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我們夢想著進城住樓,20年後我們發現,城裡的有些人住進了農村,到底是什麼在左右我們的生活?

望嶽影視


農村一些人有錢了,發家致富了,也想換地方住住,過過城裡人過的日子。就在城裡買房過過癮。回家來給家鄉鄰居甩幾句洋槍洋調,就顯得自己這麼有錢、豪氣沖天。城裡人在喧鬧、吵雜環境住的人住的心煩意亂,就想找個安靜環境享享福,靜靜心,安撫一下自己躁動不安的心,所以就希望自己去農村買個小院,過過田園牧歌的生活,讓自己和家人好好享福了。這就是農村人和城裡人胡換環境居住都是為了圓自己一個夢了。

城裡也罷,農村也罷。只要我們住著安心、快樂和舒心就好了。朋友我說對嗎?



西北孤獨郎


20年前,1999年我18歲,那時雖然沒有進城住樓這麼明確的夢想,但是有離開農村奔向城市的念頭。

之所以有這樣的念頭,是因為我家也是農村的,從小就看到父母在田間勞動很辛苦,一年到頭也落不到什麼,而城裡人就不用這樣辛苦,輕閒的上個班領個工資,生活還過的很好,就想自己也要去城裡過上班拿工資的日子,那時想法也就這麼簡單。

加之上學以後,父母只要一看到我學習不上進,就會拿他們自己說事,說我再不好好學習,就會跟他們一樣,在農村吃苦受累一輩子。其實,在那個年代,人們把能不能進城看的很重,特別是當知道誰考上大學了,他們會認為這樣的人有出息,以後肯定能有好的前程,當然免不了對你再教訓一頓,看看誰誰誰考上大學了,以後就不用種地了。

哪家有人考上大學了,哪家有人在城裡上班了,特別是如果有個一官半職的話,那麼他在農村的家人就倍感有面子,連走路都不一樣了,腰挺的直直的,臉仰的高高的,還別說就這樣全村人都還羨慕。因此,大家都以走出農村為榮,都想往城裡去,甚至還有花錢買城市戶口的,反正是想盡一切辦法為了進城,過上城裡人的生活。

當我們有機會進城了,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可時代也變了。我們發現,城裡人的生活也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你不上班同樣拿不到工資,拿到了工資卻總感到不夠用,房子、車子、醫療、教育、物價等等,都給我們帶來了壓力。

不可否認,在城裡生活雖有壓力,但是相對於農村來說,城市裡的生活水平和質量要高於農村,人們也更懂得享受,懂得如何緩解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就目前來說真正能住在農村裡的城市人少這又少,不是大家不願住,而是相關政策不允許城裡人在農村擁有宅基地,但是去農村遊玩的人卻是越來越多。

20年後,當我老了,也許那時政策允許可以去農村購房,如果可以,我一定會去農村居住。


農村一山貨


我步行時,你們騎單車。我騎單車時,你們騎摩托車。我騎摩托車時,你們開小車。我開小車時,你們都搬進城市。我進城了,你們要回農村[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這一生轉了一大圈⭕️。你們別在調戲我我我們農民兄弟了[流淚][流淚][流淚]你們永遠引領我們入坑[流淚][流淚][流淚][流淚]


村頭一哥


20年前,年輕的我們從農村,或者小縣城懷揣著夢想,去到大城市,或者首府、特區,甚至出國,為的是有空間發展,有所見識。20年後,我們這批人基本上退下來了,開始想過安靜簡單的日子,去農村又成了大家的期望。我沒在農村生活過,也擔心去農村不適應,但總是想去試試,希望能有幾個伴,能圓我的夢。


三生石1088


有部分農村人想住城市、而又有部分城市人想住農村、是誰在左右他們生活?

自從農耕文化進入工業革命進程中,將廣茂農村中的一些農人集中起來形成城鎮。經過長期的發展大城市也自然形成了。對農耕文化來說工業文明和城市文化是很大的一個進步。城市由於人員集中對於人們的住宿、生活、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都便於開展管理和提高。對於工作和農村也有很大的區別。

農村的現實生活根城市相比是艱苦得多,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毎天臉朝黃土背朝天,一滴漢水摔八辨,日又曬,雨又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頭來也最多隻能圖個飽飯而巳。比起城市的高樓大廈、夜晚明亮的燈光、熱鬧的街道、飯館、電影院、劇院及紅燈綠酒的歌廳、午廳。跟農村的冷清相比也就知道為什麼有一些農村人夢想住在城裡了。

對於城市的有些人到農村去住的問題也有多種情況。大城市人多、事多、矛盾多、樓多、車多、廠多、汙染多,最後就是病多。這類人是喜歡到農村去住的。還有部分退休人員為了多活幾天,多看世界也願到農村去住。還有部分城裡人不喜歡都市的噪雜喧鬧而到農村去往的。一句話他們都是看中了農村的新鮮的空氣、清潔的飲水、綠色的蔬菜、撲素的民風。到底是什麼在左右我們的生話呢?克觀的環境,自我的思維而巳!



2019年11月1日


隨筆書簡



有一個笑話,說是農村人吃糠咽菜的時候,城裡人吃大米白麵。農村人吃上大米白麵了,城裡人又開始吃糠咽菜了。當農村人騎自行車的時候,城裡人開汽車。當農村人開汽車的時候,城裡人又開始騎自行車了。當農村人用石頭擦屁股的時候,城裡人用紙,當農村人用紙擦屁股的時候,城裡人又開始用紙擦嘴了。怎麼趕都趕不上啊。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農村人拼命掙錢買樓,想變成城裡人。當他們夢想成真了,再回頭看的時候,發現有好多的人又開始回村買房,又回到農村去住了。

其實這個也很好理解,農產品價格低廉,農民辛苦一年,入不敷出,只能靠打工來維持自己的生活。而企業、公司的地址都是在城裡。使他們出外打工,就得背井離鄉。如果能在城裡買一座房子,有一個落腳的地點,工作、生活就能方便很多。

而城裡人呢,

有錢了,甚至不用工作了,就會想著離開城市的喧囂,汙染,擁擠和冷漠,回到農村,回到老家,去過那種清靜,散漫,貼心和無憂無慮的生活。回到農村,買一個住房,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其實怎麼生活,那裡居住,全由個人的條件而定,怎麼方便怎麼辦的吧。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這個問題提問的真是不錯,令人深思。捫心自問,是啊,為什麼20年以前,農村的人都往城裡跑,千方百計的把戶口從農村遷到城裡,讓自己變成城裡人。20年以後城裡人又都往鄉下跑,都想住在鄉下。曾經把戶口從農村遷出來的那些人,現在又悔不當初。如果老家有房子的還好說,很多人已經又重新回到了鄉下居住。也有一部分人當初往城裡搬家的時候,直接就把老家的房子賣掉了,現在想重新再回到村裡居住,已經不太可能了,因為非農業戶口沒有辦法在農村買房子。


人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個現象其實是自然現象,20年以前的農村,還比較貧窮落後,各方面的條件要比城裡差很多。如果能夠去城裡生活,當然要比在農村生活好一些,起碼各方面的環境衛生和教育條件都比農村要好很多。有誰不想自己生活的環境好一點,誰願意生活在貧窮落後的農村。而且那時候在農村種地,還都是體力勞動,一年四季,農民非常辛苦。而如果在城裡幹活上班的話,就比較乾淨輕鬆,那曾是多少農村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農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在的農村,早已經不是20年前的農村。美麗新鄉村開展以來,各地的村子都建設的乾淨漂亮,城裡有的健身器材,現在農村也都有了。而且每個村裡都打造了農民們休閒娛樂的場所,跟城裡的小公園差不多。不但村裡是水泥路,而且水泥路修到了山裡,直接通到了農民的承包地裡。雖然說農村沒有城裡的大型超市和商場,但是現在農民都有車,開著車子十幾分鍾就到了城裡,來回很方便。


現在能夠擁有一所農村的房子,是很多城裡人的夢想。就像當年鄉下人,夢想搬到城裡生活一樣。現在有一些條件好的或者土地被徵收了的村子,每年給農民發放糧油,農民們不需要再種地。那些過去曾經把戶口遷到城裡變成非農業戶口的人,很想再把戶口遷回到村裡,可是現在不是早些年了,戶口遷出去的,很難再落到村裡。即使戶口遷回來,也不能夠享受村裡的任何福利待遇。

有些眼光長遠的人,前些年從農村遷戶口的時候,老家的房子留下了。現在在城裡退休了,還可以回到村裡住。住在自己農村的老房子裡面,在房前屋後種種花種種菜,過著非常愜意的老年生活。農村的糧食是新鮮的,蔬菜是新鮮的,空氣也是新鮮的,寧靜的山村特別適合老了以後居住。


靈子


我是農民工,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替夢想進城住樓的農村人說句心理話。且不說社會的發展,時代變遷,請問一下:誰沒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渴望?又有誰不希望自己健康快樂?所以,農村人是為了改變生活現狀,而城裡人進住農村是為了養生、休閒。

二零一六年,兩孩子考上了離家二百多公里的縣城實驗中學,一個上高中,一個上初中。高興之餘,暗自思考,每個月的生活費從何而來?僅靠種那一畝三分八的土地、養雞、養豬…肯定無法供兩個孩子上學,協商之後,到了省城務工。從此逃離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兩肋巴推心的苦,而僅僅衣能遮體,食能裹腹的農村生活。

農村人都知道,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孩提時的玩伴……讓人永生難於忘懷。但多數人無法選擇去怎樣生活,而是被生活所迫,怎樣才能生活。想進城住樓的農村人,有的是為了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有的是為了改變貧窮的生活現狀;有的是為了便於孩子上學……我就是典型的例子,為了能讓孩子上得起學,離開那片養育我的土地,到陌生的城市尋找事業和曬身之所。不是因為我對城市生活的夢想或嚮往,不是因為懶惰而放棄那片土地,而是因為囊中羞澀,滿足不了孩子上學的需要。



城裡生活節奏太快,利益燻心下的爾虞我詐,汽車尾氣排放、各種化工廠的層出不窮……對人的身心或多或少造成一定的影響。此時,城裡人想到了遠離城市喧囂,能夠自給自足的農村田園生活。

農村就是好,山青水秀,民風淳樸,食的是自己親手種植的蔬菜、自家餵養的豬肉雞肉,喝的是自家釀造的小鍋酒……不像吃米不見糠,燒柴不見山的城裡,不信請抽空到咱家鄉看看,春天觀賞著花草的芬芳、感受著尼土的芳香;夏天的晚上,一家人做在院子裡乘涼,星星一閃一閃的眨著眼晴,田地裡蛙聲蟬鳴;秋天,果樹上熟果累累,田地裡待收的農作物笑彎了腰,面對收穫的喜憂,讓人不由自主心曠神怡;和冬天一起的是雪,落地無聲,送你冬日裡六瓣雪花的祝福,一瓣身體健康,兩瓣萬事如意,三瓣好事臨門,四瓣工作順利,五瓣家庭和睦,六瓣天天好運氣。



到底是什麼在左右我們的生活?唯欲是也。為了生活,人們總是在四處奔波,ta們在追尋什麼?農村人嚮往城市,望的是讓下一代不走自己老路——耕田種地,學業有成,走創業之路!城裡人進住農村,求的是健康,為的是體驗農村生活!

我是說真話的農民工,歡迎評論區留言指正!請關注,請點贊,謝謝!


勿狎暱


農氏進城就是一個坑,這個坑工60歲後開始顯現,越老坑越深,周圍有很多二十年前進城的農民他們窮極一生的積蓄在城裡買了房,在四處打工還貸,供孩子上學娶媳婦,現在工也打不動也沒人用了,賴依生存體力已不如當年了,回頭看看錢沒攢下,退休金沒有不知那什麼生活,望望溜彎的城裡老人,一打聽人家個個有退休金,頓感失落還是溶入不了城市生活,他們想念農村想回農村,可現實讓他們後悔不已,戶口不在了,地也收回去了,根被撥了,人是回不去了。他們很迷茫,不知今後怎麼活,靠兒女?他們也很累都是在四處奔波,城市生活雖美好,但沒有錢沒法過。現在他們看一撥又一撥進城的農民就直搖頭,說有後悔的那一天。


掙渡


大家好,我是農民小時感謝提問。

20年前我們夢想著進城住樓,20年後,我們發現城裡的人都住進了農村,到底是什麼在左右我們的生活了,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左右我們的是夢想和現實。

20年前,農村經濟蕭條,農村發展落後,農民的生活困難,幾乎所有的農民都向往城市裡的生活,而且城市裡經濟發達,掙錢的門路多,還沒有那麼累。那時候,種地只能解決溫飽問題,而走出去的人不但解決了溫飽問題,還提高了生活質量,所以這也吸引著很多農民朋友都出去掙錢。再一個,在農村就有種觀念,總是感覺城裡人要比農村人富有,城裡人要比農村人“高人一等”,這也讓很多農民都懷揣著夢想,夢想著去城裡生活。

不過現在,城市生活壓力大,而且是“走哪堵哪”的生活狀態,很多城市裡的人也慢慢反感了這種生活狀態。再加上農村經濟的不斷髮展,以及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讓農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就吸引著城裡人都想去農村生活。

總之,不管20年前還是20年後,或者想進城的還是不想進城,都是被夢想和現實所左右。

農民小席個人觀點。歡迎大家閱讀,如若喜歡,請加我的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