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又称已开发国家、已发展国家、工业化国家、高经济开发国家。从1990年开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人类发展指数作为衡量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指标,不过即使是生产力较低的国家通过开发自然资源也可以达到较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类发展指数——比如文莱、沙特、卡塔尔等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高的,但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够而并不完全被视为发达国家。总体而言发达国家一般的共同特点是: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经济运行机制比较成熟;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不过严格意义上迄今为止国际上对发达国家依然没一个完全统一明确的真正定义,以致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美国中央情报局等各大机构所认定的发达国家并不完全一致。

目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所认定的发达国家有: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比利时、爱尔兰、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冰岛、瑞士、卢森堡、荷兰、希腊、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波兰、安道尔、以色列、爱沙尼亚、塞浦路斯、列支敦士登、马耳他、摩纳哥、圣马力诺、斯洛文尼亚、新加坡、巴巴多斯、阿联酋、巴林、卡塔尔、文莱43个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所认定的发达国家则是:加拿大、美国、以色列、日本、安道尔、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斯洛伐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梵蒂冈、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圣马力诺、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40个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1987年世界银行第一批认定的发达国家有:瑞士、冰岛、挪威、卢森堡、丹麦、瑞典、日本、美国、芬兰、法国、荷兰、加拿大、奥地利、西德、比利时、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以色列、西班牙、新加坡23个,此外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则被视为发达地区,合计一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榜上有名;到了2017年除西德被统一后的德国替代外,韩国已跃居世界发达国家与地区第24位,而我国的台湾地区则被挤出榜单。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认定的发达国家则有: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芬兰、希腊、葡萄牙、爱尔兰、卢森堡、日本、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瑞典、瑞士、丹麦、挪威、以色列、新加坡、新西兰、塞浦路斯、冰岛 、南非27个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目前全世界关于发达国家的多个版本中少则二十余国,多则四十余国,不过能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至少跻身前四十位可见门槛之高。无论在关于发达国家的那个版本中日本都榜上有名。在上世纪我国的地理教科书中在讲日本时的确是将其定义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不过经过进入新世纪后近20年时间的发展日本其实已不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了:在最宽泛的标准中亚洲一共有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四个发达国家;即使在相对较为严格的标准中韩国也和日本一样是国际上十大权威机构认证的发达国家。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日本尽管已不再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但无论在那种标准体系下日本都是世界公认的发达国家。事实上日本经济最辉煌的年代是上世纪80年代:那时的日本甚至一度在探讨买下整个美国的话题,然而自从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就进入了所谓“停滞的20年”(又称失去的20年)时期。在1997-2017年的20年间日本实际经济增长只有16.5%,年均增长率只有0.77%。用经济停滞来形容日本近2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不为过。同一时期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是9.5%,越南也接近于8%,韩国的经济增速也大体保持在日本的3倍左右。这就令人困惑了:为什么日本经济在二三十年的时间没有增长,却还依旧是个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依旧处于世界前列呢?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这首先是因为日本在进入经济停滞期之前已达到相当的高度:泡沫经济破灭前夕的1995年是日本经济的巅峰——这年日本人均GDP达到4万美元左右,排名进入全球前5的日本甚至高于美国。同年中国大陆地区的人均GDP只有六七百美元,这还不到日本的2%。从上世纪60年代起随着日本战后经济的复苏就开始了与美国持续近30年的贸易战:早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的纺织品就已开始抢占美国市场,进入60年代后这一现象已引起美国的重视,最终美国通过限制日本纺织品的法案迫使日本”自愿限制出口“。然而在70年代日本的钢铁行业取代纺织产业涌入美国市场,于是美国在1977年发起反倾销起诉迫使日本”自愿限制出口“。进入80年代后日美贸易战中最激烈的汽车战爆发,到80年代末日美贸易战转入以半导体及电子产品等高新技术领域。这一时期苏联由于阿富汗战争以及美苏军备竞赛,加之东欧诸国剧变,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美国则在经过1980年代中期的经济周期后逐渐走入低谷:住房金融产业出现危机,社会信用危机日益严重。此外经常性国际收支趋向平衡,但国内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也不断上升,财政赤字创下历史纪录。当美、苏两极都走上下坡路的时候日本经济却一路高歌猛进,日本人甚至在讨论买下整个美国的话题。这时出现了“日本是世界第一”的口号,全体国民预感到“日本的时代”即将到来。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尽管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进入了所谓停滞的20年时期,但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并没停止发展,只不过日本经济的发展势头相比其他世界主要经济体明显慢了很多,但由于日本经济早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即使是年均0.77%的增速实际上也会带来很大的增量。即使日本经济在20年左右的时间增速缓慢,但仍足以使自己的人均GDP保持4万美元左右的水平,这样依旧能排名全球前列。泡沫经济的破灭的确令日本经济从上世纪80年代那种突飞猛进的增长状态沉寂下来,但如果就此认为日本经济在所谓“停滞的20年”完全没任何发展就与事实不符了。事实上在泡沫经济破灭前夕的90年代初日本就已展开对21世纪发展战略的研究:1990年日本通产省提出《2000年的产业结构》政策展望报告;1991年和1994年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两度发表了题为《2000年的世界与日本》预测报告;1995年12月日本政府《1995~2000年度新经济计划》正式出台;1996年初日本经济研究中心进一步提出题为《新产业论》的2010年日本中长期远景并协助通产省完成了关于21世纪产业结构的报告。这些报告和计划均提出一个共同观点:以信息和通讯一体化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可能使以往的产业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性重组。21世纪日本将面临老龄化社会与国际大竞争时代,因此有必要对日本的产业结构、经济体系进行调整与改革。事实上日本经济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相对放缓的时期是一种必然趋势,只不过泡沫经济的破灭加剧了这一趋势。事实上日本政府和经济界对日本经济的放缓趋势是事先有准备的,在泡沫经济破灭前日本经济的转型其实就已开始布局,当然泡沫经济的破灭的确是令当时的日本政府和经济界始料未及的,他们不得不应对这一事先未能预料到的新情况。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政府采取了包括降低利率、增加政府开支等办法克服危机,然而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无济于事的:日本央行的再贷款利率降到了0.5%的水平,这意味着几乎已没继续降低的空间了。1996年日本的财政赤字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4%,在西方七国集团中高居第二位。1997年初时任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提出了包括行政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经济结构改革、社会保障改革和教育改革在内的六大改革措施。桥本政府改革的重点是到2003年将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4%降到3%。因此日本政府采取了紧缩性财政政策。从1997年4月1日起日本为维持政府财政平衡而大幅提高消费税。此举导致消费下降:汽车和连锁店消费连续6个月下跌,导致日本经济在1997年第二季度出现了高达11.2%的负增长,刷新了石油危机以来最大的历史纪录。当年9月日本经济企划厅在其经济预测报告中将过去15个月一直使用的“民间需求稳健恢复”中的“稳健”一词删除。10月份的报告中又将“个人消费朝着复苏方向前进”改为“复苏速度相当缓慢”。10月21日执政的自民党通过了经济振兴方案:建议政府采取多管齐下的方针,从解除管制、盘活不动产市场、辅助中小型企业及改革税制四个方面着手促进经济发展。泡沫经济破灭对日本的打击固然是沉重的,但并没破坏日本经济的基础。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几乎普及了小学义务教育,所有小学免收学费,国民入学率达到90%以上,这不仅超越了中国,甚至超越了同时期的欧美列强。时至今日他们已完成小学到初中全面义务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全面免收学费,中小学入学率100%,大学毛入学率为40.3%,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8%,成人识字率近100%。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就确立了“技术立国”战略,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位居世界前列。1994年12月日本政府发表的《尖端基础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方针》中提出了日本在10年内十大重点攻关领域:利用电脑进行物质解析技术;观测及记录生物构造与机能技术;细胞培养与物种保存技术;以原子和分子为单位的超微制造材料技术;从原子到地球规模的测量解析技术;模糊方式解析实验数据技术;接近人类感觉的传感技术;耐久与安全测评技术;促进思维的模拟技术;微空间医疗技术。如今日本在新材料,能源、生物、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日本可谓独领风骚,索尼、松下等电子产品品牌完全不输于美国,甚至在某些技术上已经领先于美国,目前美国尖端武器的电子装置中使用所用的陶瓷部件95%都是日本制造的。日本每年的科研经费达1300亿美元,高居全球第二。迄今为止日本已诞生过28位诺贝尔奖得主,位居全球第6位。推进技术立国战略的关键在人。因此1994年6月通产省提出《为走向“新技术立国”推进综合性、战略性、国际产业研究合作》报告:建议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科技人才交流,建立研究信息网络,建立企业、政府、学界三结合的“产、官、学”联合攻关机制,促成研究开发成果迅速变化为企业的新产品。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日本是亚洲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当其他亚洲国家还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奋斗时日本已是一个工业化国家。日本建立了涵盖电子、汽车、半导体、造船、钢铁、军工、化工、医药、食品加工等各领域的成熟工业体系。以半导体芯片技术领域为例:近二十种必须原料之中日本就独占3/4的份额。特别是日本互联网帝国软银集团在2016年收购了半导体技术设计大佬ARM,所以现在的日本既在上游有着设计核心,又在下游摸着产品制造,还在中游把控着原料。日本的汽车生产量超越美国和德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日本的丰田、马自达、本田、日产等汽车品牌因此享誉全球。在实体产业发展的同时日本的流行文化与其工业制成品一样开始占据国际市场:从1951年4月起“光文社”的《少年》漫画杂志开始连载手冢治虫的漫画作品《铁臂阿童木》,如今阿童木已成为日本动漫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影响力早已跨出了日本的国门。1954年的电影《哥斯拉》创造了此后数十年间经久不衰的日本流行文化符号,1956年《怪兽王哥斯拉》登上了美国银幕,从此这一日本流行文化符号开始走向世界。1970年1月《小学1-4年级生》杂志开始连载藤子·F·不二雄创造的漫画作品《哆啦a梦》,这部作品很快就和《铁臂阿童木》一样成为整整一代亚洲青少年的童年回忆。1974年三丽鸥公司为其设计的凯蒂猫形象创造了一段颇具世界性的简历:“凯蒂猫出生于英国伦敦并于父母和双胞胎姐妹咪咪生活于此。凯蒂和咪咪都念三年级,她的兴趣是音乐、读书、吃妹妹自己做的饼干以及最重要的交新朋友”。凯蒂猫这一卡通人物形象为三丽鸥公司创造了100亿日元的利润。由井出博正作词、远藤实谱曲、千昌夫演唱的《北国之春》于1977年4月5日发行,到1979年《北国之春》唱片累计卖出500万张,这首歌的影响力同样跨出了日本国门——1988年中国大陆将其评为“过去10年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外国歌曲”。这首歌曲还在泰国、蒙古、印度、越南、菲律宾、美国夏威夷、巴西唱开,成了一首为15亿人所喜爱的歌曲。1984年鸟山明创造的《七龙珠》截至2018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累计发行超过2亿5000万部,同时这部作品还作为被改编为游戏次数最多的漫画而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同年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风之谷》使其获得了国际盛誉。日本是亚洲比较少有的可以同时利用工业、农业、贸易、金融以及文化产业赚钱的国家。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为何日本经济在经历停滞的20年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事实上GDP并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水平,尤其是像日本这种有着庞大海外产业体系的国家:日本作为世界资本输出大国有四分之三的制造业企业都在海外建厂生产。海外产业的产出虽没计入日本的GDP之中,但创造的利润却转移到了日本本土,成为了日本的居民收入。日本丰田汽车在1997年其营业收入约为900多亿美元,2017年上涨到2600亿美元。丰田汽车大部分的流水线都已经移居海外,日本本土并不多,但是该企业产生的利润却全部流回到日本本土。2002年日本在三个重要领域位居世界第一:外贸盈余达9.9万亿日元,是外贸顺差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4697亿美元,是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对外净资产(纯债权)余额达175.3080万亿日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截至2014年日本海外净资产增加13%,达到366.9万亿日元(约合3万亿美元),至此日本已经连续24年为全球最大债权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