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民發放退休金的問題,你怎麼看?

想說就說59


農民是自由職業,根本和退休掛不上號。農民享受養老全是應該的,但各地享受養老金標準不一樣,有幾十元,幾百元一月,也有千元以上一月。如上海60歲以上農民在60歲以前交了十多年養老金,六十歲以開就享受養老金從幾百元,年年加養老金,現在老農已有千元以上養老金,今年有加八十元。而且農民和城市退休人員享受同等老年福利,如70歲以上老年人和城市退休人員享受同等福利|50元。但上海老農和城市人員養老金還差幾十元,農村老人和城市老人享受養老金還是有區別的,是合情合理。如城市人退休後淨身出單位一無所有,就靠養老金支出維持日常生活,如買房後自己住房還要交物業管理費,水電煤一分也不能少,吃的菜糧都要化錢買。而農村老人享受養老金還有自已的房,不用交物業菅理費,土地也不交公,土地被承包一畝地有千元以上租金,還有自留地,蔬菜自種自吃不用買,用井水,河水洗物品及飲用,水費可省不少錢,做飯燒柴,煤電費也省不少,還可養雞養鴨養羊。上農老農夫妻二人如是獨生子女可享受一萬元獨生子女費,而上海獨生子女老人獨生子女費一分也沒有等,所以上海老農生活水平不比城市退休人員差。我也希望全國農都能享受象上海老農同樣的養老金及福利。


用戶7965832030674


關於農民工發放退休金的問題,我認為這是國際慣例,應該發放。我們的執政黨代表的是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利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就是九億農民。給農民發放養老金的好處太多了。一,縮小貧富差別,減小因收入不平等造成的分配不公。二,提高購買力,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三,補齊經濟發展的短板,縮小城鄉差別,增強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能力。

綜上所述,給農民發放養老金勢在必行,利國利民,有百利而無一害。希望及早落實。可以預期,養老金的發放,將給我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易k園


對於農民發放退休金這個問題,流芳個人覺得是非常一間好的事情。但是如何把這個事情切身實際的用到真正農民的身上就不得而知了。

我們眾所周知現在的部分農村已經大不同往日了,有些農民家中有著三層小樓、幾臺還算不錯小車,卻依然享受著貧困農民所享受不到的福利。如果在對這樣的農民按照常理髮放退休金,這顯然是非常不妥的。

關於農民是否可以,是否能拿退休金這個問題著實讓人無奈,流芳是個農民對於這個事情雖然憤憤不平,但是我們也要以公平的態度來談論。

一、其中主要的衝突點主要有2:

觀點一,我們從退休金的概念上說農民沒有上過班,哪裡有退休金可拿。雖同情農民,不過從理性上講還是堅決反對農民退休金,錢多隻會滋養更大懶惰農民出現。

觀點二,農民辛苦大半輩子和工人一樣都是為國家做貢獻,為什麼到老了卻不能和工人有一樣待遇。


{1}對於保持觀點一的朋友,我們也不能說人家的觀點是不對的。畢竟退休金主要針對的是國企人員以及公務員等群體的,農民及不在群體範圍內的就業人員都是沒有資格領退休金的。

{2}流芳是農民當然是相對偏向這種觀點的,農民都知道種糧不值錢,糧食的價格怎麼也不會不漲,不漲的原因農民也都知道。其次,農民前三十年種田賺的工分,後三十年三提五統。農業輔助工業你知道有多少年嗎?就現在那點農業補貼還有很多人依然持有反對意見。

農民自負盈虧,但糧食的價格卻被牢牢控制,種地所得僅夠溫飽。對此,流芳覺得糧食的價格既然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巨大效應,難道還不能證明農民的重要性?這難道還不能證明糧食價格穩定前提下農民做出了重大犧牲?

另外,農民有沒有資格領取養老保險,不在於糧食價格有多低,而在於八十年代之前無償公糧把自己種的糧食無償交給國家,這算什麼呢?

農民不僅對農村經濟發展以及對糧食安全的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對城市建設發展產業振興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同時農民也是填補城市建設和發展中空缺的關鍵。

農民和其他職業一樣是眾多職業當中的一種,城市工業也就發展了幾十年,現在基本上每個人上數三代大都是農民,流芳覺得不管是什麼職業都需要被尊重。那麼,面對這些慢慢老去的農民,到底應不應該有退休金呢?

以上均為流芳個人觀點,僅供大家參考!歡迎關注流芳,以便相互探討。


農人顧流芳


建議不要再拿農民退休金的事做為悟空提問,在平臺上做文討了。一、老老農的養老金問題,雖然錢不是很多,但國家各地政府每年都在給付調整。

二、全國農民與城鎮居民一樣都己經實行了退休養老保險制度。

所以再拿這樣的事來做悟空提問,問答題,是無聊之提問。


天馬3951


城市養老金制度在60年代開始全面推行,於此同時農村也相應有了自留地的制度,二者實際是平行的,目的相同環境不同,所謂農業為基礎工業為指導的二條腿走路的方針,是經人大決定的,同時獲得社會認同,當時的農民沒有意見,因為原則上工農是持平的。為什麼經歷了半個世紀農民提出養老金要求的主要原因因為社會架構有了變化,以前工、農的界限非常清楚,農民務農工人打工互不干擾相安無事,農民養老的模式繼承了祖輩的傳統,他們並沒有感覺到有什麼不妥,畢競自農耕時代開始他們經歷的就是這種生活方式。然而社會的發展打破了這固有的模式,農民可以打工了,工農的界線逐漸變得模糊,農民發現了新的生活方式不再滿足現狀,他們放棄了父輩的傳統,於是開始凸現出養老的問題,遂有了養老金的要求。他們的要求看似很合理,但他們並沒有了解養老金制度(現稱之社保),社保實質是商品,需要購買的,實行之初工人實發工資企業已代行扣除,農民沒有這個過程,所以沒有任何機構可以滿足他們的要求,因為改變歷史需要時間,現在農民也可以購買社保了,這是改變歷史的舉措,也是說祗要他們購買就不會發生父輩的尷尬。有些農民言辭激昂,強調農民貢獻,農民是一個職業,所付出的是職責,每個職業都有職責,都有付出,就個人而言祗是謀生,談不上貢獻,因為不付出就無法維持生計。總之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改變不僅需要時間更需要自已的努力。政府其實已經對農村的現狀引起了重視,扶貧工作正在步步落實就是實證,為此我們除了耐心更應努力配合,我們有理由相信,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春榮2091


關於給農民發放退休金的問題,你怎麼看?

這個問題翻來覆去都在討論,想說怨煩了也不對頭,前面一網友說得很好,農村65到70歲的老人可以說一句話,最苦。大集體生產的時候吃的是野萊,穿的是破爛,打的是赤腳,晚上睡的竹蓆,冬天非常難過。如果再不發,再等十年叫他來領也許不存在了。也不去說那些年代交公糧,義務修鐵路,國家建設哪裡需要到哪裡,應該的。


老十芭蕉66


關於農民發放退休金的問題,你怎麼看?

大家好我是喜之郎當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也是非常激動的,是不是又有什麼惠民政策了?當我上網一看這只是討論階段,還八字沒一撇呢?但是我也看到了許多發達國家對農民發放退休金的政策,那我就談一談我對這件事的看法吧。


前面說了發達國家對農民發放退休金已經是國際慣例了,隨著我們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髮展我們也會有這一個惠民政策的,請大家耐心等待,“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

那我就簡單的回顧一下我在網上查的結果,為什麼會給農民發放退休金,這樣做有什麼好處?我分享給大家吧!

【為什麼會給農民發放退休金】大家一聽有這好事,這比中獎還高興啊!對發達國家的確給農民發放退休金,那為什麼這樣做?

第一,我們知道在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只是我們每個人從事的工作不一樣,收入,學歷有差別,從靈魂上講我們每個人生而平等,無論膚色,語言這些都不是製造不平等的藉口,那麼話說回來工人有退休金,那麼農民也應該有,大家知道工人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那麼農民也為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啊!如果只有工人有退休金而農民沒有退休金,這樣就不公平。


第二,給農民發放退休金,是為了讓他們更好的種地,大家知道種地辛苦,收入週期長,如果不給農民發放退休金,他們就沒有種地的動力,那麼我們吃什麼?這是一種良性循環的手段。

這樣做的最終目的就是保證糧食的充足,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會有人去種地,利用土地產出大量高質量的糧食,這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喜之郎關注三農


給農民發放的不叫退休金而叫養老金。

現在國家有城鄉基礎養老金髮放給農民老人的,這和城市居民的待遇是相同的。

這一筆養老金是國家財政支出並非社會保險範疇。目前對於個人來說還不能解決全部生活來源,但可起到補貼作用。

目前據瞭解,在農村已經開展了農村養老保險事業,農村人參加了保險後將和城市職工保持大致相同的待遇水平了。

問題是有一部分農村老人在以前從來未繳納社會保險金的咋辦?

我個人認為應該效仿城市職工的“視同”規則,即是在實行養老保險制度之前的工齡,視同為繳費年限。農村老人從18歲起到養老保險制度實行之日起這一段“農齡”也應視同為繳費年限,這樣就公平合理了。

至於實行國家社保制度後到六十歲這一段時間的社會保險應該是可以補交的。

這樣,就可以把城市職工的基本養老金普及到農村了。


fairplay012


誰也別看了、農民的辛苦、農民的偉大付出、給全國人民建設高樓、高速路、架高轎、鋪地鐵!

給老農民什麼樣的養老錢都是值得的![贊][贊][贊][贊][贊][贊][贊][贊]


鞍山二姐


我認為應該領取農民養老金,農民為國上公糧,繳過稅,貢獻了農民的政策義務,在糧油行業中農民貢獻最大,即成為低收入人群,養老也是大問題,望國家給農民發放養老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