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曉風殘月,容若寫詞淡入清水,帶給後人無限遐想和心疼


一樣曉風殘月,容若寫詞淡入清水,帶給後人無限遐想和心疼


清平樂(悽悽切切)

悽悽切切①,慘淡黃花節②。夢裡砧聲渾未歇③,那更亂蛩悲咽④。塵生燕子空樓,拋殘絃索床頭⑤。一樣曉風殘月,而今觸緒添愁⑥。

註釋

①切切:哀怨、憂傷貌。②黃花節:指重陽節。黃花,菊花。③砧聲:搗衣聲。④蛩:指蟋蟀。悲咽:悲傷嗚咽。⑤絃索:絃樂器上的弦,指絃樂器。⑥觸緒:觸動心緒。

賞析

《清平樂》是一首很常見的詞牌名,許多人都用這個詞牌,寫出了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名詞佳句。其中以宋朝詞人用的最多,晏殊,晏幾道,黃庭堅,辛棄疾等著名詞人均用過此調,其中晏幾道尤多。

一樣曉風殘月,容若寫詞淡入清水,帶給後人無限遐想和心疼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

晏幾道的這首《清平樂》是寫離別,他所寫的景物卻是與離別的悽悽之情無關,都是碧濤春水、青青楊柳枝、曉鶯啼處等景象。這些都是春天美好的景物,用如此美好的景物去寫離別,真是格外有意境。

比起晏幾道的《清平樂》,容若的這首《清平樂》也有相似之處。晏幾道開篇起筆便是"留人不住"四個字,而容若開篇也是"悽悽切切"四字,寫出內心的悽惶和不安,離別在即,人難留住,故而悽悽切切,悲傷不已。

同樣是寫離別,晏幾道是含蓄隱晦的寫道留人不住,來隱射自己內心的不捨,但是容若就簡單的多了,他只是一個詞,就直接明瞭的寫出了內心的情感。用重複的詞來表述情感,這在詞的寫作上不是少數。

一樣曉風殘月,容若寫詞淡入清水,帶給後人無限遐想和心疼

李清照就曾這樣嘗試過。"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悽悽慘慘慼戚。"在《聲聲慢》中,循環往復的詞句,讓人可以品讀到她內心的世界。能夠簡單的抒情之人,都是內心單純如明鏡的人。

容若寫的這首詞是一首觸景傷情之作:在這慘淡的深秋之時,一切都變得悽悽切切,無限悲涼。那夢裡的砧杵搗衣聲還沒停下來,又傳來蟋蟀嘈雜的悲鳴聲。你曾居住的樓空空蕩蕩,絃索拋殘,曉風殘月,無不是慘淡悽絕,如今一起湧入眼簾,觸動無限清愁。

開篇便寫到悽悽切切,道出內心悲涼,接著寫道時節正逢黃華節,黃花節是指的重陽節,而所謂的黃花,便是菊花。這是容若又一首重陽佳作,藉著重陽時節,抒寫內心的情緒。在詞中,容若永遠是悲傷的。這首詞當然也不例外。容若用慘淡來形容黃花節,以示自己哀怨的心情。

或許,在深秋時節,萬物蕭條,看到任何事物都會覺得無限悲涼。而接下來這句,則讓人聯想到,容若是在想念什麼故人。"夢裡砧聲渾未歇,那更亂蛩悲咽。"

這裡需要解釋幾個地方,"砧聲"是指洗衣服的聲音,古人洗衣服,總是將衣服搗一搗,加快衣服清潔的速度。搗衣時,會發出陣陣聲響。"蛩"則是指的蟋蟀。

詞人在夢中聽到搗衣的聲音,聲聲慢慢,似有似無,悠遠似乎又就在耳旁。搗衣的聲音還沒有停下,耳畔就又傳來了蟋蟀的叫聲,夜半時分,聽起來讓人內心都揪了起來。重陽深夜,午夜夢迴,卻是如此悽惶的情景。

容若夢中夢到搗衣的人是誰,想來應該是個女子。但這名女子究竟是誰,會在容若的夢中以如此淒涼的形象出現。按照常理推算起來,這名女子應該是離容若而去,讓容若無法再見到的女子。於是有人猜測,這是重陽佳節,容若思念故去的盧氏所寫的悼亡詞,也有人認為這是容若為沈宛而作的。

但不管怎麼樣,這首詞的確是寫盡了淒涼之意。上片夢醒時分,頓覺離人不再,倍感傷心。下片則是寫道"塵生燕子空樓,拋殘絃索床頭。"醒來後自然是被憂傷打擾的無法再次入眠,只得起身。

起身後的容若看到的都是昔日的場景,想到空空如也的樓閣,想到往日溫馨的情景,現在卻是物是人非,想想就覺得增添幾分愁緒。"一樣曉風殘月,而今觸緒添愁。"再抬頭望去,曉風殘月,更是讓人愁緒滿懷。

這首懷念故人的詞寫在重陽夜,閣樓上,曉風殘月,故人不再。獨自倚靠欄杆,想著往日種種,容若寫詞,從來都是淡入清水,卻能夠讓這水波盪漾而起時,帶給後人無限的遐想和心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