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部門11個人,他們建了一個群10個人,沒有我,請大家談談看法?

願你陽光燦爛


你是不是部門大領導 我們的非工作群都沒有部門大領導。大家一起聊天要領導幹嘛。


Edward孟龍


圈子不同,不要硬融;圈子雖小,乾淨就好

10年前,我在公司的的生產一線部門負責營銷工作。

一天,部門會計告訴我:哥,老大說拉你進一個群,組建個小夥食團,每天好商議下吃什麼。

我:有哪些呢?

會計:有老大、駕駛員小C、我、你、還有安監員A哥一共5個。

我回答他:“額,我還是吃大夥食團,經常中午有人辦業務,去外面吃時間來不及。”

我尋思:沒有部門二哥和三哥的團體,還是少參合為好。

截止目前,我算了下自己加的QQ群和微信群一共50餘個,有學習群、工作群、親友群、朋友群,還有不知道為什麼而加的群。

然而,有的群加入了至今也覺得沒有什麼用呢。殭屍群,一年半載沒人發言,熱鬧群都在瞎嗶嗶刷存在感,既

沒有營養,又沒有價值反而製造不少焦慮,浪費時間和精力。後來,除了工作群,我把其他群的消息全部屏蔽,人的注意力感覺集中很多,思考問題也專注很多。

針對本題,題主未被拉入同事建的小群,是否是題主與同事關係不好,是否受排斥,題主為人處世是不是有問題,討論這些和討論出什麼結果,我覺得都不重要。

拉你入群,都對你客氣,也不意味你很優秀,只能說明你合群而已;不拉你入群,排斥你,也不意味著你就是個很挫的人

題主未加的群是什麼性質?是工作群還是小圈子群?或者是什麼特別話題群?或者是項目群?個人覺得沒必要去探究。

別人不拉你,也不用挖空心思去找原因或者往自己身上加些無妄之名,圈子不同,不用硬融;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如果需要你,想撇開你都做不到;不需要你,強行進去自己也憋屈。進了群又說明什麼呢?對你客氣又怎麼樣呢?能說明你優秀嗎?只能證明都是芸芸眾生,脫不了俗,只是烏合之眾中的一員而已。

在職場,我們既要保持一定的融合性,也要有自己的獨立性。

保持融合,是因為只要身在職場,都要與別人合作,都需要團隊;維護獨立性,是為了保持我們作為個體存在的意義。

我們必須知道

任何偉大,都是熬出來的,任何偉大,都必須忍受孤獨。

對群主來說,少進一個群,就少了很多煩擾,多了一分清靜,將這點時間用於學習、做好自己的事和強大自己,比什麼都重要。此地不留我,自有留我處。

你若不堅強,懦弱給誰看;你若不堅強,誰替你勇敢。

人到了一定階段,其實都在努力縮小圈子

《非我莫屬》上有一個21歲的求職者,聲稱人脈比較廣,和董明珠、俞敏洪等大佬有交集。

於是,主持人就叫他現場給董明珠打電話,結果都沒人接電話。

原來,小夥子只是陪朋友參加一些聚會,在這些場合要到了名人的電話而已。

有時候,我們所謂自以為傲的人脈,除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之外,其實毫無用處。

你保存的大佬聯繫方式,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用上,而大佬保存你的聯繫方式、名片,聚會之後,就被大佬仍在了垃圾箱裡。

真正有用、有效的人脈,只能建立在地位、權力、資源對等的基礎上,否則,只能是一廂情願。

人到了一定年齡、一定階段,當明白這些,就會逐漸遠離一些圈子,留在自己圈子裡的人脈才是真正有用的人脈。

部門建群,唯獨缺少自己,其實真不用為此糾結和自責,反而少了很多麻煩事。

筆者也曾經有段時光,感覺很孤獨:

在生產部門呆的那幾年裡,別人整天喝酒打牌玩遊戲,而我不願意參與那些活動,喜歡乾點和他們不一樣的事情,比如讀讀書、寫點文章,甚至獨處讓思緒四處遊蕩。
別人都說我不合群,性格孤僻,然而又怎麼樣呢?誰和我相處誰知道,我沒必要去迎合所有人的口味。

我沒有傷害誰,我喜歡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誰也管不著,你願意把我當朋友,我就把你當朋友,你不願意和我相處,別妨礙我、別傷害我就行。

不成熟的人,總是喜歡將無關緊要的事情一天掛在嘴上、裝在心中,你心中裝的這種事情越多,用在思考自己和自我提升的事情上就越少。

為別人建群沒拉上自己而妄自菲薄、內心糾結,其本質還是內心不夠自信吧!


以上分享供參考,如果你還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下方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我是@之舟職讀,致力於職場有價值思維、知識、經驗分享,用理性穿越迷霧,用感悟陪你成長,歡迎點擊關注。


之舟職讀


我首先要恭喜你,你太幸運了,少了好多麻煩和煩惱,清靜!

別以為建一個群他們就一定聊得來,別以為他們建一個群就志同道合了,別以為他們建一個群就能孤立你,別以為他們建一個群就有說不完的話,也許這十個人的群只是一個群而已,殭屍也未必,甚至有人都後悔進了這個群。同事是沒什麼真心話而講,十有八九這個群還佔內存。

我老大拉了二次讓我進公司小組群,一共七八個人的小組,天天見面都冷場無話可談,進了這個群,也是屁都沒人放一個,真的就是一個群而已。再者也沒啥正事,有時也有個別同事發一個自認為搞笑的視頻來想活躍一下群,但無人應答,久了,大家說還是散了吧,省得尷尬,好,散了吧,電話聯繫反而還及時和親切。

我被好多同鄉和親人相約加微信,我真不想加,我知道加了也是白加,什麼作用也沒有。特別是親戚,我覺得更不能加微信,相反,真的聊不到一塊,反而更壞事。

微信我認為唯一的作用就是小額金錢往來還算方便,其它反而影響特別是親戚之間微妙的感情,弄得不知如何是好,生怕得罪了親戚!

如你問題而言,只要你問心無愧,並且也還算同事之間融洽,不進入微信反而更自在狀態還更佳!

一個人不是完人,總是有人想孤立你不喜歡你,儘管你費盡心思去討好他們,但也無濟於事,那就隨它去吧!



泯然眾人焉


我教你一招,叫″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他們不是建群不要你嗎?那你也建個群,也不要他們,不就扯平了嗎!這是實踐經驗!

原來我們公司有一領導,能力很強,但有一毛病,火氣大,喜歡訓人,動不動因點小事,把下屬拉到辦公室,大聲批評,幾層樓都聽得到他的批評聲,大家都敢怒不敢言,沒招!

有同事想出了一招,″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我們三、四個人一個辦公室,大家一商,每天輪流相互批評。看到領導在辦公室靜靜地思考問題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大聲相互批評:

″老王同志,你是怎麼搞的,叫你下樓幫我買包煙,你為什麼不去?難道就因為我不是領導?"

“你瞎扯什麼?沒看見我手上一大堆事?你自己沒腳?不會自己去!"

″批評你二句還不服是嗎?我就想測試一下你有無愛心!″

″先測你自己,莫名其妙!″

″你倆別吵了!我幫你去買行不?"

″不要你買…"

正吵得熱鬧,領導來了,聲音更大:″吵什麼吵?不知道這是辦公場所?不是菜市場!文明辦公知道不?"

″噢噢,辦公區域不能大聲吵鬧,我們知道,可我們是在相互批評…"

領導:″相互批評也不能大聲吼叫!″

大家異口同聲:"哦、哦、哦!"

領導:″你們什麼意思?"

″沒什麼沒什麼,以後多注意!"

從此以後,領導批評人的聲音越來越柔和親切了!


譚成年往事ABC


十一個人的部門,十個人的群,唯獨沒有你。這種情況確實讓人尷尬又失望。至於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發藍認為,你要先明確幾點。

第一,他們所建的那個群是什麼群?工作交流還是聊天打屁?

如果是工作交流群的話,你先確定一下,是不是他們所談內容,以你的職責職能不方便了解。或者,你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足,導致被排斥?

因為你已經說了自己不是領導,而且和其中幾人關係至少看起來不錯,也沒和誰鬧矛盾,很可能因為工作上的關係導致被同事排斥。這種事發藍就遇到過,而且是現在,辦公室內十六個人,大家建了一個辦公室群,有一個人始終沒被群主拉進來。而且半年來沒有人在群裡提到他,因為他的確愛拖大家後腿,不被待見。

如果是聊天打屁群的話,題主更應該確定一下自己平常與大家的關係了。是唯獨得罪了群主?而所有人都知道群主和你有矛盾,為避免尷尬,都不拉你進來?或者你認為的你和大家關係不錯只是假象,其實大家內心相隔甚遠。

第二、你是如何知道這個群的存在的?

你從沒被拉進去過,又是如何知道這個群的存在?通過它,你要確定,是在你到公司,到那個團隊中之前就有的群?還是在你去了以後,才有的群?確定了這個,你就又回到了發藍所談的第一點上!

第三、已經如此,該怎麼辦?

其實無論什麼原因,你至少目前是被大家排斥在外的,無論工作,還是私下。

所以你想的再多也沒有用,因為至少現在你改變不了事實。

發藍建議,不要再去想什麼群裡到底有沒有你,好好的去想一下,如何把工作做到極致,如何在團隊中充當好自己的角色,如何與大家正常的協作交流。

做好自己該做的。人際交往上的事,去仔細經營只能應付一時,而人格魅力卻需要長期以往才能持久散發,才能獲得你真正想要的朋友圈。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關注發藍,一起聊聊職場,品鑑【禪與機械加工藝術】


發藍


你對他們沒多大用處,或者你太優秀太老實太可靠,他們千方百計讓你心理受傷舎制壓你的能力削弱削減,或你讓人猜疑洩露職場密秘對你失去信任力度,或你個性突出人家接受不了,或你幹事太認真踏實把人得罪完了,你不知道,人圈子內社交圈內秘蜜,潛規則,暗箱操做黑幕,破規矩,爛規定多的很,也建議你多瞭解一下自己在別人精神生活和感受,也瞭解一下那11個人的人品素養道德等,嚴重了捉住核心重點還有上級及工會,人事等部門反映一下,以調取他們說法,這在一個發展的企業不能存在公開排擠人的現象,足夠說明了,你遇上了有問題的人了,雖然你心理打擊很嚴重,這很創傷人心靈影響人品,但遇上了,也抱有健康的心胸強大的意志樂觀的心態面對接受想辦法解決及好好工作壓倒他們,有一片屬於自己自強自立不可侵犯的天地。


飛向光明8968


你肯定工作太認真了,和他們合不到一塊。

一個部門平時有很多灰色收益,工作認真者就容易敗露出去,把這種不利因素排出去,以免招來不測。

現在一個部門排擠人太平常了。不足為奇,一個部門在打腐時往往先打掉老實人,思想先進者,對工作認真負責者。打掉這些人後,班子更團結,灰色更隱癖,更安全。


生之源4


這應該是一個孤立你的信號,應該注意點自己處人之道了。

你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找個沒有人的地方,集中注意力反省。性格決定命運,主要反省的就是性格之中是不是有重大缺陷。矛盾有多種多樣,但主要矛盾抓住了,一切問題皆可迎刃而解。如果你想徹底反省,那就必須與孤獨寂寞為伍。一個人在世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己瞭解自己。把自己的問題羅列出來,對自己展開調查,調查問題就如同九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如同十月分娩,可以說調查就是解決問題。

一個人在世上因為難而做不成事業的最多隻佔十分之一,而因為懶惰而失敗的人卻佔到了十分之九。也許你會說自己不懶,心靈的高臥不起亦是懶惰的一種。希望2020有一個新的開始!


孫老蔫吧


一個房間裡,有10個精神病人在一起生活。一天,一個正常人闖入了這個房間。請問,此時誰是正常人?誰又是精神病人?

毫無疑問,在這10個精神病人的眼中,外來者才是精神病人;在外來者眼中,精神病人就是精神病人。

當這10個精神病人與外來者共同生活了一年之後,精神病人眼中的外來者,變成了和他們一樣的“正常人”;而外來者的眼裡,精神病人變成了“正常人”,而自己才是精神病人。

這個故事與“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有著相通的道理。遺憾的是外來者沒有走到最後的返璞歸真──看山依舊是山,看水依舊是水。

人際關係出了問題,看到的都是別人的錯,而忽略自身的問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等事件發酵了一段時間後,情況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時,會認為自己是有錯的,而對方是正確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當自己真正明白了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該如何解決時=看山依舊是山,看水依舊是水。


脫坯蓋房


應該不是工作群,工作群有人不在會耽誤工作,部門領導不會這麼幹,他們建的是私下交流群吧,就把你一個人撂了,實不相瞞肯定是你做人做事有問題,你也不用解釋脾氣不錯跟別人沒仇啥的,想想有沒有跟同事之間斤斤計較之類的問題,否則不可能大家都聯手排擠你,一個人針對你可能是對方不好,兩個三個也可能是他們嫉妒你,十個人都跟你合不來,就肯定是你自己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