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一新生,我們宿舍四個人都參加了學生會招生活動,就只有我被刷下來了,我現在每天都很自卑,我應該怎麼辦?

黃周海



我是一位大學老師,現在也是大一的班主任,我來發表一下我個人對這件事的看法。

首先,我覺得你要學會自我調節,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



讀書,不一定要是光掌握課本上的知識,讀書就是自我素養的提升過程,包括文化素養專業素養,道德素養和心理素質等等,讀大學也是心理歷練的一個過程,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隨時都會經歷挫折。在遇到挫折和失敗時,不是逃避而是要能夠正確的面對。今天是你們四個人去應聘學生會,你一個人被刷了下來,我覺得沒有什麼難過的。既然是去競聘,那就有淘汰,我們必須要足夠的心理準備,不以成功而喜,不以失敗而悲。人生就是一個大考場,我們要有一種平常心態去面對一切得失。尤其是在大學,一定要提升自己的心理素養,要能夠經得起大風大浪。陽關總在風雨後,說得就是我們要有撥雲見霧的能力,更要有面對風雨的堅強心裡承受能力,才能見到風雨之後的彩虹。今天學生會競聘失敗只是人生道路上千千萬萬挫折中最普通的一次,我們要能夠坦然面對,因為還有很多的風雨在後面等著我們。


其次,擺正好自己的心態,明確大學的目標。

我大學四年和研究生三年,都沒當什麼學乾和班幹。因為我知道四年畢業後,社會競爭特別激烈,拼得本事,而不是拼大學裡有沒有當學乾和班幹,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大學就會設置很多崗位,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鍛鍊,否則,學生不答應,家長更不答應。記住,在大學裡一定要好好讀書,要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如果你把精力放在學生會,或是因為競聘失敗而心事不好影響學習,肯定得不償失。只有在大學認認真真讀好書,畢業後你才有比別人更多機會,你可以選擇就業,也可以選擇考研。如果學習不好,即使你學幹做得很出色,估計也不會有多少用人單位會給你機會,因為用人單位要的技術,而不是要你去當官的。記得在大學期間,我沒有去應聘任何學生會組織,而是把精力全部放在學習上。大學四年裡,我多次拿到一等獎學金,為家裡節省了不少錢。最主要的是在大學畢業後,我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我毅然放棄了就業,決定考研。因為大學裡,專業知識特別優秀,所以用了半年時間去複習,就考取了研究生,而且拿到了全額獎學金,研究生三年沒有從家裡拿一分錢。

最後,你一定要學習合理分配學習和社團以及學生會的工作。

雖然大學裡一定要好好學習,但是因為大學裡相對學習任務比較輕鬆,所以就有時間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我覺得大學裡,如何選擇學生會部門很重要,否則不但會耽誤自己的休息時間,而且會影響自己的學習。到底怎麼選擇學生會的部門呢?我個人建議,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特長。比如你是學醫學的學生,你可以參加一些關於醫學或義診類的義務活動,學新聞專業的可以應聘廣播站和記者團之類的組織。

總之,一切以學習為重,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心情,正確的面對成功與失敗。


數理化滿分課堂


小夥子,大可不必自卑,你這是因禍得福,明白嗎?


筆者也剛剛大學畢業沒幾年,在剛上大學的時候也是懷著一腔的熱血參加了包括學生會在內的各個社團的納新活動。老實說,筆者十分慶幸當時沒有加入到任何的團體內,如果當時如願以償的進入到了學生會,可能就沒有筆者的今天了!

不可否認,學生會在大學中扮演的角色確實是很重要,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必要進入到學生會這樣的學生組織呢?筆者認為一定要因人而異。



就拿筆者身邊的例子來說吧!筆者宿舍有三個人同時進入了學生會這樣的組織,從進入學生會開始,每天都非常的忙忙祿祿,參與組織各種各樣的學生活動,每天周旋於各種會議之間,很少能夠拿出時間來學習,在開學兩個月後,新鮮期已經過去,大家就開始叫苦不迭!

大一也在這種忙忙碌碌的開會和阿諛奉承中都過了,要知道,90%的學生是沒有機會在學生會這樣的組織待上兩年的,大一結束後,你就需要從其中退出了。

然後會有新人加入其中~

之所以不建議你加入學生會,是因為學生會這樣的組織,很容易讓人養成目中無人、溜鬚拍馬,阿諛奉承的惡習,因為在大學中,只有和老師和所謂的學長學姐搞好關係,才能夠拿到獎學金和各種各樣的獎勵,和這些不值一提的蠅頭小李相比,養成這樣的習慣,那絕對是最大的損失了!

其實大學生最應該做的就是踏踏實實的學習,畢業後你才能知道,學生會真的是不值一提,但你的專業成績絕對會幫助你在職場站穩腳跟!

因此,你大可不必悲傷,而是應該感到慶幸,因為這給了你充足的學習時間,讓你可以肆無忌憚的在知識的海洋裡暢遊。

筆者可以和你來一個小小的約定,你同宿舍的其他三名舍友,兩個月之後,絕對會不同程度的後悔,到時你再聽聽他們的感受,或許會更加的明白~


說文寫作


我是一名大三的學生了。參加過社團、協會,做過隊長、部長、班長等等身兼數職。然後現在我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學生罷了。

大一的師弟師妹們都很年輕活潑的,比較喜歡有新鮮感的東西,像社團協會那些就是之前沒接觸到的東西,其實協會社團也沒那麼好玩。被刷下來了不要自卑,等到大二大三,你回想起來可能覺得之前真的好天真啊。

社團協會雖然說可以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認識到很多人(當然這個也要看你自己的性格還有社交能力)。但是平常生活中也可以做這些事,大學很自由的。😂反而我個人覺得社團協會那些會浪費自己很多時間,像什麼訓練開會啊正好趕上你忙了很久正好有點休息時間的時候,卻被喊去訓練或開會,自己身心疲憊。

像班長隊長等等那些就更不用說了,不僅管理好自己還要管理別人。從我剛剛開始加入社團,然後做了隊長選擇退出,退出我我用了一週的時間考慮,做了兩年半班長那些在退出各種社團協會之後連班長等等職務也選擇不做了,感覺浪費我太多我想去做別的事的時間了。

^0^~加油啊!振作起來,不要自卑,還有很多途徑去認識和學習東西呢。退任的那一刻我真的無比輕鬆,現在有很多時間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學學化妝、學學技術等等,何樂而不為!!💪


Ecir


我是16年入學的,我們當時也有一個室友被刷了,其他五個都入選了。

那段時間我們都不怎麼好意思跟那個室友提這件事。一般部門的事情我們也不會在寢室的說。但是我發現她比我們想象的堅強。

你說不難過?當然不可能。後來她也跟我們說過,那段時間她也悄悄的哭過,也特別想不通怎麼就她沒被選上。因為她比我們面試時更加大膽,不怯場,按常理說我們任何一個都有可能落選,那個人不應該是她。但事實就是這樣。

大一的第一個學期,我們都在忙部門的事,而她在練習化妝,社交,參加創新創業那種比賽,經常作為團隊第二負責人上臺。我發現,她比我們其實優秀得多。至少我們幾個上臺比賽都還會怯場。

在大三的時候,沒錯,就是大三。會長推薦她競選學生會。她在大三的時候當然部門部長,也不停的在參加比賽,鍛鍊自己。

所以,一次的失敗只是為了成就更好的你。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你現在也可以參加其他社團啊,比賽啊。積累經驗。學生會換屆的時候再戰輝煌。


-挽舊


孩子

我以我自己的經歷和我兒子的經歷告訴你

不要參加學生會

我在大學時

感覺學生會主席和副主席好牛叉

畢業後

我的同屆來公司的同事是全國學聯副主席

更牛叉啊

都要仰視

但是

二十多年後

我與帶我們軍訓的人力資源部的同事吃飯

他說這位同事是我們這批新員工中

人品和外語最差的

當時有好幾個其他同屆同事可以作證

我兒子的同學

在大學後也是校學生會副主席

他的前女友是高中同學

沒有考入同一所大學

他在新學校又找了一個新女友

他的前女友差點兒自殺

他在學校開個*馬5系

很多同學都認識他

90年代初

最知名的一個學生會主席

現在在牢裡

任何人做一件事情都是有目的的

在大學為將來考慮

進入學生會是最好的選擇

當一個人目的性太強

功利色彩太足的時候

他的一切選擇都是極端利己的

這樣的人不適合做朋友

他太會利用人了

我原來並不反感這樣的精英

但走過將近三十年的職場

我慢慢看明白一些人和事

假如再給我一個機會

我會離那些學生會的頭頭們

遠遠的

孩子

做個普通人

這也許更適合你


畫大衛


高中和大學的學生會會長恰巧都是出在我宿舍,剩下的也全是幹部。

高中的時候我深度參與了學生會的工作,混的還比較好。剛進去的時候大家努力工作積極上進,沒有多久就開始了:互相拆臺、爾虞我詐、欺上瞞下、吹噓拍馬,細節就不說了,什麼宮鬥劇諜戰劇的情節隨便帶入都不誇張。看不慣啊,所以到了大學的時候乾脆直接就不參加了。

做到會長的兩位剛認識的時候都是挺好的人,到了畢業的時候在我們看來都成了神經病一樣,孤家寡人,整天跟著老師屁股後面轉,課也不上了,都魔障了。有些喜歡玩這種遊戲的也是不亦樂乎,其實多數精力都花在工作以外的勾心鬥角和人際關係上了。巴結老師的也就罷了,竟然還有女生為了當個學生會幹部而那啥你懂的,這是腦子秀逗了嘛

學生會其實就是提前熟悉一下社會,乖寶寶和老實人基本只能做到負責幹活的副職,越往上越發覺得殘酷。除非能混到會長,一般的小幹事沒有實實在在的好處,對未來參與工作也沒太多的幫助,得到的鍛鍊也有限。還是安安心心的過幾年單純的日子,會念書的就唸書,不會念的玩玩遊戲把把妹,別過早的淌這渾水,以後進入社會有的是機會。

當然,宿舍全都上了就你沒上確實也有點尷尬,還是要自己開導自己了。如果非要進去玩玩,過陣子宿舍裡總有能當上幹部的,到時候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老祖宗還沒起床呢


看來你現在真的是大一的心態。就是當了學生會主席又能怎麼樣?哥當年想進學生會也沒進去,寢室的一個哥們兒一直幹到了學生會主席。哥考了研究生,等我錄取通知書下來的時候,那個學生會的哥們兒嘆了一口氣。說感覺在大學什麼都沒得到。



小城一場雪


有溫度有靈感的高校人才真經為你解答。

宿舍4個人參加學生會納新,其餘3個人入選,只有自己一個人被刷。對於這一結果,我深表同情。但作為過來人,我也要奉勸題主:大學生活才剛剛開始,一時半會的得失說明不了什麼,未來誰能發展得更好還不得而知呢

我來講一個自己的親身經歷吧。大三時,我擔任校學生會秘書長職務。為了找幾個人來打打雜,我面向大一新生公開招募助理。當時同學們一聽說是校學生會,報名都十分踴躍,來了十幾個面試的同學。我和每個人都聊了聊,總的感覺是,大一新生幾乎都是白紙一張,看不出能力上的差距。最後我也只能從談吐上判斷,選擇了一男一女兩個同學。

當天晚上,又有一個同學給我打電話,說因為白天有事沒有過去面試,問是否可以再給她一次機會。我說人選已經定了,也已經給領導彙報了,沒法再改。她堅持要讓我面試她一次,於是我們就找了一個小教室聊了一會。雖然短短的交流無法判斷她的能力,但能感覺出來她的積極主動。儘管最終還是沒有接納她,不過留了一個電話。

大概一個月後,我要為學生會起草新的章程,於是讓入選的這兩位同學幫忙查找資料,結果這兩個小朋友不僅沒主動幫忙,還一直以忙學習為藉口,經常缺席我們的討論會。久而久之我就不能忍了,乾脆就放棄這倆了。我聯繫了後面這位同學,請她來幫忙。後來她也確實給我幫了不小的忙。雖然最後她仍然沒能進入校學生會,但通過這段經歷,進入到學院學生會,還擔任了副主席。本科畢業後,她進入了一家大國企,不久就被調去給老總做秘書,以至於我研究生畢業求職時,還向她求助過。

工作後,我經常給學生講上面這段故事。道理其實很簡單,大學裡面各種機會其實很多很多,而機會又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你真的想成為一名學生會幹部,你可以先通過參加各種活動,鍛鍊自己的能力,結交更多的朋友,並保持積極主動的態度。經過一段時間的大浪淘沙,那些沒有真本事、缺乏熱情的人就會慢慢退出,而積極主動的人必然會受到重用,你也遲早有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沒準最後,你比你宿舍的另外三個人過得更好。

另外,大學生也並非一定要去做學生會幹部。對大學生來說,鍛鍊自己的機會很多,包括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支教、社會調查),各種大學生競賽,各種社團等等;即便以上這些都不參加,你還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用於學習專業知識、閱讀、鍛鍊身體、培養個人愛好等等。大一生活才剛剛開始,無需著急也無需搶跑,不妨厚積薄發,讓子彈飛一會。


高校人才真經


我大三了,這學期快結束了,回覆你一下把。沒必要去學生會,一群豬。以為自己很牛逼,我大一的時候,要我們去練操,一會兒坐著。一會兒站著,我們沒說什麼,後面要我們集合,人沒來,我們坐著,一個學生會女的,大二的,吼我,當場差點兒打起來,我被人拉住了,那女的,特別差勁兒,學習全廢,還很狂。後面,學校運動會,體操比賽,我不想練,文體部部長兇我,我直接和他頂起來,他也就熊了,沒什麼大不了。我讀的電氣,後面加了校裡的創新中心,一天泡裡面,多舒服,學東西,做項目,跟著老師。或者去圖書館,沒必要去學生會,團支部。沒什麼好自卑,還不如,好好學習,多參加活動。多去去圖書館,



木子光木杉


這有啥大不了的,不必自卑,聽聽我的經歷:大一開學社團招新時,我生病請假了,等我回校後大部分招新已經接近尾聲,隨機報了幾個也沒有被錄取。最讓我受不了的是風紀部(學校有重大活動站崗的)也不錄我(身高180cm,體重75公斤),確實鬱悶了一陣子。我的專業是學校新設的日語專業,到了大二,我和幾個小夥伴自己創辦了日語協會(教非日語專業學生學習日語口語),報名異常火爆,那年招了499人,一舉成為學校第一大社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