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二年級了,心思從來不在學習上,想給他找個事情做,你們覺得報興趣班怎麼樣?

共我為王


低段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對學習不感興趣,得對症下藥。報補習班之類的是緩解不了的,治標不治本。可以試著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改進。

1.調動學習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自然而然對學習也感興趣的,注意力就會放在學習上。

2.發現閃光點。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充分發揮閃光點,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表揚鼓勵為主。表揚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的一丁點兒進步獲得認可,精力倍增,必將更加努力,投入更多的精力。所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重視鼓勵他,他也會以雙倍的投入來回報你。

我們對待低段的孩子,要走進他們的內心,瞭解內心世界的真實想法。報興趣班只是給家長自己找了一個藉口,問題的根源還是沒有得到解決。蹲下身來,傾聽孩子的內心,我們才能做得更好。


張老師的語文課堂


您應該是最瞭解孩子了,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先從孩子的興趣著手。

就像我家閨女,今年上一年級,也報了好幾個特長班,很明顯有的班就願意去,有的就不願去,按說小女孩大多數都喜歡跳舞,可她每次就跟上刑場一樣。畫畫就特別喜歡,每次都早早的到班上,目的就是坐老師邊上。

所以不能強求,還是按照孩子的興趣來。

現在職業多種多樣,也不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了,只要把孩子的特長培養放大,都可以成為某行業的佼佼者!


從零開始學習Excel


我家孩子四年級了 現在是每天都捧著手機,我也沒時間管要上班 不過她作業都會自己獨立完成,除非是聽寫類。興趣班我們沒給她報,之前她是想學跳舞的,但我們這農村,沒有離得近的,我工作也是兩班倒的,就沒給她去。課外補習班也沒有報,老師在放學後願意留下來的,會指導一下,她也會留下來,目前成績一直在前五,算起來還是比較省心的孩子。


幸福像小江一樣甜甜的


其實現在孩子不愛學習,真的是所有家長的心頭的通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我覺得是很可取的方法。

像我家孩子就是不愛學習,逼著學習,反倒是有更強烈的逆反心理。之後我發現他很喜歡音樂。於是我試著從他的興趣方面著手,之後為他報名了吉他、鋼琴興趣班,開始的時候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但是隨著時間,我發現他願意和我交流了,也願意和我分享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了。

我覺得從孩子感興趣的方面著手,然後傾聽孩子生活中的一些瑣碎事情,有時候你不需要發表看法,哪怕是靜靜的聽著。你會發現,其實你的孩子很優秀。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覺得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擺正心態,為孩子做出正確的人生引導,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助你。




劉姓


孩子的心思在哪裡呢?我想孩子也是想要自己學東西,並有不錯的成績。

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放學回來,跟孩子互動如何?

想給孩子自主地、自發地在學習上?最近我正在對三個孩子實踐日表現便籤,這樣跟孩子有很好的互動溝通,幫他寫下表現好的地方適當表揚,例如:孩子說在語文課上,他是唯一記得一道題正確答案的,我會下來後並在後面附上是他認真聽課及用心記住,去肯定他的努力,而不是隻有你真棒!我兒子跟我探討過關於成績:他說,有些同學考試考了幾十分,那也是他努力得來的。孩子的想法裡,也是希望父母要鼓勵他的努力。

陪孩子去找他的興趣是可以的,可以先體驗為主,由孩子自己興趣而定,並提前引導要在一個興趣需要持續付出時間及努力的。


斌馨樂媽


興趣班意義不大。我給你說的我自己的事,你看看對你有沒有啟發。

有一年,我們兩口子帶著女兒去巴厘島玩,跟的團。我們這個團大概有12個人,我女兒班的一個同學也一起去了。她那年4年級。

團裡有個老太太特別討厭,就是一個老巨嬰,素質極低,老想佔別人便宜。老太太和她老伴一起去的,老太太經常當著大家的面罵老頭,什麼難聽的都說,老頭也不還嘴,估計是一直被老太太欺負。

我女兒因為和同學一起去的,倆人平常都在一起玩,有個伴所以玩的還不錯。

回來的時候在機場準備登機,我們是旅行團,都是經濟艙。登機口有3個隊,頭等艙一個隊,公務艙一個隊,剩下的是經濟艙的。經濟艙人肯定比那兩個倉人多呀。我們就排著。老太太看著頭等艙那隊人少,其實隊前面都有牌子寫著什麼倉,不過是用英語寫的,老太太不認得,就讓老頭去那裡拍,老頭就說了一句,那邊不對吧。老太太就怒了,大罵老頭,後來領隊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把自己比較靠前的位置讓給老太太了。老太太可高興了,立刻就奔了過去。

等回來以後我就給我女兒分析旅行團裡的人,每個人大概什麼性格,談到老太太的時候,她說她不喜歡老太太,老太太很討厭。我就說是呀,是很討厭。有什麼辦法能在以後的生活中儘量躲開這種老太太呢。

這個社會上有很多人是很討厭的,如果你要是想以後能躲開這種人,最佳的方法是處在一個相對素質高的環境裡。學習本身就具有分層的作用,你要是學習好,初中,高中,大學,一次次的考試本身就是一個篩選的過程。當然並不是說學習好的人素質就都高,最起碼情況會好一些。她聽了若有所思,

她原來學習不是很好。學習不好的原因很多,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不明白學習是為了什麼,家長老師平常教育說學習好怎麼怎麼樣,作為孩子是不太容易理解的,太抽象。而通過老太太這種活生生的例子對她認識理解家長所說的是很有好處的。


你如果想讓你的孩子愛學習,你也需要找一種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來教育他,效果會好很多。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青茂育兒匯


小學二年級比一年級大了一歲,應該比一年級更聽話,其實不然,二年級的孩子有的還真沒有一年級的時候聽話,這是為何?家長幫學生找原因,教師教學方法也應多變!

【小學二年級學生態度不好】

有一部分二年級學生態度不好,原因有以下幾點:

1、經過一年級的適應,學生變得不怕老師。已經熟悉了老師的脾氣,會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知道了這些,比如做得不好,老師沒有批評,那麼他下次還會做得不好。

2、大了一歲,已經沒有一年級的害羞。

孩子長大一歲,不像初上一年級的時候,什麼都聽老師的。現在大了一點,開始對老師有一點牴觸了。這就是所謂的“翅膀長硬了”。

3、老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學生感到乏味。

老師的教學手段如果單一,學生會逐漸對學習的興趣變得越來越弱,最後感覺學習乏味,就不由得上課做一些小動作,一次來打發上課的漫長時光。

【如何讓小學二年級學生端正學習態度】

1、老師不能一直仁慈,要恩威並濟!

學生怕老師才會尊重老師,學生必須對老師有敬畏之心,該嚴肅的時候老師一定要嚴肅。言必行,行必果。每個學生必須要聽老師的話,聽話的學生有獎勵,不聽話的有懲罰。

2、大了一歲,學生應該更懂事。

老師要經常給學生灌輸他們長大了一歲,已經不是一年級不懂事的小孩了。我們變得更懂事,並且經常問學生:作業不完成對不對。學生答:不對。老師答:應該怎麼做才對。學生:按時寫作業。對與錯老師不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自己來說,自己說的話,自己應該做到,能做到的就是好孩子。

3、老師要經常變換教學方法。

就像我們吃飯,連續幾天都吃一樣的食物,我們也會感到索然無味。學生也是如此,學生好奇心比較重。如果每節課老師都有新花樣,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學生怎麼會厭學呢?只有讓孩子覺得這堂課有趣,他們才會用心去聽。

4、有不會的問題,要及時向老師請教。

每個學生都會產生很多問題,有的是知識性的,還有的是其它奇奇怪怪的問題。老師要給學生解答,不僅要解答書本上的知識,還要給學生解答一些生活中的常識性的問題,比如學生問:為什麼冬天會下雪。我們就可以給學生講冬天氣溫低,雲層裡的小水滴就在雲層中慢慢長大,形成小冰晶及小雪花,然後雲層(氣流)拖不住它,雪花就從雲層裡鑽了出來,落到了地上。


綠水青山樓外樓


如今和女兒還是為繼續學習的事起爭論,但經過這麼多年的反覆思考論證,我們達成了孩子學習不夠好的主因共識。

一是智商不高。這是硬傷,確實我們家族雙方都沒有高智商的人,有考上的也是普通大學和中專。二是沒有自制力。有智商不高的硬傷,就得靠自制力補。可偏偏雙方家庭成員都是樂天派,是“先天下之樂而樂,後天下之憂而憂”,沒有要強的心,還沒有自制力。所以,孩子們學習沒有突出優秀的。

在孩子學習不夠優秀方面我自己一直在反思和自責。我們沒能有優秀的智商基因遺傳,也沒能給孩子做個有始有終的事為孩子做個表率,甚是羞愧。如果有重來的機會,我會這麼做:

1.好好陪伴孩子。陪伴不僅是最長情的告白,更是最好的教育。陪伴不是坐在孩子身邊玩,是陪伴孩子一起學習,有文化的看書,沒文化的做家務或手工等,只要不看電視玩手機等影響孩子的娛樂活動就行。

2.為孩子做努力的榜樣。努力的人最美,也最有影響力。你希望孩子怎樣,自己就努力做一個表率。或考一個證書,或做一件需要毅力堅持,且是自己擅長的事,讓孩子感受到,堅持和努力的效果和力量。以你為傲和榜樣。

3.營造好的家庭環境。家庭和諧,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在學習的時候大家都學習,在玩的時候一起玩。父母在孩子身上花費多少心血和經歷,孩子自會加倍還你。

網上盛傳這樣一個笑話,說:這世上有三種笨鳥,一種是先飛,一種是不飛,還有一種是下個蛋,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飛”。

所以,孩子不愛學習,做家長的一定要從自身找原因和差距。我們不要比別人家的孩子好,要比好孩子家的家長。


黑夜裡的螢火蟲


我覺得這種情況是可以報興趣班的,可以選擇美術這個學科,因為我個人覺得孩子學習美術對於他樹立一個正確的審美觀是有幫助的,然後你可以去了解了解美術寶1對1這個平臺,這是一個專業教孩子美術的一個平臺。平臺上的老師質量都很高,然後學歷也可以,專業課教的也可以,孩子在上面應該能得到鍛鍊。


江蘇沃氏豬友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位家長對孩子的深切期盼,“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是每位家長的心聲。因此,家長們從孩子入學,就希望孩子每次考試全班第一,只要考試成績不好,就認為孩子不用心學習。我認為這種看法有失偏頗。

首先,整個小學階段是孩子的學習習慣養成的過程。有的孩子一入學就能融入到小學學習中,有的孩子晚一些才能融入到學習中。每個孩子的成長週期不同,做家長的應該認識到這點。

其次,父母應該尊重孩子,不能以學習成績的高低來評判孩子。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學習,提起孩子學習興趣,慢慢讓孩子迴歸學習。只要孩子努力了就可以。

再之,父母不單純是父母,和孩子成為好朋友,再好不過了。通過和孩子做朋友,影響孩子,比單純性的說服,效果要好很多。父母經常陪著孩子做一些戶外活動,參加一些親子活動……

還有,父母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向身邊小朋友學習,同齡人的帶動也很重要的。

最後,至於是否報興趣班?家長和孩子多溝通,多交流,多商量。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