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學校鬧事的,打老師的,告學校的,大部分都是什麼樣學生的家長?

用戶21679676


不是什麼好人!坦率的說,這些人戾氣太重了,連起碼的尊師重教都不懂。事實上,這樣做的後果很嚴重,並且適得其反,有可能導致孩子被拒絕入讀,或者直接被歧視。按照本人的經歷,凡是孩子聽話能夠上大學的,都是因為有好家長,經常與老師溝通交流。家長對老師好,老師就會對孩子好,這是道理之所在,而不是相反。總之,對老師不好的人,難言一個好字,畢竟,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雖然現代社會已經沒有這麼說了,但是尊敬老師還是必須的!



hi123


去學校鬧事的,打老師的告學校的家長一般有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護犢子型。

對孩子溺愛,慣養,嬌縱,包容,遷就,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一切圍著孩子轉,把孩子捧在手心,頂著頭頂。聽不得,見不得孩子受一丁點的委屈。只要孩子受一點點的委屈,不分青紅皂白,不分是非曲直,就失去了理智發瘋一般的給孩子撐腰仗勢。



第二,暴發戶,土豪型。

掙了點兒錢,發了點財,就不知道錢該怎麼花了,就不知道孩子該怎麼管了,就以為天王老子我是老大,就天不怕地不怕,走路都橫著走。大金戒指,黃鏈子,人沒來,聲先到。開口閉口都是爆粗話,誰誰誰他都不放在眼裡,這個世上就沒有幾個人能入他的眼。在這些家長的眼裡,根本不把老師當回事兒。在他們看來,教師就是一個窮教書的,沒錢,沒權,沒地位,就是一個窮酸的書生。



第三,自私霸道型。

這種類型的家長,一般都是橫行鄉里,唯我獨尊,人際關係一般都很差。鄰里四舍一般都不願意和他們交往,覺得攪不過他們便躲得遠遠的。這種類型的家長,一般都是攻擊型人格,就像刺蝟一樣,誰都不能靠近他們,誰靠近他們就會扎誰。



第四,只准自家孩子打別人家孩子,不準別人家孩子打自家孩子型的。

這種類型的家長,只允許他對別人不敬,不允許別人對他不好。只允許他從別人那裡拿來,不允許別人從他這裡取走。只允許自己家的孩子打別人家的孩子,不允許別人家的孩子打自己家的孩子。常常給孩子教:只要誰敢打你,你就給我往死裡打。於是,這些孩子的心裡便無懼無畏,天不怕地不怕,什麼事都敢做,什麼人都敢撞。

說到底,這種類型的家長,就是以自私自利為圓心,以個人利益為半徑,始終都跳不出他的那個圈。



第五,素養較低,道德缺失型。

尊師重教,尊師重道,道德禮儀,禮尚往來等等這些最基本的道德遵循,在這些家長的眼裡和心裡根本就不存在。

他們只知道自己的利益是利益,別人的利益那就算不了什麼。他們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讓孩子長身體長年齡,至於孩子能不能夠成人,成才,成器他們卻從不考慮。

孩子在學校打架,滋事,違反紀律,不學習,搗亂,他們不配合也不教育。但如果學校或老師批評教育孩子,他們卻往往積極關注,積極回應,甚至是揪著不放,大肆渲染,沒完沒了。



說到底,五個方面也就十個字:

溺愛,浮躁,自私,霸道,低品,無德

教育絕不是學校單方面最能做好的事,教育的根在家庭。家庭教育不給力,學校教育就蒼白無力。只有家校共育形成合力,才能對孩子實施更好的教育。


教育探微


我不分析原因,我舉兩個例子。一位同事發現自己班上有位女生(初一)和男生擁抱接吻。

批評教育後覺得有必要和家長溝通交流一下,以提醒家長,注意引導女孩自尊自愛。結果在學校辦公室,當家長聽老師說完因果後,當即說,老師,你叫我來我還以為娃子犯了啥大事,就這呀,反正以後早晚要親的。辦公室老師們聽了目瞪口呆。還有一位同事體罰學生,家長來學校鬧,不依不饒。後來,這位同事聽說我和學生家長認識,找到我調解。這位家長看是我來調解,就說你來這事我就不找這個老師麻煩了,反正娃子也沒多大的事,但是能不能想辦法就這事到學校裡搞筆錢呀。反正是公家的。


想走的樹0423


我想起一件事。

這件事有二十年了。

我哥久在外地。跟村裡的外姓人,不太熟。但村民極可能認識他。

某日,我哥開車進村 ,在村口巧遇本村一騎摩托青年。

千真萬確,兩輛車都是想避讓。

但是 都朝一個方向避讓了三次。

那青年就疑心我哥別他車。

其實,素不相識,誰別你幹啥?

那青年不知怎地 端詳了我哥,大聲問:“你不是xxx家的小兒啊?”

我哥說:“我是又咋著了?”

青年怒火上升:“在x莊,你能咋著?”

“你能咋著?”

倆人撕扯住摔開了跤。也就是說:基本沒動拳。看過打架的都懂。很快,我本家叔看見,過來拉開了。那位叔叔和解幾句,把那青年歪倒的摩托扶起來給他。那青年回家了。

沒啥問題了啊。倆年輕人也沒誰真受屈捱打。

不久,他們家來了一批男女,氣勢洶洶的。

我哥開的麵包,坐的滿滿的年輕人啊,而且男子多。

他們家就三四個男子來 ,老孃們(沒戰鬥力)有七八個。

他們為弱勢,我方一車客人,自然不會挑釁。

他們看佔不到便宜,也沒人動手!

嚷嚷好大會。他嫂子一直說一句話:“俺沒受過這屈!”

意思是:他家的某人在縣委,平時村裡人誰敢得罪?沒人敢啊。沒一個人敢“逆龍鱗”啊。

你不“肅靜迴避”,還敢跟俺較量?

如今陣勢,他們沒法“出氣”,真憋氣!

於是,他家一批人走了。

我哥原是順路回家看看。過了陣子,我哥他們也走了。

他們家一個男子帶著幾個老孃們又來嚷嚷一陣。

我爸是個老幹部,在村裡有威望。她們嚷嚷一會兒,沒再有別的節目。

走了。

又有一件事 算呼應吧。

十多年前,那個青年的兩個侄子,就是那個“沒受過屈”的嫂子的兒子,在某年元旦前一天,因跟人紛爭殺人。

哥倆,親哥倆協同殺人。為主的似乎判二十年(我沒敢認真打聽)。為輔的判六年(這個準)。

原因,是那人說話難聽。雙方都稍有點背景。都 “沒受過屈”。

可見,這類因瑣事而鬧的人,多是“有點靠山”或家族大,有幾個兇狠的人。於是 ,周圍的人常常惹不起躲得起。他們更加堅定:自己不是“受屈的人”。


莘縣村民


被家長護短的孩子將來長大成人在社會上也幹不成事,鬧不好就是監獄的菜或是監獄的常客。我們上小學五年級時老師在課堂上講了一故事,有一個學生上學在學校一有點事他媽就找到學校去,結果老師就基本放棄不怎麼管教了,慢慢的學習跟不上班,不學好,偷雞摸鴨最後拿刀殺人,再槍斃他之前他有一個要求,要見他的母親,見到他的母親說媽媽我想最後吃一你的奶,他媽就讓他吃最後一口奶,結果他一口把他母親的奶頭咬了下來,他就說我現在到槍斃這個份上就是你一直慣壞的結果。老師為什麼在課堂上講這樣的故事呢?我們學校也是有兩個學生家長為他們的孩子總去找學校,或直接到班上找誰和他的孩子打架來,正上著課他們家長才不管你那些,這樣老師才講了這個故事。


山林老叟1


“三味"在農村初中任教30多年,曾幾次碰到過個別家長,因老師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有點小過失而揪住不放,不依不饒,去學校鬧事,造成家校矛盾激化的事件。

在農村縣鎮學校學生家長中,因學校或老師一點小過失而到學校鬧事的,重點是這三類家長:

第一類:有背景關係的家長

那是1999年的上學期,我在一所鄉村初中任教。某班主任劉老師在管教一位經常愛欺凌弱小同學的“熊學生"時,因氣憤過度沒忍住而扇了該男生一耳光,不料他氣沖沖逃回家,告訴了家長。於是,家長叫了他的兄弟和侄子等共7、8個親戚,開著一輛小麵包車,衝進學校。他們在沒經過學校領導的情況下,直接奔劉老師房間而去。兩位年輕人在還沒問任何情況之下,進門便給了劉老師胸部、頭部幾拳。幸好被聞訊趕來的幾位男老師拉扯住。後來,學校領導及多名老師趕到,還有不少學生圍觀。最後學校領導經過半天的協調,雙方達成協議:劉老師向學生陪禮道歉,學校在飯店訂個晚餐飯局,讓家長方消消氣……

後來,據瞭解,原來學生家長的大舅子在市裡某機關任要職。也難怪其中一年輕人曾對劉老師揚言:“你信不信?我只要一個電話,讓你立馬捲鋪蓋滾出校門。”

第二類:在地方有欺霸傾向的家長

第三類:在近年裡發了點小財的家長

這二類“三味"就不再舉例了,否則,全篇“負面”東西過多,平臺審核不過。期待網友評論區補充分享。

其實,上述三類家長,有幾個共同之處:

1、其骨子裡瞧不起老師。

2、文化素質不是很高,但見過一些世面。

3、慣寵孩子,不太重視家庭對孩子的品行教育。

4、在地方有霸凌行徑,聲譽不是很好。

5、遇任何事情從不吃虧,缺乏忍讓胸懷。

這些家長的“校鬧”行為,表面上是關心孩子的教育,而本質上是想彰顯家庭實力。因此,給孩子健康成長所造成的影響,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三味聊教育


編者按:“校鬧”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校鬧的產生有一定的原因和背景,其表面是學校教師和家長之間矛盾衝突,本質卻是師生關係的矛盾和家長的不懂法無理取鬧,以及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的不合理等等內在因素。



去學校鬧事、打老師、告學校的家長到底是什麼樣的家長?下面簡單總結如下。



1、法制觀念不強的家長,也可以說是法盲。

法盲是不講理的,他們還會得理不饒人。他們認定是教師體罰學生的時候,是不會想到教師是為了什麼而體罰學生的,他們只會動粗,用拳頭解決問題是他們一貫的作風。

2、對孩子溺愛且是非不分的家長。

對孩子溺愛的家長,總會認為自己孩子什麼都好,即使不好也不能由別人來說。這類家長見多了,他們只會說:“我孩子學不好關你什麼事,輪不到你來教育!”,如此無理取鬧也無可奈了。

3、脾氣暴躁,喜歡動手不動口的家長

這類家長脾氣不好,蠻不講理,動不動就動手,話也不會好好說,對錯也不分,完全是激素支配他們的手腳,大腦都是紅色的,十分可怕。

4、家庭有背景,經濟條件好的家長。

這類家長教師還是敬而遠之,他們黑白兩道都有人,家庭條件又好。對孩子也很溺愛,完全瞧不起窮酸的教師,教育他們孩子很有壓力。

5、對社會、學校、教育、教師有偏見的人。

這類家長生活不如意,性格有點偏執,沒有自己的主見,頭腦經常發熱,對教師和學校十分有偏見。特別是對戴眼鏡的教師更有偏見。

6、完全是找事情做,生活不如意的家長。

這類家長真是閒得沒事做就想找事情做,還可以訛教師一筆錢,典型的無賴形象。生活又不如意的話,很容易找教師的麻煩。

以上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沒素質,不講法理,脾氣暴躁,是非不分,如果有班級裡有學生有這樣的家長,那教師要敬而遠之,別給這樣的家長抓住把柄。

建議:首先,教師接手一個班級的時候,要“精準識別”學生的家長性格、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教養等情況,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免和學生產生矛盾引起教師和家長的矛盾。

其次,教師要依法執教,千萬不要為了學生不好好學習,不寫作業等而體罰學生,要學會爭隻眼閉著眼,認真而不較真。

第三,不要為了自己的榮譽而辱罵體罰學生,要學會和學生家長溝通。

第四、不要把所有管理學生的問題都攬在自己身上,叫領導分擔一些。

第五、看淡一切,好好工作,過著平凡的日子憑良心工作。

總之,明哲保身才是唯一出路。


孖無悔觀教育


這些家長大都符合這些特徵:

孩子成績不好,在學校混日子,並經常在學校違反校紀班規,調皮搗蛋,教師屢教不改的。這些學生往往成績差,而且還不好好學習,上課嚴重違反課堂紀律。老師要麼你不管他,你要是去管他呢,可能就要有麻煩了。幾年前,我們學校就出了這樣的事。在一節語文課堂上,學生小楊照例大聲與別人說笑,還做出各種動作,郭老師實在忍不住了,就批評了他,小楊並沒有認識到錯誤收斂自己的行為,而是開始與郭老師頂撞,弄得郭老師很難堪,他就讓小楊從教室裡出來去找班主任,可學生就是不出去,郭老師就去座位上去拉他,他開始拒絕反抗,用手去打郭老師們手,郭老師氣急了,就拽著他出了教室,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

這個學生事後回家了,不知怎麼根家長說的,家長來到學校之後,不問青紅皂白,在學校裡大鬧了一場,說老師打了他兒子,現在兒子頭疼,得去醫院檢查,還要告這個老師。學校領導也嚇壞了,想辦法息事寧人,郭老師也頂不了輿論壓力,開始妥協,找中間人去當說客,最後給這個學生陪了一兩千塊錢,還給學生和家長賠禮道歉。此事鬧得全校師生皆知,弄得郭老師憂鬱了很長時間。

還有一些是個別家長不太明事理,孩子在學校受到一點委屈就去大鬧學校,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受父母的影響,在外不能吃虧,只能佔便宜。這種心理的孩子往往集體觀念不強,與同學相處不好,狹隘自私自利的思想嚴重。

總之,這些家長帶出來的孩子很少有成材的,格局小的父母怎麼能教育出大格局的孩子呢?這能怪孩子嗎?這是做父母的值得思考的問題。


小雨41930小霍說心事


說這個問題之前,先給大家舉個例子。去年,我們學校有個老師,給學生要作業。這個學生沒有做,一氣之下用書到學生的頭上拍了兩下。當日沒事兒。第二天他的家長揹著這個孩子到學校,說傻了,讓老師給這個學生看病。我就好納悶,說,昨天傍晚,我看見他在我們門口玩呢!咋一夜就傻啦?我和他是一個村的,家長瞪著眼對我說,你說沒事兒,以後有事你負責啊?我知道這個家長的德性,愛訛人。我們這位老師攤上事兒了。



這個孩子住了幾天醫院,全身做了檢查。沒毛病,醫生不給他用藥,讓出院。但是各種檢查也花了一兩千塊,他們協商不下去,讓我從中間說和。我給我們學校那位老師說,算了吧!一兩千元的事兒,給他,權當丟了,這樣糾纏下去,太勞神了!我們學校那位老師同意了,給他付了醫療費。

事情沒完,他們把那件事兒告到了教委,教委來人,連詢問都沒有詢問就要處分我們學校這個老師。校長不幹了,把具體情況一五一十地擺了擺。最後還是給我們這位老師一個警告處分。校長說,警告處分就警告處分吧,沒有扣工資就別說了。



這個例子就告訴我們,到學校無理取鬧,訛詐老師的人,一般都是沒有文化,素質低劣的人。

沒有文化就沒有思想,說話辦事粗魯,任性,從來不講方式,不計後果。所以,他們敢到學校鬧。一旦老師管教學生出點兒事兒,許多記者就蜂擁而至,把一點的事渲染成大事,推波助瀾,給校鬧家長提供了動力。本來該沒事兒了,記得一來,事兒就更大了。

有了記者的參與,教育局在處分老師的時候毫不手軟,偏袒學生,重責老師。儘管老師們受不白之冤,他們也不動惻隱之心。所以校鬧越來越多,越來越猖狂,訛詐錢越來越厲害,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

老師無辜,老師冤屈,老師學會了自己保護自己。不是不讓管嗎?不是管了出事兒嗎?不是管學生負責任嗎?乾脆就不管了。絕大多數老師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敷衍塞責。

教育成了這樣,害了誰?損失了誰?是誰之過?老師,學生,家長,社會,上級教育主管部門,都有責任,都應該反思。


寒韓寒


小時候我經常聽老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孩子從小就偷雞摸狗,把偷到的東西拿回家,母親從來不責怪他。認為孩子還小,長大了慢慢就好了,可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的這種習慣越來越壞,到最後進了監獄。當孩子站到斷頭臺上時,他對母親提出最後一個要求,說要吃母親的一口奶。母親當著那麼多人的面掀開了懷讓孩子吃奶,他一口把母親的奶頭咬了下來,母親當時很驚訝,他說如果有當初的我的小偷小摸,你對我嚴格管教,我不會走到這種地步的,是你的嬌慣把我送上了斷頭臺。母親跪地昂天大哭,是我害了孩子,但是後悔晚矣!!!


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從小不能嬌慣。

可是現在的大家長對孩子可以說是無原則性的寵愛。以至於孩子在學校裡受到一點點傷害就要到學校大吵大鬧。

那些經常到學校裡大吵大鬧的家長都是什麼類型的呢?

一,溺愛孩子類型的家長

孩子在家中就是個寶,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孩子在家就是小皇帝,說什麼是什麼,無原則的嬌慣孩子。


二,有點家庭背景的家庭。

一般這樣的家庭都是父母在當地政府部門或在有關部門上班,他們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地位,從而潛移默化的就認為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不能受任何委屈。但是這種家庭的家長一般不會到學校大吵大鬧,會背後找領導,暗地使絆子,給當事老師無影的壓力。

三,有一定經濟基礎,但沒有素質的家庭。


這種家庭一般都是經濟基礎很好,但是父母文化程度很低的暴發戶。他們在經濟上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會教育孩子。本身孩子的脾性就不好,再碰到這樣的家長,所以孩子想更好的成長已經很難了。

四,有點兒混社會的家庭。

我說的這種混社會就是在當地社會上拉幫結派的家庭。這種家長一般都是天不怕地不怕,處理什麼事兒都是以暴力的方式來處理,潛移默化的就影響到孩子。這種家庭成長的孩子一般在學校裡都是惹事精,其他孩子又不敢招惹他們,從而孩子養成很多壞習慣。

五,蠻不講理,無理反纏的家長。

這種家長就是老百姓說的滾刀肉,潑婦。不論遇到什麼情況人家就是無理佔三分的主。孩子在學校出事,不問青紅皂白就是鬧,打,告三部曲,攪得學校無寧日。

現在校鬧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從近期出現的河南灤州學生打師案、五蓮二中教師被重罰案、周安員老師跳河自殺案等一大撥的“校鬧”事件中得出教師的尊嚴已經被踐踏沒了,尊師重教無從談起,這是社會的悲哀,更是對孩子的更大傷害。

希望家長要用正確、理性的方式來處理孩子與孩子,孩子與老師的矛盾糾紛,與老師建立和諧的關係,為孩子的未來著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