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慾"強的父母,對孩子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別以為你是為他好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最害怕遇到的一定是孩子的青春期,青春期還有另一個代號就是"叛逆期"。在這個階段裡的孩子一般都有著強烈的自我意願,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討厭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約束下,特別反感父母的嘮叨和說教。


因此,正值青春期裡的孩子與家長總是難以避免會發生一些矛盾和衝突。但是中國的家長普遍有一個共性,就是喜歡打著"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的旗號,變相在控制孩子的行為以及束縛他們的思想。

這句話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對自己的孩子說過,家長自身可能覺得這有什麼的,但就是這簡單的一句話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孩子們的身上,讓他們喘不過氣來,家長們強勢的壓迫使得他們絲毫沒有反抗的餘地。


英國倫敦大學的一名學者曾經表示:父母的控制行為與孩子以後的心理健康問題存在著緊密的聯繫,家長的控制慾過強,對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負面影響甚至可以持續一生。與生活在民主觀念較強且控制較少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相比,被父母管束過多的孩子並不快樂,長大之後也沒有多大的成就。

父母越不懂得分離,孩子的獨立性就會越差,控制慾過強的父母,很有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那麼到底具體會有哪些不利影響呢?


1、孩子缺乏生活的幸福感


曾經有人做過這麼一項研究,通過對1000個人進行生活幸福感指數的測試,結果發現在童年時自己的獨立意識被父母打壓過的人,他們的總體幸福感指數是偏低的,無論是青少年,還是30多歲、40多歲的中年人。


還有一組數據是直擊人心的,根據數據顯示在控制慾強烈的原生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其中大約有10%的孩子產生過自殺的念頭。


從小到大,他們都生活在父母的嚴密監控下,他們沒有隱私,沒有自我,甚至所有的一切事情都是由父母來安排好的,他們沒有一點話語權。被父母操控的孩子絲毫感受不到生活的意義,精神上備受折磨,很容易一時衝動便走上了絕路。

2、孩子會反感父母,甚至會報復


心理學家李雪說過這麼一句話:"一個身體最多隻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那麼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某些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非常強勢,也很有威嚴,表面上看似贏得了孩子的遵從,實際上早已失去了孩子。


他們會打心底裡怨恨自己的父母,對長期壓制他們的父母深惡痛絕。他們現在的順從是因為沒有反抗的能力,一旦長出了翅膀,他們就會追求自由,切斷與家庭的所有聯繫,離開這個毫無快樂可言的家。性格更加孤僻扭曲的孩子甚至可能會採取極端的方式來報復父母,而這些擅長控制孩子的父母最終也不得不為他們的"控制慾"買單。

3、孩子沒主見、隨大流


如果父母控制慾很強的話,那麼他的孩子每一次在面對和父母的衝突時,總是會習慣性地向父母妥協,放棄自我。長大之後,走出社會他們就會輕易地向他人妥協,也不喜歡發表自己的想法,遇事沒主見、隨大流。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一些"媽寶男"、"媽寶女",這類人只要一開口說話就習慣以"我媽說過"為開頭。凡事都說要先請示父母,大到結婚生子,小到吃飯穿衣,一切都要遵循父母的安排,也默認了讓父母來插足自己的生活。

人之所以為人,最重要的就是擁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思維,一旦失去了自我,那就是一具行屍走肉。而父母每一次強行的干涉都會使孩子迷失自己的方向,最後變成一個善於盲從的人,最後孩子的生活也變得毫無意義。


我覺得每一位父母都應該明白,孩子並不是我們的附屬品,雖然是父母將他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但是他們始終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和孩子之間應該是平等的,你如果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就應該學會放手,減少對孩子的控制,將選擇權交給孩子。

孩子的生活應該讓他們自己來選擇,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我們只需要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給予他們必要的建議、引導和支持,這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