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藝術愛好者,你如何評價當代書法?

影影圈圈


現在書法沒有提按,沒有筆力,沒有線條的美感!只能在章法上,墨法上做文章。

對了,有一個創舉!就是墨色,關於墨色的創新可以用煞費苦心來形容了!什麼宿墨,焦墨,淡墨,凡是國畫中的墨法統統挪移到書法的身上,於是,墨色真的似乎豐富多彩了,可是,禁不住看啊!

對了!有人居然弄出了兩隻碗,雖說另一隻碗是清水,可是,這算什麼啊?建議你們索性把墨都換掉,用水彩,還可以用油畫彩,那樣更豐富嘛!

書法需要想象力,在筆劃線條上,在筆法上,在章法與墨法上,在書法功力的基礎上都可以啊!功力不夠,用花招混淆視聽,可笑!

更可笑的是,一些大咖出了一次國門,學回來了一些行為藝術,吼叫的,射墨的,亂塗亂畫的都出來了,中國古代那麼多書法大家的作品學的不怎麼樣,這些東西倒是一學就會,而且能舉一反三,花樣翻出!書法成了馬戲藝術了!諸位,咱們別叫書協了,叫馬協吧!馬戲的馬!


一笑貫長天


我在本村上小學時,有書法課的,記得每個寫好的字都被老師畫個紅圈,那些紅圈讓我很自豪哈,老師們都寫得一手漂亮的板書,讓人捨不得擦黑板。

慢慢的發現年輕的老師,寫字不如年長的老師的,上了高中,發現年輕老師寫的字有點醜了,寫字好的老師只有幾個年長的老師。

現在回頭看,才知道是書法教育缺失引起的,人們越來越忙,哪裡有時間靜心寫字,靜心欣賞藝術呢。

現在能看到的毛筆字,一類就是隨筆字,沒有任何藝術品味,中央一級媒體也是經常使用,包括現在,好像是不少收錄在電腦字庫的,哎,不知道要禍害多少年啊!二類就是譁眾取寵者,以書法的名義做各種的表演,醜陋的多,能看的太少。也許是因為,圍觀群眾沒有基本的書法審美知識,是書法審美教育缺失的惡果。三類是書法專門的機構和學院的老師們,我不太瞭解,據說濫竽充數的不少,但是我相信真水平的還是主流,裡面有我尊敬的老師。真的希望這些老師們為書法教育做點規劃與努力,因為他們有發言權。四類就是默默無聞,在家臨帖的,不少人對書法有正統的認識,做著力所能及的繼承與傳承,我想這類人是最多的,裡面高手很多。隨著市場經濟下行,閒人多了,無奈的人多了,靜心練習的字也會多,古代不少書法名家大多是在鬱悶狀態寫出成績的,哈哈哈。

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有龐大的群眾基礎,相信隨著國家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把字寫好,進而體驗到書法藝術的美。


嚴正書法


書法依附於文字而存在,後來書體漸多,技法日精,文字書寫的點畫結構,氣韻風神,都要表達作者的性格、思想感情、趣味、素養等精神因素,於是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發展至今,問題來了:作為藝術愛好者,你如何評價當代書法?


當代書法的狀況

當代書法的爭議頗多,可以說是書法審美亂象叢生,比如,有些人將“二田”的書法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二王”的書法相比較,有些人將王冬齡的“亂書”與曾翔的“吼書”看作時當代書法的創新,有些人將範笑歌稱之為當代書法宗師,等等諸如此類的怪象評價,

如果你說以上這些評價都是瞎扯蛋,有人會說你是“厚古薄今”,當你聽到“厚古薄今”時,是很想說粗話的,為了證明自己還有點素質,於是會忍住,委婉的說,和那些沒有審美能力或審美能力低下的人爭論,是浪費口舌的,完全沒這個必要,因為喜歡書法的人,都要善於控制情緒的,對吧。

稍微瞭解一下當代還活在世上的書法家的作品,就可以發現兩種極端的現象,

一是:書法工整的像印刷品或美術體,二是:書法亂的像無字天書,比如,“二田”的楷書,王冬齡的“亂書”,曾翔的“吼書”,而且這些人都是書協裡的主要成員,看了他們的頭銜簡歷,再看他們的書法,你會恍然大悟:書協存在,當代書法就無出頭之日,

當然了,也有一些會書法的人,只可惜都是在民間,他們不是以書法謀生,而是將書法充當愛好,因為沒有進入書協,自然也就沒有“書法家”的稱謂了;且看看有些不是書法家的名人書法,隨便寫幾個字就可賣幾十萬,難道這筆墨是金子做成的嗎?

書法之美是一見可知的,即使一字不識,也會被書法本身的美所吸引,同樣,是不是書法,也是一見可知。


詩夜城主


當代書法,可以用傳統缺失,裝腔作勢來概括。

書法的傳統就是以漢字作為載體的造型藝術,在書寫中,書法家既要尊重漢字結構的合理性和美觀性,又要考慮用筆的生動性,以及筆畫跟整個字體的協調性。如何寫出美觀、耐看,還要有品位、有內涵,有形式感的字體,是書法家不變的藝術追求。

我國擁有數千年書法傳統,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五大字體,經過一代代書法家的探索和改進,已經形成了約定俗成的用筆模式和審美規範,一名書法家如果想在書法領域突圍出來,創造出一種屬於自己的書體,必須要對書法傳統進行全面而深刻的學習,只有把傳統吃透了,才有可能探索新路子。

然而,學習傳統需要消耗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需要不斷臨摹各種碑帖,學好一種碑帖,然後又得脫離這種碑帖的束縛,繼而轉向下一個碑帖的臨摹和學習。當掌握了好多種碑帖的精髓後,方可提煉出這些碑帖的用筆精華和審美趣味,在書寫中把它們吸收利用後,就有助於促進自己創新。

傳統如大山,畢竟太浩大了,想攀上傳統高峰很難很難。因此,許多書法家面對傳統,會選擇走捷徑,會無視傳統的用筆習慣,無視傳統的結字和章法,無視傳統的審美規則,以無知無畏的姿態,抓起毛筆胡寫亂畫,寫完後,自我感覺良好,還會給自己的“墨跡”起一個別致的名字。

像近些年在書法圈影響很大的“射書”、“盲書”、“口書”、“竹書”、“拖把書”,等等,都是那些傳統功底不過關的書法家,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為之,奉行“以醜為美”,有裝腔作勢之嫌。

這種做法,無疑是對書法藝術和傳統文化的玷汙,說到底還是傳統缺失,以及書法審美缺失的緣故。


鴻鵠迎罡


關於書法,我也只是在初步學習中,自己沒有修到道得到法,去評價當今一個時代的書法,會有不敬。我粘貼一段80年代一篇《什麼叫習氣》的文章片段:

【在書法評論中,常會聽到某人的書法“有點習氣”或某帖“習氣”“過重”的說法。

所謂“習氣”一是對書法作品格調的品評,一是對技法上的品評,大多寓有貶義。格調上的習氣不外乎於油滑、輕浮、粗野、霸悍等方面;技法上的習氣則是結體、運筆過分濫熟而流於形式化。譬如學習顏真卿那精熟而又獨特的橫劃寫法,往往動輒過分,寫的象“蠶頭”、“燕尾”,就形成了學習顏體的一種不良習慣,而苦於學顏體書法的人則掌握了顏真卿的運筆方法,哪裡該重哪裡該輕,哪裡須按下哪裡須提起,絕不會受那“蠶頭”、“燕尾”的迷惑。

清代王澍批評趙孟頫的書法說:“趙孟頫天才超逸不及宋四家(蘇、黃、米、蔡),而功夫為勝,晚歲成名後,因難簡對,不免浮滑,甚有習氣。”此話雖有偏頗之嫌,但說趙孟頫晚年很有些“習氣”還是不無道理的。趙孟頫崇尚“二王”,學從羲獻,因為運筆結體過於精熟,自然免不了產生出“習氣”來。細看趙孟頫的字,那些橫豎筆劃的起筆,橫折轉角的稜角等,如果與王羲之的《蘭亭序》或王獻之的《十三行》對照著看的話,可以發現,羲獻更多一些天真爛漫,而趙書剛多一些程式化了的動作。】

以上文章作者是茆帆 逸如。我之所以粘貼這篇文章片段,是因為師古懂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會。書法藝術博大精深,學習也需要良好的社會風氣,我們向健康的一面看齊。



陳星席


作為書法愛好者如何看待當代書法?

當代書法從整體是進步了,總有不盡人意的書法亂像存在,比如表演書法,這種時尚,僅僅是即興表現書者的情性。沒有切磋的意義,純粹為吸引眼球。

從學院派,屬於正規鑽研書法,無論從書法的實踐還是理論的撰寫,都具有一定的規範化,但是隻注重理論說教,沒有好的書法景觀。為何?因為書法是深厚的藝術文化,較短時間內,很難見其功力。而明知如此,還是積極創新變化經典書境。

另外加入書協書法者,追逐展覽體,成了主旋律,因為加入書協,自然都是出類拔萃者,一旦入了國家級書協會員,自然是書法家了。開始創新。毋庸置疑創新是好的。也是符合書法發展的規律。但是依然存在良莠不齊的書法面貌。



成功者寥寥無幾。大部分皆是照貓畫虎。清一色的書法面貌。

還有大眾書法,開始分化為多重形式的書法形式,滯留在學習基礎,甚至一生追求基礎的東西。一種是不入傳統技法,走一條隨心意氣之筆墨,油滑習氣。比如把書法筆畫寫成自己的筆法――習氣。還有亂性之筆,毫無書法味。

還得承認功力不錯的楷書書者,呈現了書法藝術的正能量。同時注重法度,比較有書境,在這個群體,頗多書者的諸體皆能,展示了一定的書法功底。



名人書法,其中是書法藝術名家,還有藝人書發愛好者。書法名家,存在不少的微詞,現在開放的書法爭鳴,難以形成統一的書法欣賞標準。

當代書法,影響力書法家不是很多。緣由在於市場經濟化,名利引力,讓很多書法家躁動。心思很少用到鑽研書墨上。

不得不承認,當代書法,包羅萬象,有繁榮的氣象。有待提高書法藝術的整體素質。把書法藝術情懷放在第一位,則有書藝猛進。


狂喜淡墨a


對書法的評價總是和書法家的人文底蘊分不開

  • 從這個角度看,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的總體書法水平都是有所提高的,但是作為一個時代的領軍人物,那些看得見的書協領導們的水平實在難以和上一代的大師們抗衡。



  • 當然,筆者的視界有限,或有低調野逸的書法“掃地僧”也說不定。


上一代大師中,林散之、郭沫若、啟功、趙樸初、高二適等等書法家不僅書法技法爐火純青,藝術魅力高山仰止,而且傳統文化的積澱也無不讓人頜首歎服。


  • 當代的書法家多是專業或職業身份,儘管書法基礎和技法高度都不輸古人,但囧於行政、教學和鬻字等雜務,很難讓大眾看出他們在思想、國學、詩文、繪畫等廣泛的文化層面有什麼綽越高妙之處。




書法理論的研究跟不上書法實驗和創新的步伐

  • 尤其這幾年,“醜書”的盛行讓廣大書法愛好者如墜五里雲霧之中,書法家們大辦展覽,氣勢如虹,卻沒有作者或評論家們出面予以栓釋或引導觀眾理解和接受。給書法藝術愛好者的觀感也來越困惑。


當代書法發展迅速,各種美學思潮風起雲湧,書法家的個性風貌也百花齊放,讓人應接不暇;希望在不久的未來,在這一代的書法家中能誕生不負這個時代的偉大的文化大師和書法大師。

聞道深般若





美好人生9056


面對這個問題,真要去回答,可能說服力不是很強,但是,我想發表個人觀點也沒有太大的弊端。

書法作為漢字藝術,在任何一個發展時期都存在著爭論,但是,好的東西還是被歷史沉澱了下來。

作為書法愛好者,就個人知識面的理解,現在書法一直在滑坡,倒不是對書法理論的學習和研究,主要是書法藝術的表達。

1.基本功空虛,將書法放在了創新的高度。比如有人用魏碑筆法寫了行草,大家都說寫的不錯,作者懵了,什麼是魏碑的筆法啊。說了,陰陽對比虛實對比,大小對比,大家也就只能在這些地方下下功夫了。

2.風向標的弊端。書法藝術想要發展,百花齊放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可現在很多的組織和機構,用參賽的方法選拔書法的好壞,不管寫的怎麼樣,評的怎麼樣,這會給大家一個風向標的信號,大大扼殺了書法多元化發展的路子,因為,大家都跟風投稿去了。

3.氛圍散盡了,一切皆是空。以前大家用毛筆比用筷子的時間長多了,任何場合都能看到揮灑自如的書法,現在大大不同,我們已經遠離了那樣的氛圍,走下坡路也會是必然的局勢,因此,說書法藝術已經是屬於少數人的藝術了。

附圖為壹庸拙筆。



壹庸詩書文


作為藝術愛好者,如何評價當代書法?

這個問題看著簡單,其實是個出力不討好的活,認真的回答,會得罪一批人,包括讀者,也包括當代書法家。不去管他了,為了真理,不顧譭譽。

當代書法簡單說就是今天我們書法的現狀。它其實包括兩塊內容,分兩個領域,一個是傳統書法在當代的展現,另一個是現代書法,也就是被大家稱為醜書的書法的異軍突起。不可否認,這就是書法的現狀,這兩個陣營其實天天打架,你說我是複印機,我說你不會寫字,大概是這兩派爭論的最大分歧。

先說傳統書法發展到今天所取得的成績,傳統書法的參照物,對比物,毫無疑問,指的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歷代名家名帖。那麼跟古人相比,今人是繼承有餘,還是繼承不足?直白點說,今天的書法家比古人寫的好還是寫的壞,有沒有超過古人?

我不是厚古薄今派,毫不懷疑的說,今天的書法超過了古人,特別是技法的展現上,整體水平高過古人,綜合素質上說,今天的有文化的大書法家整體作品上,也超過古人。我不具體到人,只說一下為什麼能超越的原因。

一,今天書法是專業化訓練,古人是業務消遣。

二,古人見過的東西太少,質量太次,今人接觸到的字帖資源,遠遠超過古人,甲骨文,金文,漢簡,敦煌寫經都是清末民國或者解放後才出土的,印刷技術的發展,今人用來學習的字帖印刷效果上可以說下真跡一等,古人用的是經過翻刻的拓本,走樣變形不可計數。

這兩個條件可以說決定了古人今人基本功的差異,文化修養這塊,古人能讀的書也沒有今人多。

這幾個原因導致今人超過古人,完全有可能。

再說當代書法的另一個形式,現代書法,這個東西古代是沒有的,你像邵巖的射墨,王冬齡的亂書,曾翔的吼書,邱振中的待考文字,陳振濂的學院派書法,古代是沒有的。

俗話說,存在即合理,現代書法的存在,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是當代書法的一個特徵,至於說是好還是壞,能否名留青史,今天還不得而知,需要歷史去檢驗。

下面是張藝謀御用書法家許靜的現代書法作品,大家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