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胃癌做胃全切除,今後的飲食怎麼辦?

用戶65268104


胃癌的發病率逐年提高,對患者來說,胃癌發現越早治療效果就越好,但仍然有很多患者在早期時未察覺,到確診胃癌時,

癌細胞已經侵犯了其他的周圍器官,或者腫瘤的體積比較大,範圍廣,不得不把整個胃切除。那麼,全胃切除之後,患者日後的飲食應該怎麼辦呢?

患胃癌做胃全切除,今後的飲食怎麼辦?

一般來說,人的消化道是經口腔、食管、胃、腸道等完整的一個系統,對胃癌患者來說,全胃切除之後,食管將於腸道直接吻合。沒有了胃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很容易導致患者術後營養不良,還很容易誘發進食困難、反流性食管炎等諸多問題;食物經食管直接進入腸道,小腸蠕動增加、細菌繁殖過快而出現消化不良

因此,這類沒有胃的患者應該:第一,注意飲食的時間和數量,從流食、半流食、軟食逐漸向普食過渡,來增加營養;堅持“少吃多餐”,每天進食5-8次,吃飯的時候注意細嚼慢嚥,食物注意避免冷熱不均。第二,注意食物的種類和質量,全胃切除之後,患者進食的食物應最好現買、現做、現吃,防止細菌滋生引發腸道感染,飲食要

少而精,少吃粗糧和粗纖維多的食物,及時補充足量的新鮮蔬果。


健康之初呼吸科


胃全切術後會有這些變化:


1、胃的入口(賁門)切除了,與遠端胃或空腸進行吻合,賁門失去了阻止胃酸、胃液和食物反流進食管的作用,吻合口如過小側可能會引起進食受阻;胃的迷走神經切斷了引發了胃腸排空減慢。


2、胃體部分或全部切除後,胃的容量變小和胃酸減少導致食量減少、消化吸收不良,會引起營養不良,食物失去胃酸消毒作用還會造成小腸內的細菌汙染。


3、胃的出口(幽門)切除並與空腸吻合後,食物出口被改道、食物進入小腸過快過多、小腸排空不良,小腸內細菌汙染、十二指腸被置、膽汁胰液不能與食物充分混合,可能會引起營養包括維生素吸收障礙、大便習慣改變等。

因此,術後病人的飲食顯得非常重要。

胃全切除後的飲食安排

胃切除術後,使部分病人不能保持原有體重,由於創傷或不能正常進食,使體內蛋白質,脂肪等消耗,致使體重下降,還可發生一些維生素缺乏病及胃切除術後的併發症。


因此,胃切除後的飲食恢復十分重要,既要彌補術前疾病的慢性消耗,又要填補手術創傷的損失。應在較長時間內保證有足夠的營養、高蛋白、高維生素和維生素A、B、C含量充足的食物,以促進創傷的修復。

但要遵循以下原則:

1、以少量流質飲食為主

如米湯、豆漿等,專用的腸內營養製劑營養更全面而且宜消化吸收,從營養價值和費用的效價比方面看,腸內營養製劑比費心費力地準備各種愛心營養餐更好,但從感情方面,後者但可能口感更好。


2、少量多餐

每日進食最好六餐以上。除個別情況外,儘可能定時定量飲用。少吃多餐不僅有利於消化吸收,還可以增加總熱能的攝入,預防體重減輕。

3、幹稀分食

進餐時少用湯與飲料,因流質飲料通過胃腸太快,並容易連同乾的食物一塊很快帶下。因此飲料須在進餐前後30分鐘時飲用。飯後平臥休息15-30分鐘,或採用平臥位進餐法,使空腸內容物迴流至殘胃,減少空腸過分膨脹:可延長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並緩慢通過小腸,促進食物進一步消化吸收。


4、保證有足夠的營養

高蛋白、高維生素和維生素A、B、C含量充足的食物,以促進創傷的修復。如蛋類、乳類及其製品、瘦肉類、豆腐、豆漿等豆製品、鮮嫩的蔬菜及成熟的水果等。


5、胃全切除後其他注意事項:

術後嚴格限制甜食的攝取。

避免攝取過於粗糙的食物。

選擇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進餐時,避免喝下大量的湯或飲料。

細嚼慢嚥,切勿暴飲暴食。

手術後初期,牛奶及乳製品應儘量避免食用。

進餐時,可採半坐、半臥的姿勢,餐後平躺20至30分鐘。


更多靠譜科普請關注@胃腸病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