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畫不應以技法為論,應以意境為先您同意嗎,為何?

皇城根閒人閒話


怎樣才能畫出一幅贏得大家讚賞的畫作,這是每一個畫者或畫家都在思考研究的事情,但是真正畫出一幅好作品,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有關畫家的藝術技法和藝術認知、藝術素養,問題來了:畫畫不應以技法為論,應以意境為先您同意嗎,為何?



畫畫不應以技法為論,應以意境為先

繪畫是一門再現藝術,強調觸動心絃,可以引發人深思的視覺效果,繪畫的風格變幻莫測,這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這也是在世界繪畫史上極少有天才畫家的原因;雖然繪畫是藝術,但也是以技術為基礎的藝術,技術達到一定程度,就成了藝術,


所以,畫畫不應以技法為論,這也是有前提的,意思是說,當繪畫技法純熟之後,就不能再以技法為主了,而應注重意境,這“意境”所涉及的範圍很廣泛,比如,繪畫作品的意境效果,畫家自身的藝術素養、藝術理念及認知,這都是畫家藝術境界的體現,

畫畫不應以技法為論,應以意境為先,這是作為一個畫家的必修課,那些只侷限於技法的畫家,畫出來的作品要麼就“黯然失色”,要麼就“俗不可耐”,這都是對色彩不能靈活運用的結果,畫作的筆觸,顯得“機械化”,必然就沒有情感,繪畫是一個以純熟技法的基礎上,然後隨心所欲抒發情感的過程。

繪畫的技法,只要通過名師指導,勤學苦練就可以提升,而繪畫的意境,則和畫家的人生閱歷及藝術天賦有密切關係。


詩夜城主


繪畫,特別是中國畫,技法總是第一位的。——造型不準、筆法欠佳、墨色沉悶、書印相左、佈置乖張,形似都成問題,遑論神似,意境何來?

好畫,無一不經過深思熟慮,主題、形象、位置、筆墨,題款、印章都要想到。有人“五日一山,十日一水”,也有人手起筆落,立馬而就。然而準備的時間都不會短。

白石老人畫蝦兩三隻,十多分鐘便可完成。然而,從形似到形神兼備,花了七十年。其間,老人在技法上花的工夫是巨大的。






塗之人995


技法是繪畫的第一要素屬於初級階段。一般來說畫家是必須要過這一關的,這也是基本功的體現。但是到了一定時期畫家若只停留在技法階段永不前進,那畫得再好看的作品也只能算是畫匠的水平而已。那麼畫畫水平的高低最終取決於什麼呢?當然是格調,這種格調其實就是意境。其中格調的高低是繪畫作品中表現出來的美學品格和思想情操。格調的高低是畫家的藝術造詣、文化修養、審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集中體現。古人云:“畫如其人”,說的是繪畫與畫家的關係,一幅畫所反映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畫面,同時也反映出畫家的精神、品格和學問修養。畫家只有具備一流的人品、學問、修養才會創作出一流的繪畫作品,才能達到繪畫中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這種境界就是繪畫的高級階段以意境為先的創作原則。中國繪畫的美學原則是建立在中國傳統哲學基礎之上的,中國傳統審美標準完全由文人來制定,這一特點註定了文化在藝術創作和鑑賞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因此,中國繪畫分為畫匠和畫家,判斷一幅好作品的格調高雅與低俗主要由文化修養的高低來決定,而不是以畫面視覺效果來判斷。一般創作者為文人畫家必須具備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藝術修養等意境造詣。倘若創作者是畫匠技法再高,其作品畫得再像也只是抄襲或者模仿等的平庸之作。優秀的繪畫作品體現出來的意境之美是一種格調、一種抒情,是畫家情景交融、虛實相生、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











夜色主義繪畫


我喜歡畫畫,曾畫過幾年漫畫,應水平有限,苦於沒有自己的風格,又沒有新穎的思想表現,最終擱筆塵封。

漫畫其實比別的畫種要難,技法是一方面,無論是諷刺,歌頌,抒情,調侃都要有思想內涵,所謂的提材,用誇張,變形的手法表現,沒有參照物,完全憑想像勾勒,創造,讓人看後,能會心一笑,或是感慨,引起共鳴,就是好畫,中國有許多的漫畫大家,豐子愷,華君武,方成,丁聰,等等,他們的作品,看似簡單,其實,功力深厚,所表現的內容,意思,深入民心,可以說影響了幾代人,深受人民喜愛。

別的畫種就不一樣了,可以寫生,可以照搬,只要畫的像,畫的真實,也可以打動人,齊白石的工筆草蟲,蝦像不像真的?冷軍的畫,和照片有什麼區別?羅中立的父親真實不真實?是不是震撼人心?驚訝感動的同時,又想,他們是怎麼畫的?其實偉大的畫家,都是用心,細細的觀察,開創了一種高超的技巧,妙筆生輝。

總結下來,畫畫首先得有技術,就是畫的好,才能達到有意境,否則,意思再好,畫的不如意,也會無人喜歡。


用戶我心也


同意!

技法可以練習熟能生巧;但意境,卻因人而異決定了畫家水平的高低。

純粹的技法相當於寫實,給人一種冷冰冰的感覺,一眼看穿,比較呆板,失去了靈性,也就是你說的意境。意境就是點睛之筆,最關鍵的那一部分,沒有一定的功底,很難做到,過去說畫龍點睛,也就是指這個,靠純粹的技法不好實現,靠的是作者對作品的理解,以及想表達的一種境界,這些東西在畫的時候不由自主的都會滲透出來。 你比如,同一位畫家,他在不同年齡階段,作出來的畫,有他當時那個階段的感受相關,別人也能從作品中看到一些蛛絲馬跡。寫書法有一種說法是,字加其人,作畫也一樣,而且表現得更加豐富,意境的認可程度,作者的境界密不可分。





易和醫


我認為畫畫前期是靠技法,後期應以意境為先。

前期是打基礎階段,需要學習各種繪畫方法,佈局,線條,光影處理等。

掌握了這些基本的技法,不停地進行練習,鞏固基礎。對繪畫有了自己的認知和感悟,融會貫通,才能到達意境的層面。

國畫講究的是意境的表達,在學習技法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地去體會和感悟意境的渲染。

胸中有山河,才能畫出山河的壯觀和氣勢磅礴,眼裡有美好,才能畫出風物的秀美。

所以,在技術嫻熟之後,要更多的去提升感悟能力,追求畫中的意境深遠。





QY青衣


這個問題是關於繪畫藝術常年困擾繪畫者的問題!簡單的回答一下:畫畫不應以技法為論,應以意境為先。這個觀點主要是在繪畫早期的一個單方面的、侷限很大的觀點。這種繪畫觀點是主要受環境、時代等客觀條件的影響下所產生的侷限性觀點。站在當今科技、信息發達的時代面前,這個結論和觀點明顯是井底之蛙的結論和論調。繪畫藝術只以意境為先,不注重技法和表現力,就是脫離實際繪畫能力、現實,很多人用這個論調而掩飾實質繪畫基本功夫不到位的做法而已!繪畫藝術是一門獨特的科學!繪畫藝術科學最主要的在於人的思想!思想與意境是兩個完全不同概念!繪畫既需要表現思想的科學基礎方法,也需要做到表達的意思和意境!很多在單純談意境繪畫者大多數為胡拐、濫竽充數者!這裡只是個人簡單的觀點,不針對任何人,[微笑]

下面展示一下,當今世界最有收藏價值、最有世界繪畫歷史價值、最有人類繪畫教育價值、最有中華文化藝術教育價值、人類最早進入三維立體繪畫的中國國畫,世界繪畫科學的新基礎:中國國畫中一極其重要的繪畫流派——中國墨素描(中國水墨素描),中國國畫的第三次革命,將中華千年水墨和毛筆應用到極致!是任何邪惡勢力無法撼動中國國畫的巨峰!是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擋中國國畫發展的核動力!完善了中國國畫的繪畫體系,為中國國畫增添了強大的繪畫藝術生命力!達芬奇為之讚歎,畢加索無法超越,列賓為之震撼。世界藝術博物館沒有,是人類繪畫藝術歷史性巨大的悲哀;各國藝術博物館沒有,是一個國家繪畫藝術最大的短板;國家藝術珍藏館沒有,是民族文化藝術歷史性最大的遺憾;大收藏家沒有,是收藏者不懂繪畫藝術的體現和損失[微笑]





中國墨素描創始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260120c048044ab6a5ecf1ea678685cd\

北京虹姐


我個人觀點如果一幅畫他技法有創新或者很成功,同樣是一幅優秀的作品,有人喜喜歡寫意,有人喜歡寫實,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寫意反而不迎合大眾,如今國展中國畫類工筆耍比寫意多,更容易獲獎,我本人覺的寫意那是有味道點,可大眾審美偏向於寫實,這主要是美術教育普及出現的問題。所以這個問題兩者比高低,先要解決美術教育的問題,只有公平公正教育,才能得到的答案。沒有技法的意境,同樣也是有問題的。下面是我的一幅創新作品,重技法同樣也產生啦意境,是用毛筆沾墨在水中作畫然後用紙拓印,撈起吹乾,難度係數有點大, 畫了百吧張,只有幾副算成功,希望能夠給喜歡繪畫的提供一個繪畫的方向。



無花居主人


一幅畫有吸引力源於它的神韻,它的精彩。技法只是可以更好更快的完成畫作。光有技法而無神韻絕非好畫,而一幅好畫不一定都具有很好的技法,所以初學畫者也能出神妙之筆,不懂所謂的技法與佈局,隨心而出,少了嬌揉造作,反得平淡天真!世間第一個畫家一定是因喜愛而畫畫,心手互動而作,絕非先摸索好什麼技什麼法再去畫的,只是後人為了學習先人,才挖空心思去探討這筆是什麼法?那筆是什麼技?再出什門什派,門坎越堆越高,擔梯都難及其高,望遠鏡也難觀其深,玄妙矣!藝術![大笑][捂臉][機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