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後的養老金和企業退休人員一樣嗎?

靈活就業人員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計算公式都是一樣的,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退休後的養老金也應該相同。不過,在實際生活中即便是相同繳費年限,靈活就業人員的養老金也很難趕上企業退休人員。

一、養老保險的成本

我們知道,養老保險繳費的多少由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來確定,而繳費基數與社平工資、檔次係數掛鉤,通常在當地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之間。

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後的養老金和企業退休人員一樣嗎?

繳費比例則相對固定,企業員工的養老保險是由企業和個人各負擔一部分,企業承擔繳費基數的20%劃入統籌賬戶,而個人承擔8%劃入個人賬戶。

而靈活就業人員則不同,需要按繳費基數的20%繳納養老保險,再從其中劃出8%歸入個人賬戶,剩餘的12%劃入統籌賬戶,壓力相對要大的一些。再加上靈活就業人員的收入通常較不穩定,需要先解決“有”的問題,往往選擇按較低檔次係數進行繳費。

舉個例子, 假設企業員工甲與靈活就業人員乙的月收入都是10000元,企業員工只需繳納8%即800元,靈活就業人員需要繳費20%即2000元,成本增加了一倍。所以很多靈活就業人員會選擇按較低檔次係數60%來進行繳費。

二、養老金的計算

不管是靈活就業人員還是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都是由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構成的。不管是企業員工還是靈活就業人員計算養老金的公式都是相同的。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本省上年度社平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1%。

01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就是每年劃入養老金個人賬戶的8%累加起來包括利息,個人賬戶是有記賬利息的。在繳費基數、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雙方劃入養老金個人賬戶的8%是相等的,也就是說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也應該相等。

而計發月數則與退休年齡相掛鉤,現行的退休年齡是男性60週歲,女幹部55週歲,女工人50週歲。

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後的養老金和企業退休人員一樣嗎?

當退休年齡相同且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也相等時,個人賬戶養老金相等。

02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的多少與退休時本省上年度社平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繳費年限相掛鉤。有人說退休時本省上年度社平工資理應相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退休的時間節點也很重要,有時早退休一個月計算的上年度社平工資就可能有所不同,進而影響基礎養老金。

繳費年限比較好理解就是繳納養老保險的年限,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就是由參保人每年的繳費基數除以當地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資。對於企業職工來說,這個指數相當於實際工資除以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資,而靈活就業人員則不同,他們的繳費基數為社平工資乘以繳費檔次係數,因此靈活就業人員的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其實就是繳費檔次係數。

當退休時本省上年度社平工資、繳費年限相同,且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相等時,基礎養老金相等。

三、總結

綜合來看,養老金的計算受繳費基數、繳費年限、社平工資、退休年齡等因素影響,靈活就業人員與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要完全相同,可能性不大。而靈活就業人員要獲得與企業退休人員相同水平的養老金待遇,需要付出更大的繳費成本,本就收入較為不穩定很容易就出現棄繳斷繳的情況。對此,政府也出臺了不少針對就業困難人員的補貼政策,比如4050社保補貼等,不過各地的政策不同,可以到當地的勞動保障部門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