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要自己帶比較好?

美人魚9778


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壓力大,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後,經濟上的負擔就比較重,如果要自已帶孩子,那麼就要放棄一個人的工作,收入也就少了再加上孩子的費用,生活上的壓力是很大的,所以很多人都是選擇把孩子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去帶,好與壞我無法去說,因為每一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同,這裡就說一下我的孩子。

我有一個女兒,從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天起,就是我們夫妻倆帶,孩子45天后我們就住進了店裡,那時我們開了個小店,生意很好很忙,但是再忙我們都是把女兒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就這樣不知不覺的孩子上了幼兒園,小學都是我們每天接送,輔導孩子學習,帶孩子玩等等,等孩子長大後,我發現她特別懂事,孝順,每但我們外出散步或者遊玩時我們一家三口就會手挽著手說說笑笑的十分的開心,朋友們都說我們是幸福的一家人。

雖然說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條件不同,但是我個人認為如果你能有條件的話儘量自已帶吧!雖然說自已帶孩子很苦,但是也有很多的樂趣,自已帶的好處到底有多少,我也無法用語言來一一描述,但是有一點我可以說,他和你的感情是非常深的,好了以上是我個人感受。


老馬私房菜


  • 我是五歲孩子的媽媽,從出生到現在,由我們夫妻一手帶大,其中感悟頗多。分享一二。
  • 孩子四個月,我開始上班,選擇離公司可以步行五分鐘的社區租住,方便來回母乳。開始幾天,孩子一直在嚎啕中度日,我每天來回跑好多趟,工作無法進展。所以大概十天以後一直到孩童三歲入學,每天我都是抱著孩子上班,抱著孩子下班,孩子的飲食起居都在公司。其中心酸,不一例舉。 幼兒園小班和中班,有一半的時間高燒咳嗽中度過,其中晝夜擦拭降溫,通宵不眠,白天上班,各種疲憊,不一例舉。目前大班 ,免疫力基本正常了,保持了全勤上學。我算是從時間上能保證相對自由,可以全身心的工作和休息。說了這麼多不易,實際經歷過來,回頭望,自己帶孩子的益處特別多,對我而言,有了媽媽的崗位,讓我脫胎換骨,具體歸納如下。第一,體驗生命成長的種種奇妙,孩童出身骨軟筋柔,慢慢充盈,逐漸會趴,會坐,會站,會爬,會牙牙學語,到逐漸會問十萬個為什麼,這些平凡而又平常的事情,因為血脈相連,因為親情濃郁,居然可以讓內心充盈無限喜悅和期待,以及溫暖。如果你不是親自帶,這些微妙的變化和情感,在這種躁動的時代,很難體會到。第二,時代變遷,飲食結構變化,孩童的健康,需要父母去保駕護航。我發現目前很多孩童,乳牙全部毀壞了。大量的膨化和甜食,如果沒有責任心的看護,會無節制的攝入。脾喜甜,脾土克腎水,腎主骨,牙是一種腎的外在表現,所以甜食過多傷腎,表現在牙。這只是小舉一例。第三,啟蒙,正確的啟蒙,可以影響孩童一生的身心。只有責任心和情感足夠的情況下,才能抓住孩童黃金時光,而最好的人選,是父母。隔代,除去少數老人,很多老人精力不濟,只要確保孩子不哭不鬧,零食隨便給,隨著性子去,更沒有時間去挖掘興趣,培養性情。當然,目前社會現狀,即使知道自己帶孩子有諸多好,為了生存,依然不能實行,此為一大悲哀,不能深聊。

陪菡寶讀古典


作為一個媽媽,告訴你,孩子只有媽媽帶最好,只有媽媽最懂孩子,所謂隔輩親,老人對孩子真的是非常溺愛的。對孩子三觀形成,行為習慣,認知都會有不好的影響,小孩子做錯事,老人捨不得教訓孩子。

老人帶孩子,總是怕冷,穿的像個粽子,抵抗力就不行,老人喜歡餵飯,也不會去給孩子做輔食,大人吃什麼就喂什麼,會親孩子的臉,會帶著串門,我見過有老人帶的孩子,臉皴的破皮,衣服也不乾淨,大冷天穿著開襠褲,為了尿尿拉屎方便,直接坐地上,接觸很多細菌。

當然也不是所有老人都這樣,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孩子還是自己帶比較好,爺爺奶奶教出來的孩子,和爸爸媽媽教出來的孩子是有區別的。我兒子就是我自己帶的,六個月了,很懂事,已經會叫爸爸了,喜歡早教班,喜歡出去玩,各方面表現優秀,這些都離不開父母高質量的陪伴。



如願是個粗人


我是贊同自己帶孩子的,即使需要上班,下班時間也要陪伴孩子。

先說一下由長輩帶孩子的不好之處。

  • 跟父母關係疏遠

我堂弟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晚上都是跟奶奶睡在一起,使得跟他最親近的人是奶奶,爸爸媽媽的話都不聽,只聽奶奶的話。晚上睡覺必須睡在奶奶旁邊才行,要不然就哭鬧,直到長大了以後跟父母的關係才親近了一些。

  • 長輩容易溺愛孩子

都說隔輩親,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是最容易溺愛孩子的。我姐家大寶剛出生的時候,我爸爸可開心了,恨不得時時刻刻守著大寶,有時候因為不讓他帶孩子還生氣。隨著大寶長大更是“過分”,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對大寶有求必應,導致大寶稍不如意就大發脾氣。

  • 思想觀念不同

長輩們上一次帶小孩可能就是帶小孩爸爸媽媽那次,二三十年過去了,現在的思想觀念跟二三十年之前的觀念肯定不同了。小孩由長輩帶,接收到的思想觀念可能都是過時的,容易誤導孩子。

現在說一說父母自己帶孩子的好處

  • 跟父母關係親密

姐姐的大寶雖然大部分時間都是由姥姥姥爺帶著,但是姐姐下班和週末休息的時候都是自己帶,尤其是晚上一定和大寶一起睡,還給大寶講睡前故事。所以大寶跟姐姐的關係特別親密,特別聽姐姐的話,一個晚上不見就會說“媽媽你去哪裡了,我好想你啊”。

  • 孩子更自信

小孩到了一定年紀就會跟其他小朋友交流自己的父母,當別的小朋友說我的爸爸媽媽怎麼怎麼著的時候,由長輩帶大的小孩可能無法描述自己的父母,導致心裡的不自信,甚至還會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 更勇敢和獨立

爸爸媽媽是愛自己的小孩的,但是不會像長輩那般溺愛。比如孩子走路跌倒了,長輩會立即把孩子拉起來,父母會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早晨起床,長輩會給孩子穿衣服,父母會鼓勵孩子自己動手等等。


奔奔媽媽666


先上一段親身經歷的事,在女兒一歲多的時候,我由於工作的需要,到華東師大去學習了一個月,孩子丟給了爸爸和阿姨來帶。等到我回家的時候,孩子好像就認出來我,不讓我抱,只往阿姨懷裡鑽,我不停的在說:“我是媽媽!我是媽媽呀!”她才慢慢的好像認出我來了,我當時淚如雨下。這只是相隔一個月,如果相隔半年一年,那會是什麼樣的狀況?我無法想象。

所以從感情的連接上來說,還是自己帶比較好。畢竟我們人類是感情動物,只有多接觸才會產生情感,長時間的疏離,必然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陌生感。

歌星馬天宇從小是被爺爺奶奶抱大的,父親很早就離開他們,所以他跟父親之間的連接好像斷開,雖然後來他出名以後父親找來了。但他們父子之間還是疏離的。他爺爺去世,他非常難過,父親去世,好像並沒有像爺爺去世那樣難過。

其次,從養成習慣來說,我覺得還是自己帶比較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習慣,讓老人帶孩子勢必要受老人的影響。老人由於精力體力的原因,一些衛生的習慣呢,不一定能夠培養得好。比如刷牙的習慣,我知道都一些老人沒有刷牙的習慣。自然也不要求孩子養成刷牙的好習慣。

吃東西的習慣。畢竟隔輩兒親,老人那對孩子還是比較溺愛的,吃東西方面,唯恐孩子吃不飽。《教育漫談》中說對孩子吃的方面不要過於過飽,過飽會造成積食容易得病。自己帶就可以掌握好吃的這個度。

懲罰的習慣。自己帶孩子,在孩子能聽懂話之後就定下規矩,出現問題可以按照事前的規矩進行懲罰。及時訂正他的一些壞毛病。

延遲滿足的習慣。做人都是有慾望的,那孩子已有有了一屋子玩具,但他還想要。那針對這種狀況,自己帶就就可以制定規則,延遲滿足他的慾望。

所以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能夠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英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第三自己帶對孩子性格的養成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就說,你要孩子將來有平和的性格。從小就要多陪伴,多撫摸他, 多給予他愛。她還說好多犯罪的人都是小時候缺愛或者性格有缺陷。她一直在倡議讓0到3歲的媽媽帶薪陪伴孩子。

綜上所述,自己帶的好處還是很多的!既然我們選擇了做父母,就要擔起自己的這份責任來!你陪她長大,她才能伴你到老!


初中語文擺渡人L


自己帶娃到三歲的媽媽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就說這周吧。因為身體不太舒服+感冒,整個人暈乎乎的、娃因為比較小,還不太懂接受大人的商量。有時候,要玩啥一定要去做,不考慮大人的情緒,感覺這周我衝孩子發了好幾次的火。

然後今天給娃剃頭了,帶出家玩到傍晚6.20。中途他任性要玩別人店裡的東西我費了很大力氣把他抱到兒童樂園,還打了兩下屁股。

直到兒童樂園他才安靜下來玩起來了。

他的力氣真大,有時候我也有自己的壓力或者情緒。我想如果我不是他的媽媽,我有時候脾氣爆發了,真的會狠狠打他。這是真的。但是因為是自己孩子一直也沒有打他打怎麼樣,最重的就是拿藤條抽他三五下哭一通。

我週六看見一個奶奶還是外婆帶兩個孩子,一男一女也就三四歲模樣,兩個孩子一調皮老人家一巴掌就扇過去了,明顯看見小女孩臉上尷尬又努力乖巧的模樣,我是任何情況下都不捨得這樣扇自己孩子的。即使在自己特別暴怒的時候。

我想說的是即便是親生的孩子都會容易有情緒失控的時候。帶孩子同時也是特別累特別磨人的工作,如果別人帶孩子,我真的不敢保證別人也有這樣的耐心。有肯定也是有的,但是要冒太多的風險去嘗試。

這是我一個媽媽的心聲。





豬豬男孩小小樂


這個問題我想就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談一下!

我覺得有可能的話確實應該讓孩子在自己身邊生活,這樣的話對孩子的成長,性格培養,習慣養成都很有利。

我們之前是兩口子一起北漂,我家女兒一直都是和我們在一起生活的。兩歲之前孩子奶奶來北京幫我們看了兩年,但她身體不太好,2歲孩子可以上託班之後就回老家了。後來就我們自己送她去上幼兒園,到現在上小學。

妮妮的性格相對比其他的,一直在老家老人帶的孩子,我覺得更樂觀,更自信,更容易溝通講理,很少對各種事情產生憂慮等等。因為好多老人比較嬌慣孩子,長久下來有些孩子脾氣可能會比較霸道,比較寧,難以溝通,身上的小毛病比較多,而且後期很難改,還有一個顯著特點是很多孩子對金錢比較敏感。不和父母在一起,還會讓他們缺失父母的愛,身邊的其他孩子如果和父母在一起,還會讓他覺得自己很孤獨。這些童年的一些外在因素產生的影響,以後他們長大了,就算你把他再帶到身邊,有很多也許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所以說當初我們再苦再難,也沒有把孩子放到老家去。很慶幸,我們堅持了下來,孩子現在的表現讓我很滿意!也希望能看到這條信息的寶爸寶媽們,都克服一下,讓孩子能夠擁有一個父母陪慘的童年,而不是一個孤獨的只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童年!



阿根的視界


那天晚上,手機一直響個不停。等我安頓好女兒睡著,打開一看,微信育兒群裡已經有上百條聊天記錄。

爬樓才知道,原來是群裡有辣媽正在向大家介紹她即將到來的春季海外旅遊,看上去真是一次精彩的旅程,從路線到吃住都相當令人期待。而更為關鍵的是,她是和閨蜜團一起去的,並沒有帶著寶寶。

有群友好奇地問了句:“看你家孩子還小啊,居然還能有時間自己出去玩?”

這位媽媽回答得也頗為乾脆:“當然啦。娃斷奶之後就是爺爺奶奶帶的,我基本上沒怎麼管。這樣真的挺好,我有大把屬於自己的時間,就跟生之前一樣,瀟灑又自由,不要太開心哦。”

此言一出,群裡炸了鍋。媽媽們各種紛雜的看法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深深的羨慕。

是啊,都說有娃即被套牢,這位媽媽的愜意生活,聽上去真是相當美好而令人嚮往。

隔著屏幕,我內心很是感慨。自從三年前有了女兒,我並沒有像那些全盤脫手的媽媽們一樣,把帶孩子的任務輕鬆地完全交由他人。這就註定了我曾經滿是情懷的生活主旋律,將被一切屎尿屁奶的日常所取代。

那麼,這是我想要的狀態嗎?捫心自問,我心中的答案卻異常堅定。看著身邊熟睡中的小傢伙天使般的模樣,那一刻我前所未有地確定:

它是我做出的最棒的選擇。陪伴孩子的這幾年,我不後悔,我很慶幸。


火爆影視剪輯


孩子為什麼要自己帶比較好呢?咱先不來說道理,來講個真實的故事。

我有個寡居嬸嬸的孫子,10個月的時候被父母丟在家裡給她帶。現在16歲了,每年和外出打工的父母見面一次,就是過年那十來天。小男孩叫洋洋,快兩歲的時候,父母回家,洋洋嚇得鑽進奶奶的懷裡不敢出來。快三歲的時候,看見父母,洋洋滿臉都是嫌棄。隨後的幾年裡,每次父母回家,洋洋都是一臉冷漠,甚至都不願意跟隨父母去外公外婆家裡拜年。

上小學後的洋洋開始懂點事了,可是他還是咬著牙和奶奶說,現在他們不管我,將來他們老了,我只會看著他們受苦,也不會去管他們。

上中學的洋洋如果父母給他多點錢財,答應給他買手機,他可以暫時放下對父母的嫌隙,友好點。但父母一旦沒有滿足其要求,他馬上一副青春叛逆期的模樣。而且還恨恨地說,我就是要氣死他們,誰讓他們從小不帶我,現在他們也沒有資格管我。

寡居的嬸嬸對這個孫子也是愛到骨子裡去了,可越愛教育卻做的越差,完全比不上當年帶的三個子女。現在的洋洋體質並不太好,因為小時候奶奶帶的太精細了,喜歡給他穿很多衣服,喜歡一點風吹草動就帶去打針吃藥。更怕他出去和別人交朋友變壞,從小就嚴格限制他外出,以至於後來讀初一了,家裡經常走動的親戚去他家,他都要躲起來,內向、害羞到了極點。

成績就更加不用說了,次次考試都是墊底,對閱讀、運動等有益的一切活動都不熱心。只喜歡終日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與電視、手機為伍,如果奶奶反對,甚至和曾經最摯愛的奶奶開戰。

我堂哥想管,洋洋根本就不把他這個爸爸放在眼裡,我堂嫂想管,幾次交鋒被氣得差點撞牆。現在初中畢業的洋洋,父母只好放棄對他的管制,把他接到了身邊學一門技術,他們現在的底線就是隻要洋洋不危害社會就好了。

作為一個旁觀人,我真切的體會到了嬸嬸帶孩子的辛苦。一個寡居的女人,裡裡外外要操勞,還要把一個小嬰兒帶到翩翩少年。其中的心酸,嬸嬸和我說起來,眼淚都忍不住一直掉。最主要的是,付出這麼多辛苦,兒媳卻口口聲聲表示是她毀了洋洋。

也正是因為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故事,才促使我無論遇到任何困難,我都不把孩子隨便丟給別人帶,就算是孩子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我也不放心。

孩子為什麼要自己帶比較好?

1、自己帶的孩子,更有活力

老人帶孩子,由於體力和觀念的限制,不太喜歡帶著孩子外出活動。我經常看見爸爸或媽媽帶著孩子去遊樂場、去郊遊或者帶著打籃球、羽毛球。爺爺奶奶呢,一般都喜歡陪著在家裡看電視、看書。所以年輕父母自己帶的孩子,比爺爺奶奶帶的更有活力,也更愛運動些。

2、自己帶的孩子,能避免隔代溺愛

父母和爺爺奶奶都愛孩子,但那種愛,有很多不同。父母的愛,來得更深遠,著重點在於孩子的未來是否更美好。爺爺奶奶的愛,來得比較淺,著重點在於孩子的現在,有沒有累著、餓著。前者的愛更大氣磅礴,也更適合孩子的成長。後者的愛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隔代溺愛,愛的更小心謹慎,卻也最不利於孩子前行。所以,自己生的孩子,還是自己帶比較好。

3、自己帶的孩子,育兒觀念更適合孩子的成長。

我不是說老人育兒的觀念都是錯的,老實說,我生下頭胎的第一年裡,婆婆和我住一起,我非常樂意聽從她的很多意見。但還是有些意見讓我無法採納,比如月子裡就開始把尿,兩個月就偷偷喂女兒吃飯,還覺得穿開襠褲理所當然,女兒好動一點點,就威脅她很危險,女兒正常的情感需求被她說成很不懂事等等。

雖然我那時也是第一次做媽媽,很多育兒知識也不太懂,但我會去學習,也願意蹲下來傾聽孩子的想法,這些很多老人就做不到。

4、自己帶的孩子,有利於親子關係

如果你不帶孩子,他就不會和你親近,也不利於溝通教育。這樣的道理很淺顯,人都是要多相處才會親,才會更容易理解和尊重。小時候你親近他,理解他,尊重他,長大後,他自然就會親近你,理解你,尊重你。

5、自己帶孩子更有利於大家庭和睦

很多家庭,孩子生下後給老人帶。老人抱怨自己累,年輕父母嫌棄沒帶好,孩子覺得自己父母不稱職。三方沒有一個滿意的,很多時候,就是這件事,造成整個家庭不和睦的局面。

所以不管站在哪個角度來說,孩子還是自己帶比較好。如果實在有困難,可以晚幾年再生,也可以只生一個。我衷心希望父母們在成人利益和孩子利益發生衝突時,不要總是選擇犧牲孩子,把他丟給別人教養。也許在孩子的小時候,這種弊端不太明顯,但孩子絕不會白白做出犧牲,任何不良的成長過程都會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痕跡,日後總會慢慢顯現,並且給整個家庭帶來很多麻煩。等到那時,父母們也許會發現當初帶孩子的麻煩,遠比不上日後帶來的麻煩難纏。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關注@育兒有故事,每天將為您分享更多實用有效的育兒經驗、育兒知識,助力孩子全面健康發展!

育兒有故事


自己的孩子如果條件允許最好自己帶。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輕易把孩子送回老家去帶,這些問題應該由大人來解決而不是犧牲孩子的童年。

先生哥哥的兩個女兒都是婆婆帶,大女兒出生八個月,婆婆就說她帶孩子,叫媳婦和她兒子一起外出打工。小孫女也是兩歲多開始婆婆帶,直到上小學一年級。每年過年他們的爸爸媽媽要離開去打工的地方,姐妹倆哭的傷心欲絕。直到後來,大孫女告訴我,她不在爸媽面前哭了,哭了他們還是走,他們走後躲被窩裡哭。大孫女現在在老家讀高二,小孫女在爸爸媽媽打工的地方讀小學。每年過年回去,先生的嫂子哥哥三句不離就開始數落大女兒。大女兒和她奶奶說他們回來幹嘛,回來罵人嗎?還不如不要回來。

自己帶孩子雖然累但是有以下幾點在我看來非常重要

①0-6歲的孩子,父母就是他們的天,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就是給孩子最穩定的安全感。

②避免婆媳矛盾及育兒理念方面的衝突。條件允許的話,帶孩子涉及的人越少越好。雖然累,但是心裡自由,對孩子沒有那麼多的限制。

③孩子的啟蒙教育、親子閱讀、輔導作業這些老人是無法勝任的。

④自己帶的孩子,親子關係比較好。有什麼問題可以及時溝通。

尹建莉老師說過,再難,也要把孩子帶身邊。自己不帶孩子就是瀆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