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什麼意思?

leonides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此處描寫戀愛心理,類似篇幅,《詩經》中還有很多,可見詩經的時期的風氣十分開放。而孔子也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至於後來的儒教的發展出現的各種繁瑣的非人性的要求那就是後來的事情了!詳細可查詢其他相關內容。

  [題解]  這詩寫一個女子在城闕等候她的情人,久等不見他來,急得她來回走個不停。一天不見面就像隔了三個月似的。末章寫出她的煩亂情緒。出處二:曹操《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歌行》曹操中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現在的統一觀點認為該處表達作者對賢才的渴望。


吾愛lu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看到很多朋友對“青青子衿”這四個字長篇大論解釋,學識淵博固然值得敬佩,但是無月竊以為大可不必如此,太過細碎,咬文嚼字過了頭,便有掉書袋的嫌疑了。

青青子衿

青青子衿,簡單來說就是指的古代的讀書人,因為那時候的讀書人喜歡穿青色的長衫,所以,青青子衿就是泛指古代讀書人。

一代儒生,一襲青衫,說的就是這麼個意味。

悠悠我心

簡單來說,就是我心所求的意思。

兩層意思

這裡的所求有兩層意思。

一類意思是大家都知道的,女求男。

古代的讀書人和今天的讀書人不同,今天是義務教育,滿地都是讀過書的,古代培養一個讀書人很不容易,往往一個鄉里,讀書人都屈指可數。

讀過書的人知書達理,說話做事都和普通人不同,在人群中顯得脫穎而出。

而且讀書人打扮也都清新脫俗,不像那些在田裡勞作的粗糙漢子。

對於廣大女子來說,心裡想的那書生就是少女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即儒雅,又容貌清秀,當然都希望嫁給那儒雅的俊俏書生了。

另一類意思,就是表達求賢若渴的心情。

古代先是舉孝廉,後是科舉登科,讀書人,就是王侯將相心目中的那些賢能之士。

此處,求賢若渴的心情,絲毫不亞於少女萌動的春心。

這就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想要表達的意思了,喜歡無月的朋友可以關注,大量精彩內容分享給大家。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初讀不知詩中意,讀懂已是詩中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詩經·鄭風·子衿》,是詩經裡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一句也是千古以來人們耳熟能詳的佳句。

那這句詩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是什麼意思呢?

原文如下分為三段: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子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衿,即襟,衣領。古代的衣服領子和衣服是連在一起的,青青子衿,就是青色的衣領,也就是在領口的位置。


這首詩是一首戀人之間的情詩。詩人是一名女子,她所愛慕的男子是一位身穿青色外衣領的男青年。這是這首愛情詩的第一句前半句,一上來寫的是愛慕的人的青色的領口。

林棲品讀詩經時說,這句千古佳句寫得實在太好了。

有人會說,這有啥好了?不就是寫青色的衣領嗎?

如果讓你去描寫心愛人的樣子,你會怎麼寫?你或許會寫戀人的容貌,戀人的神情,或者言談舉止。

我們看這首詩歌裡,詩人描寫什麼了?我們看不到詩人心愛的男子到底長什麼樣。

雖然詩裡沒有寫他的容貌,也沒有神情描寫,卻只寫了他的衣領和玉佩這樣的細節,而這就是文學上非常細膩之處。

這樣的細節,寫出了詩人看戀人的視角,這就是文學的絕妙之處。

在古代,處在愛情中的女子,是非常羞澀、矜持而含蓄的,面對心愛的男子,她都不敢抬頭看,她的目光是略微向下的,害羞的,所以她視線範圍內是戀人的青色衣領和他隨身的青色玉佩。


她低頭的視角,她的矜持,她面對所愛之人時的那份緊張和羞澀,細細品讀才能品出這千古佳句的妙處。

《毛詩》裡將“子衿”解讀成學子,這也被很多大家派所認同,所以現在“子衿”也成了一種指代學子的標籤。《詩經》裡很多詩,每個人讀都會讀出不一樣的感受,這也是經典流傳千年仍為經典的原因。

回到這句詩,詩句的細膩文字背後寫的是這樣一場青澀美好的愛情,這位女子的微妙情感,真是低迴無限,意味綿長。

清代的王先謙在《詩三家義集疏》裡寫道:“悠悠我心者,不得見而思長也”

意思是女主人公對所愛之人的思念之情濃烈無比,而又因見不到戀人,心中空洞寂寞,憂傷難耐,思念綿長。

詩的後半部分是寫女子的因思念產生的小埋怨。出於女子的矜持和羞怯,我不去找你。

即使我沒有去看你,你怎麼就不主動來找我呢?想你的心情抑制不住,你不來,我又不能過去找你,我就每天登上高高的城樓向遠方眺望,希望能見到你的身影。一天見不到你的身影,就如同隔了三個月那麼長。

這寥寥幾句,就生動形象地刻畫了女主人公焦急難耐的心情。她等不來男子來看她,這對她來說是無盡的煎熬,於是她吃力地爬上城樓,不時地向遠處眺望。

結尾一句“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更是成了男女間表達相思之情的千古絕唱,唯美動人,又淋漓盡致。

初讀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我是樂兮,愛讀書,喜歡文字的溫度和美好。如果我的文字能給你帶來溫暖和美好,請轉發,關注。

簡樂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詩經·鄭風·子衿》

青青:黑色。古代青指黑色。

子:男子的美稱

衿:衣領

悠悠:這裡我認為是思念憂慮的樣子

可譯為: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原文為: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 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 子寧不來

挑(tao )兮達(ta )兮 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 如三月兮

子衿,子佩:以物代人,睹物思人。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又在嗔怪這位男子,既無音信,又不來見她。很是生動。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更是表達出了對這位男子的思念之情深。



顧念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詩經·鄭風》。這首詩寫一位男子在城樓上等候他的知己久等不見,急得來回走個不停。

“青衿”一詞在古代詩文的用典中均作“青年學子”,這種語義仍然保留在現代語彙中。

語境中的《子衿》的詮釋:

朱熹目《子衿》為“淫奔之詩”,最關鍵之處就是對“青青子衿”句的重新註釋:“青青,純綠之色。具父母,衣純以青。子,男子也”。

如果照朱熹的解釋,“青衿”,並不特指青年學子,而是對一般青年人的稱謂。

那麼對男子如此熾熱的思念自然應該是女子才對,所以這首詩也應該是對“戀情“的描述。只是,朱熹的這一解釋並未被後人所認可。

“青 衿”仍被認為是“學子之服”。

除了首句“青青子衿”外,還有“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嗣音”者,學習禮樂也。可泛指學子在校所修習的功課。

這個意思可以是說,穿著青色校服的同學呀,讓我好生思念。即使我不去找你,你難道就不回來學習禮樂了麼?

很多解釋,把他接受為:同窗好友,一起學習。等待對方返校歸來。

從漢代到清代,由於詩教傳統,人們都不承認這是一首熾熱純情的愛情詩,對《子 衿》各章句的具體詮釋都在圍繞“詩序”所揭示的“刺學校廢也”而進行。

青青子衿,屬於古代學子的同窗之情:

最早對《子衿》進行註解的是西漢人,《毛詩序》認為是:“《子衿》,刺學校廢也。亂世則學校不修焉。”東漢《鄭箋》、唐《孔疏》與《毛傳》一脈相承。

如此詮釋《子衿》便與學校教育聯繫起來,這首詩的相思之情,比起戀愛系講的應該是同學之間的情誼。


而“青"充滿生機孕育希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八個字,意境綿長含蓄,讓人聯想到初春的生機勃勃如同學子正值青春的大好年華。

同時,《詩經》本身是對愛與美的歌頌,充滿了意境。

首句“青”翻譯為“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突出了主人公的學子身份。也寫出美好的情懷。

“在你我青春在最好的年華里,你我初見,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如此情懷,像極了古人的“青春之歌“,充滿了美好的意境。

具有“帝之詩"情懷的詩人“曹操”,也曾在《短歌行》中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為詩句增添了情懷和意境。


四城風月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詩經·鄭風·子衿》,是詩經裡流傳最廣的一句話。

全詩如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這首詩的意思是:

你的衣領是青色的,我的心境是悠悠的。

即使我沒有去會你,難道你寧願斷音信?

你的佩帶是青色的,我的思念是悠悠的。

即使我沒有去會你,難道你就不能前來?

尋找你呀兩眼望穿,我就在城門閣樓上。

一日我看不見你呀,就像三個月那麼長!

這首詩敘述了一個女子對一個身穿青色長衫的公子濃濃地思念之情,從日思夜想,到來到城門閣樓上眺望,來回走動,心煩意亂,就是不見心上人出現,或者有書信傳來,想起他穿著青色長衫的瀟灑模樣,更是思念不已,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其中,表達了那種少女即思念戀人,又幽怨、惆悵、埋怨之情,真是剪不斷,理還亂。

歡迎點贊、留言、關注,個人觀點,歡迎交流互動,共同學習提高。


大夫覺成


在我第一次讀這句話的時候,腦海中就浮現了一幅畫面,一位窈窕淑女在城樓上眺望著並淺聲吟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她在等待著那個衣服純青的人兒。這句話出自《國風·鄭風·子衿》,詩經裡面非常有名的一篇。

青青子衿(jīn)

青色是一種美麗而憂傷的顏色。

①青衿,指漢民族服飾。直譯為戀人的衣領,但其實指的是扮作春神的年輕人所著的青衿。

②子:指的則是男人。

青青子衿,就能波動人心中思念的人;

青青楊柳,總會勾起送客離別的場景。

在滿眼青色的季節裡,灑滿了離情和傷感。

悠悠我心

①悠悠:指的是憂思一直綿延不斷

②我心:指的是焦急等待春神的少女之心。

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待她的戀人。我們都會因為氣味,陽光下的白襯衫或者一些小細節對一個人好感加劇。“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麼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

曹操著名的《短歌行》也曾引用了這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說的不是兒女情長,而是作為一名著名的政治家,表達對賢才急切的渴求。




早安讀書


你好,我來嘗試回答: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有兩個出處,其一是出自《詩經·鄭風》:

《詩經·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分而解之:

青青子衿----青青即青色,青青的;子:你;衿:衣領,這句意思是青青的是你的衣領。又因為周代讀書人是穿著青領的服裝,說明“我”思念的人是一個有才學的學士。

悠悠我心----“悠悠”這個詞有需要討論的地方,估計也是提問者想提問的問題主要所在。但是一般搜索這個句子的解釋,“悠悠”也就是譯為悠悠的,讓人甚是疑惑。

其實“悠悠”在古代有很多的解釋,例如

《楚辭·九辯》:“去白日之昭昭兮,襲長夜之悠悠。

這裡面的“悠悠”是長久、久遠的意思。

又例如

《孔叢子·對魏王》:“今天下悠悠,士亡定處,有德則往,無德則去。”

這裡的“悠悠”是飄忽不定,也就是動盪的意思。

那麼悠悠我心的“悠悠”能解釋為飄忽不定嗎?再來看這一句:

《詩·邶風·終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

同樣是詩經裡面的悠悠,這裡的解釋是“思念貌;憂思貌”,而且“莫往莫來,悠悠我思。”恰好也和“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幾乎相同。可以說,“悠悠我心”的悠悠意思也是“思念貌;憂思貌”的意思了。你可以想象成:一位豆蔻年華、情竇初開的女子,思念著一位才華橫溢的學子,但是偏偏又久候不來、書信隔絕,女子那種內心焦急不安、悵然若失,愁聚眉峰、望穿秋水的樣子。

所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思可以為:那穿著青色衣服的人呀,我內心是多麼的思念著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第二個出處是曹操《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在這裡的字義還是和上面一樣,但是曹操作為一代梟雄,自然不會是對一個男子表達相思之情,即使這個男人是多麼有才學。因此結合詩歌整體,可以理解曹操表達的是一種“期待、等待”的意思。曹操感嘆人生苦短,建功立業要及時,所以對於人才是求賢若渴。

因此“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在曹操的詩裡應該理解為:那有才能的學子呀,我內心是多麼期待你的到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有淺陋之處,多多包涵~~~


文藥書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詩經·鄭風·子衿》。

“青青”表顏色,我覺得是黑色,是周朝時讀書人的服飾,“青”本身有黑色的意思,如“青絲”就是烏黑的頭髮,黑色在周代是一種象徵高貴的顏色。

“子”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如“孔子”“孟子”等。

“衿”是衣服上靠近衣領的部分。具體看下圖: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說青青的你的衣衿啊,牽掛著我的心。“悠悠”應該是憂愁思慮的樣子。用“衿”代指男子,表明男子讀書人的身份的同時,我私下想象一個高大英俊的男子胸前偎依一個嬌小可人的女孩子,衿的位置是女子視線所容易看到的,還能聽到男子的心跳聲。

讀這兩句總想起幾句歌詞——想念你白色襪子和你身上的味道。

既然想念就是不見,這兩句詩緊接著是“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就是說縱然我不去找你,你怎麼就不給我捎一點音訊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可見這兩句是女子思念愛人的句子。不過曹操在他有名的《短歌行》中化用這兩句表達對人才的渴慕。

查到一個有意思的評價,分享一下:

錢鍾書指出:“《子衿》雲:‘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子寧不來?’薄責己而厚望於人也。已開後世小說言情心理描繪矣。”(《管錐編》)

好風讀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詩經·鄭風》。這首詩寫一位男子在城樓上等候他的心上人久等不見他來,急得他來回走個不停,一天不見面就像隔了三個月似的。

全詩三章,採用倒敘手法。前兩章以“我”的口氣自述懷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對方的衣飾給他留下這麼深刻的印象,使他念念不忘,可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清代的程廷祚就認為《鄭風·子衿》一章就是描述兩位男子相互愛戀的詩。一日不見,如隔三月,可見這兩男相悅已經熱烈到了何等程度。

全詩五十字不到,但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的焦灼萬分的情狀宛然如在眼前。這種藝術效果的獲得,在於詩人在創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詩中表現這個男子的動作行為僅用“挑”、“達”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劃他的心理活動上,如前兩章對戀人既全無音問、又不見影兒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獨白。兩段埋怨之辭,以“縱我”與“子寧”對舉,急盼之情中不無矜持之態,令人生出無限想像,可謂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內心獨自,則通過誇張修辭技巧,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其強烈的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可謂因誇以成狀,沿飾而得奇。心理描寫手法,在後世文壇已發展得淋漓盡致,而上溯其源,此詩已開其先。
所以錢鍾書指出:“《子衿》雲:‘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子寧不來?’薄責己而厚望於人也。已開後世小說言情心理描繪矣。”(《管錐編》)

後來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的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意思為穿著青衣的士人呀(因為漢代太學生是穿青色的衣裳的),是我心所仰慕的,因為你們的原故,我思考該如何招攬你們。這幾句詩表達了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情。

曹操《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