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在納蘭詞作中與最深的秋相逢


蝶戀花出塞(今古河山無定拒)

今古河山無定據①。畫角聲中②,牧馬頻來去③。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④,青冢黃昏路⑤。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註釋

①無定據:沒有一定。宋毛開《漁家傲·次丹陽憶故人》詞:"可忍歸期無定據,天涯已聽邊鴻度。"②畫角:古管樂器。傳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細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製成,因表面有彩繪,故稱。發聲哀厲高亢,古時軍中多用以警昏曉,振士氣,肅軍容。帝王出巡,亦用以報警戒嚴。③牧馬:指古代作戰用的戰馬。④鐵馬金戈:形容威武雄壯的士兵和戰馬。代指戰事,兵事。⑤青冢:指漢王昭君墓,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南。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在納蘭詞作中與最深的秋相逢

賞析

據《吹劍錄》記載:"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曰:"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這個典故常常被引用來說明豪放詞和婉約詞的區別。自從豪放與婉約被人們當作劃分詞風的標誌之後,除了李煜、蘇軾、辛棄疾這寥寥幾人之外,能夠將豪放之情寄寓在婉約之形中的,也就只有納蘭性德了,以至於王國維都評價納蘭詞是"北宋以來,唯一人爾。"

從詞題中我們能夠知道,這是一首出塞詞。首句"今古河山無定拒",即是容若發出的感嘆,同時也道出了自古以來,權力紛爭不止,江山變化無常這一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

接下來容若用白描的手法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的邊塞秋景圖,"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由於戰事連年不斷,所以戰馬在畫角聲中頻繁往來。

因為不停的紛爭,不息的戰火,所以行走在邊塞道路上的容若,看到的是西風吹散落葉這樣荒涼蕭索的景色,那飄蕩在空中的葉子,似乎在向他訴說著無窮的幽怨。

漢元帝時,昭君奉旨出塞和番,在她的溝通和調和下,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了60年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在納蘭詞作中與最深的秋相逢

她死後就葬在胡地,因其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所以昭君墓又被稱為"青冢",杜甫有詩"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容若由青冢想到王昭君,問她說:"曾經的一往情深能有多深?是否深似這山中的夕陽與深秋的苦雨呢?"

作為康熙帝的貼身侍衛,容若經常要隨聖駕出巡,所以他的心中也充滿了報國之心,但他顯然不想通過"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方式來成就自己的理想抱負,所以在尾句中容若又恢復了多情的本色,他以景語作結,將自己的無限深情都融入到無言的景物之中,在這其中,既包含了豪放,又充滿了柔情,甚至我們還會體味到些許的淒涼與無奈。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在納蘭詞作中與最深的秋相逢

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中曾說過:"長短調並工者,難矣哉。國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竹坨以學勝,迦陵以才勝,容若以情勝。"而讀完容若這首詞風蒼涼慷慨的詞作,我們才發現謝氏此言不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