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開朗外向,吵架說不想活了是什麼情況?

米粒32146


這種情況還是要引起高度重視,不知道孩子現在多大了。如果是學齡前倒問題不大,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能是聽了別人說過類似的話,比較善於模仿,其實他並不完全瞭解這句話的含義,而且說過就忘了,可以不必在意。但是如果孩子已經是初高中了,就必須注意了。這個年齡段不管是開朗外向還是靦腆內向,情緒都是處於多變之中的,特別是青春期,叛逆心理明顯,如果吵架太激烈,傷及了他認為的自尊,那可是什麼事都會做出來的,我們經常能看到聽到媒體報道的孩子出現極端事故的例子,很多都是和父母啊老師啊同學啊吵架時,一時衝動做出的傻事,所以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如果發現孩子說了這樣的話,一定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情緒並及時和孩子溝通,弄清楚導致吵架的原因,如果孩子做錯了,也不要一味的責備,要講清楚道理,讓他明白基本的道理,自己意識到這樣是不對的,如果孩子是正確的,作為父母要一定要堅定的給予孩子支持,當然,如果是和父母吵架,那父母就要坦誠的承認錯誤,放下架子,拿出誠意和孩子溝通,取得諒解。

總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些情緒上的變化,敏感脆弱要強叛逆是必須經過的情感歷程,父母要細心的把握,及時的進行教育疏導,特別是女孩,更要注意說話的方式方法,現在時代和以前不一樣了,孩子普遍成熟的早,思想多元,切不可總是拿自己小時候比較,否則出現問題後悔莫及。

願每個孩子都健康快樂成長,每個家庭都幸福安康!


心底映雙紅01


孩子很開朗外向,吵架說不想活了。對孩子說出不想活了這一行為我們家長不可掉以輕心,也不可過度擔心,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為我不知道孩子具體多大了,也不知道孩子和誰吵架後說出的這些話。我就按我家大寶的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關於死的話題來闡述一下。

我家大寶脾氣比較急,當他四五歲時我第一次從他嘴裡聽到了死這個字。我至今還記得我當時的不敢相信和害怕。我們從來沒有當著他的面討論過關於死亡的話題,也沒有給他分析過死是怎麼回事。那天他要看電視,但他已經看夠了,我們規定的45分鐘,因此我堅決反對他再看,他也堅持要看。我們兩個僵持起來,然後大寶就說,你不讓我看,我就去死。大家可以想像我的震驚和害怕。我想我要怎麼處理這個問題呢?大寶仇視的看著我,我本能的說,寶貝,你是不是特別想看電視。他點點頭,我對他說,媽媽知道你想看電視,但我們不能一直看啊,眼睛也需要休息啊,他不做聲了,我又對他說,你和媽媽玩剪紙吧。他答應了。我們剪紙後, 他的情緒特別平和了,我就問他寶貝,你知道什麼是死嗎?他搖頭,不知道你怎麼會說不讓你看電視就去死的話呢,我跟安安學的,他一說死,他奶奶就答應他的要求。我明白了,大寶是把死當做一種手段,來達到他的目的。後來,我給他解釋了什麼是死亡,他特別害怕,在也不說死了。

當聽到孩子說死時,家長不要過分擔心,先穩定他的情緒,再瞭解清楚他為什麼會這樣講,然後對症下藥。當然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


做孩子喜歡的丁丁媽媽


現在的孩子性格也是很嚇人的,說他又不行,不說又不行。我的孩子也是這樣。

有一次,我幫他買了一瓶染頭髮的藥水叫他抹頭髮,因為小小年紀就發現有不少的白頭髮,做父母的肯定很心痛也心急,我叫他抹他說不要,後來見我叫了幾次,他就嘔氣的在頭上猛力的往一處頭髮弄,我叫他抹均勻點,後面的有很多白頭髮又不抹,老抹一個地方。他突然把那瓶染髮水扔到地上,咬著牙要哭,邊哭邊叫:我死掉算了。說了就走出去上了三樓,當時把我嚇一跳,擔心他從樓上跳下去我可怎麼交代。

十幾歲的孩子正是叛逆的時期,真的我們講話都要小心翼翼,怕刺痛了他們的自尊心。真的是可憐天下父母親,說每一句話都怕傷到孩子,語氣都要柔和的溝通才行,最危險的就是叛逆期,動不動就說要去死,只能改變說話的語氣方法了。





Y水仙花






風雨


我的孩子有一階段也出現了這種情況 。現在的孩子接觸的東西較多,成熟得早,會有自己的情緒和心思,做家長的不要太過關注,平常心對待就好,太過關注或干涉反而會使孩子有很大的壓力。

1、孩子在吵架時說這種話是一種情緒的宣洩。孩子心智發育不成熟,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在情緒激動時可能會說出這種話,但並不能代表他一直有這種想法。有一次,我的孩子在連續上了一節口才課,一節聲樂課之後,還沒有放學,又被留下排練節目的情況下,情緒崩潰,當場大哭起來。當問他為什麼哭時,他怎麼都不說,事後情緒平靜下來,他說,當時真的想從窗戶跳出去。家長經常跟孩子說,要聽話,不要哭,但孩子畢竟只是孩子,他們也需要一個情緒的出口,也想發一發脾氣,大哭一場。

2、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情緒。開朗外向的孩子家長往往會被他們呈現出來的樂觀情緒所迷惑,所以更要多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對問題的真實想法。有的時候孩子有負面情緒,但是不敢跟家長說,怕被家長嘮叨,被責備。那是因為家長從來沒有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與孩子的心靈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家長在孩子出現這種想法的時候千萬不要責備孩子,讓孩子以為自己的想法是不可原諒的,那樣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3、陪伴是最好的解藥。家長可以多陪孩子出去走走,散散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並且可以多陪孩子做一些運動,大腦在運動後會產生一種名為內啡肽的物質,這種物質能讓人感到歡愉和滿足。孩子心情好了,就不會有別的想法了。

總之,及早發現孩子的問題是好事,只要父母有愛,有心,就一定能陪孩子健康成長。


冷幽憂


一般孩子能夠在情緒激動時說出“生與死”的話大多都是處於青春期的過度階段,大概是10—18歲以及前後的兩三年內會比較多出現這種極端性質的語言表述。

另外孩子是否開朗外向和結束生命並不存在一致的相關性,也就是說開朗外向不一定不會想到厭世或自殺,性格內向沉默也不一定就不會積極陽光地活著。主要還是需要結合很多因素進行一個綜合性地分析和判斷才好。

父母此時切忌過度焦慮擔心,以防使事情更糟,首先先想辦法讓自己冷靜下來才有可能騰出大腦來理性解決問題。

1、請父母回想吵架的源起,並且比較相似情境下孩子的反應是否相同

其實在很多普通家庭內,成員之間發生爭執的情況較為普遍,但處理問題和癥結的方式方法卻各有差異。而不同方法的處理也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這當然對於當事人的智慧以及情緒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可能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和成長的個體是很難能夠在家庭的衝突中做到的,所以我們一直告誡成人們必須持續成長就是為了能夠提升大家的這些能力,為家庭助力。

那麼請父母回想下這次吵架的內容,起因,是否以前也因為同樣的事情彼此爭執過呢?如果有過,但此次孩子的情緒異常激烈說出了不好的話,父母就要考慮是孩子青春期發育生理方面的原因還是孩子最近還發生了其它不好的事情導致的心情持續壓抑,或者是還有其它什麼父母不知道的事情發生。搞清楚這點很重要。所以我們建議處於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要學著善於觀察,從細節中覺察孩子的異樣從而幫助他們順利度過。只有找到孩子情緒爆點的癥結所在才能解決問題。

2、如果本次吵架的內容是首次涉及,就需考慮內容本身

一般外向開朗的孩子都很聰明,也比較敏感,並不是大家認為的只有內向的孩子才敏感,如果父母說了什麼過分的話或者是無中生有的話題,那一定會激起孩子們激烈的情緒。

比如父母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仍然會習慣用一些命令式、判斷式的口吻或者臆測事件直接給孩子貼標籤,這些不能夠完全尊重孩子,平等對待的相處方式一定會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引發很多親子衝突、家庭矛盾。所以我們也一直在提醒父母們學會成長型思維,適時改變與孩子的相處方式,注意語言、態度、行為等方式方法。

再比如父母偶然看到了孩子寫的東西,可能在父母看來就是情詩之類的,然後立刻就臆想到孩子是不是戀愛了,但其實真是多慮了,然後就開始質問孩子“你是不是談戀愛了?明明告訴你大學前不能談,怎麼還這樣啊,真令人失望”等等。這種不加了解的主觀臆斷只能將孩子越拉越遠。

所以關於爭吵的內容,父母需要好好分析下,到底是什麼觸發了孩子如此激動的情緒。

3、青春期階段,孩子的情緒反應激烈屬於正常現象

由於這個階段,孩子們的生理、心理都會有一個快速發育的高峰期,所以在父母看來很多與以往異常的表現其實都是因為身體發育導致的。比如情緒的激烈,舉個例子,對於疼痛的感受性,如果成人感覺疼痛度是1、2級,青春期孩子的疼痛度感受可以達到5、6級甚至是7、8級,也就是說孩子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對於任何事物的感受性都會放大很多倍。

但事實可能並沒有描述的那麼嚴重,很多都是嘴上過把癮一會兒就忘記了。如果不是牽涉什麼原則性或嚴重性的問題,孩子說這樣的話很大可能就是說說就過了。父母不要過於擔心。

4、吵完等孩子平靜下來之後,要和孩子進行一次坦誠的對話

對於很多沒有經過專業訓練處理親子矛盾的家庭來說,無法在問題和衝突開始前就有方法有意識地解決,但一定可以在事後進行一些補救。

等雙方都冷靜下來了,找一個安靜、放鬆的環境,坦誠地談一次,一般這種外向開朗的孩子可以直接聊,只要父母能夠客觀表述、控制好情緒,還是能瞭解孩子最近的困惑和難題的。但如果是內向的孩子,建議以書信(文字)的方式來溝通效果會好些。

對話的目的就是搞清楚孩子近來的真實狀況,父母才能找方法解決,但能夠清晰地瞭解青春期孩子的所思所想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講究方式方法技巧。

5、關於孩子開朗外向或者沉默內向

父母需要明白一點,無論孩子是哪一種,都沒有絕對的好和壞,所以以後父母要學會閉嘴,不能以自己的感覺來評價孩子,特別是有外人在場時,因為父母的判斷很大程度上都不科學。只需引導,“孩子,不論你的性格是什麼樣,爸媽都愛你,而且哪種性格都有好處和弊端,我們只需揚長避短就好。”千萬不能從小就給孩子“外向性格好,內向性格吃虧”的錯誤概念。

另外,無論哪種性格在成長中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成長問題,我們都需要積極面對,儘可能幫助孩子度過才是為父母的本分,孩子自己也無法選擇擁有什麼樣的性格。

父母還要謹防性格的假象,畢竟完全是某種性格的人比較少,大多都是兼具的,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事情看問題本身,而不要由性格為出發點來判斷事情,這個方向就錯了。


因為沒有事件的前因後果,以及孩子的具體成長經歷的描述,所以這裡只能給予這位父母一些思考的方向,具體還是要由最瞭解孩子的父母來做一個判斷,看孩子到底是屬於哪種情況。不過無論孩子現在遇到什麼問題,父母首先保證自己不要先亂陣腳,除非會傳染給孩子壞情緒之外,也更不利於問題的解決,所以首先讓自己先放鬆下來,在細細瞭解所有的細節,最後根據這些找出問題的根源,再行解決。最後還是想對父母們說一句,請儘可能在孩子很小時,就開始學習關於孩子的教育理論和方法,一定不要等到問題出現了才手忙腳亂,父母才是孩子最堅實的力量,而不要總是想著依賴外援。

願您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幸福一生!



旮旯裡的神仙洞


您說的吵架應該是和父母吵架了吧,因為我們孩子還很小,所以沒遇到這樣的情況,但是就我個人來說,青春期也有過一段比較極端的時候,不過也可能就是跟父母吵架後不理父母這樣子,但是一般能說出這種話肯定是父母說到了什麼ta特別在意的事,其實我覺著最主要的是跟孩子處在平等的平臺上交流,把自己當成引導者而非管理者,要敞開心扉,心平氣和的告訴孩子,我們都是從那個階段過來的,有些事情你要跟ta講清楚,開朗跟想不想得開沒有必然聯繫,有時候可能真的只是一個點刺中了ta,總之作為家長還是要擺正心態,引導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不要做出什麼讓自己後悔的事,現在的孩子心理普遍比較脆弱,其實孩子的壓力也大,社會對孩子的要求也高了,所以家長就儘量的少給孩子一些壓力吧,畢竟健康成長最重要。


甜甜的糖果luck


平時家長有過過激的行為,說過類似話,孩子都記在心裡,性格開朗,也會有自卑,消極的時候,平時和孩子一起改變,好好安慰一下孩子,家長要樂觀積極,不要在孩子面前說一些生活上的壓力,學會寬容和理解……所有孩子的問題根本問題都在家長!孩子就是家長的複印件,自己先改變,孩子跟著也會變化很大。


中國人壽葛玉金


你說的吵架,應該是和爸爸或媽媽吵架了吧,如果孩子這麼說了,我們做家長的千萬不能忽視,如果孩子正處於青春期,大家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大多都很叛逆,情緒也比較浮躁,平常還特別注重自我的形象,所以我們大人和孩子溝通時,一定要考慮到孩子的這些變化,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大,各方面應該說壓力都很大,現在很多小孩自尊心都特別強,孩子自尊心受損,就會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我們大人和孩子溝通時一定要多顧及孩子的面子,多尊重一下孩子的想法,給ta們鼓勵和支持,所以題主說的情況我們可以及時跟孩子溝通,及時化解和孩子的矛盾,好好哄哄孩子,多鼓勵ta一下,給ta多灌輸樂觀、向上、正能量的思想,只要和孩子做到有事及時溝通,有問題及時解決,這樣的相處方式,孩子就不會有負面情緒了。


寶寶jiao


孩子突然出現這種過激行為,一定自己身上發生了一些對孩子造成嚴重影響的事情。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及時找孩子瞭解情況。

這個情況下的孩子,很需要他人的安慰和關心,家長要注意滿足孩子的需求,一定不能粗暴對待。家長想辦法去從孩子身上找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如果孩子不願意說,不能強迫,可以找孩子的班主任、好朋友去了解情況。如果孩子很消極,可以帶孩子去戶外散散步,運動運動。換個環境,孩子一般比較容易說出自己的心事的。

如果是青春期的孩子,孩子的情緒變得敏感,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而煩惱。作為家長,要時常瞭解孩子的情緒變化,給孩子適當的引導,幫助孩子走出這個對他們來說有點艱難的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