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覺得現實社會是人類不該有的生活,大部分人背井離鄉,人類到底該怎麼生活?

鄉村四野


是啊,生活真的是很矛盾,有時想想,人類生活到底應該什麼樣子才算正常?

我常常佩服於我們古人,其實我們的先祖,早就領悟了人生的真諦:天人合一,無為而治,大道至簡……直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等的自然生活……其實,我們二千年的社會停滯,是有他的一定道理,因為人其實本該如此生活!

也許我這樣說,許多人笑我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甘願過那種生產力低下時代人的生活!但有研究歷史的外國學者曾說過,我們中國人,其實是過早地進入了體制成熟的文明社會,從大秦時代,我們就進入了人類社會理想的生活方式:穩定的中央集權政府,管理有效的各級官吏,老百姓追求的生活:耕得田地二三畝,老婆孩子熱炕頭……

看二千多年來,只要在太平時代,老百姓各安其所,父母在,不遠遊,講究家族宗親,注重禮儀禮節,雖然按現在的生活標準,也許大多百姓吃的是粗茶淡飯,安貧樂道,但其實這是最真最溫馨生活方式!

直至,工業化革命,大大激發了人類的貪慾,以所渭“越來越先進”的方式,一步步又激發更多的貪慾,你看,雖然現在生產力越來越發展,科技曰新月異,但人與人之間,卻越來越冷漠,越物質化,功利化,每個人都活得很累,虛榮虛偽攀比充斥,靈魂永遠沒有滿足的那一刻!

本應,依照我們現在的生產力水平,如果大家不攀比不虛榮,地球上的每一個都應衣食無憂,其樂融融,無奈,為了追求,追求前面的永遠不滿足的慾望,捨棄親人,離別故土,到底是為什麼?

看路上匆忙的車流,路旁亮麗的高樓,多少人的內心,在寒風中顫抖……


風輕雲淡有情天


這個話題確實讓人傷感!為什麼有人說七十年代前後的人有幸福感,而現在的人沒了幸福感呢?正是這個原因。那時雖窮,但安穩,一家人生活在一塊,老老少少生活在一起,雖有些小矛盾,但 ̄遇到天災人禍,齊心協力,共渡難關,老有所養,幼有所護,其樂融融!可現在,東奔西跑,爭來奪去,為了錢不要命,為了錢沒了親情,甚至失去了人性!離婚棄子,老無所養,病無人慰,幼無所愛,在冷漠中拼命爭扎,在水泥的森林裡,近鄰不識,老死不相往來,在奔馳冰冷的車流裡,傲慢無禮,橫衝直撞,行路難,難於上青天!自私冷漠,充斥人間。還有幸福感?


用戶6920641771636


不走毛主席路線結局都不會好!


時下隱者


人類社會的發展目標是安居樂業,共同富裕。離開了這個軌道,就走到邪路上去了。

每一個人都在為提高自己的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而努力奮鬥著。這種努力奮鬥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背井離鄉,從正面說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而四處奔波;從負面說,背井離鄉絕不是一種良好的社會現象。良好的社會形態應該是安居樂業。對每一個人來說,背井離鄉都是無奈之舉。

有誰能化腐朽為神奇呢?


剛想明白


感謝題主。這個問題提得真好,有深度、有水平。

當前,我國現實社會中,幾億打工一族的人生,的確是人類不該有的生活。大部分人長時間的背井離鄉,一家人老少分離、夫妻分離、子女分離。每年春節還沒過完,就背上簡單的行囊出家門,告別家人遠走他鄉。年底了,才揣著一年來或多或少的收成,再背上簡單的行囊回家鄉。

一年又一年,他們就像千百年不變的潮汐一樣,大多數人都無法改變自己現有的生活狀況,一直就行走在同一條路上,一去一回便一年,不同的,僅只是方向而已。這路一走,可能便是三幾十年,有的甚至是一輩子。

這難道就該是他們的宿命?

但無論如何,個人認為,這真的不應該是正常的人們、正常的家庭,幾十年甚至一輩子該過的日子。

家裡伯父的小兒子,我的同齡人,和我一起上的小學。由於學習成績不好,初中便無法讀下去了。於是,只好在家跟著老父親一起務農。

幾年後,南下打工一族的興起,順著大隊伍,一腳千里走到了廣東, 那一年,時間應該是上世紀的八十年代中期,他才剛滿十六歲。

截止到今年,這條路,他一走,就將近四十來年。從自己還是一個毛頭小夥,走到了自己結婚,走到了兒子、女兒出生,走到了兒子、女兒長大,走到了兒子、女兒跟著自己上路,再走到了兒子結婚、女兒出嫁,一直走到了自己有了孫子、外孫,當上了爺爺和姥爺。

去年,我回老家遇到了他,早已滄桑滿臉的他,差點讓人看不出兒時的樣子。

我問他,都這把年紀了,兒子、女兒都大了,自己也當爺爺了,是不是該回家歇歇了。

他點了一支菸,猛吸了一口,嘴裡吐著煙霧說,可能還不行。

我問他為啥?

他說,一家人這麼多年都在外面打工,家裡的房子常年沒人住,只是每年過年了才回家一趟住個十天半月的,早就漏水缺修的了。再說,兒子也結婚成家、有了孩子,你看家裡這房子,不修也實在不好住了 。

他把菸嘴隨意丟在地上,右腳用力地一擰,淡淡地說,還得繼續出去打多幾年工。

我很理解。其實,想他這樣的例子,在打工一族裡,比比皆是。但,這真的就該是打工一族幾十年,甚至一輩子該過的日子或生活嗎?!

答案毫無疑問應該是否定的。那到底該如何給出這一問題的合適答案?需要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各級各地政府部門,當然也包括打工一族,去好好思問和綜合考量。


深秋曲豆


國家的快速發展與這部分背井離鄉的農民工有著直接的關係,沒有農民工的奉獻(兩地分居、不管老人孩子)就沒有高樓林立的繁華城市,國家的弱勢群體農民工及其家屬成了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農民犧牲了自己全部都是為了國家,頭條朋友可以看看農民工是過的什麼樣的人生活,相關部門也看看他們是怎樣為國家建設下苦力的,有的農民工甚至致殘或獻出了寶貴生命,這種嚴重的不平等怪象正在蔓延,國家應該關注三農,給農業、農村和農民更好的惠農政策,提高農民待遇,給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改進提供資金幫助,改善農村居住和生活環境,縮小城鄉差別。

1

純樸忠義


我們竹溪人七十年代前大大小小的工業體系都建立起來了,共有鎮辦,縣辦,集體,國營幾百家,招納就業工人近萬人,人們不需要背井離鄉,離家近,無論照顧老人如妻子兒女團聚,下班車一騎就回家,收入低一點,同粥共濟。其樂融融。這種幸福感多多,九幾年和二零零幾年,竹溪工廠全部破產,後來外地人來建廠就帶來外地人打工,本地人搭不上外地廠的車,本縣的破產失業老人沒有工作找,年青人沒有工作幹,只好到全國各地打工,背井離鄉苦了幾代人。他們如同候鳥每年來回花錢掙一點有限收入,一年難得回一次家,這種日子,打發年復一年的年青人,老人住院得不到照顧,兒童成了孤雁,如今我縣到外地打工的有幾萬人,農民工多數,士地荒蕪,房屋有老人守巢以外。閤家出走打工的也多,如我倆兄弟都閤家在抗州打工,拖兒帶女租房住。每月得二分之一收入。我們兩年未見一次面。我女兒,女婿在廣州打工十五年了,每年回來一次到兩次,雙方父母家,又住不了幾天就得蔥蔥趕回單位上班。這又何時是個頭!


美舞衛亞


人類何曾不背井離鄉?


21世紀閱讀


四十年前人口定居高,現實人口遷移高。這可不是旅遊?這是為了更好的生存打工。可能沒有誰統計過,全國己婚人口實際在一起的時間。人口減少,最主要原因,壓力山大,離婚普高。一家人常年在一起,快快樂樂生活的很少。何況為了利益很多人喪心病狂,別忘了,人們追求物資的同時。失去更多相互融合,夢想是美好的,現實相當骨感。沒有誰為利益摧毀一切買單,沒有誰為人口減少負責。為了利益,每天上演現實的話劇,而普通基層要為一日三餐,如何生存,生怕丟掉飯碗,失去生活來源。現實就這麼實際,你我只能聽到,看到。但又能改變什麼呢?聽天由命,個人觀點。


石仁炎


鄉村四野放眼去只見到四野,鄉村不見了!現實的農民工多少辛酸淚,中國的影視要追趕卓別林,最好的就是演農民工,其次演下崗工人!背井離鄉不是人類幸福的起點更不是人類幸福的終點,而是人類的悲劇!

鄉村四野先生的高見和高論,實際上人們在下不敢說不敢直接提出這個問題來,因為不好回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