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農村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把土地出租出去,而不是自己耕種?

鄉村春法


現在的社會。多數人都出去打工了。都是老人和兒童。無力耕種。都願意把土地租出去。


王松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以自己的狀況來說明,

我從高中畢業出去打工,現今有20個年頭了,家裡的地都是父母在種,分過家之後父母種了幾年,父母過世了後,我的地也就承包了出去,其實地也不多,有4母地,租給我們同村的人,一母地一年給300斤小麥,自己就留了一點菜園地,我老婆在家帶小孩,種點菜夠自己吃的。為什麼我會地租出去,總結以下幾點。

一、農業收入地,在我們這豫東農村,種地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小麥一畝產量在1000斤左右,玉米大概也是在1000斤左右,出去投資(包括花肥、農藥、肥料、澆水、耕地機械化)一畝地要400元左右的投資,一年到頭一畝地產值也就1000多點,碰到災害可能更低。所以不如租出去,幾畝地租金糧食也夠吃的,這樣可以騰出人力,出去打工,有技術在外面一個月我可以有萬把塊錢的收入,頂我在家種地一年收入的2倍。

二、現在家裡能種地的也是父母輩的,年紀大了出不去了,在家帶孫子,兒子、兒媳婦出去打工,作為農民肯定地不能不丟,昨為老一輩的思想,只要身體還能動,所以老一輩還是會把地種起來。但是好一點的家庭,還是會有家庭把地租出去,年輕人能掙錢,都不想父母太累,乾脆把地租出去,老人在家看好孫子就行了,更有條件的,把父母接到打工地,一起生活,地租出去,一年回來的次數更少了。

三、像我們村的狀況,地比較分散,都是零星地,有的地就幾分地一塊,機械化不划算,人工又太費事,把小的地塊與別家的和起來一起租給別人。

四、現在種地基本上機械化了,現在國家鼓勵承包,推行大戶集中種植,合理節約利用土地,產值最大話,而且租金相對高一些,好多農民選擇出租出去。

以後的發展,農業會是規模化、集中化、機械化種植,農民可以給農場打工,也會增加一步份收入,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我們當下農民也要把思想解放出來,投入到現代化建設中去。






柱子有空說


針對這個問題說下我的觀點。農戶出租土地,種地大戶越來越多,這是一個趨勢。

那是什麼樣的農戶越來越多的出租自己的土地呢?

1)年齡比較大的人。現在在村裡種地的多為年齡比較大的農戶,年輕人多出去打工或者直接進城生活了,而種地的農戶年齡越來越大,種不動地就直接租出去了。

2)年輕人。年輕人現在沒有想在家裡種地的,大都想到城裡生活,而他們自己的土地就直接租給別人種了。

然後那就是為什麼他們不自己種而租出去呢?

就是不掙錢。我記得我們縣在20年前全是種棉花的,那時候一到秋收全家人在忙,一天到晚甚至都沒有吃飯的時間。一邊收棉花一邊還要割玉米。但是棉花價格不是很好,種棉花很反鎖卻掙不多錢,還不如出去打工。所以我們那現在基本沒有在家種地的,都出去打工了。現在小麥價格在1元左右/斤,而玉米還不到1塊錢,根本不賺錢。

那未來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在這大膽猜測一下。

現在種地大戶越來越多,成百上千畝地,上萬畝地的都有。大戶一般來種植糧食作物,如果種植蔬菜等經濟作物難度比較大。那種植大戶是什麼模式呢?我感覺土地託管的模式比較好。散戶把不想種的地託管給種地的專業大戶或者機構,而土地使用權還歸散戶,到年底根據協議拿多少錢或者多少糧食。種植過程中怎麼用藥、種子、化肥等都是大戶來定。

再有就是直接把土地出租給大戶,一畝地多少錢,直接鑑定出租合同。

上面是我的觀點,歡迎大家多多指正探討。



平凡的白鹿世界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魯西印象,我老家就是山東聊城農村的,今天和我們村上幾位種植戶聊天談到一個話題,自己在家種自己家的耕地一年能賺多少錢?如果把地租給別人,自己外出打工,一年能賺多少錢?

看到這個問題,相信很多朋友的答案是一樣的,肯定是外出打工賺錢多,可以簡單算算,如果一畝地一年種植兩季(小麥和玉米),除去種植成本,一年一畝地的純利潤大概在1000元左右,這還得說是豐收的年份,每戶大概有4-5畝地,那麼一戶人家靠種地一年的抽入就是4000元左右。

而外出打工,出去租房、吃飯等日常費用,2個月就能存4000多元了,如果出門打工的農民工有技術,一個月就能寸4000多元,另外,把耕地租給別人,一年還能有500元左右的租金可以收,所以算下來,還是外出打工賺錢更多。

但是凡事不能只看錢,如果家中有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顧,那麼在家裡種地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畢竟農忙的時間也不長,其他的時間可以做點小生意或者出去打點零工貼補家用,既能照顧到老人孩子,也能養家餬口,賺的不一定比外出打工多。


魯西印象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就拿我們當地來說,以前外出打工的比較少,然後種地的比較多,那個時候老百姓都是指望著種地來養活全家,現在種地不合適,付出的跟收穫不成正比,現在打工出去一年能賺好幾萬,在家種地一年也收不了一萬塊錢,所以我們那邊種地,現在越來越少,前幾年年輕的夫妻都是在城市打工,只有老人在種地,現在好多老人都也會去城市找一份工作,一年下來也能掙兩萬塊錢左右,自己家裡的田地會給親戚朋友來種,所以現在農村很少在家種地,只有沒有能力,外出打工的老人才會在家相對的終點地,綜上述,所以現在,農民種地一樣不划算,要不在城裡做生意,要不就是在城市找份工作,年輕人都會相對距經常的,或者工地幹活,一年下來,收入比種地,要划算的多。





林州三哥的北漂生活


把土地租出去,很多人是無奈之舉,家裡就那幾畝地,收入不如年輕人打工一個月工資多,年輕人都不願種地,大部分老人做不動了,只好租出去。

甚至有的老人為了家裡收入高,選擇城裡工地打工,把土地出租,農村土地少是關鍵。如果每戶有幾十畝地,我想都不願出去打工。


清清泉水l


現在年輕人沒幾個會種地,而且也不願意在家死守幾畝地了。我自己也有十幾畝地前幾年都是租給同村的中種,一季才280元一年兩季五百多點。但是別人不會把你的田地好好的管理的!今年我自己不出去打工瞭然後把地要回來自己搞些副業,雖然收入不多但是踏實。


三農木子冬


近幾年農村外出務工人數越來越多,留在家裡務農的農民基本都是年齡較大的,對於務農慢慢的也力不從心,而且單靠耕種又累也賺不了什麼錢,所有人都選擇了能夠賺更多錢的工作做了,所以多數農村的土地都被荒廢了,但是隨著國家對於農村創業項目的鼓勵,許多的農村農民慢慢在農村做起了養殖種植的項目。這種情況下把自己家的土地出租給別人種植或者養殖,在多處農村已經變得很正常很常見的了,能夠收到租金,又不會讓土地荒著。

但是在出租方式和簽訂出租合同的時候,有些情況我們就需要注意啦,避免以後出現各種問題,比如說,有些人家的土地免費給親戚朋友耕種的,為了避免以後出現土地糾紛劃分不清楚,這個時候最好要給訂一份明確的協議或者合同,方便以後自己收回的時候不會出現糾紛和麻煩。

還有就是出租給別人養殖和種植的,這種情況下我們就一定要和承租方簽出租合同了,首先一定要明確的事應該要先收租金,什麼時候交付租金,不然如果承租方,出現虧損的時候跑路了,租金都收不到。第二點一定要明確承租方對於土地的使用方式,比如會不會搭大棚或者改成水塘,會不會違背基本農田保護法,會不會出現違建和對環境造成破壞汙染等其他問題,不但影響以後自己將土地收回來耕種,沒準還出現違規的情況,出現違規相關監管部門肯定找到的是土地所有人本人了。

總的來說,良田和土地都是我們農民的根本,不管是自己耕種還是出租承包給別人,一定是要保護好自己的土地,不能做有違土地法律的事情,破壞土地和汙染環境,也為了之後不會出現一些麻煩的事,出租承包給他人的時候還是一定要明確各種細節,以及出租以後土地的使用之後的事情,考慮到今後土地回收。






謝微為


這是國家快速城市化的一個階段。首先是許多70後,80後,90後常年都在外面打工,習慣了城市的生活,買了房子。其次是年輕人覺得城市的就業選擇多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多些。再者,有孩子的家庭認為城市孩子的教育資源更加完善,師資資源也好,為了孩子只能留在城市打拼,所以年輕的力量大多都選擇在城市。

農村剩下來的大多都是老年人,他們生活了大半輩子在農村,農村的土地很多是他們年輕時辛辛苦苦開墾出來,自然捨不得荒廢。他們身體一年年老去,沒有那麼多精力去打理那麼土地。年輕人也不需要家裡的補貼來生活了,所以就種一些夠自己吃的果蔬了。

最後是現在農產品的產量提上去了。農村的農民也轉向了專一產業,如養雞場,養鴨場。養豬場,大棚蔬菜……所以就會有資金雄厚的人來承包土地,把分散的農業變成產業鏈,有冷庫,有物流,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運輸到大城市才能賺錢💰,本地銷售根本就不掙錢。把土地承包出去回來的租金和自己種植出來賣的錢差不多,還不需要承擔賣不出去的風險。把地承包出來了有租金,再去幫那些承包商幹活也能有70-80元一天的收入,所以大家都願意把地承包出去了。



艾琳諾哆哆


一:租出去花費時間為O天,且租金每畝收益300元,!自己種每畝收益500元,另多增收200元,但自種需付出5天的時間,用5天時幹其他工作,每天收益100元一300元!按100元/天計算!5X100合計5O0元,500十300=800(元)800>500,合計總收益是租出去大於自己種!二:田畝少,計劃不合理等原因,三:種植戶是有計術,有計劃丶信息靈通丶懂銷售等特點而普通農民不具備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