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高二每次寫題稍微難一點的都不會,然後看答案就馬上明白,是不是刷題不夠啊?

五月_Jo


很榮幸來回答這個問題,個人認為是邏輯思維能力不夠強,同時要注意根據題目條件聯想出題意圖。

平時嘗試練習難度中上的題目,同時儘量不要看答案和解析,每一個不會做的題目思考三天還沒有結果再問老師,看老師的分析思路。點滴積累,邏輯思維能力才能提高。同時加強計算能力的訓練,這也有助於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適當的刷題是必要的,量變才能引起質變,在刷題的過程中調整思維方式,從條件和結論入手正反兩方面分析,提高效率。


高中數學重難點分析


你好,作為在一線十幾年的數學教師,帶的學生高考平均分120以上,你說的情況我比較熟悉,下面回答你的問題。回答前,說個身邊的例子。


記得2015年,我帶的一個學生,當時是一個學生家長介紹她過來的,文科生高三,其他科目都還可以,數學不過40分(滿分150)。第一次見她媽媽,表示都補了六個老師了,不抱希望,找一個是為了以後孩子不埋怨。家裡人對這個學生打擊挺大,說她沒有數學細胞。我瞭解了情況,開始系統補習,發現學生比想象的好,記得第一次及格,家裡人硬是不信,說是抄襲的,這個學生和我抱怨了一節課。我安慰她說,沒關係,考個第一誰敢說你抄的。後來果然穩居第一,最後去了復旦。記得高考分數出來,她媽媽給我打電話時是邊哭邊說。這個女生過程就有你說的這個問題,怎麼解決那,如下:


第一,有個思想,什麼思想?這個思想是高中數學內容量大,比初中難度也大不少,掌握需要時間,不能一蹴而就。有了這個思想,循序漸進,就會不慌不燥不氣餒。每個人需要的時間也不一樣,不要每天都和第一名去比較,除了把你的心情弄的不美麗,沒別的用。


第二,有個原則夠得到原則,就是永遠做自己可以做得八九不離十的習題,有人可能提醒你,要做難題,那隻會拉低你的效率。有時間可以看看高考大綱,目前高考是以雙基為主要。每年我帶的超140分的學生,基礎過關都是比較早的。


第三,計算能力,高考全國數學試卷的23個題,基本沒有一個不用計算,要持續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只有一定計算速度和準確率才能托起你高分的夢想。每年高三家長都問我,計算錯的太多怎麼辦,所以要早一點做好準備。


第四,學會不看答案答案是一個結果,而你要做的是通過平時的學習做出一個結果,而不是看了答案指導你平時的學習

。為什麼要學會不看答案,有一年帶了兩個高考班,一個班發了答案,另一個沒發,過程中發了答案的同學思考幾分鐘就去核對答案,迫不及待的驗證自己的答案,而沒發答案的,都是儘量在做,更重視過程。幾個月下來沒發答案的平均分高了不少。但過程有持續的問題要及時問老師解決。


第五,一定保持輕鬆心態,有人可能會說,老師天天像個傳教士似的,課程那麼緊張,怎麼能輕鬆。仔細研究過中西方教育的可以發現,中國的教育的優勢是重視基礎和方法,西方的教育是重視探索與體驗。而

保持輕鬆心態學習則是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的必要條件,我們應該學習一點西方教育的優點嘛。一旦開啟主動學習那就是打怪升級開掛的節奏,一不小心滿級,更厲害的是,這個會讓你以後做起事都變得自信精彩。


鑑於是高二,先可以參照我分享的方法試試,高中是個系統工程,後期到120分,注意的問題會完全不一樣。希望可以幫助高中有疑惑的同學們。


來來老師A


說說本人上學時的經歷。本人不是一個數學能力很強的人,但是有一點就是特別愛鑽牛角尖,遇到不會的數學問題飛燕把它想出來,哪怕再晚,不想出來就不睡覺。高中的時候每天中午自己睡一會兒覺就起床開始做數學題,都是自己獨立完成。哪怕是再笨的方法也得把它做出來,不管什麼時候我做的題總是在老師講的課前面,這樣老師講的時候自己就能清楚問題出在哪。數學一定要多做題,而且是獨立做題,由簡單到難,做完還要有總結,可能不一定非要把總結寫出來,但是心裡要有一個總結的過程。所以我高中數學一直都是120以上!希望你也可以加油哦


輕呢般若


看到這個問題,給我一種熟悉的感覺!

因為在高中的時候,許多同學包括我自己都有過幾種特別的體驗:

  1. 老師講題的時候:這個題我當然會呀! 自己做的時候:。。。為什麼不會呀!我記得我會做啊?
  2. 做題的時候:這題答案肯定錯了! 對答案的時候:啊?是我做錯了……
  3. 做題的時候:這題好難啊!我真不會~ 看答案的時候:我去!怎麼這樣啊?這我本來會做的!


最初遇到這些情況的時候,大家都會覺得:啊?我是不是蠢啊!老是能做對的做不對。

所以說,題主遇到這種情況,真的非常正常!原因也沒分析錯,就是題做少了,沒經驗。換句話說,就是犯的錯還不夠多。

當你做了足夠多的練習之後,就像一個菜鳥水手成長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老船長,也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了!

再遇到“感覺這題我會”,那就是會,遇到就能做對; 再遇到“感覺答案錯了”,那九成九是自己錯了,還是專心找找自己答案錯在哪兒吧; 再也遇不到“這題我本來會做的”,因為你看見題目就會做了。

加油,㊗高考順利。幫到你的話,記得轉發點贊關注支持我一下,謝謝啦!


大鵝有話說


能看答案就明白,是好事,再差點的看答案也看不明白。題主的問題是在這裡,題做了不少,但是還是解不了題。龍爪手教你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不難,下面講的方法你仔細看明白,照著做就行。

刷題是刷什麼

很多同學刷題刷了不算少了,但是換一道題還是不會做,問題在哪裡?其實是沒搞清楚刷題的目的是什麼,刷題是要刷出什麼東西?

刷題不是不動腦筋地一道一道地做題,那是黑刷,效果很差的,這個有不少同學已經證明了,題主也是一個證明。刷題第一個目的是:要刷出題中的公式、定理、原理、知識點,找出這道題中用了那些知識點。這些知識點又是如何應用到這道題中來解決問題的。刷題的最終目的,也是學習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做題迴歸課本的知識點。而不是為做題而做題,很多同學,包括老師教的,都搞反了。這就是成績上不去的根本原因,反過來,成績就又開始上升了。

刷題的第二個目的是:刷題型!題是題海,題海是無限的,做的題再多,考試還是遇到的都是沒見過的新題。但是題型可是有限的,所以刷題的時候把題型刷出來,才是解決之道。

實際上,人解題的思維過程,都是類比出來,如果腦子中沒有類似的題型,直接硬解是很難的。如果有參考題型在腦子裡,就很容易解了,至少不會出現沒有解題思路的情況。

刷題的具體操作步驟

道理講明白了,看看如何具體進行刷題操作。拿到一道題,第一步,寫出這道題的題型;第二步,解題;第二步,寫出這道題所用到的公式、定理、原理、知識點、解題思路名稱,發現有忘記的公式、定理,當場就去背;第三步,總結以上這些知識點是如何解這道題的,然後把這道題背一下,背題型、背答案。

通過這樣練習,肯定可以解決你的問題了。有效果的化,回頭給龍爪手的回答點個贊。

關注“龍爪手說學習方法”頭條號,可以獲取更多學習方法秘笈。


龍爪手說學習方法


記得我在中考的時候也曾經出過這樣的問題。在做題的時候都會有一點思路,但是當自己去深入研究的時候卻做不出來。當看答案解題思路的時候,就會恍然大悟原來這麼簡單,當時也刷了很多的題但是成績依然很不理想。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問題導致在中考的時候並取得很好的成績。

現在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對於這樣的問題也深有感觸。這樣的問題也是很多學生目前正在面臨的問題。具體是由什麼原因導致?又應該如何去做?我簡單的說一下我的想法。

首先,基礎不牢固,對相關知識點沒有深入理解和掌握。

基礎知識牢固是學生做好題做對題的基礎。所有練習題測試題考試題都是根據基礎知識變化而來。所謂萬變不離其宗也是這個道理。當學生對於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沒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很容易就會產生淺嘗輒止的壞習慣。基礎知識很簡單,但是更需要深入的去理解。就以數學為例,數學知識點中涉及到很多的概念,性質,定理等等。尤其對於高中學生來說,所涉及到的學習內容會更多,知識點也會很多。將這些概念性質定理牢記掌握而不能產生混淆,這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當中。要時刻的去熟記這些基礎知識,熟記這些概念性質和定理。

要想真正的提升自己做題的正確率,首先就要做的就是要打牢基礎知識。對練習題所涉及到的相關知識點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在做每一道練習題的時候要在做完題以後,反過來去想一想這道題所涉及到的哪些知識點?這些知識點自己熟練掌握沒有?如果沒有掌握清楚,那麼要及時地翻閱課本翻閱教材。這樣雖然可能會耗費很長時間但是當把這些知識點掌握熟練以後,那麼做題速度也會有大幅提升。逐漸的就會提高做題的正確率。

其次,缺乏將所學內容運用到實際練習當中的能力

對一些基本概念,性質定理掌理解掌握這只是做對題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將所學過的知識點熟練的運用到練習題當中。題主所說的題目稍難一點就會做錯這主要就是缺乏將所學內容運用到實際練習當中的能力。雖然掌握了很多基礎知識,但是當運用不合理的話,運用不到位的話,那麼在做題的過程當中就很容易出現看起來很容易的題目就是沒有思路。

對於這種情況作為學生,除了將所學內容理解掌握以外,更需要的是將所學的內容運用到實際練習當中,這就需要學生提高總結歸納的能力。比如按章節去做數學練習題的時候,雖然,章節的相關知識點掌握很牢固,但是在做題的當中會涉及到很多相應的練習題。基礎題拔高題,難題等等。那麼學生在做題的過程當中就需要將基礎題準確無誤的解答出來,而對於提高題或者是難題要根據基礎題去展開思路發散思維。要善於去總結歸納難度大一點的題目的做題規律和做題方法。每做一道難題都要去認真的總結去歸納,而且要學會舉一反三。真正的將所學內容運用到實際的練習當中。



最後,不要盲目的去刷題,要刷好題,刷經典題。

對於高二學生來說刷題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學生升入高三以後會面臨更多的刷題,但是刷題並不是陷入到題海戰術。刷題要講究策略,講究方法,講究實效。刷題要刷好題,刷經典題。也就是說刷題要緊跟基礎知識,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拔高。學生出現上述這種問題並不是刷題少的原因。而是在刷題的過程當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多做一些貼近基礎知識的題目,在做這些題目的時候要多善於總結歸納。只有這樣循序漸進才能夠保證。題目的正確率。才能夠保證在做題的時候有思路有方法。


蕭輝田老師


你好,感謝提問,我是九哥朱建文,我試著回答你提出的問題。

稍難一點的題,不會做,但一看答案就懂。這是什麼原因?

九哥認為原因比較複雜。

【一】這是刷題不夠嗎?

九哥以為這和刷題不夠,練習不足有一定的關係。

如果我們有足夠的練習,做的題目類型足夠的多,你所謂的稍難的題做得多一些,也許見了這些難題我們馬上可以將其與以前所練之題進行聯接,從而提高做題的準確率和速度。

【二】這與課堂學習也有關係。

還有一種可能是,在課堂上你沒有很好地掌握老師所講的原理。

眾所周知,習題是對課堂理論的應用,它們大多是課堂所學的“變形”。如果你課堂學習,如聽講,如筆記,如理解等很紮實的話,見了所謂稍難的習題稍微用心一下,

應該也是可以解決的。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嗎?

所以,反思你課堂學習的效率也很重要。

【三】這與審題,做題的習慣也有關。

也許,你平時審題馬虎慣了,沒有認真閱讀,思考,就放棄了;

也許,你做題的時候,沒有仔細推敲,持之以恆的精神,還沒想出來,就去看答案了;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這些不良的習慣也是要注意改變的。

總之,影響一個結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你要全面考慮,認真反思,針對解決。

祝你學習進步!


九哥朱建文


數學高二每次寫題稍微難一點的都不會,然後看答案就馬上明白,是不是刷題不夠啊?這種情況在學生中太常見了,大多數的學生差不多都遇到過,比較典型,也非常有代表性,筆者喜歡探討和解決這類普遍性問題,希望我的分析能夠幫助到更多人!筆者覺得這種情況,不是刷題夠不夠的問題,也可以說跟刷題關係不大;面對這種情況,我談三點建議:



第一、基礎不紮實,概念、原理模糊,導致“一看就會,一做就錯”。出現這種情況的首要原因就在於基礎不牢,也就是學習淺嘗輒止,根本就沒有把基本概念和原理“吃透”;所以做起題來,咋一看都會做,真正做起來,一題都做不對!應對這種情況的最好辦法,既不是去教育輔導機構補課,也不是去網上大量刷題,而是需要老老實實地迴歸課本,認真掌握基本概念與原理,然後結合課本上的例題,好好體會和領悟知識間的內在聯繫;當然,如果自己看書實在有困難,也可以把問題集中起來,統一去諮詢數學老師,或者讓好朋友、好夥伴、好同學幫助解決。說句不好聽的話,你還沒有學會走,就想跑了,真的是有些不切實際、好高騖遠了,必須從最基礎的做起!



第二、研究不深入,缺乏有效地思考、總結和昇華,沒有把握規律性。還有些同學,在學習上也夠積極,課堂上認真聽講和記筆記,課後也及時完成作業;然後就覺得萬事大吉了,放那兒不管不問了,其實初學到的知識都是局部性的、碎片化的,缺乏前後知識的連貫,也可以說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帶著這樣的狀態去做稍微有點難度的題,當然是“狗啃月亮,不知該從何處下嘴”了;問題的癥結就在於沒有深入思考、及時總結、和昇華到新高度去全面認知。因而,筆者覺得,這類學生最需要的不是去刷多少題,而是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總結自己一段時間以來學習的得失,把高一甚至初中學過的相關內容,和現在所學的知識內容,找到內在聯繫,努力做到融會貫通,徹底搞明白這一塊知識的邏輯關係,形成知識體系,再做題時,就會得心應手、不易出錯了!



第三、運用不熟練,知識遷移能力匱乏,往往就事論事,沒有真正內化為個人能力。俗話說得好“實踐出真知”,但是這裡的“實踐”也要特別講究方式方法,而不是像個無頭蒼蠅似的,東一頭西一頭的亂撞,大搞什麼題海戰術,覺得什麼“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可是方式方法不對路了,往往都是徒勞無功,白白消耗自己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反而讓自己特別苦惱和無所適從。聰明的孩子應該怎麼做呢?筆者覺得,在學習基本理論紮實的前提下,需要學生一方面去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做好老師佈置的針對性作業,另一方面還要自主地去找典型性、代表性的好題去做,並及時歸納總結,昇華形成自己對這個知識模塊的全面全新認知,真正把書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那麼可以在解決問題時,就能夠做到怡然自得、遊刃有餘了!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數學高二每次寫題稍微難一點的都不會,然後看答案就馬上明白,是不是刷題不夠啊”,問題就是出在:基礎不牢、理解不透、運用無章法等方面。學生要想解決這種問題,就必須進一步紮實基礎、綜合理解、強化能力,把書本知識真正轉化為自己內在的東西,那麼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自在人生wub


首先我打個比方:假如我們從南京開車去北京遊玩,雖然我們一次也沒有去過北京,或者說我們一次也沒有出過遠門,上過高速,但是這些都不是問題,我們依然可以順利的到達北京。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有導航,在導航的引導下我們知道如何上高速,如何行使,在哪個路口下高速。導航幫我們解決了所有問題,我們無需記住路口,無需知道方向,但是下一次再去北京的時候沒有了導航,我們還能不能順利到達北京呢?同樣的道理,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看答案就好比開導航,雖然題目做出來了,但是那不是我們的思路,我們的思維沒有得到鍛鍊,下次做題目還是不會,這種情況下刷多少題目都是浪費。


其次,我們找到了原因之後應該怎麼做呢?我個人的方法是:

1.梳理知識點,弄明白題目相關的考點,規律的來龍去脈以及如何應用,有沒有注意事項和適用範圍等等,這就好比我們去北京,首先得會看地圖吧,要學會選取參考系,記住特殊標識和特別的路口吧,這樣下次去北京的時候才不會迷路。

2.仔細研究例題,學習例題的解題步驟和過程,依葫蘆畫瓢,自己獨立完成習題,由淺入深層層推進,遇到不會的要搞清楚問題的出錯點,分析原因,下次避免。

3.在一切都熟悉的情況下多刷幾道題加深印象,增加熟練度,這樣才會有效果。


最後,說一句:學而不思則罔。一味的刷題而不進行總結,那麼錯誤的印象會越來越深。好了以上就是我的一點粗淺的認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學物理教師平哥


90%的中小學生不適合學霸的學習方式,他們需要另闢蹊徑,採用另一種迎合他們天賦的教學和學習方式。

致學生和家長,學霸的學習方式你學不了。

每年高考結束,狀元出來了,受到眾人的羨慕,媒體的熱捧。學霸們是這樣學習的,學霸們是那樣學習的,層出不窮,眼花繚亂。什麼記住這些你考多少分沒問題;記住那些你考試沒煩惱。家長紛紛要求自己孩子模仿,可結果如何呢?失望,再失望。

看看學霸們真實的學習過程。考成語,幾乎記住成語小詞典;考古文,四十八個虛詞瞭然於胸;考英語,一萬個詞彙剛起步;考數學,幾百個題型駕輕就熟;考物理;時常出沒於滿分中;考化學,超綱學習是常態;考生物、考歷史、考地理、考政治……我參加了高考,結果是可以上國內任何一所大學。

據統計,有能力競爭“清北”的學生每個省市每年不超過五百位,這些學生的記憶天賦如有神助,過目不忘有點誇張,但三下五除二還是當得的。你一小時都記不住的內容,他幾分鐘搞定不在話下;你做一道題的時間,他做了10道題,甚至更多。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扎心嗎?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前人的話語是代價使然,因此天賦不夠就別模仿學霸。

如何測評學生的天賦呢?通常小學五年級、初二、高一是三個測評時間點。如果在這三個時間點,應試成績出現非人為因素的下降,說明你的天賦節點到了。就考試的內容和要求而言,80%以上的學生都無法依靠記憶天賦在中高考中獲得一流的成績。實踐證明刻苦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說明“瘋狂”的奮鬥不能保證在小升初、中高考中獲得學霸般的成功。但是,數據表明天賦和應試教學是考試成功的充分條件。記住:充分條件是結果的保證。

天賦能後天改變嗎?難,人難勝天。那教學呢?能,人為改變教學不是難事。天賦不夠教學湊,天經地義。同學們都是“勞動模範”,平時刷題常常到十一二點,週末節假日在補習班接著刷,搞得個個似“學霸”,但學霸還是學霸,你還是你。

CCTV著名主持人水均益在專訪我時說“你想顛覆……”(專訪節目完整版見蓄勢教育網站)。是的,不是學霸就必須另闢蹊徑,砥礪前行,否則只能成為可憐的“羔羊”,任人摩擦,充當“分母”,揮霍花樣年華。應試教學新理念:抄著學,而非想著學。一字之差讓學生們錯愕,接著歡呼雀躍。貫徹新理念的標準教程有了,公開課有了(在網上,任何學生和家長都可觀看和學習)。新教學形式讓同學們需要記憶的量大幅度降低,完美契合大多數天賦的水平,應試效率和成績實現質的飛躍(小學奧數隨便做,中考數學得滿分,高考數學上檔次),變記憶學習為智慧學習。

科學的訓練能讓天賦充分展現,有機會贏天賦高卻因訓練失當展現欠缺的學生,在重大考試(小升初、中高考)中如“學霸”一般,獲得勝利。你還是你,劍走偏鋒,就換了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