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不能高效學習,家長應該如何培養?

喊wo臭小貓


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培養我兒子的時間觀念的。

首先,我給我兒子買了一個小鬧鐘,讓兒子自己定時間讓鬧鐘自動提醒他。要給孩子買一個孩子自己喜歡的鬧鐘款式。就拿起床來來說吧,我兒子起床氣特別大,自從給他買了鬧鐘後都是他自己定好第二天起床時間,鬧鐘一響就自動起床了。

其次呢,我會通過倒計時倒逼,讓孩子增強時間感。拿做作業舉例根據老師佈置的作業量預估孩子完成作業所需要的時間,當時間過去一半時提醒一次,剩10分鐘時提醒一次,這樣的話完成做作業的效率就會提高。

最後,要讓孩子自己學會目標管理。一般來說喜歡拖延的孩子都沒有比較明確的目標和方向,不管你和孩子設定的目標是大還是小,達成的話都是需要一步一步來的,可以分解成幾個小的,明確的步驟。當目標得到明確、任務得到分解以後,還需要為每一個階段的目標和任務設定完成時限。另外還有也可以採用限時法,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綠樹成蔭M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明確時間觀念是什麼,時間觀念是一種時間管理能力,既然是管理能力,就必然有強弱之別,有增長空間,作為家長,我們不要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要試圖靠責罵和懲罰孩子來達到目的。而是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儘快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

第一,我們要站在孩子身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差,不代表孩子本身有問題 ,作為家長,我們的出發點是愛,是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僅僅宣洩我們的憤怒。

比如當我們發現孩子做作業時在偷偷的玩兒,我們第一反應不該是大發雷霆,而是適當提醒,然後與孩子共同反思一下其行為背後的原因,讓孩子瞭解我們是在幫助他們,是協助者而不是懲罰者,是在幫助他們管理時間,而不是在監督和懲罰他們。

只有孩子心中放下敵意,認同我們,才會接受我們的計劃,進而主動提高效率。

第二,要讓孩子“包產到戶”。孩子為什麼要拖延?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效率高往往只會導致隨後更多的課外作業,而低效率既可以減壓,又能夠躲避之後的課業安排,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啊。

要把時間分割開,給孩子留出個人空間,哪怕是十分鐘的自由時間,這個時間一定是他能夠自由安排,讓他體會到快樂的。比如一項作業大概需要半個小時做完,給他四十分鐘,只要保質保量完成,之後的時間自由支配,哪怕孩子二十分鐘就寫完了,只要達到要求,必須履行承諾,在這裡,我們家長千萬不要隨意變更標準,切忌失信於孩子,要讓孩子體會到效率高的好處,讓他們掌控自己。

第三,可以藉助先進工具。現在有很多類似番茄時鐘之類的工具,在孩子能夠體會到“包產到戶”的甜頭之後,可以選擇一款時間管理工具,與孩子共同制定學習計劃,建議具體到每十五分鐘,儘量讓孩子體現自主意識,不要讓他們覺得一切都是被逼的。切記,我們家長只是孩子的守護者,而不是擁有者,我們只能為他們創造機會和條件,而不是揹著他們走過人生中的重要階段。



秦萌大語文


小朋友是一定沒有時間觀念的!時間概念的感知都是通過後天慢慢培養的!

比如,小朋友早上出門上學,這段時間安排:起床,換衣服,洗漱,吃早飯,出門!通常,規定好出門時間,時間點一到,無論到什麼樣子都必須出門!這個過程,大多數都比較艱辛,尤其是急性子家長會更加惱火,有想代替的衝動,有生氣發脾氣的時候,更多的時候就是各種催催催!很多時候並不見效!只能忍忍忍!最好能做到忍,寬容!對於上班族有點困難,要趕去上班!只好提前起床,剛開始把時間預留充裕一點!如果是老年人接送,儘量可以跟老年人溝通,達成一致的觀念!總之,這個過程並不那麼容易!只能多一點耐心,堅持,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