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雍正下葬因為沒有頭就換了一個金制的頭,是真的嗎?

易水渡


雍正因為是暴卒,所以關於雍正之死的傳說很多。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清世宗雍正皇帝卒於圓明園九州清晏,而就在這之前兩天的八月二十一日他還仍舊照常處理政務,據《清世宗實錄》的記載,雍正是在二十二日晚上突發疾病的。前幾天還在清理苗疆事務、引見寧古塔將軍,二十二日晚就急召寶親王弘曆、和親王弘晝、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還有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領侍 衛內大臣、公,豐盛額、訥親;內大臣、戶部侍郎海望等,然後就宣佈傳位弘曆。

正因為他的急驟辭世,以及官修史書的不置一辭而導致了流言紛紛。當時被宣詔的大學士張廷玉也說,“方就寢,急聞宣詔甚急”。當時張廷玉進入圓明園,知道“上疾大漸”,也就是雍正已入彌留,他“驚駭欲絕”。張廷玉為什麼這麼驚愕?是否除了疾病還有別的情況讓人驚駭?

關於雍正死有種種猜測。比如說被刺之說,最有名的就是被呂四娘所殺。呂四娘傳說是呂留良的女兒或是孫女,是呂留良案的遺孤。為了替父親或祖父報仇而入宮刺殺。還有說是湖南盧氏婦人因丈夫死而入宮刺殺報仇,然後自刎。基於這些傳說,更有傳言,說雍正屍身無頭,頭被行刺之人割走,於是只能裝了一個金頭。


想解開金頭之謎其實最好證明的方法就是驗看屍身。雍正的泰陵曾有被盜跡象,於是1980年曾經想進行保護性挖掘。但是後來發現泰陵的盜洞只打了兩米深,地宮並沒有被盜。當時接照考古學家夏鼐先生的建議停止清理,沒有再挖掘地宮。

但實際上雍正被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呂氏的後人都被髮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一直到乾隆的時候都監督很嚴格,不可能自由活動,再不可能出入宮禁。還有說湖南盧氏婦人行刺的更是無稽之談、錯漏百出。所以關於“金頭”也只能是個傳說。


沅汰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1735·10.8)凌晨,雍正皇帝也該上早朝了,然而他沒有像往常那樣出現在大殿上。“皇上怎麼還不上朝,莫非睡過頭了?”鄂爾泰起身去了乾清宮。

接下來的場景驚呆了鄂爾泰,只見皇上和侍寢的妃子赤條條死在了龍床上。

由於事發突然,鄂爾泰和幾個輔政大臣一合計,“皇上暴斃不吉利,加上皇位交接容易出亂子,咱們要嚴密封鎖消息”。

出於這種想法下,乾隆和大臣們沒有發佈任何消息就下葬了雍正。現在清西陵的泰陵就是雍正的寢陵。



有道是:“越是神秘越能引起人們的好奇”,人們對於雍正突然死亡的原因紛紛猜測,其中“呂四娘割了並帶走雍正的頭了,下葬時是用了一個金頭代替”的傳說佔據了“頭版頭條”。

呂四娘為何要割雍正的頭呢?

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話說雍正當政時,湖南永興縣有個叫曾靜的教書先生。有一天,他讀了一篇文章,其中“反清復明”的思想深深激勵著他,他看到作者名字叫呂留良,於是親自前往浙江桐鄉去拜訪呂先生。

曾靜浙江之行收穫頗豐,雖然沒見到呂先生(原來呂留良此時已去世),卻得到了先生許多著作,回到家後,曾靜如飢似渴開始研讀先生的著作。



有道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其實這是針對俗人來說的,呂留良的文章,對曾靜來說是精神食糧。曾靜逐漸被“呂的反清復明的思想”洗腦了。

曾靜要付諸反清行動,於是去信策反川陝總督嶽鍾琪,信中說:“總督大人是岳飛的十一世孫,你祖上是抗金英雄,現在大清就是金朝的後人,你要學習祖上起兵抗清”,顯然曾靜鼓動嶽鍾琪謀反。

說實話,曾靜能被呂留良的文章忽悠,但嶽鍾琪不會被他忽悠。嶽鍾琪轉身把信交給了雍正帝。

接下來的事就是清朝大興“文字獄”的開始。曾靜被關押了起來,通過行刑逼供,交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雍正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認為造成曾靜謀反的根源在呂的這些書籍。雍正對曾靜寬大處理,卻對呂留良的家族大行殺戮。




呂留良被刨棺戮屍梟首示眾,其子孫、親戚、弟子無一倖免。呂留良萬萬沒想到,死後卻被自己的書籍和曾靜連累了。

也許是天佑忠良之後,清朝百密一疏,讓呂留良的小女兒呂四娘僥倖逃脫了。原來當時只有8歲的呂四娘去了姥姥家,呂四娘這才逃過了一劫。

得知了自己家族被滅族,呂四娘心中悲痛萬分,發誓要為死去的親人報仇,一定要手刃雍正。

雍正下葬用的是金子做的頭嗎?

呂四娘化悲痛為力量,拜當時的武林高手甘鳳池為師,學習少林絕技,經過幾年的努力,她練就了飛簷走壁的絕世神功。



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呂四娘隻身潛入乾清宮,手起刀落砍下了雍正的腦袋,帶在身上反身離開了皇宮,回到家後用雍正的頭祭拜了父親,隨後把雍正的頭扔進了臭水溝。

另一版本是:呂四娘隱姓埋名墮入風塵,據說她長得很漂亮,琴棋書畫無所不精,風情媚術豔幟高掛。

原來呂四娘想通過“色誘”而殺雍正,她知道雍正是個色中惡鬼,遲早他會上鉤的。

果然不出所料,呂四娘被選入宮,有一次雍正要寵幸她,結果被懷揣利刃的呂四娘砍了。其實這個版本最不靠譜。

我們都知道,清朝吸取了前明嘉靖差點被宮女勒死的經驗教訓,實行了侍寢妃子必須脫光光檢查的後宮制度。

原來在明朝嘉靖當政期間,嘉靖想長生不老而煉製仙丹,煉仙丹必須需要處女血作藥引子,於是嘉靖從全國各地選了一批年輕漂亮的小姑娘。




為了達到淨身的目的,嘉靖只允許小姑娘喝露水,由此一些姑娘餓得兩眼冒金星。姑娘們被逼無奈,眼看要被餓死,於是一合計,乾脆勒死皇帝算了。

所幸姑娘們下手不夠狠,所幸太監及時趕到,到鬼門關走了一遭的嘉靖又被救活了。

清朝入關後,鑑於前朝的經驗,凡是侍寢的妃子或者其他女人,必須脫光讓太監抗進宮,然後拿下被子,女人從皇上腳頭爬進被窩。

親能想想看,呂四娘光著身子,她的利刃藏在哪裡呢?所以我說這個傳說不靠譜。

結語:呂四娘到底有沒有割下並帶走雍正的頭,雍正下葬用的是不是金頭這個問題,估計不遠的將來會水落石出,國家開發泰陵這一天就是這個問題大白於天下的時候。我也想知道這個答案,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秉燭讀春秋


雍正皇帝暴斃與圓明園,民間有傳說,呂四娘為了報父之仇,入宮行刺雍正,奪頭而走,使雍正皇帝死於非命,這是不是真的呢?那麼傳說之中雍正皇帝下葬由於沒有頭又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一,1980年4月8日,《北京晚報》登發出了這樣的一條消息:雍正的泰陵在清理發掘之中,證實沒有被盜,現在正在破土動工,金頭之謎即將解開,但是在實際挖掘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根本沒有辦法深入探墓。

1997年,國務院首次明確:“由於文物保護方面的科學技術、手段等條件尚不具備,對大型帝王陵寢暫不進行主動發掘。“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寢”,

如今已是中國文物考古工作的基本方針之一。這樣一來,泰陵裡面到底有什麼,到底雍正皇帝是怎麼死的,變得撲朔迷離,各種不同的說法應運而生!


說法之一:
是被呂留良案中逃脫的呂四娘入宮刺死的。 其中一種說法是被呂四娘刺殺 的。此說到今天仍頗為風行。1981年, 考古工作者曾發掘雍正地宮,未打開即作罷。可是社會上傳說棺材已經被打開,雍正有屍身而無頭。

那麼,呂四孃的來歷究竟如何? 傳說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女兒,有的 說是呂留良之子進士呂葆中的女 兒,在呂留良案中,她攜母及一僕逃 出,為替父祖報仇,習學武藝,後來 潛入宮中,殺掉了雍正。


說法之二:
說雍正九年,宮女與太監吳守義、霍成在雍正睡熟時,用繩縊之,使氣將絕,用太醫張某之藥而癒。但是經證實,此事也是子無須有。

說法之三:雍正年輕時即好佛、崇道。做了皇帝后,他求仙訪道、企求長生,更是 為此忙得不亦樂乎。他不僅把道士請 進宮內,待以上賓為他煉丹、服用。在服用的所謂的長生不老藥中含汞、鉛、硃砂等礦石含量較高,因此長期服用此類丹藥,中毒也屬正常。

不管上述那種說法,說法一先,說法二,顯然站不住腳,我怎麼也不能相信呂四娘可以闖入戒備森嚴的禁宮殺人砍頭,宮女太監合謀共縊之更不靠譜,所以說,雍正信佛崇道,服食丹藥而亡比較符合事實。可是問題在於,如果是服食丹藥死亡的話雍正的頭顱哪去了呢?看來此事另有隱情!

事實上還有種說法是最靠譜的,那就是腦中風病,據原史病 案記載 : 雍正帝十三年八月二 十一 日在圓明園發病 病發時,自覺頭痛如針刺,頭暈 目眩 兩腳無根不能站立,御醫診為:“此乃肝陽上亢 , 中風之先兆 , 當以鎮肝熄風之品 ”。由此看來雍正是得了腦中風了,而且據說,腦中風使得雍正面部變形腐爛。


或許正是由於腦中風導致面部腐爛,所以,才在下葬的時候用金制的頭代替,但是這個答案究竟對不對,還有待時機成熟時,考古泰陵來找到真實的答案。


唯戀無名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就這事,這不就是公雞下蛋,母雞打鳴的事,這不盡扯呢嘛?話說這雍正死的確實有點突然,但也不至於讓人把吃飯的瓢讓人給摘了去,這擱那都說不過去呀。

就您這換頭這事,說的其實就是一個叫呂四娘為了報殺父之仇,這就潛進了宮裡頭,乘著雍正不備,捅死雍正,順手就把那腦瓜給摘了去。

說實話,俺是不怎麼喜歡這滿清,咱大華夏近代的屈辱就是他帶給咱的,但咱本著原則性的問題不能胡說不是。

今天借這一畝三分地,咱嘮嘮這事,俺就給大傢伙講講滿清的規矩,咱從側面體會一下,這種可能性。

規矩

首先大傢伙要知道,滿清作為咱大華夏地頭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這宮裡邊的制度那延續了好幾千年,到他這,那已經完善到了極致,通過各種各樣的規矩來避免可能發生的事。

呂四娘摘了雍正的腦瓜蛋,要想混出宮,那就得用宮女的身份來出去。那咱就說說宮女的規矩。

這宮女,一般固定在一個宮殿裡是不出去的,伺候哪位主子那都有名額,不會讓你亂溜達,就算輪到你休息,那也是擱自己睡那屋裡休息,不能亂溜達。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說了:“那萬一是個打雜的宮女呢?”

打雜的?你以為要太監幹嘛的?沒事宮裡邊溜達!打雜的都是太監乾的事,就算是刷馬桶這活,那都是太監乾的,當然那些個受到處罰的宮女除外,而且這受處罰的宮女,您認為她可以提著個馬桶瞎溜達,她也有固定的地幹活不是,沒事出不了那一畝三分地。

有人說,可以假裝宮女傳遞消息。

呵呵!宮裡邊有個啥事,傳遞消息那一般都是太監乾的事,宮女一般都摸不到邊,她就不能幹這活,原因是不允許一般的宮女識字。

識字這事太監可以,宮女是萬萬不行的。

再說過去,那宮女想要從一個宮裡邊竄到另一個宮裡邊,那也是有嚴格要求,最少得二人同行才成。

不是二人同行,單獨一個宮女上路溜達,在宮裡邊分分鐘鍾就有人給你捅到管你的人頭上了,而且這處罰還沒送到眼跟前,早就有人把你這宮女拿下,詢問咋回事?就算你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那大板子他也饒不過去,這就是滿清在宮裡邊的規矩。

宮女必須倆人一起走,您如果找不到另一個宮女一起走,您還得拽上一老太監,記住嘍是老太監,年輕的還不成!至於為嘛是老太監呢?俺也好奇,翻了好多的資料,到現在都沒有解釋,只能理解為,小太監也許是好奇心重,被人一鼓動,這就啥事也幹?老太監不容易幹這沒鼻子的事?

雖然這理由有點子牽強,但俺也只能想到這一步。如果有解釋的話,大傢伙可以在下邊留言,讓俺也解開這疙瘩。

好,有了這規矩,大傢伙可以想象一下,呂四娘一個女的,提著雍正腦瓜蛋,這血刺啦胡的,從宮裡邊往外竄。

您能走幾步?想要混出去,這想多了吧了。

飛出去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說了:“人家會武功,整個飛簷走壁啥的?沒準就跑了!”

哎呦喂!您這腦袋洞開的不錯,擱古代確實有飛簷走壁這麼一說,但那相對來說的都是民間低矮的牆頭。

您進故宮裡頭瞅瞅那牆頭,三人疊羅漢都不一定摸到牆頭,您給俺們飛一個。如果真能飛,得,那民間一直都有想進宮裡瞅瞅滿清皇帝的人,早幹嘛去了,這不早飛進去了嗎?還能等到雍正當這擋箭牌嗎?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就要說了:“你快拉倒吧!你不知道雍正死在了圓明園嗎?這圓明園和故宮能一樣嗎?歷史都不知道,跑這嘎達充啥大瓣蒜,嚇唬人?”

這您就想多了吧!那圓明園不是被那幫子推行人權,享受民主薰陶的洋鬼子強盜給燒了嗎?這沒有實物,就只能拿故宮說事不是。

而且故宮和圓明園都是皇帝辦事的地方,基本的東西應該是一樣的,比如說牆頭,比如說對宮女的制度,所以在這個地方您別較真。

再說憑藉武功飛出去,您就別想了。

宮門的事

而且各個宮裡邊他都有宮門,到了點這可就關了,想要開門,您得到每個宮裡邊的首領太監哪裡去掏。

就說這呂四娘,真得手了,第一步出這宮門,咋出去?就算出去了,所有的宮門都關了,您咋混出去,還提著一顆血刺啦胡的大腦殼,二里外就能聞到那股子血腥味了。

而且這宮門外頭還有垮著大刀片子的侍衛保安,那些個眼珠子您咋能躲過去。強攻?分分鐘鍾就讓你變成刺蝟。

玩那?鬧哪?可咱也不能到皇宮來瞎玩,瞎鬧騰不是!

咱更進一步說,就算你想掏刀子,人家皇帝身邊就不離人,就連皇帝和自家老婆辦事,都有太監蹲一邊數數,您咋捅?

咱再往前了說,人家皇帝親近一下老婆,那老婆都光溜溜的卷個席子才能見面。您這呂四娘是咋把那刀子擱身上不讓發現的?您給個不讓發現的理由!你以為搜東西那些個太監宮女都是外行?人家一輩子就是幹這個的!騙他們,您這想多了吧!

所以皇帝住的地,不是啥公共場所,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這事根本就沒有。

當然想要完全解除這疑惑,這就等著啥時候開了雍正的泰陵,一切的猜測就會得到印證了。

那麼雍正是咋死的呢?

這事大多數的專家認可的是,雍正嗑丹藥嗑多了,把自己個給毒死了。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此事我恰巧曾在一張96年的香港報刊上看到過,裡面詳細記載了一二,有理有據,頭頭是道,但是否杜撰,諸君可自行查詢周知。


說:1966年,距離雍正死將近200年,當時的紅衛兵在雍正年間任大學士的張廷玉的後代張高琴家搜出了大量清朝的古籍、字畫、手抄記事錄等,在張再三企求下,紅衛兵心軟也就沒有破壞。後在1986年左右,張在輾轉出加拿大國定居時,將這批文物轉出大陸,賣給了時任香港中華書局編輯的陳麗嫦女士,陳花了將近10年,查閱其中各種康熙、雍正、乾隆資料,又比擬當時大學士張廷玉的記載在1996年8月香港《大公報》發表了為《雍正皇帝金頭之迷》的文章,揭開了世人爭論不休的雍正死亡之迷。

陳說:1735年10月也就是雍正死的那天凌晨,大學士張廷玉對雍正的死做了詳細紀錄:


“二十三日凌晨時分,鄙人接到總理事務大臣田文鏡報:“皇上駕崩,請大人立即進宮!”鄙人立即騎馬直奔圓明園,下馬後直入後宮,只見御榻人數不多,皇后鈕枯祿氏已至,滿面淚容,哭聲不斷,大學士鄂爾泰揭開御帳,不瞧尤可,略略一瞧,不禁哎呦一聲,自口而出,正在驚訝未定之際,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慎親王允禧,誠親王允秘亦到來,近矚御容都嚇了一大跳,莊親王允祿說道:“快快把御帳放下,好圖後事!”皇后鈕枯祿氏看後嗚咽大哭,並傷心地說:“好端端的皇上怎麼沒有頭呢?是誰殺了皇上?”總理事務大臣田文鏡立即與大學士鄂爾泰商量,將宮內的宮女和太監抓起來審訊,察究何種原因。大學士鄂爾泰說:“宮內的太監和宮女,未必有此大膽,可能是劍客所為。現在最要緊的是續立嗣君。”莊親王允祿接口說道:“這話很是,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留有錦匣,內藏秘諭,應即祗遵。”莊親王允祿即令督總太監李柏安到乾清宮取下秘匣,當即開啟宣讀,雍正在遺詔中寫道“立皇四子弘曆(乾隆)為皇太子,繼聯即皇帝位!”此時皇子弘曆等入宮奔喪,隨即奉了遺詔,新君弘曆命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與鄙人輔政(張廷玉)四大臣商議明年改號元,乾隆年,弘曆繼位後稱高宗皇帝。”



雍正死後,乾隆並未讓其與歷代皇帝同葬,覺得雍正無首,無面目面對歷代君王。

由此可見,通過大學士張廷玉的記載,很明顯雍正是被刺殺而死,並且身首異處,但是刺客為誰,卻是沒有做多記載,比較主流的是呂三娘,但我覺後人揣測杜撰為多。

此事見1996年8月香港《大公報》陳麗嫦女士發表的《雍正皇帝金頭之迷》,有興趣的各位可自去查詢考核。


不書


支持者的說法,無非是根據張廷玉後人的資料:故事是這樣的


1966年,距離雍正死將近200年,當時的紅衛兵在雍正年間任大學士的張廷玉的後代張高琴家搜出了大量清朝的古籍、字畫、手抄記事錄等,在張再三企求下,紅衛兵心軟也就沒有破壞。後在1986年左右,張在輾轉出加拿大國定居時,將這批文物轉出大陸,賣給了時任香港中華書局編輯的陳麗嫦女士,陳花了將近10年,查閱其中各種康熙、雍正、乾隆資料,又比擬當時大學士張廷玉的記載在1996年8月香港《大公報》發表了為《雍正皇帝金頭之迷》的文章,揭開了世人爭論不休的雍正死亡之迷。

然後記載是這樣的:

“二十三日凌晨時分,鄙人接到總理事務大臣田文鏡報:“皇上駕崩,請大人立即進宮!”鄙人立即騎馬直奔圓明園,下馬後直入後宮,只見御榻人數不多,皇后鈕枯祿氏已至,滿面淚容,哭聲不斷,大學士鄂爾泰揭開御帳,不瞧尤可,略略一瞧,不禁哎呦一聲,自口而出,正在驚訝未定之際,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慎親王允禧,誠親王允秘亦到來,近矚御容都嚇了一大跳,莊親王允祿說道:“快快把御帳放下,好圖後事!”皇后鈕枯祿氏看後嗚咽大哭,並傷心地說:“好端端的皇上怎麼沒有頭呢?是誰殺了皇上?”總理事務大臣田文鏡立即與大學士鄂爾泰商量,將宮內的宮女和太監抓起來審訊,察究何種原因。大學士鄂爾泰說:“宮內的太監和宮女,未必有此大膽,可能是劍客所為。現在最要緊的是續立嗣君。”莊親王允祿接口說道:“這話很是,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留有錦匣,內藏秘諭,應即祗遵。”莊親王允祿即令督總太監李柏安到乾清宮取下秘匣,當即開啟宣讀,雍正在遺詔中寫道“立皇四子弘曆(乾隆)為皇太子,繼聯即皇帝位!”此時皇子弘曆等入宮奔喪,隨即奉了遺詔,新君弘曆命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與鄙人輔政(張廷玉)四大臣商議明年改號元,乾隆年,弘曆繼位後稱高宗皇帝。”

我也是醉了。要說得罪人的事情,康雍乾三朝都沒少做,屢興文字獄。為什麼就只有雍正被暗殺?那時候也不是朝廷剛剛建立,可能守衛工作不那麼森嚴。都是有完備的制度的,而且皇宮那麼大,進去不迷路的也沒幾個。

這些都是猜測而已。只有真正證實了,打開棺木,確實是雍正皇帝的墓而且沒有頭骨,才能說猜測有可能是真實的。不過目前都無法驗證。


開雲珠寶石頭書


這件事到目前為止全部都是謠傳,想知道真相,只能等清西陵雍正的泰陵地宮被開啟的那一天才能驗證,正如光緒帝被毒死的傳言被近些年證實一樣,(一直有人謠傳光緒是非正常死亡,後來光緒的崇陵被盜,導致專家可以接觸到光緒帝的遺骨,從未留下了可以化驗的生物樣本,在近些年科技發展後,北京的專家用最近的手段終於證實了光緒死於大劑量的砒霜中毒,絕對是非正常死亡)。

而雍正金頭的事兒,也全部的來源自一個故事,咱細細講來:在雍正十三年,身在圓明園的雍正帝一如既往的在燈下批改奏摺,沒想到竟然突然發病,不到半天竟然氣絕身亡,於是野史中,把雍正的死亡事件全部算在了一個叫做呂四孃的身上,說雍正是被這個女子刺殺身亡,而且呂四娘在刺死雍正後,還把他的首級割了下來帶走了,所以在弘曆處理其父葬禮之時,只得用金子鑄造了一個頭顱放置於棺槨之中,爾後封閉於清西陵泰陵地宮之中。

這個呂四娘需要大概介紹一下,她刺殺雍正的動機是為了給其父復仇,因為在雍正年間湖南秀才曾靜曾經策反陝西總督嶽鍾琪反清復明,結果被其高密給雍正,雍正大發雷霆徹查此案,並且牽連出呂四孃的父親呂留良,爾後呂留良被滿門抄斬,呂四娘應為當時寄養在奶媽家中而逃過一劫,在呂四娘長大後,決心為其父復仇,並且立下誓言,不殺雍正,死不瞑目!所以便有了圓明園行刺的民間傳說。

筆者認為,這件事兒的可能性極小,第一雍正身在圓明園層層護衛之中,安保措施極為周全,不可能任由一個小女子進出自由,第二野史中說呂四娘在乾清宮刺殺的雍正,而正史中雍正則死於圓明園,地點不對。其三,退一百步講,就算她混進去了,但雍正自幼習武騎射等武藝不弱,不太可能被一個女子制服。


老豬的碎碎念


一、1980年4月8日,《北京晚報》登發出了這樣的一條消息:雍正的泰陵在清理發掘之中,證實沒有被盜,現在正在破土動工,金頭之謎即將解開……

二、《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帝於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辦事”,至二十三日子時駕崩了。可謂是暴卒!

三、呂四娘輾轉進京,設計潛入乾清宮,刺殺雍正,削下頭顱,提首級而去。後人埋葬雍正,建造黃金頭顱,以期留得全屍!

上面總共有三則消息,第一則消息是說國家曾經在1980年準備打開雍正陵墓,不過最後肯定沒有開成,因為現在還是關著的。

第二則消息出自正史當中,雍正皇帝在8月21日正常辦公,但是第2天突然重病,立即召集大臣進宮,當天晚上突然暴卒。

第三則消息是民間流傳最廣的傳說,雍正皇帝曾經因為文字獄,殺了呂四孃的全家。後來呂四娘趁著選妃混入皇宮,在侍寢的時候殺了雍正,提頭而走。

在康熙皇帝駕崩之後,雍正皇帝正式接任。這個時候的滿清已經是江山穩固,想當初清朝剛入關的時候,反清復明的聲音此起彼伏。但是雍正仍然不放心,但凡有絲毫的跡象,寧可錯殺也不放過。
▲呂留良

當時在浙江嘉興有一個非常出名的儒生名叫呂留良,他本來是明朝末年的秀才,自從清政府入主中原之後,他就放棄了仕途這一道路。

不過他的學問卻是大有長進,是遠近皆知的名人。由於清政府入關之後實行的高壓政策,讓很多的漢人不滿,其中就包括了呂留良。

不過他是有言不敢說,只好訴諸筆端。由於他的文筆比較好,往往能夠引起很大的反響。清政府一時間找不到藉口,對他也是束手無策。

呂留良著七個兒子,雖然自己一生無心仕途,但是不阻止自己兒子做任何的選擇。其中大兒子呂葆中最出色,曾經在康熙四十五年考中過一甲二名,還有機會面見聖上。

可惜他的命並不好,上任沒多久便客死在京城當中。當時的呂四娘才剛剛三歲,妻子林氏只好帶他回到了老家。但是也沒過幾年,呂留良因病去世。

一個婦道人家又不好經常拋頭露面,只好帶著5歲的呂四娘,出家做了一個尼姑。這一轉眼就是10年光陰,日子過得還算是不錯。不過突然有一天,呂府的老管家呂德慌慌張張的跑了過來。



大少奶奶趕緊跑吧,呂府上下已經被抄家了。全家的男女老少都死光了,要不是我當時不在家,現在你們見到的我就是死了。帶大著小姐趕緊走,說不定官府後面就要跟過來。

林氏一開始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但是看到老管家這麼慌忙,肯定發生了大事。於是二話不說,也沒有告訴其他人,只是稍微收拾了一點東西,拉著呂四娘就趕緊逃跑。

在這逃跑的路上,呂德才把家中發生的事情告訴他。

有一位來自湖南的士子,來到嘉興遊學。當時老太爺呂留良的門生嚴鴻逵、沈在寬和他見了面,談得還非常好。所以就把老太爺呂留良生前所留的文章給他看了,大少奶奶也知道老太爺的性格。

裡面有很多內容都是抨擊朝政,活著的時候哪敢給外人看。但是曾靜讀完之後佩服不已,他內心深處早就有了反清復明的想法,而老太爺的文章又成為了導火索。
▲嶽鍾琪

然而他本是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他就找到了岳飛後人川陝總督嶽鍾琪,他認為嶽鍾琪的祖先是大義之士,他也差不到哪裡。倘若他能夠揭竿起義,想必會一呼百應,推翻清政府指日可待。

可惜曾靜還是太過年輕,岳飛是一個忠義人士不假,但是等到嶽鍾琪的時候,不知道傳了多少輩。而且嶽鍾琪是清朝的武將,怎麼可能去反清復明?

曾靜煞有其事的休書一封,派自己的弟子張熙送到西安。嶽鍾琪不僅沒有吃他這一套,還對張熙嚴刑拷打,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且快馬加鞭,把這個事情報告給了雍正。

雍正得知後雷霆大怒,派遣湖南巡撫追捕曾靜,又派浙江巡撫抄家呂留良。最後呂府上下100多口人,全部死在屠刀之下。就算是已經死了也不放過,呂留良被挖出來挫骨揚灰。

聽完整個消息的林氏母女兩人,已經是泣不成聲。而已經16歲的呂四娘,更是在暗中握緊的拳頭,發誓這個仇一定要報。


擔心後面有追兵,三人一路上像無頭的蒼蠅一樣,專門揀小路走,最後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黃山。

老管家呂德突然想起來呂留良的好友黃犢不正是隱居在此嗎?黃犢曾經是一名武將,還和呂留良有過八拜之交。

不過由於雍正的疑心比較重,登基之後大殺群臣,於是黃犢主動辭官,在這裡建了一個野雲草堂。

聽了三人經歷之後,黃犢深感同情,並且表示讓他們先住這裡,一定全力的保護他們。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轉眼間就是幾個月的時間。

呂四娘除了平日之間和母親一起學習女紅之外,剩餘的時間就是在大山裡面瞎逛。這天早上太陽還沒出來,黃犢先生在山腳一處山泉旁邊練拳。

呂四娘看到之後生了好奇之心,決定跟隨老先生學習武藝,好報自己的滅門之仇。但是一個女子打打殺殺不好,於是就偷偷的學了起來。但是最後還是被黃犢發現,正式收他為徒。


呂四娘經過一年的勤學苦練,就已經完全把黃犢的真本事學會。沒有什麼可教的之後,黃犢就把他介紹到天台山尋訪悟因法師拜師學藝。

悟因法師也不是一般人,他原本姓朱,是明朝皇室宗族之女。當年清政府入關之後,他趁著混亂才逃過一劫。不過如今江山穩固,基本上已經心灰意冷。

等到呂四娘找上門來的時候,他突然眼前一亮,內心又升起了希望。經過了兩年的勤學苦練,呂四娘才算是徹底的出師。在臨下山之前,悟因法師叮囑他:不僅要想著報仇血恨,還要記住鋤強扶弱。

有關於報仇的事情,悟因法師只給了四個字“瓜熟蒂落,中秋之候”,呂四娘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含義,但是卻牢記他說的每一句話。

為了磨練自己的技藝,呂四年開始了走南闖北的過程,參加了焦山英雄大會,破除了烏江驛江湖妖術娘,掃蕩了泰山羅漢殿大小淫僧。闖出了一番名堂之後,才開始收拾東西準備上京城。

不過皇宮內部戒備森嚴,呂四娘找不到下手的機會,就住在皇宮附近的尼姑庵當中。雖然這個時候朝廷內外已經很平靜了,但是邊陲之地也經常發生各種動亂。



這一天貴州苗民叛亂的消息傳來,早朝上面吵得不可開交,弄得雍正皇帝心煩意亂。於是下了早朝之後,準備擺駕頤和園,找個清靜的地方散散心。

當天是八月十四,正是秋高氣爽的時候。已經58歲高齡的雍正皇帝看到秋景,內心生出一種英雄遲暮的感覺。不過就在此時,突然一曲幽怨的曲子傳來。

皇家當中錦衣玉食,怎麼還會有這樣曲調的曲子?於是順著聲音找去,只見一名宮女背對著他正在吹奏笛子。雍正靠近之後咳嗽了一聲,宮女發現之後大失所錯,立刻跪在地上磕頭,以為是觸怒了龍顏。

雍正看到此景,不禁生出了憐香惜玉之情。問她為何在此,小宮女怯生生的回答:自己是新選入宮的秀女,名字叫做惠仙,如今在古香齋執役。雍正安慰了一番,就讓她趕緊走了。

雍正當晚留宿在春仙館,但是翻來覆去都睡不著覺。突然想起來白天的惠仙秀女,就想讓太監把他帶過來侍寢。話分兩頭表,這邊的呂四娘又在幹什麼?

他早就聽說了雍正今天晚上留宿在了頤和園,相對於在皇宮當中,頤和園的戒備相對來說放鬆了很多。然而她飛簷走壁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找到靠近的機會。

這個時候突然路過一群太監,她就悄悄地跟了上去。只見太監來到了古香齋,傳惠仙秀女前去侍寢。在當時給皇帝侍寢,要先洗澡然後用一個被子包著光溜溜的妃子,秀女也不例外。

呂四娘聽到這個消息心中大喜,認為刺殺的時候到了。於是在太監抬著惠仙前去的時候,呂四娘趁著天黑把小太監絆倒,而惠仙也被摔了下來。

呂四娘眼疾手快,一掌把惠仙打暈,把他往旁邊草叢一踢,自己把袍子卷在自己身上。然後裝作哼哼唧唧的聲音,於是就這樣悄悄摸摸的來到了雍正的寢宮。

等到周圍的小太監都退走之後,呂四娘突然從袍子裡面出來,腰間抽出來一把匕首放在雍正脖子下面,並且對他說道:我乃呂留良之孫呂四娘,今夜特來取你人頭,以祭我全家老小在天之靈!
▲配圖

雖然雍正的武功也不錯,但是被人這麼靠近的貼著也沒有經歷過。而且也沒等他反應過來,呂四娘手起刀落,雍正頭顱應聲而落。等到太監發現的時候,整個頤和園內亂作了一團。

趁著這個混亂的功夫,呂四娘帶著雍正的頭顱逃之夭夭。皇帝被刺殺有失皇家體面,所以這件事情也就被蓋了下來。但是古人又追求著留全屍,所以在雍正下葬的時候,又給他打造了一個黃金頭顱。

至於之前所說的準備挖掘清西陵的事情,是因為在挖掘之前,有傳說有盜洞,以為清西陵已經被盜。但是剛剛挖了兩米,就發現盜洞消失了。原來當年有人想盜,但是最後沒能成功。

得知這一消息之後,本來都已經準備妥當的挖掘工作突然被叫停。因為有了之前萬曆皇帝先車之鑑,只有被盜過的墓才能進行保護性開發,所以清西陵到現在還保存完好。

當然上面呂四娘刺殺雍正的故事,是民間傳說最廣的。雍正皇帝到底有沒有金頭顱,看來也只有等到開棺材的時候才能知道了。


史之策


傳說雍正下葬因為沒有頭就換了一個金制的頭,是真的嗎?(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雍正十三年(1753年)陰曆八月二十三日,一向勤政強勢的雍正帝,突然暴斃於圓明園離宮,對於雍正的死,正史中言語不詳,留下很多的想象空間,所以,民間關於雍正的死一直是傳聞不斷。

流行最廣的說法是呂四娘入宮行刺說。

呂四娘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呂留良的孫女(也有說是女兒),呂留良是一個堅定的反清復明人士,曾散盡家財招募鄉勇抗衡清軍,兵敗後隱居行醫,著書立學,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去世。

呂留良沒想到死後多年又被自己的粉絲狠狠坑了一把。

湖南永興縣教書匠曾靜偶爾看到呂留良的書籍,如獲至寶,大為讚歎,收拾行囊便跑到浙江桐鄉拜訪自己的偶像去了,到地兒才發現,原來呂老先生在自己5歲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帶著遺憾回到家中的曾靜如飢似渴的讀著呂留良的作品,徹底被呂的反清復明思想洗腦了,感到這麼偉大的思想要是不付諸於實踐簡直是暴珍天物。

但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所以必須找一個手握兵權的封疆大吏一塊幹這件事,他翻遍古籍,最終發現川陝總督嶽鍾琪竟然是岳飛的十一世孫,岳飛是抗金英雄,大清就是金朝的後人,嶽鍾琪骨子裡一定自帶抗金DNA,腦子一熱,就給嶽鍾琪寫了一封策反信,反覆叮囑嶽大人”你祖上是抗金英雄,你一定要學習祖上起兵抗清“,嶽鍾琪豈能被一個窮書生忽悠住,直接把信交給了雍正帝。

正好碰到了雍正大興文字獄的槍口上,曾靜被抓起來後,一頓嚴刑拷打,直接把呂留良召出來了,沒想到死了幾十年,呂留良又被挖出來剖棺戮屍,著作被焚燒,子孫、親戚、弟子們廣受牽連,凌遲處死的、流放寧古塔的不計其數,也許是天佑忠良,呂留良的孫女呂四娘機緣巧合躲過了這場大劫難,發誓一定要報仇雪恨,手刃雍正。

呂四娘拜大俠甘鳳池為師,學習少林絕技,經過多年勤學苦練,最終練就飛簷走壁的功夫,尤其精於劍術。

一天夜裡,呂四娘悄悄潛入圓明園離宮,手起刀落取了雍正的腦袋,帶著腦袋回到家鄉,祭奠列祖列宗。

第二天,太監才發現雍正去世,頤和園亂作一團,為了堵住眾人的嘴,朝廷一致對外宣稱雍正是病死的,由於頭顱找不到,只能讓人用黃金打造了一個腦袋,葬於清西陵之泰陵。

這個說法來自《清朝野史大觀》,在《明清宮廷疑案》中還有一個說法,盧姓女子為夫報仇,刺殺雍正後自殺身亡。

雖然雍正帝勤於政事,開拓改革,但是他對待手足兄弟殘酷無情,製造多起文字獄,所以,雍正的形象在老百姓心中還是比較差的,呂四娘刺殺雍正的說法並沒有正史記載,仔細琢磨也是不靠譜的,但是老百姓非常愛聽,流傳非常廣。

不過,近年來,雍正死於丹藥中毒的說法更為流行。

據《清世宗實錄》和《張廷玉年譜》記載: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雍正偶感違和,但仍照常聽政,次日,病情加重,依舊理政,張居正每日進見,二十三日,病情惡化,太醫搶救,子時,進藥無效,龍馭上賓,雍正帝突然死亡,官書不載原因,因此,雍正之死成謎,朝野眾說紛紜。

據《清代王后妃傳》記載,雍正崇尚方術,對道教的修煉功夫很感興趣,曾為紫陽道人重修道觀,還召道士賈士芳、婁近垣、王定乾等在西苑煉製“既濟丹”,不但自己服用,還賜給寵臣們服用,這些丹藥中汞、鉛、硃砂等礦石含量較高,又都是高溫燒煅而成,熱性很大,而雍正還是個工作狂,經常日理萬機、操勞過度,再加上私生活沒有節制,很早身體就出現了問題,雍正七年,他就得了一場大病,大臣說“皇上下頦偶有些微疙瘩”,最終,由於長期服用丹藥導致中毒身亡。

雍正死後的第三天,乾隆帝就下旨,把煉丹的道士全部驅逐出宮,告誡內監、宮女不準妄議國事,有閒話者“定行正法”,新君登基,百廢待興,乾隆卻急於處置幾個道士,可見雍正的死與丹藥有很大的關係。


1980年,由於在泰陵發現盜洞,國家文物局批准對泰陵進行清理發掘,大批媒體雲集,沿著盜洞發掘兩米以後,發現原封土,證明泰陵沒有被盜,國家文物局要求立即停止發掘,封死盜洞後,恢復如常,因此,雍正金頭之謎也就不能揭開了。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雍正,大清定都北京後的第三位皇帝,雖在位時間短,只有十三年,但他的一生卻是充滿故事的一生,無論是登基當皇帝,還是最後的去世,都充滿著各種故事。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雍正的去世之謎。


在野史裡,對於雍正的去世,有這樣一個橋段:說雍正去世下葬時,是沒有頭顱的,也就是說是一具無頭屍。並且還有人將這來龍去脈,描述的栩栩如生,那雍正下葬時是否真的沒有頭顱呢?

我們先來看看雍正沒有頭顱是怎麼一回事,民間傳說,雍正是被呂四娘給刺死的,並在刺死後,呂四娘將雍正的頭顱給斬了下來。這是導致雍正下葬沒有頭顱的原因。並且這一段在《清宮十三朝》《清宮遺聞》裡都有提到。那這個呂四娘又是誰呢?


呂四孃的父親呂留良是明末清初的文人(也有傳聞說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孫女),只可惜呂留良心裡一直都有著反清復明的心思,於是也寫了非常多的這種文章,可直到呂留良死,這事兒都沒被發現出來,但是後來,呂留良有一個徒弟叫曾靜,也繼承了呂留良的這種反清復明的思想,於是這個曾靜去勸反嶽忠琪,後背嶽忠琪告發,當時的雍正就下令將曾靜收押。雍正雖說收押了曾靜,但對曾靜卻是寬大處理,反而對曾靜的師傅呂留良進行了處置,將呂留良的屍體從墳墓裡挖出來,同時對呂留良的子孫也是或斬或流放為奴。


當然這種傳聞也就只能在民間流傳,畢竟我們都知道在大清鼎盛時期,對於這種發配邊疆為奴的情況,基本上不會出現有漏網之魚,所以說,呂四娘能逃出來,並混進皇宮刺殺雍正。這可信度不是很高。

除去呂四娘刺殺的說法,在二月河的《雍正皇帝》這一書裡,描寫的雍正去世是自己自殺的:但是雍正身邊有一個宮女叫喬引娣,這個喬引娣原本是老十四回京面聖時,帶回來的,但是雍正覺得喬引娣像極了他之前作為皇子時外出辦事時遇到的一個姑娘,於是千方百計的想將喬引娣從老十四身邊弄過來,只可惜喬引娣心中已對老十四心生情愫,雖然最終還是身在雍正身邊,但她並未對雍正表現出一點的喜歡。在整本書的最後,喬引娣是用一把剪刀了卻了自己的生命,雍正在看到後,拔出了喬引娣身上的剪刀,刺向了自己的心頭,並且用自己的鮮血,在地上寫出了“不要為難引娣,欽”,那個“此”卻沒有寫出來,血就凝固,雍正也就死了。從二月河的《雍正皇帝》一書也可以看出,雍正也是非正常死亡。


但是在《清世宗實錄》裡,對於雍正的死是這樣的描述的:雍正帝於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但此期間仍正常辦公,至二十三日在圓明園猝然去世。由此可以看出,在《清世宗實錄》裡,記載的是因為生病,然後猝然去世了。並且在《上諭內閣》等官方記載裡,也描述的是雍正因為得了一場大病,但始終沒有停止辦公,積勞成疾後,突然在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猝然去世。

酒翁之言:我們都知道,雍正比較信任道士,也服用了大量的丹藥,所以,對於雍正的死亡,概括起來:雍正之死是因為他多年勤政之累,導致積勞成疾,身體透支,再加上他長期服用丹藥,造成體力累積大量的毒素,以至於在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猝然去世。我相信這是最靠近官方的說法,也是最成立的說法,而其他無論是呂四娘刺殺,還是喬引娣,那都是民間的傳聞,飯後的談資。


謝謝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們會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