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怎麼算正常?快來測測吧

排便的次數,顏色,形狀和性狀客觀反應出我們的腸道健康程度,大家可以通過下面的題目測測自己的腸道是否健康。

排便怎麼算正常?快來測測吧

正常的排便次數

正常人排便的習慣有所差異,每日排便次者佔60%,每日2~3次者佔30%,2~3天1次者佔10%。現在公認的標準是每週排便3次到每日3次者均算正常,但這個正常標準並非是一條固定的“硬槓槓”,還是應該參考個人一貫的排便習慣來判斷。因為人的排便過程受食物成分、進食習慣、環境、情緒等眾多因素的影響。正是因為排便的影響因素較多,所以,只要身體沒有明顯的不適反應,對於排便次數的偶爾變化不必過於緊張。

排便怎麼算正常?快來測測吧

量多少算正常

正常情況下,決定大便量的主要因素是纖維素食入量。食物中纖維素含量差別懸殊,牛奶、雞蛋與麥片、麩子中的纖維素含量相差百十倍。由於飲食習慣不同, 大便量也會相差甚多。有調查顯示以玉米、蔬菜為主食,飲食富含纖維素的非洲黑人,每天大便量約460克;而以肉、奶、精麵粉等為主,飲食含纖維素較少的白人,每日大便量僅110克。具體說來,每日飲食含3克纖維素的人群,大便量為50~100克,當纖維素含量達到10克時,大便量則可達到200克。如果飲食成分沒有大的變化,但大便量卻與過去相差很多,這往往提示身體出現了異常情況。

排便怎麼算正常?快來測測吧

顏色怎麼算正常

正常大便應該為淡黃色或淡褐色,顏色深淺主要取決於大便中尿膽原這種色素的含量。尿膽原來源於膽汁,食用消耗膽汁較多的食物(多為肉類),大便顏色往往較深。另一個決定大便顏色的因素是含血食物的攝入,不僅是豬血、羊血,也包括含血的肉類。因為血色素由鐵構成,在腸道鐵被分解時也與腸道細菌產生的硫化氫反映生成黑色的硫化鐵,隨大便排除,這也是大便顏色變深的原因。臨床上,醫生常詢問患者飲食及大便顏色,也是幫助推測患者自身有無消化道出血。因此也不難發現,正常人大便顏色可深可淺,而非“清一色”。至於鮮紅色、綠色、陶土色變就是不正常的病理狀態了。

排便怎麼算正常?快來測測吧

性狀怎麼算正常

大便中水分的含量決定其性狀,一般水分含量不超過85%。按含水量的多少,大便可分為以下性狀:

硬便:大便呈硬塊或硬粒。

成形便或軟便:大便在蹲便器中能保持固定形狀。

稀水便:水樣、不成形的大便,但仍有糞便成分可見。

水便:可見全為糞水。

排便怎麼算正常?快來測測吧

正常情況下,大便多為成形便。但性狀不是判斷其是否正常的惟一標準,即使大便成形,如肉眼觀察到有膿、血及大量黏液也是病理情況,稱為膿便、血便、膿血便及黏液便。

一些朋友十分關注大便的外形,當大便偶有槽狀凹痕、變細、變扁平等情況,十分緊張。其實,這些變化一般都不持久,指導意義不大,多與排便時乙狀結腸—直腸的壓力與蠕動情況有關,不必太介意。

如果大便次數過多或過少,經常性的形狀顏色和性狀存在異常,老劉還是提醒大家應及時去醫院檢查就診。

排便怎麼算正常?快來測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