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年女小學教師幾乎把她的所有生活都晒到微信圈裡,這是一種什麼心理?

用戶3189853250356


我也天天發朋友圈,都是記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基本上一天一次,已經記錄了五年。有時回翻一下,覺得特別有意思。我朋友圈是分組的,不熟悉的人(比如中介、推銷、剛認識的人)是看不到,也保障了安全。

有的人不喜歡看圈,可以設置成“朋友圈不顯示”,這樣就完全看不到ta的圈。

若嫌打擾,但閒時又想看,可以設成“不提醒”,這樣就不會有紅點提示,你有無聊時才去翻看,也能看到。


GZ大雁


我來試著分析你的問題:

朋友圈恐怕很多人都用,那麼這個問題的題主,除了在關注“朋友圈曬出所有生活”的行為之外,特別加了三個條件來描述這個行為的主人——

中年。女。小學教師。這三個限定條件的背後,隱藏著什麼含義呢?

1,中年。

你年齡不小了,應該成熟穩重,情感內斂。哪有那麼多傷春悲秋的東西要發?

2,女。

嗯,有些人認為,女人朋友圈裡曬自拍?想被撩。

女人曬健身女人朋友圈裡曬工作?想證明自己努力,想被撩。

女人朋友圈裡曬娃?生活單調無趣,想被撩。

女人深夜發人生感悟?夜深孤單脆弱,想被撩。

女人事無鉅細記錄生活?內心敏感,自我袒露,想被撩……

3,小學教師。

小學教師應該不苟言笑為人師表吧,居然玩朋友圈?還總髮?影響工作麼?影響形象麼?作為老師,你發自己穿什麼衣服喝什麼奶茶去哪裡玩,哪裡還像老師的威嚴形象?

也就是說,這三個條件裡都隱藏著“她應該怎樣……”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對某一類人有著刻板印象。這些印象不一定是對的,不一定有意義,也沒有人願意被分類和限制。

但是這些刻板印象卻無處不在,甚至成為一些道德上的要求。你可以想象,無數街頭巷尾的議論,都是在說:“他/她應該……,可是卻……,真可恥。”

可是現代社會之所以是現代社會,最最重要的是,每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和選擇來生活。

這選擇,大到可以打破別人的刻板印象,大聲說出“F**k 那些應該的,我要做我自己”;小到自己的朋友圈自己做主,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我發什麼我樂意。你嫌煩,微信有個功能叫“不看他/她的朋友圈”。你想撩我,我也有個功能叫拉黑。

時間已經快到2020年了,還有人在問“一箇中年女小學教師把所有生活都曬到朋友圈是什麼心理”,題主或者是不太清楚微信功能,或者是不太理解現代社會。

我只想文縐縐地告訴題主,她發她的朋友圈,“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ps,哈哈當然了,我也是事無鉅細發朋友圈的中年女老……哦好吧,是中年老母親)




素我植言


這個提問本身就很有意思,中年、女性、小學教師,這裡有三個身份標籤,我們先從這三個身份標籤上來探討一下行為背後的動機。


1 中年

人們在中年期會出現中年危機,過去可能一直為家庭操勞。圍著他人團團轉,或者一直都是為了他人而活,生活中沒有自我。當到了中年,孩子離開家,開始進入空巢期,女性突然失去了生活的目標,開始對未來迷茫起來。


就像臺灣電影《一一》中的女主角,當婆婆成為植物人,家裡每個人輪流陪伴,為了叫醒她,需要不斷地跟她講話。這時,女主才發現,自己每天的生活都是無聊的重複,她發現自己白活了。


在中年期,人們需要重新定義自己,重新獲得認同,所以把自己所有的生活都曬出去,期待得到別人的回應,在別人的認同裡重新找回生命的意義。


2 女性

女性這種生物天生就是喜歡錶達的,假如她在家庭或者日常生活中表達沒有人感興趣,或者根本沒有人在意她講了什麼,她需要尋找到一種表達自我的渠道,而朋友圈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有的人喜歡隱藏自我,會把自己期待的形象,或者光鮮的一面表現出來,而有的人則喜歡將自己的負面情緒或者倒黴的一面表達出來,以獲得別人的關心與同情。當一個女人把自己所有的生活都展現在別人面前,她得有多寂寞,多麼缺乏自我啊,朋友圈成了她的全部。


3 小學教師


教師這個群體其實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她們比較容易將自己的職業特質帶入家庭中,這就容易造成與丈夫或者孩子的關係不融洽。想像一下,對著丈夫也像教育小學生一樣,總是講道理,認為自己總是正確的,或者老是想指導別人,丈夫會喜歡嗎?孩子在學校面對老師已經夠累了,回到家還有一個嚴厲的老師等著,所以孩子與當老師的媽媽的關係也會緊張。當然,這些只是部分現象。


當家庭中沒有人可以傾訴,老師本身還會自帶一些清高,她或許就用發朋友圈的方式與家人溝通。


另外,可能這個人比較自戀,認為自己發的別人一定感興趣,並且缺乏對自己的客觀認識,只能通過別人的反饋來獲得認同。


任麗的心靈空間


我認為這樣老師有這樣幾種情況:首先是愛炫耀的人。這樣的人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有滋有味。把生活的點滴發在朋友圈裡,讓人們看到,好讓別人羨慕。

其次,這樣的人可能很寂寞,很無聊,只有用發朋友圈引發別人的關注,以此來排遣自己空虛的心情。

第三,這樣的人可以性別外向,愛與別人分享。他們認為,把自己的生活發出來,無論喜怒哀樂,讓大家知道,以此得到讚賞或安慰。

一種米養出百種人,每個人的生長環境不同,成長曆程各異,造就了千變萬化的人生。每個人都要自己的喜好,愛怎樣生活就怎樣生活,別人無權干涉。但你的生活方式,最好不打攪到別人。


小荷50089601


其實不用加這麼多標籤,相信每個人的微信朋友圈裡都有這麼一個人,老公的,孩子的,老人的生活都貼到朋友圈裡。

我的微信朋友圈裡就有這麼一個人。從來沒有見過真人,也忘記是怎麼加上的微信。看她每天發的我就知道,她似乎經歷著喪偶式的婚姻,或者是真的已經離婚了。孩子上學,成績很好,每天自己學習,考不了100分自己都會懲罰自己。平時上班不忙,週末可以乾乾家政工作。

感覺自己就像是楚門的世界裡的觀眾,一點點的看到了別人的世界。這種感覺很不舒服,所以我就屏蔽她了!


珺君和


她是一個孤獨的人。

這樣的人內心深處是渴望被關注。

有時候,孤獨是即使在喧囂的鬧市中也容易滋生的情緒,孤獨是那種不被人理解和關注的感覺。

這個中年女人應該到了明白事理的年紀了,何況她是一個小學老師👩‍🏫,她所處的圈子是比較簡單的,但圈子簡單並不代表她的思想單純。

現在的問題是她幾乎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全部暴露在網絡裡,她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心理呢?

在微信最開始使用之初,我們都願意在朋友圈曬照片,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目的是求關注,刷存在感,看見那麼多點贊👍後內心比蜜還甜。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人慢慢發現朋友圈也是一個容易洩露隱私的地方,比如你什麼時候在哪裡旅遊?跟誰一起?吃什麼?穿什麼?怎麼玩的……等等,都可以從你每天曬出的照片上看出來。

現在社會很複雜,很多問題就出自於朋友圈裡的照片,因此,為了安全起見,那些曾經的曬日常生活照帶來的開心激動的快感也慢慢變淡,很多人逐步就減少曬照於朋友圈,大家把微信開始當作工具來使用,可以發發無傷大雅的事情,總之,人們的生活日常正在從微信朋友圈裡淡出視線。

這個中年女老師應該意識到問題所在,如果她仍然是天天曬著照片到朋友圈,就說明她或許平時朋友少,丈夫對她的關愛也不夠,她覺得只有從網絡上才能找到自信。

這是內心空虛的典型特徵。

當你專注於某件事情的時候,就暴露了你內心正渴望著某種情感的需求。

關注我:蓉蓉榮幸!我將以不一樣的視角帶你看問題。



蓉蓉榮幸


什麼心理?熱愛生活的心理!

人到中年,閱歷豐富,涉世已深,把生活點滴發放朋友圈,說明她生活認真,對生活的感悟頗多。你用筆寫日記,老師換個方式用手機記生活,連同圖片一起記下來。很好!

你作為一個看客,你的態度其實很隨意,你可以關注點贊老師,你也可以置之不理。當然,你看,或者不看,她就在那裡😄。

你對別人發朋友圈的質疑點,也許只是因為她是老師吧,如果是,我想問你是一種什麼心理?現如今,做個老師特別弱勢,總被別人盯賊一樣的盯著。昨天教師夫婦幫自家孩子補課啦,今天老師發朋友圈啦……鹽吃蘿淡操心。看不慣你就手機設計不看她朋友圈不就行了。



牧遙


首先,我們要羨慕這個老師,她活得很自我,很開心。

其次,題主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有社交恐懼症。

別人在朋友圈裡曬自己的生活,都會對你的情感造成衝擊,這說明你在接受外界信息方面,神經很脆弱,很敏感。

朋友圈,本來就是分享個人生活的地方,喜怒哀樂。

現代社會壓力那麼大,如果還和以前一樣,喜怒哀樂都往自己心裡藏著,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你在路上,會看見各種各樣生活的人,他們收垃圾,他們賣早餐,他們打太極拳,他們在不影響別人的地方跳廣場舞, 他們提著鳥籠散步,這些你出門必然會看到的生活百態,和朋友圈裡曬的生活有什麼區別?

你對別人曬朋友圈都會牴觸,我斷定你在社會上看到很多正常的事,心裡也會牴觸,甚至有些暴躁。

這是你心裡的問題,並不是別人有問題。

你真的需要反省一下自己,為什麼自己不願意曬朋友圈,是覺得沒有必要,還是覺得我的事情不想讓別人知道。

如果連這種基本的社交現象,都會有些牴觸,你需要多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了。


風骨猶存


從我個人的角度看的話,應該說,不管這個老師是什麼性格,至少,在分享的這段時間裡,她的心情是很陽光,很開心的。

因為,只有當人輕鬆愉悅時,她才願意打開心扉,願意分享傳遞出去。

我個人的感受是,當一個人真的遇到什麼事了,或是心情沉重時,是沒有心思去苦中作樂,想著做這些的。真的很少。除非是特別特別樂觀的那種。甚至可能會自己封閉起來。

我一般不常跟自己的同學或好友在朋友圈裡互動,但很喜歡看他們曬。

我可以通過這個,跟著對方領略很多,平時可能忽略了的生活樂趣。

更重要的是,我知道她此刻的狀態很好。不用聯繫,就安心了。

彼此歲月靜好,就是最大的幸福。你說呢😊




學堂花絮葉小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有的人喜歡記載,喜歡寫,與孤獨與否完全無關。一般來說,感性的人喜歡寫朋友圈,也說明此人簡單,單純,樂於分享,也完全明白自己想要的珍惜得東西。我也寫朋友圈,工作,社會,美景,感悟,朋友,生活快樂的點滴。開心的人就願意寫。所謂的孤獨評判就是一個笑話。

一直希望老了有時間的時候說不定有這些素材可以寫點什麼。因為人到老年,記性會差。記下來,可能有用。

因為從小,就以寫作見長,也一直幾十年喜歡閱讀,思考,總結。於是就常寫朋友圈。

而且我的朋友圈與我的工作還關聯較大。因為教育工作者,除了教育學生之外,還需要學習思考心理學教育學,需要把一些好的理念,方法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所以這方面的文章心得也很多。

比如青春期,學生們中出現的問題,家長教育孩子的誤區。比如我就反對父母尤其是父親暴打孩子,並寫明這種做法對孩子人生產生的不良影響。再比如通過多次例比,歸納,觀察到嘮叨的父母,孩子常常注意力不集中這種現象,我也會在朋友圈寫下來。提醒父母親注意改變。

我的朋友圈也是讓家長看到孩子們活動,學習,可愛,調皮的地方。優秀的加之表揚。不良現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議改良的方法。我的朋友圈也會是學生優秀範文的競技場。讓家長們看到孩子們自己的成果。

由於跟學生互動較多,我的朋友圈還是很多屆學生和我交流互動的場所。因為我堅持只有畢業了的學生才能加我微信,我能看到他們的生活,學習和進步,也可以用於激勵現在的學生努力前行。

我的朋友圈還有優秀電影,英語歌曲,英語節目的推薦和轉發,比如著名的英語演講,供自己再學習和家長轉發學生學習。

還有人說,閒人才發朋友圈。感覺我還挺忙的,但是喜歡能夠也許有點美好時光的分享和留存。

對於教育者來說,思考,寫作,反思,學習都終身陪伴。朋友圈也讓我見識了很多別人家的美好。別的同行朋友家長優秀的圈子也讓我學到不少東西。同一件事,圈子裡的互動也讓我受益匪淺。

比如有朋友每天感恩三件事,日行一善,傳播互助美好。也有朋友互相介紹好電影好書。還有針砭時弊,表達自己觀點,手工製作,窮遊攻略等等的東西都讓我快速學到很多東西。

看了我的解釋,你還會覺得中年女教師愛髮圈子有問題嗎?

每個人的存在都有自己的方式表達。所以,管人家朋友圈怎樣的人才是無聊。不喜歡就屏蔽。我自己的三分地,不違法違紀,我樂意,請停止你的亂嚼舌根。我快樂我喜歡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