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袁隆平稱:“中國糧食不夠吃,農民不種就麻煩”。現農村如此多荒地,咋看?

正能量news譚


現在種地出現怪現象,在山東種地第一必須種經濟作物或大棚可嫌錢,(但地怕重茬),第二,必須種兩季,而要當副業種,外出近處打工為主。

算筆賬:

種一季玉米,(自己的地),種子40元,耕地80元,機種50元,化肥35o元,滅蟲30元,澆3遍水100元,收穫100元,脫粒20元,計770元。用工5個,昌邑市700一1000元(別算成夲可以,打工者不願種),(再種一季麥子加補貼125元,能餘3一400元,可見為什麼有些地方荒地了。目前濰坊一帶百姓都種兩季,然後外出打工,有技工,瓦工等都外包了,無水澆的地都無償給人或不種了。有條件地方或輪種大姜,花生,有條件者種大棚疏菜。


三茅居士


以後的農民會越來越少,大家都往城市跑,更別說種莊稼了,看看現在就知道,城市裡的老人拿著退休工資,整天跳廣場舞,到處旅遊。再看看農村老年人,七老八十了一個月拿著幾百塊錢的補貼,還得做農活,上街賣菜,辛辛苦苦種一輩子莊稼,到頭來能換來什麼?農民起早貪黑累死累活的幹農活,換來的收成卻低的可伶,反而讓那些中間商賺了一大筆,比如在農村,大老遠背點蔬菜去賣,幾毛錢一斤,賣完才掙幾塊錢,只能買幾包鹽巴,然而蔬菜一轉手到城市,價格就翻幾倍,農民掙不了錢,我們買不起菜,那麼錢誰賺了?所以農民覺得這就是虧本的生意,種莊稼換不來榮華富貴,自然就不願意種了,現在還留在農村的幾乎都是一些年邁的老人,或是沒什麼文化的,以後只會越來越少的人呆農村了。如果有人覺得在農村種莊稼挺好的,那你不妨去試試。


來之夢的靈感


袁老擔心的是對的,我們這代已經很少有人種地,什麼都是買的,00後,10後以後會更少,以後最好就是那種國家支持農莊式先進方式,產量高,種地都是機械化。


從根源上去看:眾多的土地被荒蕪,其原因在於

一、中國城鎮化的進程加快了速度:中國城鎮化大概到了65%以上的比率。對比30年前完全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的人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大部分轉移到了城鎮和大城市。而農村留下來的人,大部分為老人和孩子,所以老人和孩子不具備大面積耕種農村土地的能力。城鎮的青年人,也不具備回去繼續耕種的可能性。導致了部分土地的荒蕪。


二、土地生產效率和投入產出比:農村的青年人之所以走出去農村、來到城市裡,根本的原因在於,單位時間所能得到的收穫是大於農村的,這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所導致的。既然城市的工作能提供比農村更多的收入,更好的生活,那麼只能是選擇了城裡而放棄了農村的土地。


三、並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被荒廢掉,具備機械化生產和運作的大量大規模土地還是沒有被荒廢的,採用了現代化的機械作業,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這種土地 估計在未來20--30年都不可能被荒廢掉的,而小規模,不具備大型機械化運作和生產的土地被荒廢,其實正是因為機械化的運作和生產所帶來的便捷和效率在該土地上不能實現,導致了生產成本的增加,耕種不易,成本高,老人無力耕種,所以最終被放棄。


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維度去看待

1、雖然耕種的土地面積少了,但是少的都是一些低效率,低產出的土地,國內大量高產出、高效率、可以大規模機械化生產的土地依然在高效率的使用和耕種中。


2、對農業是有影響的,但是沒有影響到根本。城鎮化導致了農業的權重略微降低,但是工業、科技、服務業等等行業所帶來的發展遠遠超過農業的損失,從大社會的角度去看社會依然是快速進步的。

3、未來是全球化的供需關係,我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從全球的供應關係和成本運算上,進口也是一個補充。

4、在中國人的消費結構中:糧食的結構是逐漸降低的,而蛋、魚、肉、奶的結構是逐漸提高的。


所以說從以上幾個方面看,這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也是規律,無需擔心,社會運行規律所致。


我是星哥的Vlog


我是農民。對這個問題很有發言權。袁隆平先生高瞻遠矚。提前就看出中國農業即將發生的危機。而這次危機是一定要發生的。我希望國家有關部門提前重視。

我是黑龍江農村的。這裡很多農村人都進城打工。地都出租給當地。因為家裡有老人或孩子必須照顧,無奈不能外出的經營。

租地每公頃,要5到7000元。區別在於土地的質量。加上種子,化肥,農藥和農機用油。這個必須用去5000元以上。成本加起來就是1萬到12000元。

現在玉米價錢在六毛多一點。每公頃產量賺16000多斤。16000斤Ⅹ0、6元=9600元多一點兒。虧是肯定的。而且已經連虧三年。

前些天回農村。聽那些曾經種地的大戶說。準備來年出去打工。如果真的是這樣的,一村幾百公頃土地。甚至一鎮的土地。都將被荒蕪。

迫切希望有關部門早早關注。這可能不是一村一鎮的放棄耕種。涉及面可能更廣。


不會開的花蕾


袁老的心是熱血鑄就,袁老的成就是心血十熱血=農業科學家;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成就輝煌,但脫不去農業基礎大國事實,土地是人類生存的根本,“地老天荒”這個詞在漢語中有幾說幾解,但若出現“地荒”,不僅袁老急了,民眾急了,連天公也會急的!生態建設離不開土地,生態建設規劃佈局離不開智慧,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是不缺乏智慧的,美化家園不能光靠移花借木,金黃的麥浪,誘人的稻香……詩人都訴說不完讚美的情懷,這都是大地的給於。袁老急的有道理!“善待地球”首先要善待土地吧!


一支將令757


沒辦法 我老爸在家種了有100畝田 很辛苦很辛苦 他從二月開始就要忙了 旋耕機費用 肥料 農藥 灌水機費用 之後收割機 辛辛苦苦8個月 才能收10萬斤 一畝大概1000塊錢 除了別人家田 一畝你要付最少300元 種子等費用去了之後 還能有多少? 真的沒有多少了


用戶5971386469


袁老先生的話,振聾發聵,這的確是個大問題。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將近14億人口,自然也是糧食消耗大國。雖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國可以通過進口糧食來滿足糧食需求。但是,這終究不是最好的辦法,不是安全的表現。就像袁院士所言,一旦人家卡你,不賣糧,也不賣豆,進口出現問題,就會帶來極大的社會矛盾,引發極大的社會風險,社會穩定就要面臨挑戰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一個錢難倒英雄漢。反映到糧食上,則是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這就是糧食的重要性,也是做好糧食工作的緊迫性。

要知道,中國曾經遭遇過糧食不夠的風險,也因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餓死過許多人。但是,隨著對糧食生產的重視,特別是強調了科學種地、科學種糧,以及推行土地承包等,糧食問題才逐步得到解決。縱然如此,糧食仍然是中國的最大問題,是必須時刻不能放鬆的問題。如果沒有進口,中國的糧食依然不夠,大豆等也是不夠。

而從眼下的情況來看,確實存在著農民不是很願意種糧、土地拋荒現象

農民不願意種糧,主要有兩大方面的原因:一是糧食價格太低,而種糧成本又偏高,種糧是虧損交易。所以,願意種糧的農民越來越少。但是,也帶來一個機遇,那就是通過土地轉包,集中種植,可以提高種糧的效率,提升糧食產量,降低種糧成本;二是進城務工人員規模大、人數多,且大多是青壯年,留在農村的都是年齡偏大,或身體不是太好的,客觀上也導致了種糧者減少。

土地拋荒,除了種糧者減少和農民不願種糧的因素外,與這些年來

城市建設、農村開發、小城鎮建設等也不無關係,很多地方、企業把地圈下來了,牌子也樹起來了,卻沒有進行開發,也沒有投資,導致耕地拋荒現象加劇。所以,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避免糧食安全因為耕地拋荒而發生風險。

總之,糧食問題不是小問題,而是天大的問題,必須確保耕地面積不會少,耕地使用效率不會低,耕地產出不能降。


三農報道


歷史回顧,建國年代相信沒有向外國購買一粒糧食,但是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解決了七億人民食糧問題還儲備大量糧食。但是現代專靠人家俾糧食,一旦發生戰爭錢是起不多大作用,封鎖糧道不戰側亂,袁老的說話值得高度重視啦、


強哥6823


建立獎勵制度,比如你每年交售五千斤糧食累計一個到一個國標數字即享受退休工人待遇,即可領退休工資,如超額按百分比升級,超二倍,拿兩倍,超三倍,拿三倍,以此類推!如一年完成累計任務可退休或休息,到退休年齡享受工資待遇,讓超產的農民也能享受到幹部的退休待遇或者更高,當然不能一概而論,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而定,如產糧區與其它農業區標準不同!


用戶鄧建飛


其實這個問題我很早之前就思考過,以前我也經常擔心,在過十幾年、幾十年是不是就沒人種地了,到時候我們吃什麼呢?隨著時間推移和年齡增長,我漸漸覺得船到橋頭自然直,我們總會找到解決辦法的。

從我們這一代開始,“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不光城鎮居民傾全家之力供孩子讀書,而且農村村民們也都傾幾代之力供孩子讀書。並且,為了保證孩子能夠心無旁騖地努力學習,家長們都一己抗下所有農活,不讓孩子有一絲勞累。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產生了極其嚴重的兩極分化:懂事的孩子自然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條件刻苦學習,不懂事的孩子則竭盡所能地利用這個不用幹活的空閒時間,漫山遍野地瘋狂玩耍。隨著時間推移,前類孩子都學業有成,前途無量;後類孩子呢不僅是不學無術,反而養成了好吃懶做、眼高手低的脾性,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雖然沒什麼在城市立足的本領,卻在長期的貪玩好耍中,失去了從事農業勞動的意志和體力。如此一來,他們只能逐步成為遊手好閒的社會青年,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當時我念初中時,就發現了這個問題。當時我想,等還在從事農業勞作的老一輩們失去了勞動能力了,這新一代人縱使學業無成,也不會從事農業勞動。到那時,沒人種地那我們吃什麼呢?

目前,我國正在試點集體土地入市,相信很快就能全面鋪開。實施這一政策的目的就是,避免土地交給那些不肯勞作的人佔著茅坑不拉屎,而是為集約化、規模化開展農業經營奠定條件。小農經濟確實沒有什麼效益,但是像美國農場主那樣的規模化、集約化農業生產就有利可圖了,而只要有利可圖,自然便會有大把人去做。

所以,以上擔心確實是我杞人憂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