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站樁?

jaf89309021


先要想明白自己站樁的目的。然後最好找個師父或老師指點。還有做好心理準備,站樁是個長期過程,需要每天不間斷的進行。

站樁不要刻意去追求什麼氣感。剛開始的那些感覺大多是錯覺,是血氣不順或被不通開始貫通時的感覺。站樁時間久了,血氣通了,那種感覺自然就沒有了。

如果是養生為目的的站樁,前三年追求姿勢正確,無偏差,能做到全身放鬆而姿勢不亂。這個期間需要有人指點和不斷糾正姿勢的。

站樁過程不要亂用意念,特別是沒人指導的情況下,很容易出偏差的。


羅伯特大叔


淺論站樁之梢緊身松和點緊身松

練習站樁的切入點很多,眾說紛紜,但何為松、何為緊,這一點不搞清楚,會走很多彎路。

站樁有全松全緊,梢緊身松,點緊身松,以及身體陰陽面的鬆緊,很複雜。

這裡重點說說梢緊身松和點緊身松,因為大多數愛好者,對這個容易混淆。

從細節上分析,梢緊身松和點緊身松,對於其“梢”和“點”的概念理解稍有模糊,很容易導致大成拳在鬆緊把握上,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先看梢緊身松。以人之一身整體而論,其所被稱為梢的地方,專指人的兩手和兩腳。因為手和腳處於上下肢的最末端,故曰梢節。

站樁時哪都能松,唯獨手腳不能松,要適當繃緊用力。

要想做到梢緊身松,必須要先滿足兩個基本條件,一個是在靜態動作中求取,另一個是練的時間要足夠長,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長到什麼程度?一直長到想忘都忘不了梢緊身松。

當然練習者還要根據自身的身體條件來具體把握單次站樁時間,以及練功時間的總積累,做到循序漸進。

體認梢緊身松,要把握一個火候。用勁小了,梢節肌肉筋絡的收縮力度得不到鍛鍊;用勁大了,又容易導致小、大臂及小、大腿的過分緊張。

因此,梢節用力的大小,應以不引起身體其他部位緊張為準。開始只用意念誘導,然後再逐漸加大梢節用力。

體認梢緊身松,還要避免身體雙重。

要知道,技擊對抗中是不允許兩手兩腳用勁大小一樣的,是以王薌齋先生說“雙重滯,單重則靈”。所謂單重,指的是不論站樁、試力、走步、發力、推手、實作,練習者的兩手或兩腳,都只允許一隻手或腳用力,另一邊保持虛靈待變狀態,隨時虛實互換。

練習站樁,梢緊的一邊有點累的時候,可以左右調換一下。具體把握,可以左手左腳緊、右手右腳松,此謂同邊鬆緊;也可以左手右腳緊、右手左腳松,此謂交叉鬆緊。

不管左右鬆緊如何調換,樁法外形上都不要顯示出來。

通過鍛鍊,梢緊身松對於養生和技擊方面的功效是顯而易見的。

站樁者兩側手腳的適當用力,加上身體其他部分的高度放鬆,能夠充分打開體內毛細血管,引導體內供血供氧量向肢體末端供應滋養,身上越松這種氧血滋養就越充分。練功日久反應到身上,會逐漸產生髮熱發脹的感覺。何處血氧供給不足就說明此處有病患,什麼時候該部位通暢發熱了,病患也就消除了;因此中醫上說“通則不痛”。

從技擊角度考慮,在對抗中,拳和腳的硬度是必須的,不能打在人身上,人家沒事自己倒傷了手、腳。

認識體認梢緊身松之後,我們再來理解點緊身松。

說到點緊身松,同樣需要從站樁做起。

這個點,指的是站樁者與假想敵解觸的那個點。

如果是拳腳攻敵,那肢體梢節就是點,所以前面講過先練梢緊身松。

但不僅限於拳、腳,人的小臂、大臂、胸腹、腿的各處,或者各個關節處都可以做點。

練習站樁時,要有意識的緊身體各個部位,除了緊的地方,其它部分都松,如此叫點緊身松。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梢緊身松還是點緊身松,緊的部位都不能因為身體其他部位的放鬆而得到消弱,相反也不能因為身體某部位之緊而導致該松的沒松。


大成拳黃景文


練站樁氣功隨著時間的推移,功夫會漸漸的提高。氣感久而久之會變成光感,到了出現光感較多的時候,在練功時就要改意守"氣"為意守"光",這叫"順其自然",自然而然。這樣練功,容易出功夫,上層次。

練功練到一定層次,可以自編"咒語“進行修練,也可以把別的功法的咒語"借來"修練。我在多年前便自編了個練功咒語,一直沿用至今,練功效果相當好。今把此"咒"披露出來與同道共享。咒曰:

"頂天立地天地間,一束金光三才貫。前搖後搖左右晃,宇宙能量進三田。恍兮惚兮逍遙樂,勝似天上大羅仙。"

我還曾借用過一個練功咒語,長期練功,咒曰:

"我在光中,光在我中。光我合一,為我所用。”用咒修練,比單單擺個姿勢施加點意念修煉,效果要好很多很多。既然談到咒語就不妨多談幾句,咒語亦叫真言,實際上單單持咒亦是一種練功方法。尤其佛家氣功的咒語,如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長期持之以恆地念誦此咒,唸誦超過三十萬遍以後,會出現很多玄妙的結果。當然,上述談到的兩個凡人編的咒語,與佛菩薩之真言相較,可謂一個天一個地,不可同日而語。

談氣功就不要談什麼科學。科學屬世間法,而氣功屬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之間的一種功夫。這類功夫側重實修,極忌空談。現在科學的水平對氣功很多玄妙之處,根本解釋不了。這也是當今氣功沒有大面積普及的原因之一。





靜中乾坤大


才一個月,你能堅持站幾分鐘啊?筋骨皮都沒熬出來,周身放鬆不下來,注意力全在肌肉的哆嗦上了,就更沒法放鬆下來……這種狀態下有個狗屁的氣感啊……慢慢熬樁吧,啥也別多想,等有一天突然開竅,感覺到身體能內撐住了,那時才是真正站樁的開始……至於說“氣感”……所謂:水到渠成,有“水”才會成河啊,啥都沒有的胡思亂想,小心走火入魔!


土豆地瓜蘿蔔條


站樁古時候是為了訓練騎兵的一個基本功能。因為騎馬打仗需時較長,一般大的戰鬥需要幾個小時。而在戰鬥中人是站在馬蹬上而不是坐在馬背上。因為手中的武器需要高於馬的頭部才能比劃。這就需要兩腿很大的耐力。這個問題已經有人專門論述過了,可以查到資料。在一般的武術派別裡,把站樁作為了一個基本功,實在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因為真正的步戰裡面,就是古時候的步兵,講究的是步伐的靈活。比如李小龍,包括阿里拳擊裡的跳步他都用上了,是很違反傳統武術的概念的。所謂的下盤要穩,你站那裡等什麼?倆人打鬥的時候有一個調整姿態和快速佔位的問題,站樁有什麼用?通過站樁練氣功又有些勉強。站直了就沒有氣嗎?坐著也可以練氣功啊。練武的人最講究悟性,死腦筋的人不會有大的成就,自古如此。


閉關道長


站樁其實就是指進行站立養氣的簡單之法而已,而今卻被各位大師進行復習化,理論化往往使到各位學習的人士一頭霧水,不知從何學起!


用戶95541615883


站樁向樹學習!以山為師!注意重心!骨架機制經絡運行!貴在堅持到底!哪有不成功的!


月光1652671


我以前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我感覺是因為剛開始練習時,精神比較集中。所以對身體的反應比較敏感。就像一個從來沒有玩過輪滑的人剛開始練習輪滑。都可以感覺到汗毛孔被風吹被風吹拂過的感覺,但是玩的時間久了,這種感覺就不存在了。雖然這種感覺已經不存在了,但是你的功力仍然在進步。你的身體對站樁有一個過程,由不習慣到習慣,由不認識到認識,認識的過程就是實踐的過程。這個過程的長短,取決於練功者的主觀努力,怕艱苦站不住是站樁入門兒的大底,但也有一開始就感覺到站樁很舒適,自然的,這種人很少。

過了入門兒階段由不舒服,慢慢的適應起來。

胳膊,肩頭,腰,腿等比較自然數是頭腦清醒,精神愉快,飲食香甜,各種慢性的疾病開始減輕身體的局部會有明顯的熱漲麻等反應。這個階段基本上已經嚐到了站樁的甜頭。


馬佳說健身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ea5b1d0126cbe5944965a992c8ae6b0c\

龐超武術研究


從問題看,你認為站樁的目的就是追求氣感,有氣感樁功效用就好,沒氣感,效果就差。是這樣嗎?顯然不是的。所謂氣感,是氣血微調的時候產生的現象,不足以判斷樁功的正確與否,氣感不是評判樁功效果的標準,只是一個現象而已,有這個說明有效果,沒這個不能說明沒效果。想要正本清源,就要首先弄明白樁功的目的是什麼,其次還要明白這些所謂的現象到底是什麼性質。

首先,樁功的目的。樁功是傳統武術比較好的入門方法之一,既然是武術範疇,那必然是圍繞這勁力設定的。也就是說你的樁功是可以增大你的勁力的,因為樁功的功效被大眾認可之後,跟風現象驟起,一夜之間所有的拳種門派都突然冒出了許多樁功。樁功的演變已經快目不暇接了。隨著樁功練法的不同,功效也自然不同。但是雖然樁功具體練法各自不同,但是其脈絡都不離其宗,內家拳的樁功都要從無極樁開始,然後混元樁。這兩個樁的目的一樣嗎?不一樣。無極樁有無極樁的擅長,混元樁有混元樁的擅長。修正身法,調養氣血,無極樁效果突出,功效最好。但是如果換勁的話,無極樁就無能為力了,只能靠混元樁來換勁,換勁的同時可以鍛鍊筋骨,從而勁力大增。而後來的三體式樁功,是練出整勁最快的方法。而這些才是樁功的目的,所謂的氣感只是在這個訓練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細枝末節的現象,微不足道。沒有感覺也不代表你不對,所以很多人都會告訴你不要太在意,不要太執著於此。沉迷於氣感不能自拔,好像自己就有了氣,馬上要通周天得道飛昇了呢。其實根本不需要神化周天,只是讓自己的氣血更通暢,身體各部件機能更好而已。周天對你的內勁增長,沒什麼太大的作用, 更不會像武俠小說一樣,周天一通,憑空增加幾十年內功,所以要理智的看待,周天根本沒什麼。

其次,說說氣感。為什麼叫氣感呢?是因為根本感覺不到氣,過去有些人認為熱脹麻涼就是氣,後來發現根本不是氣,所以就改口把這些感覺稱為氣感。所謂的氣,是今人對古人描述的文字按照自己的理解強加的新解釋,是現代武術最大的誤解,有些人對氣頂禮膜拜,這才是最大的騙子呢。更有些人把氣通過自己的腦子想象,理解成為能量,這個在我初中的時候就這麼認為了。這是無法驗證氣存在的一個最貼切的無法讓人反駁的解釋。但實際上是錯的,因為人體裡不會有我們想象中的氣。古人所謂的氣,是另有所指,而且各個術語當中的氣意義都不一樣。“氣運周天”和“氣沉丹田”兩個氣就不是一回事,沒經過實證,光想象來解釋,都是牽強附會。

最後,同一種功法,在不同的訓練階段,會有不同的現象。比方說氣感,這些熱脹麻涼的感覺,在初期的時候比較明顯,這是因為體內氣血循環加快,微調所產生的反應。等到氣血的脈絡暢通無阻,這種氣感自然不復存在。等到樁功有一定成效,這些氣感自然消失。每高一個境界,產生的現象和感覺就會有不同。這很正常。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去追求氣感,這只是在初級階段的一個正常反應而已。

本人也喜歡收藏武術書,家中武術藏書幾百冊。唯有一本書是對內家拳入門的方法解釋的非常明白,作者在做法佈施。關鍵的地方全無隱藏,拳拳之心文字中就能讀出來。所以推薦給你看看,不要以為我實在做廣告,即便真是做廣告,你浪費的不過一本書錢,一頓午餐的費用而已。但是如果真有用,那麼困擾你這麼多年的問題就沒有了,而且你掌握了別人磕頭拜師封大紅包都不容易學到的東西。劉備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而我要說,不要因為價格便宜,輕易得來就忽視它!能見到它是你的機緣,好好珍惜!這本書叫《傳統武術答疑解惑錄》,看下面第一張圖片就能找到書了,發幾張圖片你看看。我能幫你的就這麼多了!

武術的訓練本來就是循序漸進的,循序漸進才是最快的。只不過無極樁的部分是入門的第一步,非常關鍵,所以往往都不會輕易傳授。可以隨便教套路,教用法,但不輕易教入門的捷徑。畢竟都是磕頭費心血學來的東西,珍貴的很。一般書裡視頻裡沒有相關內容也是很正常的。

不要以為我實在做廣告,即便真是做廣告,你浪費的不過一本書錢,一頓午餐的費用而已。但是如果真有用,那麼困擾你這麼多年的問題就沒有了,而且你掌握了別人磕頭拜師封大紅包都不容易學到的東西。劉備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而我要說,不要因為價格便宜,輕易得來就忽視它!能見到它是你的機緣,好好珍惜!這本書叫《傳統武術答疑解惑錄》,淘寶上搜書名就搜到了,發幾張圖片你看看。我能幫你的就這麼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