不落後於地球同類體星球文明水準……我們僅僅從敘利亞戰場上的俄羅斯正規軍的表現,就可以得出一個淺顯易懂的看點:俄羅斯在敘利亞戰場是否遵守日內瓦公約?是否尊重聯合國其他成員國的關切?再看看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問題的看點:武裝力量強迫烏克蘭接受領土尊嚴的凌辱……

二戰後,殖民地歷史終結,而前蘇聯的遺產被俄羅斯繼承後,俄羅斯於1995年在伊朗不什爾港口,與伊朗什葉派簽署續建核電站協議(在2015年前,這個協議一直處於間歇性中斷狀態,直到2015年的所謂聯合國伊核協議)✔同年(1995年),英國國防部大臣的“接納俄羅斯議案”的提案被否決✔這兩個鮮明的同年事件究竟誰先誰後呢?這裡沒能提供準確的“先後次序”十分抱歉✔也請知道準確時間先後的弟兄指點迷津,謝謝✔

俄羅斯加入北約,意味著俄羅斯的防務與北約共享✔這意味著“北約帳篷”內外的力量失去平衡進而導致“帳篷的本身”會失去對手……簡單環顧世界,能夠與收納北極熊的北約拉近三十年距離的軍事組織,根本就不存在……

北約與俄羅斯兩者之間的外交沒有中止,兩者潛在意識同時認為“保持距離”與“保持共存”的“良性競爭”對於整個世界是有益的……難道不是嗎?今天的北約帳篷一旦收納俄羅斯軍事機器,未來的北約帳篷可能會收納所有的聯合國成員國嗎?否知✔

現在的伊核協議,精確的講:病根就在俄羅斯與什葉派1995年的核電站協議(克林頓拉鍊門尷尬時期),而二十年後的2015年奧巴馬政府(克林頓夫人希拉里國務卿時期)沒有軍事摧毀布什爾核電站的原因不值一提。特朗普壓根就沒有重新簽署這個協議的興趣,特朗普只想從地圖上抹去“布什爾”這個港口,然後再談其他的……只是繞開國會做這件事很難[來看我]最後告訴一點:北約帳篷之下的羊圈⭕與俄羅斯聯邦帳篷下的羊圈⭕是平等的✔或許這兩個羊圈之間的距離是被預設的……“因為可控、可接近、可彈性合作”這些奧秘是不外呼羊圈……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伊核協議”的本身具有廣泛性的國際秩序約束,然而所謂的聯合國秩序約束只能作為“世界溫度計”來供給欣賞……卻不能約束伊朗什葉派在中東地區的軍事野心……伊核協議的框架顯然是在公然藐視中東地區的國際地位……而中東向來都是地球上近30億基督徒與近30億穆斯林的聖地中心地帶✔地球上三大超自然天啟書冊見證皆源自中東也圍繞著中東展開……


杯合效應


俄羅斯加入北約,這在上個世紀90年代確實是很多北約國家曾經考慮過的一個選項,但是現在俄羅斯顯然是不具備加入北約的條件。當然,俄羅斯現在不能加入北約不代表它以後也永遠不可能加入北約,實際上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俄羅斯還是完全有可能成為北約的一員。

有些人說一山容不得二虎,所以俄羅斯不可能加入由美國主導的北約,不過這些人顯然是沒有弄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和俄羅斯為什麼水火不容。北約建立的初衷就是歐洲國家為了拉美國過來防禦蘇聯,正是因為有俄羅斯的存在,所以北約才顯得更加重要。當然,北約並不必然跟俄羅斯是對手,就像曾經波蘭和捷克等國都是北約的對手,但是它們現在反而成為了北約成員國,既然波蘭能夠從北約的對手變成北約成員,那俄羅斯也完全可以。

俄羅斯之所以是北約的對手,這不是因為俄羅斯很強大,北約本身就是基於共同的價值觀而建立的一個組織,它的核心目標也是維護並且在世界範圍內推廣自己的價值觀,因此俄羅斯成為北約的對手,這自然也是因為俄羅斯跟北約的價值觀格格不入,甚至北約認為俄羅斯會對自己的價值觀構成威脅。當然,價值觀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俄羅斯的價值觀也完全有可能會發生改變,等俄羅斯的價值觀跟北約融合之後,到時候俄羅斯加入北約就完全有可能。


上個世紀90年代是俄羅斯大變革的十年,當時葉利欽試圖帶領俄羅斯迅速完成經濟和政治的改革,這段時期也是俄羅斯和西方國家關係的蜜月期。在葉利欽時期,因為俄羅斯剛剛從蘇聯獨立出來,所以俄羅斯國內對於西方國家肯定還是會有不少的顧慮,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提議為了打消俄羅斯的顧慮而允許它加入北約,這當然是有可能的事情。不過俄羅斯加入北約必須要獲得所有北約成員國的同意,在俄羅斯沒有實現全面變革的情況下這顯然不太現實。
(普京和俄國防部長紹伊古)


普京上臺之後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出現了明顯的轉向,尤其是在格魯吉亞“玫瑰革命”和烏克蘭的“橙色革命”之後,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裂痕迅速擴大。目前俄羅斯跟北約基本是徹底鬧掰,俄羅斯再次成為了北約的戰略對手,在可見的未來,至少在普京和梅德韋傑夫時期,俄羅斯不可能改變它和北約的基本外交關係。俄羅斯加入北約的前提得是俄羅斯實現徹底的政治和經濟改革,而這顯然需要一些時間,因此即便俄羅斯真的加入北約,這也得在很久以後才會發生的事情。


李姓先生


不是英國提議讓俄羅斯加入北約,而是俄羅斯自己提出要加入北約,上世紀90年代葉利欽就提出要加入北約,普京更是性急,先後提出過3次,最後一次大約是在2008年。

當時是西方和俄羅斯關係最好的時期,俄羅斯自己也信心百倍,準備實行自由主義,全面向西方世界靠攏。

俄羅斯加入北約的目的是希望和西方全面和好,借力發展自己的經濟,融入西方,當然不能只是成為一個準成員國,而是要獲得決策權,因為俄羅斯認為自己已經是自由民主的國家了,和西方是一樣的。

但現實顯然不是這樣,美國害怕削弱自己在北約的地位,一直反對俄羅斯加入北約;其它國家也疑慮重重,因為俄羅斯這頭熊,對土地一直是極度渴望,從來都只崇尚武力。俄羅斯熱臉貼上冷屁股,最終普京轉向重回老路,俄羅斯開始自我封閉,加入北約也就無疾而終,並且開始了新的冷戰。

當時的俄羅斯確實是一心向西方靠攏的,而且經過休克療法的陣痛後,經濟也開始好轉,國內歡欣鼓舞,似乎形勢一片大好。然而俄羅斯這樣的國家,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對現代經濟的認識真的連小學生都不如,一味地寄希望於出口石油快速致富,而不是打牢經濟基礎,促進經濟的全面發展,所以經濟結構單一,一旦石油價格劇烈波動,就會導致經濟的大起大落,造成局勢的不穩定,強權政治也就應運而生。

所以這個方案現在來看似乎有些異想天開,當時卻是最熱門的話題,並且是全世界公開討論的話題,英國現在這個所謂的解密沒有任何意義。

其實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假如俄羅斯真的加入北約了,世界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可以肯定的是,整個世界的局勢和現在肯定是天壤之別。

俄羅斯加入北約後,不外乎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融入西方,大家關係越來越好,經濟快速發展,導致另一大國中國越來越孤立,但這種情況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憑俄羅斯的尿性,局勢幾乎可以肯定會向另外一個方向發展,北約因為俄羅斯的加入而成為爛攤子,分崩離析,最終瓦解,世界重新陷入動盪,甚至有爆發戰爭的危險。

所以俄羅斯未能加入北約,可能算是地球之幸吧。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核聚變能源和電池技術的突破,不出十年,我們可能就會擺脫對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依賴。沒有了石油收益,俄羅斯的經濟恐怕會雪上加霜,再次分崩離析,徹底淪為三四流小國。


徐德文科學頻道


英國某些政要太幼稚了,俄羅斯一百年後都加入不了北約。

一,美國不會同意,美國做慣了一強獨霸,而他要獨霸必須要有工具,他的獨霸的工具就是北約。若俄羅斯加入了北約,俄羅斯就會在北約中制衡美國,所以美國會堅決反對俄加北約。

二,俄羅斯也不會想加入北約。在北約他會靠邊站,撈不到一丁點好過,反而會被人家綁架他。

三,歷史上,尤其是一二次世界大戰,德奧意組成戰車咄咄逼人發動了一,二次世界大戰。俄英法組成同盟。北約只是被意識形態所綁定,華約己解散,北約總有一天也會被解散。現在的德國不正在崛起,默克爾不是想不理會北約老大美國嗎。

所以俄入北約沒戲,北約總有一天會散夥。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關美國佬卵事,歐洲覺醒日就是北約解散日。

沒有美帝,沒有北約,東亞的日本也就涼一邊去,到那時世界安靜不少呢!


金泉45


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無限的剪歐盟的羊毛,又怕歐盟的盟友嫌疼,進行反抗,所以必須把俄羅斯打成北約的頭號敵人,無論美國怎麼宰歐州各國,歐州各國也不敢叫疼,還得心甘情願的被美國宰殺。所以俄羅斯永遠也成不了北的成員,只有做美歐、北約最大威脅、敵人的份了。


雅香若蘭一


英國前首相梅傑執政時期,曾有英國防長起草過一份秘密報告,其中特別提到了是不是要讓俄羅斯以特殊身份加入北約,以便可以讓俄羅斯能夠真正融入西方。

具體而言,俄羅斯作為北約的準成員國,地位雖然比一般的正式成員要差,但是要比北約的夥伴國要高。

甚至北約的集體防禦計劃也覆蓋俄羅斯,也就是如果俄羅斯遭到外部入侵,北約國家將有義務一同出兵幫助俄羅斯。

這份報告只是內部討論稿,並沒有獲得英國首相和議會的通過。當然更沒有在北約全體成員大會上討論。

但是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1995年的時候,俄羅斯和西方的關係還不錯。

第二,西方確實曾經想讓俄羅斯和西方能夠成為夥伴,避免變成對手。

1995年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他當時的政策,也基本上是對西方有更多傾向性的。所以英國內部有一個類似的邀請俄羅斯加入北約的討論,在葉利欽時期,也就顯得很正常。

雖然北約美國邀請俄羅斯,但西方七國最終邀請俄羅斯加入了。

同樣是在葉利欽時期實現的。也就是從G7變成了G8,八國集團的稱呼由此產生。但是2014年因為普京對烏克蘭強硬,把克里米亞弄走了,之後俄羅斯又被開除出G8,又變回G7了。

所以可見,在葉利欽時代,西方和俄羅斯的關係整體不錯,雙方是存在相對高一些的信任度的。

不然不能連西方七國這樣的全球最富裕國傢俱樂部,邀請一個只相當於他們GDP幾十分之一的國家參與進來。

當然英國內部也不可能產生要幫助俄羅斯對付入侵之敵的聲音。

但是那種友好關係,隨著葉利欽執政後期的變化而消失,直到普京上臺後之前的一段時間,俄羅斯對西方越來越失望。

雖然普京也和西方接觸,但俄羅斯和北約和西方之間敵對與不信任的情況開始增多。

北約東擴也越來越加速,對俄羅斯戰略空間的擠壓一刻都沒停止。

所以,北約目前根本不可能邀請俄羅斯進來,如果有這樣的想法,也不可能獲得北約成員國一致同意。比如波蘭肯定就反對,波羅的海三國也不可能支持。

如果沒有北約內部一致同意,俄羅斯別說成為成員國,就是成為北約夥伴國都成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