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疫指辦發〔2020〕29號-關於轉發公共場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衛生防護指南的通知


黑疫指辦發〔2020〕29號-關於轉發公共場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衛生防護指南的通知

公共場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衛生防護指南

一、 適用範圍

本指南適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 ,正常使用的賓館、商場、影院、游泳館、博物館、候車 (機 )室 、辦公樓等人群經常聚集活動的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的衛生防護 ,包括消毒、通風、個人防護等措施。

二 、場所衛生操作指南

(一 )清潔與消毒 。

1.做好物體表面清潔消毒。應當保持環境整潔衛生 ,每天定期消毒 ,並做好清潔消毒記錄。對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電梯間按鈕、扶手、門把手等 ),可用含有效氨 250mg/L~500mg/L的 含氨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 ,也可採用消毒溼巾進行擦拭。

2.當出現人員嘔吐時 ,應當立即用 一 次性吸水材料加足量消毒劑 (如 含氨消毒劑 )或有效的消毒幹巾對嘔吐物進行覆蓋消毒 ,清除嘔吐物後 ,再使用季銨鹽類消毒劑或含氟消毒劑進行物體表面消毒處理。

3.加強餐 (飲 )具的消毒 ,餐(飲)具去殘渣、清洗後 ,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鐘 ;或採用熱力消毒櫃等消毒方式 ;或採用有效氯含量為 250mg/L溶液 ,浸泡消毒30分鐘 ,消毒後應將殘留消毒劑衝淨。

4.保持衣服、被褥、座椅套等紡織物清潔 ,可定期洗滌、消毒處理。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鐘 ,或先用 500mg/L的含氨消毒液浸泡30分鐘 ,然後常規清洗。

5.衛生潔具可用有效氨含為 500mg/L的 含氨消毒劑浸泡或擦拭消毒 ,作用30分鐘後 ,清水沖洗乾淨 ,晾乾待用。

6.當有疑似或確診病例出現時 ,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消毒處理。

(二 )通風換氣。場所內應當加強通風換氣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首選自然通風 ,儘可能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也可採用機械排風,如使用空調 ,應保證空調系統供風安全 ,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 ,所有排風直接排到室外。未使用空調時應關閉迴風通道。

(三 )洗手設施。確保場所內洗手設施運行正常 ,配備速幹手消毒劑 ,有條件時可配備感應式手消毒設施。

(四 )垃圾處理。加強垃圾的分類管理 ,及時收集並清運。加強垃圾桶等垃圾盛裝容器的清潔 ,可定期對其進行消毒處理。可用含有效氨 250mg/L~500mg/L的含氨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也可採用消毒溼巾進行擦拭。

(五 )設立應急區域。建議在公共場所設立應急區域 ,當出現疑似或確診病例時 ,及時到該區域進行暫時隔離 ,再按照其他相關規範要求進行處理。

(六 )健康宣教。在場所內顯著區域 ,採用視頻滾動播放或張貼宣傳畫等方式開展防控健康宣教。

三、個人防護指南

(一 )工作人員防護。

1.注意個人防護。在人群較為密集的公共場所 ,建議工作人員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或其他更高級別的口 罩 )。 建議穿工作服並保持清潔 ,定期洗滌、消毒。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鐘 ,或先用 500mg/L的含氨消毒液浸泡30分鐘 ,然後常規清洗。 當有疑似或確診病例出現時 ,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個人防護。

2.注意手衛生。應當加強手衛生措施 ,工作人員隨時進行手衛生。洗手或使用速於手消毒劑 ,有肉眼可見汙染物時 ,應用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

3.注意身體狀況。在崗期問注意身體狀況 ,當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時 ,要及時按規定去定點醫院就醫 ,儘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 ,前往醫院路上和醫院內應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或其他更高級別的口罩 )。

(二 )流動人員防護。

1.減少聚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 ,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場所 ,減少不必要的外出 ,如果外出應做好個人防護和手衛生。在人口較為密集的公共場所 ,建議佩戴醫用口罩。

2.勤洗手。儘量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後、飯前便後。 用洗手液或香皂在流動水下洗手 ,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 ,避免用手接觸 口鼻眼 ;打噴嚏或咳嗽時 ,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減少與他人接觸 ,以點頭禮取代握手 ,條件允許時 ,儘量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

3.來訪人員管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 ,辦公樓等場所應當加強對來訪人員健康監測和登記等工作。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2020年1月31日 印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