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會成為夕陽行業嗎?未來銀行業從業人員的數量會不會減少?

柯是我


  

從銀行的擴張和營收來看,銀行應當屬於午後行業,太陽當空,利潤豐厚。企業的生命週期主要可以分為4個階段,分別是:發展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銀行行業應當正處於成熟期,還不是到衰退期的夕陽行業。

  馬雲曾放過這麼一句話:既然銀行不改變,那我就來改變銀行。其實他是誇大了自身的作用,貶低了銀行的基礎作用。銀行本身一直都在改變,只是它是基礎行業,改變的方向或方式與第三方支付平臺有所差異罷了,同時也不能向第三方支付機構那樣激進。

  或者可以換個例子來解讀——華為和三大電信運營商,華為做的是基礎開發和建設,而電信運營商主要是開發用戶提供電信服務,這兩者並不衝突,並不能要求華為要向電信運營商方向發展。

  銀行也一樣,在支付方面不如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但人家的主要業務是存貸業務,而非中間業務。如果支付寶或微信沒有銀行的技術支持,比如綁定銀行卡,那麼支付寶和微信要怎樣發展?怎樣進入結算流程?他們是相互補充和需要的存在,並不能因某方面不如人家,因此去看待銀行屬於夕陽行業。

  如果你懂股票,你去看市盈率,那麼便會發現銀行是所有行業中最賺錢的行業,特別是國有四大行,在全球中都是最賺錢的企業。

  既然盈利這麼豐厚?又怎麼可能是夕陽產業呢?何況銀行監管方面也不斷在改革,也出現了不少的民營銀行,加強了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機制。

  從業務方面來說,隨著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的衝擊,銀行的存貸利差不斷縮小。如果未來銀行繼續將主要業務放在存貸業務上,那麼銀行行業走下坡路將會成為必然。也就是說,在業務發展上,我國的銀行必須像發達國家銀行過渡,比如將主要業務放在個人理財、工商業務和私人銀行方面。

  當然,如今的我國銀行也正向以上方面發展,特別是在個人理財方面先人一步,可以追溯到2005年,是為最先提供個人理財的金融行業。

  我國的銀行和證券業務是分開的,向投行方面發展幾乎不可能,要麼隨著經濟的發展政策也在改變,比如銀行的子公司可以經營證券業務等。

  只要銀行在不斷的變革,那麼它就有活力,不會是夕陽產業,畢竟有基礎業務支撐,比如為其他金融機構(包括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基礎服務——金融產品對接和結算等。

  而至於未來銀行業從業人員數量會不會減少?這幾乎是肯定的,因為隨著科技的發展,機器化和智能化會逐漸取代人的勞動力,不管哪一行哪一業。如果你不具備有創造力或處於金字塔頂尖地位,那麼在未來都可能失業,特別是簡單機械化的行業。


三人聚眾


銀行是一個永恆的朝陽行業,絕對不是夕陽行業。

這個問題,需要看清楚銀行的本質是什麼,需要站在宏觀角度考慮,才能夠判斷銀行會不會成為夕陽行業。銀行這個行業的意義在於分配整個社會的資金,資金是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閒置的資金存放到銀行,銀行再將聚集的閒置資金分配給需要資金的經濟體或者個人。

銀行有悠久的歷史,古時候銀行的運作方式不同,功能相同。過去的錢莊、票號,都是銀行,宋代錢莊就有兌換、存貸款的功能,清代票號也是如此。

現在的互聯網金融,為了擴大影響力刻意宣傳,說什麼"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純屬是營銷行為,讓老百姓誤以為互聯網金融將來會代替銀行,誤以為銀行會消失。其實完全不是這樣,互聯網金融只是做了很小很小一部分銀行業務而已,更大量更重要的銀行業務,互聯網金融無法完成,必須依靠專業的銀行。

銀行的存款和貸款業務是非常專業的業務,特別是貸款,不是現在的互聯網公司以簡單的數據分析就可以完成的事,需要大量的專業人員去執行。互聯網公司和小銀行都不具備成為發放貸款主力的條件,只能做一些很小的補充。

未來銀行業務運作模式會隨著科技發展而不斷變更,但是核心依然是圍繞存款、貸款展開,而且必須是專業的銀行去做。

銀行是一個長期的朝陽行業,形式會持續不斷的變化,但是永不衰落。


西格瑪的化學


新年好!無憂精英網祝您的一年事業順利,萬事如意!


答:世界上最古老的銀行是1580年成立的威尼斯銀行。自此以後,銀行業就一直持續到現在。現在的工商業活動更是離不開現代金融服務業。銀行的重要性不僅不會削弱,還會繼續加強。所以說銀行是夕陽行業為時尚早。

但是,也要看到,現在的移動支付技術日新月異,網上銀行和P2P等對銀行業務帶來了很大的衝擊。隨著科技的發展,有些銀行崗位會減少的比較快。

櫃員會顯著減少。因為支付寶和微信的存在,現在的人去銀行比以前少很多。很多人一年也去不了一次銀行,包括銀行網點設置的ATM,使用率也是大大降低。所以銀行開始撤併網點,導致櫃員崗都在減少。加上現在銀行投入大量的自助設備和無人智能銀行的投入使用,進一步導致櫃員崗位被替代。所以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櫃員應該是銀行裁減比較多的崗位。

但是,因為銀行行業並不會萎縮,所以很多櫃員是轉崗,然後內部消化。後臺做審核或者是做客戶或者理財經理,所以,不會出現大幅度下崗的情況發生。並且,銀行的校招依舊強勁。

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無憂精英網


這恐怕是大趨勢了。

首先,現如今銀行的日子也不好過。為降低用工成本,壓縮人員在所難免。過去的儲蓄所已經沒了,就是支行員工也比過去少多了。

其次,互聯網的運用,使過去很多業務都被機控管理所取代,比如存取款,轉賬、匯款等業務,已經不用人工操作了。所以,壓縮前臺工作人員,將是必由之路。

最後,就是銀行職能的轉換。現在的銀行,儲蓄、貸款等主業,已經黯然失色了。銀行的業務不像以前是個“管錢”專營機構。現在的銀行,自己要拓展業務進行營利,比如理財等外向型業務,在不斷拓展。

所以,銀行櫃檯服務人員,將越來越少,後臺程序運作的人員會成為骨幹力量。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夕陽行業”罷?!



皛川


2018年銀行利潤豐厚,區區數十家銀行保險公司就佔了上市公司盈利的半壁江山,僅四大行利潤就接近一萬億元人民幣,足以秒殺上千家A股上市公司利潤總和。


科技的發展,能夠帶來效率的提升,帶來生產力的提高,傳統制造業如此,服務行業同樣如此。從這個角度講,銀行註定會成為夕陽行業,從業人員數量一定會大幅減少。


銀行也會成為夕陽產業,核心原因有如下兩點:


一、未來徵信將會更加全面、精準,企業和個人都會有,為信貸提供權威參考

個人有徵信記錄,企業也會有徵信記錄,個人所有收入情況,銀行卡及微信支付寶的日常流水一目瞭然,從而判斷償還能力。

對於企業來說,每年上繳的利稅,繳納社保的人數,貸款金額,是否有債務違約,這些信息彙總分析,就可以得出企業的盈利能力及償債能力。

通過徵信和相關數據,未來銀行可以預估風險,提供最合理的貸款額度,一旦出現逾期就及時介入,規避損失。


二、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會在金融業得到廣泛應用,銀行的重要性會大大降低,用人規模會持續縮小。

科技的發展,眾多服務功能完全可以通過人工智能來實現,比如貸款審批,比如理財產品的選擇。

未來的金融行業完全可以在支付寶和P2P平臺的基礎上融合升級,通過大徵信系統防範風險,提升違約者個人及名下企業的貸款利率,使得違約成本大大提升,降低壞賬率。通過大數據及分散投資降低理財損失,從科技層面實現剛性兌付下的最高收益,甚至不需要銀行介入,程序即可實現。


設想一下,假如支付寶功能更全面,增加更多人工智能,企業通過支付寶收取貨款,也通過支付寶來發工資,傳統銀行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現有的銀行效率太低,資金浪費明顯,壞賬率高,這些完全可以通過更好的模式,更先進的科技來完善。一旦這些問題得到解決,銀行卡都不再是必需,整個國家都不需要那麼多銀行存在了。

人工智能可以實現的功能,幾秒鐘就可以完成一個人半小時才能做完的事情。再加上手機遠程身份驗證,指紋及刷臉認證等功能,互聯網銀行比傳統銀行有更大的優勢。


大製造業是真正創造財富的根源,銀行只是為實體提供服務的,通過科技手段提升資金使用效率,通過徵信及風險管控系統降低信貸風險,人的需求越來越少,銀行是否存在也不再有太大意義,這就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財智成功


會啊


小魚樂呵呵1


銀行行業不會消失,但會轉型,銀行員工太多,裁員、轉崗會越來越常見。銀行壓力大,但是福利保障高,看你自己怎麼選擇


杭兒東2


銀行的人只會越來越多,因為上下級內耗。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不可能少。鐵律!!


renyp


根本就沒夕陽過 只是對私人的業務受挫加上科技升級,原先網點養的櫃員什麼的要少了,但是對公業務還是王道,地位也無可比擬


似哭非笑


銀行業通過科技的進步要把人從操作型工作中解放出來,投入到實實在在的與人面對面的服務和溝通中去,未來大有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