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時間,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學習環境,為什麼成績差距這麼大?

80後李雷


每個孩子接受能力不一樣,而且現在孩子上學1-5年級的雖然在學校學習,但是家長任務不比老師少,你看看現在小學班級群裡,作業佈置下去後,老師會讓家長監督檢查並簽字,如果沒有籤,第二天老師會說某某家長自己都不負責任,都指望老師嗎,班裡這麼多學生……所以現在考的不是學生,是家長。你發現沒有,凡是父母在外務工的,孩子成績大都不怎麼樣,老師是同樣的,環境是同樣的,但父母和時間不是同樣的,自然教出來的孩子有差別。


餘生帶你一起過


同樣的時間,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學習環境,成績就一樣?完全不可能!

我從教三十多年,當了無數屆初中、高中班主任,我班上學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現實告訴我,我們每個老師所使的力一樣,但到畢業出口的成品差異相當大!

1、進口的差距和學習階段的不同,造成的差距

如果是初中,那麼從小學上來時的成績是有較大差距的。班中屬於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小升初按戶籍所在地劃片入學,不存在選撥。初中的起點不一樣,出口有差異就正常了。如果是高中,經過中考選撥,入學成績差異小了,但每個學生在初中學習養成的學習方法不同,應對高中學習的難易程度就不同,有些同學方法掌握得好,適應高中學習就快。有些同學初中死記硬背的知識多,到了高中知識性更強以後,處理知識的能力就弱了。

2、思維模式的發展不同,不同階段的發展情況也不同。

人的思維模式有先天因素,有的同學父母都是理科生,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要強一些,如果父母都是藝術的、文學的發散型思維模式,這種學生在小學階段又沒有有意識的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那麼他們學習理科就要困難些。就算初中很努力,勉強考了中上成績,到了高中,也會覺得理化生很難。同班同學就顯示出差異來了。

3、同樣的時間,但效率不一樣,也是成績差異的原因。這就可能是學習習慣不好造成的學習效率低下。

4、有的同學性格上的原因,因為某次聽課或作業的原因,被老師批評了或被老師誤解了,從此不喜歡這科老師,就算不是與老師對著幹也會因不喜歡某老師而這科成績低下的原因也經常出現。

5、早戀、父母的語言不當、與同學的關係、身體的原因。太多太多了,雖然都坐在一個教室裡,都是同樣的老師,但這些原因就造成成績就是不一樣了。

6、不得不說的一點,人的智力還是有差異的。也許他不善於學習課本的,課堂的知識,但在其他動手能力方面、社會實踐方面也可能很有悟性。

總之儘自已的最大努力做好本階段應該做的事情,無愧於心就好!


芸媽教育說


努力有用的話,還要天才幹什麼?我有時候不得不承認這是句實話,真的,我是一名老師,我的學生有的真的就是天才,基本上課很少看他學習,但是考試每次都是班級數一數二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的很優秀,但你平時很少看他特別刻苦學習,當然不是說所有的努力都沒用,但是普通人的努力怎麼都趕不上天才……



夜深晝近


任何時候學生學習的最終結果,它的隨機性是一定存在的,對於部分學生它的隨機性也可能會改變。

新學期開始接觸了新的一個班級,六年級的。是一個組合班級,是單位為了克服大班額問題,從各個班級內抽出了一部分學生所組合的。

班級內有一個孩子進入班級的時候,成績並不太理想,幾乎是中等偏下,剛開始上了幾節課之後,在課堂教學中強調了所有的學生應當有一種正能量,應當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於是這位孩子和我聊得非常來,就表明了他家裡面他爸爸媽媽有時候說話非常喪氣,反正就是那種愛抱怨不願上進的情形。

然後我要求他努力去改變他的媽媽,或者提醒他的家庭成員都應當有一個積極向上的態度,都應當不互相抱怨,應當互相鼓勵,於是他試圖做了這件事情,經過了一個多月的努力,這個孩子的精神狀態非常積極非常向上,學習成績隨之而來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在期末考試的時候,成績已經進入了班級的前三名。

說這個事情的根本原因在於一個教室裡面40多位同學老師說這句話的時候,40多位同學都聽到了,但是隻有一位同學發生了改變,其他同學恐怕把他當成了耳邊風,或者當成了一種其他的存在,沒有受到一點點影響。

所以說對於教育教學來講,真的有很強的隨機性,一個老師我們先不討論這個老師是好老師還是壞老師,但是他一定能夠改變一個孩子,這個孩子有可能向好的方面發展,也有可能向壞的方面發展,同樣的問題還存在於多種情形,同樣的學生,不同的老師也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總之每個人都應當積極主動的把每一個學生向好的方面教育,這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對於能否把一個孩子徹底改變成好學生,那隻能看一種隨機的緣分。

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用自己最大的善良去影響了一個孩子,這就是老師最應當做的事情。


宜城老師


同一班級的學生,在教育環境、教學資源等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有些學生的成績可以拿滿分或接近滿分,而另一些學生的成績可能才及格,或三、四十分,甚至更低。

是什麼原因造成這麼大的差距又該如何進行補救呢

除了極個別學生確因智力障障礙等先天因素外,絕大部分學生導致這種成績差距的原因是:

學生的勤奮度、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基礎、家庭教育環境等非智力因素

不過,須清楚的是:越是高年級、高階段的學生,導致成績差距的原因相對越複雜,補救的措施相對難度越大。

因此,解決學生“成績差距大”問題,越早,效果越好

以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各年級各階段學科知識的特點,大體上可以以小學三年級為臨界線,劃分為二個階段來進行分析。

第一階段:低年級階段(小學三年級以下)

這一階段,因學生上學年限較短,因此,受學習行為習慣和學習基礎等因素的影響相對較小。造成學生學績出現較大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孩子在學習上的注意力差距

行為表現

細心的家長或老師不難發現,某些孩子在聽課或作業時,很難集中注意力,時而走動、時而說話、時而玩些小物品,時而關心周圍環境……表現出明顯的好動和好奇,很難集中精力在學習上。

而有些孩子則明顯不同:個性相對文靜,對待該乾的或正在乾的事情,表現出較強的專注力。

這兩類孩子的不同個性,一旦作用到學習上,久而久之,必然會拉大學習成績的差距。

應對策略

家長或老師應拿出細心和耐心,及早發現並糾正孩子的這種“好動”和“不專注”個性。比如:平時儘量將孩子的學習環境安排得安靜些,並避免干擾,培養孩子獨處能力;平時對孩子的任何一項活動要體現明確的目的性,並直到目標達成,杜絕“朝三暮四”的隨任性;當然也可以有意訓練孩子在複雜環境下進行學習的專注力等。總之,

培養孩子“靜下心來”的專注力,對學習很關鍵

2、在解決學習困難上的主動性存在較大差距

行為表現

孩子在平時的學習上,存在一些困難是正常的、必然的。

但學生們在對待學習困難上,表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選擇解決,結果是保證了下一階段的學習更輕鬆更順暢;另一種是選擇迴避。其結果是:

學習難題越積越多,最終導致厭學或不學

應對策略

父母和老師每天應關注孩子當天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孩子當天存在的學習問題,併力求當天幫助孩子解決,切不可拖延,越拖延,困難越多越大,解決起來越費力。

“三味”也主張家長適當給孩子報點補課班,但不主張無目的無針對性的補課。最佳方式是選擇“一對一”式的輔導,直接針對孩子學習上存在的知識疏漏和欠賬,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過關

個別家長在對待孩子學習的問題上,只關心孩子的分數,是十分錯誤的。既使孩子考試成績很好,絕不意味著孩子不存在學習不足和困難。從孩子的作業、考試發現並解決其存在的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總之,家長和老師應儘量不讓孩子“帶著過去的困難去迎接新的困難”


3、學習方法是否恰當也是造成學生“學習成績差距巨大”的重要原因

學生總是最聽老師的話的。“三味”認為,這既是學校教育的優點,同時也是不足。一個班幾十位個性各異的學生,都按一個老師的思想和方法去學習,難免會造成部分學生的不適應和被動狀況

為改變這種“尷尬”,這就需要孩子有自我調整的勇氣和能力。

比如:有些老師在對知識講解不透徹,學生理解模糊的情況下,一味強調死記硬背,題海戰術,並不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太大效果;老師過於強制學生按老師的思路去學習,而不給予學生必要的自由學習時間和機會,讓學生一直處於被動學習狀態,感覺很疲憊。

“三味”曾遇到這樣的情況:課堂上,我安排學生寫一張單元測試卷,而其中有位學生直接找到我說:“這節課我想再熟悉一下單元知識點,可以嗎?”我答應了他:“如果你認為這樣對自己的學習提升更有利,當然可以。”




第二階段:高年級階段(小學三年級以上至高中畢業)

孩子進入高年級、高階段後,心智更為成熟,這是學習的有利條件。但我們也必須清楚:如果孩子長期以來的學習良好習慣和態度沒有養成,越到高年級,學習問題就越明顯越嚴重,解決起來難度就越大越複雜。

“三味”對初中階段的孩子比較熟悉。同一班級學生,成績兩極分化嚴重(如本文第一幅截圖所示)。其原因,除上面“第一階段”所講的以外,還存在以下原因:

1、長期以來所造成的“基礎差異”是導致學生“成績差距大”的一個“硬傷”。

作為一個有經驗的初中教師,其實是很在乎學生的小學成績的。在選擇優質生源變成不可能之後,唯一的希望就是力求把握“新學期”和“新學科”二個新起點、新節點,一切重新開始,夯實學生新階段的基礎,努力讓更多的學生步步為營,穩打穩紮。

一個班級,如果任課老師責任心強,敢於與對每個學生“較勁”,那麼該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更高,總體成績就好,兩極分化現象就沒那麼明顯

否則,同一班級學生“成績差距大”的現象就會越來越突出。

在我們農村普通初中,這種現象是非常常見且明顯的:一個班的50多個學生,經常保持成績優秀的,基本上就是那麼10多個,而另外很大一部分學生成績卻很差,單科成績相差三、五十分的,相當普遍。老師拿這些“差生”也是沒辦法,上課不拿書,更不聽課,佈置作業,若逼得不緊,要麼不寫不交,要麼抄同學的或亂寫一通,圖完成任務。

導致這些“差生”不想學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基礎差,學不進

應對策略

家長或老師應設法通過補課、輔導等各種手段,彌補學生的基礎,儘量掃除學生進行新知學習的障礙;適當降低孩子的學習要求,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的信心;協助孩子制訂一套適合自己學情的學習計劃,等。





2、學習態度的差異是拉大學習成績差距的主觀因素

如果學生對學習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必然就沒有一個端正的態度。現實中,常聽學生說,“不幫父母學”、“不幫老師考”,他們根本就不懂得學習對自己真正意謂著什麼。

特別是當下,教育的功利性愈發明顯,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已普遍習慣於將孩子的學習目的固化為“升學”或“上大學”,一旦發現孩子“不是這塊料”時,也開始放鬆了對孩子學習的關注。自然,孩子也逐步放棄了學習。

“既使再努力,也考不上學校!我幹嘛還要努力?”——這幾乎是這些“差生“的普遍心態!

應對策略

對待這類“升學無望”、“無心向學”的孩子,“三味”認為,家長或老師應暫時或適當淡化對孩子的“升學”壓力,多與孩子在學習意義上進行溝通教育,並允許和鼓勵孩子大膽去規劃和設計自己的人生。只要方向正當,就應予以肯定。孩子有了目標,自然會主動去學習

在現在的招生模式下,“升學”,確實還不是每個學生僅靠努力就可以實現的目標。讓孩子為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去努力,對孩子而言,等同於“無目標”的學習,這實際上是對孩子的不公平

總結語

同一個班,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學習環境,之所以造成學生的成績差距巨大,原因是多樣的、複雜的、長期的。只要弄清具體原因,及時釆取針對性措施,還是可以有效縮小差距的。當然,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採取應對措施”,而是“如何預防”這種差距的出現


我是頭條號“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時代的眼光、理智的頭腦、友善的言語,與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謝您的閱讀、點贊和關注,並期待與您共同探討本問題。

三味聊教育


這個問題問得好!古話說的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同門師傅,教出來的不一樣,為什麼呢?放在今天的社會,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勤奮努力的不夠。現代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生活在安逸的時代,從小沒吃過苦,並不珍惜現在的學習生活,不懂也不想去努力(少數除外)。看到衡水中學的標語:比的不是誰聰明,而是誰更勤奮!!!感到欣慰!

二,教育機構氾濫。市場經濟帶來的教育的不公平,決定了孩子們起跑線不同。有條件的家庭可以一對一,既有效果,又節省時間。那麼普通家庭怎麼辦呢?我想那就靠父母了,孩子是你自己的,你不管誰管。家庭教育在這個時候起了關鍵性作用,在家裡學既省開支又節省時間。唯一公平的就是時間了,大家都是24小時/每天。所以你準備好了嗎?少打麻將哦!

三,個性的差異化。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一顆小樹苗,但各有不同。有的愛學習,有的不愛學習。有的喜歡唱歌,有的喜歡跳舞,正是因為不同,才豐富多彩,百花齊放!所以家長們要有慧眼,用心識別孩子的特長,因勢利導,使他們成為有用的人。學習也一樣,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對待,每個孩子在不同的階段也表現的不同,這些都是需要家長們關心和掌握的。鞭策和鼓勵並存,與孩子共同探討,努力!加油!!!

四,家庭教育的不同。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習慣和方法不同,有的從小學英語,有的從小學書法,有的從小學編程……父母的愛好不同,會影響到孩子,這是自然的。家庭中母親的性格和教育方法的不同,也直接影響孩子。所以,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肯定不同。

綜合以上,我想對孩子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勤奮努力和家庭教育。再聰明的孩子不努力也很難走到最後,半途就下車的大有人在!努力認真是學習必經之路,也是長遠之路!在孩子迷茫時,頹廢時,家長的航向作用也不可缺少。幫助孩子堅持堅持再堅持,努力努力再努力!學習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是一輩子的事,是終身大事!所謂十年磨一劍,十年寒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也!



徽茵kunshan


同樣的時間,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學習環境,為什麼成績差別那麼大?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反問一下,都是男人和女人生的孩子,為什麼有的聰明有的蠢,有的高有的矮?

同樣的時間,有的一份試卷做完了還可以檢查幾遍,有的趕緊趕忙地才能做完,有的努力了,但就是做不完,這能一樣嗎?

同樣的時間,有的同學是真努力,上課認真聽講,作業仔細完成,不懂就問,不會就學;有的同學,看似在努力,上課也專心(只不過在玩手機),作業也按時完成(網上搜答案或抄答案完成,考試也高分(抄同學的或抄網上的),成績好嗎?老師心裡明白,自己心裡也明白。

同樣的老師在教,有的同學是真聽懂了,有的同學勉強聽懂,有的同學一知半解,有的同學不懂裝懂,有的同學聽得雲裡霧裡,能一樣嗎?差距能不大嗎?

同樣的學習環境,有的在認真學習,有的不僅自己認真學還幫助別人,有的自己不學還影響他人,有的在玩手機,有的在睡覺,差別能不大嗎?

即使都一樣,人與人也是有差異的,有的天資聰穎,有的愚鈍,有的認真,有的馬虎,這都是影響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所以成績差別大。不然怎麼有的同學上北大,有的同學讀高職高專,差別不大行嗎?沒有差別是不正常的,差別大才真實可靠。


數學山人行


我想這是當然了,因為就連雙胞胎都有不一樣的地方,雖然你說了三個方面的一樣,但是我們要知道成績的決定遠遠不是這三個方面,影響成績的因素有很多,只不過這些因素經常會讓我們忽略掉而已。

作為一個老師,我也曾經有過這樣個困惑,為什麼一個班的孩子,同樣是上課,同樣是在聽講,同樣是在完成作業,但是一段時間後,甚至是一個月後,我就能明顯的感受到孩子們之間的成績的差距是越來越大的。

其實成績的差距我想更多的是和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可能有人覺得不是這麼回事。從我的體會來說,有人抓的孩子成績比較穩定,同時上升提高的也會很快,甚至家庭作業完成的都是很好的。但是如果因為家庭原因家長沒有時間去管理孩子了,你會很明顯的感受到孩子的作業是那麼的潦草,孩子上課聽講的狀態是那麼的差,孩子的表現和之前是判若兩人的。我只說這一個方面,我們就能很明顯的感受到。

因此我們說成績的差距拉大絕不是我們想象的某一個方面的結果,而是多個方面,甚至是很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導致的。


大語文天地


影響成績的因素很多,時間,老師和課程都是客觀因素,而主觀因素影響更大!

一是學習態度。同樣一群人在相同情況下學習,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無疑是脫穎而出的重要法寶。積極主動學習,包含認真學習的習慣,主動學習的慾望,以及有崇高追求的指引。我們觀察一個班級,部分同學學習習慣很好,會主動預習,認真聽課,高效複習和作業,而有部分同學則上課都找不到書,作業自然也沒有做,差距就是這樣一天天形成的。

二是學習效率。學習效率主要有聽課效率和做題效率。有的同學上課很專心,又有預習,上課很輕鬆效率也很高,基本能夠當堂掌握,而有的人上課走神無精打采甚至神遊,自然不知所聽。做作業時,有的同學全神貫注,而有的同學則三心二意,拖拖拉拉,差距也就產生了。

三是學習能力。雖然勤能補拙,但我們也不能否認有的同學學習領悟力就是比較好,而有的同學就稍差些,同樣的學習環境中,因為能力差異,知識掌握的快慢是有差異的。再加上良好習慣的形成,學習能力差距會更明顯。



哆飛有話說


適合每個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不一樣的,根據Dunn and Dunn學習理論,孩子的學習情況會受下面五個因素的影響:

第一個是環境因素;包括了聲音,光線溫度還有舒適度,也就是座位影響下。

第二個是情感因素;包括了激勵,責任規範,任務和挑戰,還有不同的學習結構(總-分;分-總)

第三個是社交屬性;包括了孩子是否喜歡一個人學習,兩個人學習,還是三個人或者是小組學習。

第四個是生理因素;包括不同人身體上對不同任務的生理反應,不同的營養攝入的影響,以及是學生的特點是偏向於聽覺性、視覺性或是運動性學習方式。不同時間段的學習效率也會有差異。

第五個是心理因素;包括孩子是更加偏感性或是理性,性格是是衝動型還是冷靜型等等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由此看來,教師在對待不同孩子時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材施教,不可用同一種方法應對不同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