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拋秧、機插以及手工載植,哪一個產量更高?

竹籬茆舍墨客


水稻拋秧、機插秧和手插秧,按照自身優勢,理想狀態生長,理論上講會有一種產量更高些。但實際生產中,由於當地條件,管理方式及存本投入等,最終各自表現又都會有所差異。


除了拋秧,我沒有使用過,至於直播、機插秧和人工插秧,今年都有使用。直播稻和人工插秧產量差不多,機插秧表現的好些,機插秧在另個區域,有便利條件。它們的栽種方式不一樣,其都表現了各自的優勢,也都顯現了各自的不足。

正因為它們的栽種方式不一樣,所需的管理有差別,帶來的存本也是有差異,自然最終的收入會有高低。下面結合我這邊實際情況,來說說它們的具體表現。

1、拋秧:活棵快,分蘗多,沒有明顯生長停滯期,低位分蘗較多,高峰苗量大。根系發達,群體葉面積也大,光合能力強,穗數和穎花量也大。但,群體有效穗數多,成穗率偏低;根系分佈淺而集中,群體過大容易倒伏;容易出穗不整齊。這些,通過氮肥後移,少施分櫱肥,多施穗肥,早施護花肥,結合溼潤灌溉可以得到好的解決。

拋秧,通過人體直立,按照一定弧度拋入田間,減少勞動量,省工省時,效率高。但是,需要一定的技術,如果實施得少,沒有相關的經驗,運用起來並不理想。我這邊就有一戶用了兩塊田實驗,拋得均勻不一,飄秧太多,最後請人全部重新補栽。

還有,拋秧培育秧苗繁雜,要求高,還需要準備營養土和秧盤,拋栽之後防止飄秧,需要溼潤灌溉結合除草。對於我們來說,不如用直播代替更省事些,雖然用種多一些,除病蟲害難度大些。當然,如果有成熟的技術,使用拋秧還是能節約成本,節省勞動力,取得好的收成。

2、機插秧:使用機械效率高,縮短插栽時間,我們這邊一天可以插30至45畝,插秧機調試好,插秧深度和間距能保持一致,立苗穩。密植合理,透光透氣好,田間環境好,病蟲害發生少,好防治。插栽好5至7天返青,結合施肥封閉除草,之後灌水也是能很好抑制雜草長出。

機插秧苗,以小苗插栽,15至20天秧齡,既3至4葉期,最遲4葉一心時。前期生長量小,中期生長過猛且量大,無效分蘗會增多,後期反而生長不足。整體來講,穗和穗粒較手插秧要小,產量要低一些。通過培育適齡壯秧,適時移栽,適當增加苗數,合理施肥,管好水漿,中期及早多次輕擱田,防止無效分蘗,促使形成大穗,提高產量。

我使用機插秧的地方,當地有插秧費用的補助,有營養土和秧盤並配套設施。雖說機插秧會有些缺苗現象,但是比較少,進行人工補苗,用時少費用低。這樣,存本減少很多,加上合理的管控和打理,最後收益取得最為理想。

3、手插秧:被人們運用的時間長,都比較熟知,中大苗移栽,移栽期比較長,受人為控制,可達到合理的密度和深度。並且活棵快 ,穗大粒足,產量高,病蟲草害發生少,不易倒伏,生育期容易管理。

在實際運作中,請人插秧比較多,就容易間距過大,深淺不一,影響群體和分蘗,達不到理想的穗數,也就意味著達不到實際產量。我的就因為一些地方間距過大,一些人為了不飄秧插得過深,分蘗數只有5至6個,實際有6至8個較為理想。

之所以使用人工插秧,在於好打理,病蟲害發生少,用種也少,一般一畝用一斤種子就可以了。另外,除草基本一次封閉除草就行。還有就是這邊人工好請,價錢也合理,一畝150,基本上一個人一天要插兩畝。雖然,沒有達到合理產量,但也達到了畝產1500多點,還是比較理想。除了存本,雖然沒有機插收入多,還是比同期的直播稻要好些。

種植水稻,根據當地種植的條件,存本的投入,選擇適合的種植方式。不管,選擇哪種種植方式,都需要合理的打理,管控好水肥,防治病蟲草害,最終都會取得理想的產量。


亮仔為農


本人種地多年,種植品種,五常稻花香2號,其實在我父親那個年代種植水稻一般採用,拋秧種植,機器插秧,人工插秧,各有各的特點。

人工插秧、

我們五常,我家一般是人工插秧,為什麼人工插秧那,特點,人工插秧成活率高,能更高的掌握深淺,一般深入2~3釐米,緩苗快。人工插秧成本高一畝地300~400,一般熟地在300元,新改地在400元,一個人一天能插一畝地左右,產量,人工插秧產量高,每畝地在1200~1600斤。

機器插秧、

機器插秧,特點速度快,一般一臺機器需要兩個人操作,一個人駕駛插秧機,一個專門負責入秧苗,一般一臺機器一天能插十畝地,是人工的十倍。 雖然速度快,有利有弊,秧苗插的深,緩苗比較慢,一般要十天左右才能緩苗,畢竟是機器,邊邊角角還需要人工補苗,每畝地成本是150元。 產量沒有人工插秧高每畝地相差100~200斤左右。


人工拋秧、

拋秧,我們那現在很少拋秧種植水稻,在我父親那個年代都採用拋秧,成本低,一般地少自己家人就弄拉,每畝地一百元左右,一天一個人能拋兩畝地,拋秧種植水稻亂,不成趟,後期管理不方便,除草麻煩,我們這裡一般人工除草,好處 ,不傷害根部,產量 低每畝地1000~1300斤。 隨著農業得發展,現在很少有人拋秧種植拉。


海龍五常大米


筆者種植水稻38年。三種方法都嘗試過。願意與大家分享。

1、拋秧:

因為水稻的數個分櫱節位位於水稻基部,為未伸長節。所以栽植過深會影響水稻的分櫱。拋秧順應了水稻分櫱的這一生長規律。但是拋秧無法成壟,間距無法掌握,稀密不勻,而且立苗率低,這種形式現在已經基本被淘汰。有的地方改用擺苗栽培的方式。因為勞動強度大,而且易漂苗已經很少被採用。

2、人工插秧:

人工插秧的優點是,每穴的苗數均勻,插秧的深淺易於掌握。大小苗可以分地的高窪分配。株行距的大小沒有機械插秧精準。由於插秧有手窩,容易漂苗倒苗。由於費工費力,人均耕地較多的地區很難適時插完,縮短了水稻的有效分櫱期。

3、機械插秧:

優點是株行距均勻,插秧效率高,能夠縮短插秧期,做到適時插秧。缺點是,不能夠像人工插秧那樣將小苗插在高處,將高苗插在窪處。對機械整地的要求更嚴。

現在,在我們遼寧省盤錦地區95%以上用機械插秧。而且產量要比人工插秧高5%左右。

我們這裡屬於平原地區。土地平坦、規模連片,適合機械的耕作。其他地區的情況我不瞭解。


盤錦陽哥


問:水稻拋秧、機插以及手工載植,哪一個產量更高?

個人認為在相同的條件下,拋秧的產量最高,手工插秧次之,而機械插秧產量最低,為什麼呢?

水稻拋秧

1、水稻拋秧有很多好處,既能省種,也能省苗,而手工插秧則浪費秧苗想象嚴重。

2、水稻拋秧能大大節省勞動力,買一臺800左右的拋秧機,一次性解決拋秧問題。

3、水稻拋秧不傷根,不窩根,拋秧後,根部入土兩釐米左右,而且紮根更快,因為不傷苗,所以分株數也最多,在加上水稻拋秧比較均勻,所以水稻株數也稍微多一點,最終的結果導致水稻拋秧的產量更高。

人工插秧

我們家鄉屬於丘陵地帶,以人工插秧為主,我家從我小時候開始就一直在種田,所以我從小每年都會幫助父母插秧,深知人工插秧的具體細節。

人工插秧是最辛苦的,從開始拔苗,到挑擔子,冒著烈日彎腰插秧,速度慢不說,時間久了,腰痠背痛,有時候還會弄傷手指頭,而田裡有很多腳印,插秧遇到腳印的地方就可能導致窩根想象。

想我們這邊大部分農田只有幾分田的樣子,所以插秧機不好作業,請人插秧更加划不來,要200元一畝。

還有人工插秧會弄傷秧苗根部,所以導致紮根和返青時間稍慢,再加上人工插秧不均勻,不僅株數少,分出來的新株也同樣會少一些,所以導致產量比拋秧低。

機器插秧

機器插秧比較均勻,總的來說和手工插秧差不多,但是手工插秧更具有隨機性,可細可寬,在總株上會多餘機器插秧,因此機器插秧的產量會比手工插秧低,但是不會相差太多,請機器插秧一畝田也要150元左右,比手工插秧要便宜50,所以省出來來的錢完全可以抵消手工插秧的產量。


每日新況


目前水稻的栽植方式有拋秧、機插、人工移栽以及水直播、旱直播、缽育擺栽這幾項主要的技術。其中拋秧現在主要是在南方推廣,東北及內蒙地區現在基本沒有拋秧田了。但是題主想知道拋秧、機插和人工移栽這三種方式的產量高低,我就談談我的看法。

1、拋秧。

拋秧現在在我們東北以及內蒙地區還是比較少的,基本上已經見不到了,主要還是在南方地區。拋秧大概有30多年的推廣歷史了吧,使用人工拋秧,不利用機械,作業量和人工移栽相比要少一些,作業效率相對也高一些。但是最大的缺點就是拋秧的均勻度不好控制,出現稀厚不勻的情況是很正常的情況。產量方面要比機插或者人工移栽少一些,勝在成本低。

2、機插。機插現在是我們東北地區最為普遍的移栽方式了,特別是在平原地區,各種各樣的插秧機都能見到。手推的水上漂、國產的乘坐式小型插秧機、進口的高速插秧機以及高仿的缽育擺栽技術等。相對的來說,機插秧的質量和均勻度是最好的。由於是機械插秧,作業速度較為均勻,能夠保證作業效率;其次是機械作業不存在疲勞的情況,作業速度較快;然後是機械移栽使用動力傳輸到插植臺,利用秧針來抓取固定大小土塊的秧苗,所以機械移栽的秧苗均勻度也是比較好的。但是機械移栽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對秧苗質量要求比較高、有一定的機械植傷情況、成苗率相對於拋秧和人工插秧低一些。在我們東北地區,機械移栽的產量高低有著一定的差異,從西到冬的產量大概在1300-1000斤/畝左右。

3、人工移栽。人工移栽是最傳統的移栽方式了,作業量大、速度慢、插植密度難以保證、插植的質量也很難保證。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人工移栽其實是最難以保證移栽質量的一種方式了。特別是在僱傭外人移栽的情況下,兩頭密度大,中間密度小、穴距大,難以保證穩產所需的有效株數。所以,看似最佳的移栽方式其實是產量最不穩定的。

因此,我覺著產量能夠有效保證的是機插秧,其次是拋秧,最後就是傳統的人工插秧了,不僅產量不能保證、成本也是最高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水稻拋秧、機插以及手工載植,哪一個產量更高?載植水稻從最初的手工插秧,到拋秧,再到機械化插秧。一點點演變過來的。那麼,水稻插秧那種方法產量更高呢?

一.手工插秧

過去水稻插秧傳統辦法是人工插秧,由於每個人插秧技術、質量、水平差距較大。難免有跑壟、秧苗間距大小不一,插秧每穴棵數有多有少,插秧丟穴等等現象。這樣插秧,產量不會很高。

二.拋秧

插秧由於嚴重消耗體力,效率低,而目價碼越來越高,插秧人員越來越少,拋秧就誕生了,拋秧最大缺點是地必須要平整,拋秧不能有水,如果有水遇大風,秧苗會被風吹走。

對水源緊張地塊特別不適應拋秧。因為拋秧沒有水,秧苗也會旱死的。熱天、高溫也會曬死秧苗。再者,拋秧稀厚不好掌握,嚴重影響產量。

三.機械插秧

機械插秧非常得到農民認可,優點較多,表現為效率高,省工省錢,株距、行距、每穴棵數、秧苗深淺都可以跟據地塊情況隨時調整,這樣為水稻高產打下良好基礎。

總之,從人工插秧、拋秧、到機械插秧對比看,機械插秧產量更高,是目前農民朋友比較認可、也是唯一的選擇。


沙塵暴5478


水稻拋秧、機插以及手工載植,哪一個產量更高?

看了那麼多回答的人,說實話都很片面,本不想回答,但還是忍不住說一說,以正視聽,在相同的用肥、管理的基礎上,機插秧最有優勢,或者說優勢明顯。且說三點∶

一、機插秧的用種量比其它任何方式都精準,能夠按照計產有效穗,合理安排行株距以及穴株數,這是獲得高產基礎。

二、機插秧行株距相等,便於通風透光,抗病蟲害,抗倒伏能力強,這是獲得高產前提的。

三、苗齡小帶土移栽,緩苗期短,分櫱早,有效穗群體優勢強,形成高產必備。

其它兩種都不具備上述條件,不一一列舉。至於那些機插秧容易漏穴、易漂等,與插秧機沒有因果關係。在同等產量的基礎上,機插秧的投入最低。











梧桐夜雨342601


作為一個生活在水稻種植主產區的村裡人來說,種植水稻拋秧、機插和手工栽秧三種方式都嘗試過,可以說各有利弊,水稻的產量跟栽種方式有一定的關聯,但更多的還是田間管理上,影響水稻產量的因素包括稻田肥力、病蟲害、天氣、品種等,無論哪一個環節沒處理到位,都會影響種植水稻的產量。2019年水稻最低收購價依然保持2018年的水平,早秈稻1.2元/斤、中晚秈稻1.26元/斤、粳稻1.3元/斤,春耕在即,農民在選擇種植水稻時該考慮哪種方式呢?這的確是一個現實問題,下面微塵微視界對拋秧、機插和手工栽秧三種栽種方式分別介紹。



水稻拋秧

【優勢】

1、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栽秧效率。拋秧採取的是秧盤育苗,然後再拋在稻田中,這種方式比較好的是,人不用彎著腰去處理,直接站在田邊,把秧盤裡的秧苗拋在稻田裡,勞動強度得到很大的改善,腰痠背痛的情況少了,一個人可以在短時間內拋完,效率明顯提升。

2、起秧時不傷根,分櫱早而快。拋秧的秧苗是通過特殊的秧盤進行培育出來的,每一根秧苗都有土壤,起秧時不傷根,拋在稻田中,分櫱會比較早,而且比較快,有利於提升產量。

【劣勢】

1、拋秧密度難把握。拋秧是一個技術活,對操作者要求很高,如果經驗不足,很容易出現一個密集,一個稀疏的現象,一般離人近一點的地方均勻度較好,稻田中間位置往往不是密了就是稀了,相對來說種植密度難把握。。

2、後期田間雜草不太好處理。拋秧隨意性較大,均勻度沒那麼好,不會像手工栽秧或者機插那樣,秧苗間隙存在明顯的規律,拋秧秧苗的間隙可以說沒有規律可尋。一旦稻田中稗草比較多時,處理起來就有點麻煩了,人工拔草或者打藥腳不好放,得小心翼翼,處理起來比較耽誤事。



水稻機插

【優勢】

1、機械化種植,工作效率明顯提升。這種方式是目前用的比較多的,機械化水平比較高,省時省力,自家沒有此類機械時,可以租用,一個機械手一天可以栽秧一大片,以一抵十都不止,效率得到明顯提升,種植面積比較大的優先會使用這種方式。

2、種植密度分佈均勻。機插秧苗的好處還有一個就是種植密度分佈均勻,它不會像拋秧那樣隨意性強,合理的種植密度對提升產量有幫助,可以根據品種、稻田肥力等合理控制。

【劣勢】

1、存在漏插、漂秧等現象。機插秧苗雖然工作效率明顯提升,但也有它的弊端,機器畢竟是機器,一旦設定好了,它就會按照指令執行,在實際過程中也有失誤的地方,比如出現漏插、漂秧等現象。

2、易倒伏。這也是近年來很多種植戶總結出來的問題,有的稻田存在高低不均勻的情況,機插深度不一,有的比較淺,後期遇到不利天氣時,就容易出現易倒伏,水稻一旦出現倒伏,對產量影響很大。



手工栽秧

【優勢】

1、有利於選擇強壯苗。以前農村大部分都是以手工栽秧為主,有專門的秧田育秧,鄰里之間還會互相幫忙,有拔秧苗的,有栽秧的,人工栽的好處就是可以對秧苗進行選擇,選擇一些強壯苗,弱小苗可以捨棄。

2、可以控制栽秧深度。同一塊水稻田,在實際栽秧時會有高低不均的現象,有的地方稍微高點,栽秧時就可以不用栽那麼深,有的地方泥土少些,就需要適當的栽深點,讓秧苗在適當的深度範圍內,栽的太淺了容易漂秧或者後期易倒伏。

【劣勢】

1、勞動強度大,效率較低。手工栽秧現在越來越少了,主要是農村勞動力短缺,像以前農忙雙搶時,家裡水稻種的多的,還得請人幫忙,不然忙不過來,人工栽秧勞動強度比較大,一天忙下來腰痠背痛,一個人栽一畝就很不錯了,效率比較低。

2、對人工要求栽秧要求高。

人工栽秧看似簡單,實際上要求比較高,速度是一方面,另外不能亂栽,得控制好間距,同時得栽正確,如果把秧苗彎折在裡面,容易影響秧苗長勢。

綜上所述,不同的方式種植水稻,都有各自的優、劣勢,栽種方式僅僅是影響產量的一小部分,不是決定性作用。在實際過程中,農民還會考慮勞動力、種植成本等問題,比如人工栽秧雖然不錯,但現實情況是,農村很多種糧的是老年人,勞動力跟不上,即使產量再高,也會顯得有點力不從心,所以得綜合判斷究竟選擇哪種方式。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水稻拋秧、機插、手工栽秧哪種產量高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傳遞快樂,分享知識!感謝關注本頭條號“微塵微視界”,您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微塵微視界


水稻的栽培方式對水稻產量的影響還是有限,無論是拋秧、機插、還是收工栽培。

現在的水稻種植已經不是追求產量了,對於種植戶來說穩產還是第一位的,天氣邊怪,農作物變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不管採用哪種方式的栽培最後的結果都是效益。

目前對於農村種植來說,增加最高的人力成本的上漲,人工和機插整體的費用都不小,已經是水稻種植過程中非常高的成本,種子、肥料、農藥等基礎生產資料都在上升。給種植成本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糧食價格暫時沒有下降,在2019年糧食價格水稻穩定在2018年的水平,中秈稻的收購價格已經是1.26元,相對2015年的1.38,基本上老百姓一畝田做少接近200元的利潤沒有了。對於種植來說,壓力就非常大了,這樣一來對於選擇栽培方式就異常的關鍵,不管是拋秧、機插、手工這都是廣大江漢平原老百姓的選擇,江漢平原現在60%以上的種植面積都選擇了水直播,這種方式特別的省人工。

對於水稻種植來說,栽培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這個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不管哪種方式,節本增效是關鍵的。對於水稻來說,產量的大致決定量是你田中的基本苗,水稻的千粒重這些因素,其次就是植保的問題,肥料供給的合理,農藥控制病蟲,水稻是否倒伏等等。

水稻是我們老百姓的口糧,中國的糧食一定要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裡,穩產增收才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龍蝦說



這是水稻三大插秧方式,從理論上講拋秧是高產的,但是實際中還是機插最高,至於手工栽植,應該是價值最高,因為有機稻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下面我們來分別講一下它們的原因:

為什麼說機插產量最高?因為機械插秧秧苗棵數最有保證,行距株距都是控制最嚴,農村有句老話,豐收之年,不收無苗之田,水稻要想高產,必須達到有效棵數。

機械插秧另一個高產要點就是,

可根據田地情況,調節秧苗的深淺,硬地不漂移秧,軟地插不深,它雖然達不到,拋秧那種淺度,但是比手插要淺很多,現在的機械都是靠彈力,把秧苗彈入泥中,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機插傷根,緩苗慢於拋秧。

機插還能控制秧苗的下苗量,多少全由農民決定,也能根據不同的水稻品種要求,插出不同的行距株距,以滿足水稻不同品種分櫱能力不同的缺點。

為什麼說拋秧理論上最高?因為拋秧有一個最大的優點,是機插手插比不了的,那就是淺,水稻插秧全靠淺字高產,淺就生根快,淺就分櫱多,淺就緩苗快,淺就長葉快,所有種水稻的農民插秧全部追求淺,淺是高產的前提。

拋秧完全滿足淺字,但是沒有滿足秧苗的有效棵數,再有在拋秧的時候,限制又太多,太大的風,拋不了,拋到哪裡,人只能控制大致方向,稀厚密度不均,不能達到理想的距離要求。



而手工栽植為什麼說它價值最高?因為未來高品質的水稻是農業的基礎,有機稻,無機稻,綠色,等等都是未來農民要走的方向,水稻的重金屬含量,會限制水稻的發展,重金屬含量高的,賣不動或著價格低,因為它對人體有害。

到那時機插就不如手插,機械在幹活的過程中難免漏油,這是機械的致命傷,漏油重金屬就有可能超標,所以高品質的水稻一定手插或拋秧的多。

無論是拋秧,機插


還是手插,哪一個都有不同的需求,在未來產量高的,不一定賣過產量低的,品質決定價格,價格決定一切。希望可以幫助到你,歡迎大家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