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市場需求增速 四大品類國產與外資各有千秋

新冠肺炎黑天鵝事件突襲,體外診斷行業市場需求受提振。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是亞太體外診斷市場最大的國家,近年來IVD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而在生化試劑、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即時檢驗等品類中,不同產品、產業鏈環節國產與外資品牌各有千秋。而高端醫院市場(三級醫院)受益於進口替代政策,以及中低端醫院市場有望持續實現放量等背景下,IVD需求有望迎來持續提升。

黑天鵝事件提振IVD需求

新冠肺炎黑天鵝事件突襲,體外診斷行業市場需求受提振。“IVD”全名叫“in vitro diagnostic products”,意為體外診斷產品,IVD領域參照2017年底流感大爆發時情況,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預期將為體外診斷企業帶來比較大的業績彈性及相對超額收益。機構觀點認為,此次新冠肺炎事件相關受益標的有萬孚生物、安圖生物、邁克生物等IVD企業。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是亞太體外診斷市場最大的國家,約 47 億美元,其較高的份額主要是由於大量使用進口和先進的設備以及獲得高質量的醫療保健治療設施。根據《Market Data Sources》等文獻的統計,2014-2018 年間,中國市場在亞太地區體外診斷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最高,為13.9%; 預計該國家在 2018-2022 年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為 6.1%。

在IVD產品類型中,分子診斷中游產品國產化率較高,下游診斷服務市場增長迅速。上游是原料供應商,包括診斷酶、引物、反轉錄酶、探針等生物製品,高純度氯化鈉、無水乙醇等精細化學品,以及提取介質材料;中游是分子診斷試劑和儀器製造商,包括羅氏、賽默飛、達安基因、科華生物、凱普生物等;下游是使用儀器或試劑的用戶,包括醫院、第三方醫學實驗室、血站、體檢中心等。

四大品類國產化與外資品牌PK

通常來說,體外診斷市場主要分為四大類:生化試劑、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即時檢驗(POCT)。據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發佈的《中國醫藥健康藍皮書》統計數據:2014年,體外診斷細分領域佔其總體市場比例前三位:佔比接近四成的免疫診斷(38%)、佔比接近兩成的生化試劑(19%)和佔比為15%的分子診斷。目前市場份額佔比最大的是免疫診斷。

其中,生化試劑類產品主要以國產品牌為主;免疫診斷類產品以進口為主導,國產品牌佔有一定份額;分子診斷類產品則是進口和國產品牌魚龍混雜;而在POCT類產品方面,是以進口為主,國產尚處於起步階段。

在IVD產品類別中,分子診斷主要是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生物體內遺傳物質的結構或表達水平的變化而做出診斷的技術。由於分子診斷可以從基因層次進行檢測,因此檢測靈敏度和準確性的優勢較為明顯,可在感染初期識別病毒或者提早確認基因缺陷,從而提供個性化的醫療診斷服務,主要應用於遺傳病、傳染性疾病、腫瘤等疾病的檢測與診斷。

分子診斷中游主要是分子診斷試劑和儀器兩類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國內試劑發展較為迅速,而國產儀器佔比相對較小。分子診斷試劑盒包括核酸提取試劑盒和核酸檢測試劑盒,基本已經國產化。HBV(乙肝病毒)、HCV(丙肝病毒)、HIV(艾滋病毒)等常見病毒的核酸檢測試劑國內生產廠家數均遠大於國外廠家。

IVD產業佈局的啟示

現實中作為IVD產品銷售的大戶對象——國內眾多三甲醫院,其在採購檢驗試劑時目前依然傾向於選擇進口品牌,而大多數國產品牌仍尷尬的被擋在其門外。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一是由於三甲醫院習慣引進昂貴的進口儀器,認為國際品牌更穩定可靠;二是在IVD行業裡,儀器與試劑相配套,很多試劑國內沒有生產能力,只有採購進口品牌的儀器和試劑;三是患者方面的原因,進口品牌已經在患者群體積累了一定的口碑,面對價格低廉的國產試劑,他們寧願選擇更昂貴的進口品牌。這都成為了國產IVD產業的發展所面臨的難題,而其最終原因恐怕還是技術問題。

銀河證券醫藥生物行業觀點認為,IVD 領域競爭格局目前仍相對藍海,但是未來競爭勝出的必定是具備完備經銷體系和售後服務者,以及積累樣本量足夠大以至於能實現快速迭代者,因此具備先發優勢的龍頭未來勝出概率更大。另外,IVD行業近期還具備多重利好因素,比如,高端醫院市場(三級醫院)受益於進口替代政策;分級診療等強基層政策引導下,中低端醫院市場有望持續實現放量;4.短期內不受集採等負面政策影響。當前我國國產體外診斷市場仍處於高度分散狀態,行業集中度低等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