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回民街和永興坊哪個好?哪個能代表西安美食?

嗯應該叫什麼


我剛從永興坊回來,永興坊真的不好,本來想在那裡吃頓飯,結果人太多了,就餐環境太差,東西也貴,比如,一杯酸梅湯,平時2元一杯,易拉罐的4元,但在永興坊,一杯酸梅湯10元。

摔碗的項目,我個人極度不認可,還嫌這個地球垃圾少嗎?

回民街只是西安美食中代表回民飲食的一個美食區,並不能代表陝西或西安的全部。永興坊是把陝西各地的美食集中在一個地方展示,但因為空間區域太狹小,並不是適合享受美食的地方。

真正的美食各有各的體會,一般情況下,你只會發現於西安的大街小巷,而不是集中在某個區域,只有老西安人才會了解大概。比如肉丸胡辣湯,東西南北郊都有有名氣的店鋪,排行榜並不能完全代表真實情況,一些排名稍後的或許比排名前位的還要好,這是我花費了好長時間,嚐遍了排名前十幾位的肉丸胡辣湯後得出的結論。

西安的美食起碼有兩點需要改進,一是就餐環境,很多蒼蠅店令人搖頭不止。二是出品要精緻,北方的美食與南方的美食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區別是,南方的美食常常做的比較精緻。肉丸胡辣湯是一種不錯的美食,但做的太粗糙,有少量的幾家還可以,大多都很粗糙。

西安的另一個美食品牌是袁家村,個人感覺比回民街或永興坊要好一些,據說加入袁家村的商家都必須經過嚴格的篩選才可以加入進來。相比之下,袁家村的餐飲也不斷的在漲價,似乎已經高於其他街面上的同類美食了。

真正好吃的,只能在大街小巷去找,當然,回民街,永興坊和袁家村都有一些好的,個人的口味和愛好不一樣,吃了才會知道。











萋萋采采


作為西安的資深吃貨,我的答案是,都代表不了。

回民街就不說了,專門坑外地人,東西要比外面的貴一倍。而且東西也難吃,所以來西安,我建議大家在回民街上逛一逛,感受一下就好了,如果想吃東西,可以去回民街後面的灑金橋感受一下,相對好一些。

永興坊就更不用說了,如果說回民街還有一些文化底蘊的話,現在的永興坊也就剛剛建好了沒幾年,上次我吃了一圈,真的沒啥好吃的。

如果要吃,我建議可以來袁家村吃,東西比較全,而且味道都還可以,就是人太多,不好佔座。

當然,回民街裡確實有幾家店還是可以的。大家可以去網上搜一搜,有資深博主推薦哦。


孕爸料理專家


第一:歷史沿革上來看,回民街歷史悠久,各種熟知的老店本地人去的比較多。永興坊屬於西安發展過程中,政府重點打造的人文旅遊項目,把西安以及陝西一些比較有特色的餐飲小吃引進過去,形成一個合集。

第二:從口味上來講。吃這個東西,起源地還是非常重要的。隨著互聯網的發達,回民街的性質也在發生著變化,有的堅持,有的墮落,商業化比較嚴重,比如鼓樓向北的西羊市,基本門面也都被外來商戶佔據,正宗的不正宗的都有,魚龍混雜,原有的好味道基本不在,大皮院也一定程度上收到影響。本地人去的更多的是灑金橋,橋梓口,大學習巷等等,好吃的還是不少。永興坊則從一開始就借力互聯網經濟,迅速躥紅,對外地遊客來講,方便,因為集合在一起了。但是口味上來講的話,不敢用正宗去肯定它。

第三:從旅遊的目的來看。如果想拍拍抖音,短視頻,永興坊屬於新建的,整體規劃環境都要好一些,給遊客的印象好感肯定是加分。如果骨灰級吃貨,想尋味西安的話,回民街是一個比較好的去處,提前做好功課,連吃帶逛,跟老闆聊聊天,也能瞭解一下西安近些年的變化。

第四:陝西美食的代表,我覺得不能用回民街或者永興坊去做片面的代表,比如說陝菜,雖不在八大菜系之列,但其中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這個恐怕更能代表西安或者陝西,回民的清真產品,應該算是西安的一個特色亮點而不是以偏概全的一概而論。

以上個人粗淺看法,不妥之處,歡迎大家提意見。


吃喝最西安


現在永興坊是無數旅行團接待外地遊客在西安遊玩的美食地標。

老遠就聽到永興坊內無比熱鬧,無數來來往往的人穿梭其間,吃喝玩樂+拍照,逛得不亦樂乎。

在人手一個抖音的時代,網紅被大家賦予了神聖的地位,彷彿無論什麼東西什麼地方,只要“網紅”二字加持,基本就相當於鍍金加冕,無數人會跟風效仿,來此圍觀打卡。

2018年,永興坊便是如此,光一個摔碗酒,就足以撐起永興坊的半邊天,每天引來數萬人排隊摔碗……

2019年,在抖音神話日漸遠去的歲月裡,和曾經的壯觀景象相比,網紅摔碗酒似乎略顯蕭條。

但站在永興坊門口,人群不減反增,往來人口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彷彿大唐繁盛的“唐城108坊”壯景再現!

或許很多人驚奇,永興坊居然沒涼?

誠然,短視頻營銷會退潮,網紅會過氣,永興坊之所能屹立不倒,是因為它從來不是一個單純靠“網紅”標籤存活的寄居者,而是有美食和文化打底的實力干將。

關於永興坊的歷史,不必過多贅述,很多瞭解西安的人都知道,這處曾為唐朝魏徵府邸舊址的地方,和順城巷共同彰顯著這座古城的歷史底蘊。

永興坊大致分為三個部分,陝北、陝南和關中,各自代表性美食羅列其間。

如果說回民街是西安最有代表性的清真美食江湖,那麼永興坊,便是陝西美食的大本營。

歷經數次以身試吃,感覺這裡值得親自排隊去吃的實力美食真不少!

子長煎餅

作為只知道陝北洋芋擦擦的我而言,初次吃到子長煎餅,就直接淪陷。永興坊這家跟在陝北時吃到的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永興坊這家每次來不等半個小時基本吃不上。

真的太火了,裡面桌子全滿,外面的炕上都滿滿當當,薄薄的煎餅裡裹著豆腐乾或者韭菜雞蛋餡兒,沾上醬汁兒,入口真的絕了。

柞水洋芋餈粑

或許你沒吃過餈粑,但都曾經刷到過兩位大叔賣力地掄餈粑錘的視頻,沒錯,就是這裡了。

作為特色陝南美食,西安賣餈粑的地方並不多,因為它需要把土豆蒸熟,再用餈粑錘碾成泥,再用力打成拉絲狀。工序和力度都頗為講究,如果想嚐嚐,永興坊這家是不錯的選擇。

西安竹籤肉

還沒走到跟前,就聞到濃郁的烤肉味,打算順著味道去排隊,走到跟前才發現長長的隊伍已經排了幾十號人。

小哥哥在“後廚”麻利地翻著籤子,肉在鐵板上滋滋作響,發出誘人的香。15元30串也是很划算了。

綠豆涼粉

夏天晚上,當你在吃完豬蹄、葫蘆雞、biangbiang面之後,隱隱看到綠豆涼粉四個字,就彷彿看到救星。

跟日常見到的塊兒狀涼粉不同,這裡是用工具剌的涼粉,酸爽滑溜的涼粉來一碗,很夏天!

寧強核桃饃

核桃饃是漢中特色,核桃切碎,鑲嵌進饃饃裡,加熱後,核桃油香和麵香融為一體,又薄又酥脆,很多人來都是幾十個地帶走。

乾州麻花

西安能做出這種麻花的,大概只有袁家村和永興坊了,順著門口的透明玻璃望進去,一邊正在搓麻花、炸麻花,一邊是售賣的成品。

軟硬兩種,軟的比較適合牙口不好的老人小孩,酥脆的則是年輕人的最愛。10元4根,很香喲。

毛筆酥

路過曾經紅極一時的毛筆酥,門口掛著“網紅打卡地”的牌子,來往的人潮中不時有幾位跑過去來一支。

西安人或許已經對此司空見慣,如果帶朋友來,可以買一支體驗一把!

網紅豬蹄邊上,年輕人正搖著轆轤頭合影留念。

顯眼的玉米牆上,部分已經被來玩的好奇寶寶剝禿嚕了。

摔碗酒,電視上還在循環著它的昔日榮耀,整理隊伍的小哥不停地喊著,五塊一碗……

網紅浪潮退卻,永興坊並沒有涼。或許對於真正有實力的店而言,宣傳只是有力的推手,讓更多的人知道和體驗,但他們不是單方面的需求輸出,而是實力美食和流量的彼此成全…



跪射俑


雖然有很多人吐槽回民街因時代的召喚而變得同質化,但是壹周君還是覺得不論樣子怎麼變依舊改變不了它經典的實質,老字號、口碑店仍比比皆是。

至於永興坊,在西安源遠流長的美食文化中絕對算是個新人,建於唐朝魏徵邸府舊址,在西安這座從不缺古建築的城,又添了一片“坊”式成員。永興坊的美食呈現出地域廣泛的特徵,也就是說,它主打整個陝西的特色美食,比如有關中、西府、東府、陝北、陝南等。

相比而言永興坊吸引的外地遊客同樣更多,但是壹周君在當地的朋友和壹周君有同樣的感嘆,雖說是主打陝西小吃,但是商業模式蠻濃重,地道這二字在永興坊的小食中略顯遜色。記得壹周君曾和朋友吃過一次永興坊的米皮,味道雖然說得過去,但是有改良的嫌疑,少了些韻味。

永興坊現在成了外地遊客拍照打卡的必經之地,抖音上的人氣視頻也為永興坊颳起一陣網紅風。不可否認裡面的環境整潔、店鋪嶄新,但是不論是吃食還是氛圍,相比起回民坊總覺得欠那麼點兒意思。



回民街的區域其實蠻大的,北廣濟街、北院門、西羊市、大皮院統統都包含。探尋回民街美食,壹周君喜歡去比較僻靜的小巷小街轉悠,遠離了喧鬧的商業的小攤小鋪,頗有真正的西安回坊的味道。有些當地人喜歡從橋梓口進,喧鬧聲小些,心更能貼近老西安的韻味。


回民街區域大,美食也更多,而且隱匿在深巷子,默默無聞的美食也多,菜蛋夾饃、小酥肉、酸湯水餃都是極經典的。


武漢壹周


回民街永興坊其實都不錯,就是被咱本地一些稼娃給黑了,要說貴真不知道有多貴,人流說明一切!西安人歡迎全國各地遊客光顧回民街(有興趣應該去廟后街灑金橋那邊的回民街)歡迎光顧在唐朝名相魏徵府邸原址上修建的永興坊,這裡是陝西各地小吃薈萃之地,關中陝北陝南美食,還可以聽著名的的陝北說書,應該可以了吧,反正我每次帶外地朋友去這倆地方都會得到稱讚,資深本地吃貨就別插嘴了,咱的地方你懂我也懂[捂臉][捂臉][捂臉]


胡言酌


其實各有各的好,回民街相對來說面積更大,歷史更為悠久。但是永興坊作為新起之秀,環境也很好,人流量也是巨大的。個人覺得按地理位置,歷史來看,回民街還是不可替代的。


健康一線


永興坊比回民街強十倍,首先衛生比回民街乾淨;第二飯茶質量.數量強於回民街;服務熱情太度好;最關鍵是不騙人而且整個市場管理有序,各方面都強於回民街,回民街商業開發過渡,只能騙外地客,人,西安人對回民街已徹底失去信心。


吾也788


都是西安寒人去吃


武吹第一人


回民街好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