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農民工為什麼不願外出打工了是什麼原因?

cdh123


我本來就是農村人,然後爸媽都在老家工廠上班,很多人都在問我爸說幹嘛不出去打工呀,在家這麼辛苦錢還掙的不多,我爸就說假如我出去打工的話一個老太太沒人照顧(這裡指照顧的意思是我媽不太會照顧人,還容易出現婆媳矛盾之間的問題)還有一個弟弟因為腳有點缺陷所以不能騎自行車,(在讀初中,)所以每天上課下課都需要人接,這是一點走不開,等各種原因,(只代表我家)


機車手周星星


現在正在收秋,我舉一個自己的現實的例子來說一下,農村有玉米收割機,收一畝地60元,開三輪車拉家裡大時風車50元,小三輪車30元,一天可拉十幾趟,算一下幾天就可以掙幾千塊錢,還不用擔心欠錢,立馬現結。收割機一天收60畝可掙3千多,開車師傅一天300元,不用說收麥子時,農村現在無人機打藥,賣水果,賣農產品。這樣一來去城裡打工的人少了,人手不夠,則工地上就會出現金找幫工,反而得給農民說好的,否則就沒人去幹,現在我種的地多,平時都找不到人幹活,價格低了也找不到人,所以現在的農民肯定不願意去外出打工了。


情人節的早上629


農民工不出來打工這是少數的,以後可能會更少,我這邊廣西梧州藤縣小鎮,做泥水工八小時一天350,何必千里迢迢找一個比在本地多幾十塊一天的工作,而顧不了家裡,國家在發展,扶持農村回鄉創業,很多老闆回鄉自主創業了,還有很多優惠,租金,人工便宜許多,比大城市好多了,再說,現在在城裡面熬著的基本都是80後!90 10的房貸車貸沒有那麼普遍,所以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歡做的事,不會硬來強撐著涯日子。都會尋找自己喜歡做的事,不管他工資高或低


生來就是天賦異稟


農村人在家務農慣了,有的就不願意離開家鄉出去打工。井離鄉的滋味,農村人在家土生土養。習慣家裡的農活,過得自由自在的生活。出去打工受約束,還受氣,沒什麼工作的經驗。所以說還是在家好,很多農村人在家習慣了,出去呆不了幾天都想家都回家去了。家裡有地,雖然種地不賺不了幾個錢。也不捨得荒了地,現在農村人在家可不那麼累了。都不用人工幹,有機器。不像以前種地那麼累了,都是人工。這都是機器化的啦,所以說種地不辛苦了。出去打工也賺不了幾個錢,還辛苦。時間又長,幾千塊又一天干十五六個小時。那種辛苦辛酸,只有打工人才知道。沒打過工的人根本體會不了那種苦。我在外面打了10年工。不知受了多少委屈,受了多少氣。今年我在家帶孩子了,過得自由自在的生活,現在叫我去打工,我都不想打了。


梅子千里來相會


個人分析和觀點

第一、上班時間長

為了趕工程,包工頭要求農民工加班加點的幹活,基本上都是早上六點鐘就要起床幹活了,中午休息一個2個小時就繼續幹活到晚上8、9點鐘,甚至有時十一點都是有可能的,上級叫你做什麼就得做什麼,雖然工資是比其他的行業高,不過裡面的累,你沒有體驗過根本感受不了。

第二、拿不到錢

在工地上最擔心的就是老闆跑路,畢竟那些都是大家的辛苦錢,不過這種事他們也無法預算得了,不做回家又沒有其他的收入,所以只能靠運氣,運氣好的話就能順利的拿到錢,這個是他們最困惑的。

第三、思念家人

家裡要是有人在工地上幹活,就知道,他們平時是不能回家的,一直在工地上幹活, 都是到其他的城市去幹活,好的話就是一年回一次家,有的隔幾年才能回一次家,連的孩子都不認識自己了,甚至害怕自己,所以說很多人,都不忍心把孩子留在老家,一個人外出打拼,時間長了會與孩子之間發生隔閡。

結束語:大多數農民工在大城市打工,他們是這個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很多人瞧不起他們。生活太不容易了,他們只是努力工作,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已,希望那些老闆和包工頭不要為難農民工,對他們多點理解,多點尊重。


壯鄉石頭


很多農民已經不願意外出打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內因,也有外因。

第一,內因方面,主要是家庭因素。(1),放開二孩生育政策以後,許多原來隻身外出的打工者為了生育二孩,照顧家庭和孩子,不得不放棄外出打工掙錢的機會;(2),長期在外打工的年輕人特別是單身者,有了一定的積蓄,到了一定的年齡,都要回家蓋房娶妻生子或者嫁人,照顧老人和家庭;(3),外出打工,畢竟是背井離鄉不得已而為之,如果不是為了生計,有誰願意拋家舍業、妻離子散的外出打工呢?

第二,外因方面,主要是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近年來,廣大農村的經濟社會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基礎設施也得到了較大改善,國家又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和措施。因此在外打工多年,學到了一技之長,或者有了一定經營管理經驗和資金積累,就回到了老家紛紛做起來老闆,有開網店銷售當地農林土特產品的、有搞加工的,有搞現代種養殖業的,等等。許多人因貧窮而打工,因打工而創業,因創業而致富奔小康。

同時,近年來各地紛紛招商引資,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和崗位,為農民工就地就業提供了機會。

因此,許多農民工都不願意外出打工了。


趴地松


打工就是過去窮人為了生存、謀求生計離開家鄉,離開親人給別人幹活,過去叫攬工或者當長工。每當遭受嚴重自然災害,遇到極度困難的時候人們離開故土,出門求生。歷史上的“闖關東”、“走西口”、“滾南路”就是大規模的外出打工現象。我國建國初期的三十年,實行閉關的計劃經濟,農民工守土務農,固步自封,走出去就是“外流”,是資本主義思想,還要受批判,人們的吃穿住行用都嚴格按計劃進行,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允許農民工自由流動,中國出現了又一次外出打工現象,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南方首先開放,設立經濟特區,長期受飢餓的大批農民工,到深圳,下廣州去創業,謀致富湧現出一大批創業打工仔;

二、城市發展建設高速發展,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大批農民工,農民工積極投入;

三、象吹氣球一樣發展的房地產的突飛猛進興起,需要大批的農民工建築隊伍,農民工踴躍參加;

四、國家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如鐵路公路等建設需要大批的農民工出力,農民工義不容辭;

五、國家實施城鎮帶動戰略,鼓勵農民工進城務工,農民工自願參加。

隨著國家的強盛,特別是力度最大的精準扶貧政策,使大批貧困的農民工解決了溫飽問題,過上了小康生活,出現了農民工不願出門務工的現象,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農民工地位低,出門三輩小,到處受人氣,得不到應有的權力;

2、勞動保障制度不健全或者得不到落實,農民工的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安全保障甚至工資待遇和發放都得不到保證;

3、農民工進城務工,家裡土地閒置無人耕種,住房成為空巢,而城市房地產價格高,且生活成本高,農民工又沒有固定的收入,長期下去城裡無法安身,農村也會失去固土;

4、離家容易回家難。過去國家出賣戶口讓農民進城落戶,但農民工老了,要求迴歸故土,落葉歸根,但戶口無法落地;

5、農民工背井離鄉,外出打工,造成夫妻兩地分居,出現感情移情,孩子無人撫養,出現妻離子散,家破孤單的光棍生活。

總之農民工現在過上了吃飽穿暖的小康生活,誰還願意出去過艱苦而沒地位的打工生活,俗話說“好出門不如歪在家”,只要吃穿都不愁,誰願離開老婆熱炕頭。


這裡有你感興趣的事


隨著近幾年農村地區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很多農村地區現在也變得越來越富裕了。也產生了很多賺錢的機會。

一、農村地區正變得像城市一樣便捷

大家都知道一個現實,為什麼之前有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從農村裡出去,到城市裡找工作?那是因為之前的農村地區特別貧窮,和城市裡根本無法相比。就只說交通吧,城市裡的柏油馬路,而農村只有鄉間小道還是一些土路。沒有便利的交通。就無法完成城市與鄉村的溝通。因此,農村地區的消息一直比較閉塞,不像城市那樣信息完善發達,也就造成了農村地區的落後。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隨著國家的支持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農村地區已經開始通向四面八方,正在努力向城市靠攏,工作機會也變得多了起來。

二、城裡工作也不好找了

之前只要從農村地區去城市裡打工,基本上都能找到工作,那是因為城市裡對農村地區工人的需求量很大,而現在農村地區因為出去的人越來越多,城市裡的工作崗位也變得越來越少了。即使是有工作崗位,工作的力度也變得越來越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也比較高,租房、吃飯等等什麼都需要買,除去開銷工資也所剩無幾。

三、新的機遇已經出現

在農村地區完成初步的發展以後,很多鄉村的道路已經完成了工程上的改造,城鄉之間的距離已經大大縮短,路上的時間也大大縮小。城市和鄉村之間的距離正在逐漸拉近,因此也興起了許多農家樂,觀光遊,採摘園等,可以說,農村地區迎來了新的發展機會。而且目前城市裡的人們開始注重綠色食品,而這正是農村地區所特有的東西。雖然只是在農村裡工作,幹活,也可以賺到很多的錢了。

而自己的家就紮根在農村地區,因此在農村地區工作生活也能和家人待在一起,空餘時間還能陪陪家人,照顧自己的孩子,不然他們成為空巢老人,不讓他們成為留守兒童,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生活。


輝煌茶品


農村確實有一部分人不願意出去打工了,但是不是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只是一部分,可是這一部分人在慢慢的增多,趨勢再增大,就是說越來越多的農村人不願意出去打工了。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出去了呢?

最關鍵的還是現在的工資增長速度完全抵不上日益增長的物價。還有個非常重要原因就是看著日漸老去的父母和正在長大的留守小孩,他們此時此刻最需要的是陪伴,而內心也是非常的糾結和矛盾,有家的地方賺不到錢 ,能賺到錢的地方沒有家,故鄉安置不下肉身,他鄉容納不下靈魂,這種無時不刻的焦慮感只有我們遠在外地的農民工才能深刻體會到…其實現在不願意出去打工的在趨於年輕化,特別是一些農村年輕男的。只是自己接觸到的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想法。二三十歲的男的,在外面打工打了也有十幾年了,十幾歲就出去,到現在工資很多還只有幾千塊。其實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工資是一方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自由,被別人管制。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羨慕自媒體的人,或者說想從事自媒體,很多人都覺得幹這個自由,還能到處玩。越來越多的人都想在家工作。這個可能也是一種趨勢。

我自己也是80後廣漂多年回農村發展的,目前主要就是養殖種植,幹了幾年了,收益還不錯,比在外面打工上班好太多了,但是自己資金,能力有限規模擴展不上去,賺不到大錢。自己回農村也沒有後悔,還是在努力發展中。
在這裡致敬所有選擇回農村生活創業的人,這可能是大家做出的人生中最艱難而又無奈的抉擇,衷心希望想回農村的,已經回到農村的都一起好好加油吧,祝我們一起成功。


鄉野二麥


首先十分明確的一個觀點是,中國人普遍是安土重遷的,農村人更是不用說,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的去異地發展,尤其是差距並不明顯的情況下,我這裡簡單的通過7個方面簡單說說農民工漸漸不再進城務工這一現象的原因:

1、實業不景氣

一切有因果,我們看到的農民工不再外出務工不過是事情的表象,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同樣的也決定了進城務工這一現象,從08年經濟危機以來,除了互聯網和房地產,我實在找不出哪一個農民工涉足比較多的領域,拿我比較熟悉的製造業來說,07、08年那會一個農民工在我所在的這個行業,成手的大工基本沒有不是月入過萬的,而隨著經濟危機的到來,製造業普遍陷入了不景氣,任務養不活那麼多人,製造業不景氣,基層打工的農民工能拿到基本工資就不錯了,拖欠工人工資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只不過這些年政府做的越來越到位,並不是這些社會矛盾在減少。雖然現在還是和農民工接觸,但感觸最深的就是,不景氣,不景氣,不景氣!

2、打工永遠發不了財,農村開始出現更多機遇

作為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我深刻的認識到打工永遠是沒有出路的,而農村開始出現更多的機遇,要不是老家的派出所出臺了限制大學生返鄉的政策,我早就回去謀發展了,能為家鄉出一份力,又能享受奮鬥的成果,關鍵是在家!多好~

3、戀家,老婆孩子熱炕頭,

不光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漸漸的開始認識到,外界的誘惑漸漸在減少,雖然金錢的匱乏導致我不得不去追逐金錢,但是更加深刻的認識到的是父親母親,爺爺奶奶漸漸增長的年齡,一個人在外奮鬥一輩子到底圖個什麼呢?小時候後續總想著以後要做個科學家,努力做貢獻,而現實證明自己只是芸芸眾生,最大的能耐也就是買個房子,所以何必呢~

4、城市的生活成本較高,工資降低

承上,我說過,農民工比較集中的製造業十分的不景氣,工資降低了,但是生活成本卻是在不斷提高,倒逼農民工尋求更好的歸宿,又或者乾脆回家好了,不是麼~

5、新老交替,老一輩的人老了

落葉歸根是中國人普遍的訴求,所以老一輩的農民工隨著年齡的增長陸續返回老家,不再外出務工。而同時,與之對應的,是新一代成長起來的年青一代人,他們對於財富的訴求沒有那麼強烈,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有了很多可以不用出那麼大力氣就能夠掙錢的辦法,所以對於新一代人來說,外出務工其實並不是最優的選擇,不像是上一代人,選擇的權力太小。

6、一些特殊情況

比如現在的雄安新區,就算是農村的人,現在也是喜從天降,各地都在進行城鎮化建設,徵地是很普遍的現象,農民工手上有了足夠的錢,出去賺個血汗錢的慾望就會變低,還不如自己留在老家幹些輕鬆的活

7、最後,不想提的,比較敏感的話題

保障問題,以及房價問題,農民工在外務工基本沒有什麼保障,正規單位會要求不低於幾十或者上百萬的身故險,作為一個家庭的頂樑柱,外面還是很危險的,出了事真是天都塌了,再一個就是,虛高的房價問題,房子是過多的,不需要那麼多農民工來建設了,農民工為城市化建設出完了力,結果買不起房,只好回老家,這個口在關閉,倒逼農民工去建設起步階段的農村。

被我說的有點悲觀了,其實應該積極的看,時代在進步,一切的現象其實都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