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無畏和無知無畏:為何信仰自己和絕無信仰的人,公司不予錄用?


大無畏和無知無畏:為何信仰自己和絕無信仰的人,公司不予錄用?

常有人說到"大無畏"的精神,佛曰:把生死置之度外謂之"大無畏"。大無畏精神的確能夠體現英雄氣概,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生是不能無所畏懼的。

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中這樣解釋孔子的一句話。"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南先生說這裡所謂的畏就是敬,人生無所畏,實在很危險。只有兩種人可以無畏,一是最有智慧的人,一是最笨的人。孔子教我們要尋求畏懼,"畏天命",等於宗教信仰,中國古代沒有宗教的形態,但有宗教哲學;"畏大人",這個大人並不是一定指高官權貴,只有對父母、長輩、有道德學問的人持有高山仰止的畏懼之心,才能有所成就;"畏聖人之言",像我們讀《論語》,看四書五經,基督教徒看聖經,佛教徒看佛經,都是讀聖人之言,怕違背了聖人的教誨。

一個有思想信仰的人,他的成就絕對不同,當一個人到了一種沒有什麼可以約束自己的時候,就很容易失敗了。


大無畏和無知無畏:為何信仰自己和絕無信仰的人,公司不予錄用?


曾有一家世界知名企業要招聘一個重要的職位,應徵之人非常多,該企業讓每個人都仔細填寫了一份履歷表,其中一欄為信仰,其實這一項是該公司一項重要的衡量標準。

這家企業第一輪篩選出局的人便是在信仰一欄明確標註著"我信仰自己"和"絕無"的應聘者。許多人感覺不公平,企業的總經理說:"當一個人信仰自己,或者堅信自己沒有任何信仰時,表明此人對人生、對生活缺乏應有的畏懼之心。這種'無畏'是很危險的,它會讓人很容易陷入名利場中無法自拔。即便他寫上一個人的名字,也表明在他心中除了自己還有其他的行為準則在約束他,如果完全沒有,那麼這種人不是我們想要的。"


大無畏和無知無畏:為何信仰自己和絕無信仰的人,公司不予錄用?


有這樣一則故事,寺院中都有不可違背的清規戒律,即便如此,還是會有些和尚屢屢犯戒。這天,剛剛做完日常佛事,僧侶們正要走出禪房時,方丈守心法師揚手碰落了供臺上的一個瓷瓶,摔了個粉碎。眾弟子一下愣在那裡,不知方丈的這一舉動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所致。守心法師見學僧都以探詢的眼光看著自己,便語氣凝重地說:"一杯泥土,不知經歷了多少工序,經過了多長時間的煅燒,才超脫成珍貴的瓷瓶,被我們擺上了神聖的供桌,成為一件高貴聖潔的法器。如果保存好了,千百年都不會損壞,可以萬世流傳。可是,揚手之間,它就墜落於地,一文不值了。同理,一個人,尤其是斂德修行的僧人,取得了法號,悟出個境界,不是件易事!若不珍惜、不自律,墮落起來與瓷瓶無異!"僧侶都默默無語,有些人忽然有所頓悟,合掌跪地,深表懺悔。


大無畏和無知無畏:為何信仰自己和絕無信仰的人,公司不予錄用?


當心中有所畏懼的時候,才會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才會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才會從內心規範、剋制自己的行為舉止。

不知天命,不畏大人,不聽聖人之言,一個如此無知無畏的人不論在何種遊戲中,都是最容易犯規出局的。一個人的內心深處總得有所敬畏。那種對任何事物、任何規則都"無知無畏"乃至"大無畏"的固執心態,是十分可怕的。


大無畏和無知無畏:為何信仰自己和絕無信仰的人,公司不予錄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歡迎您在留言區交流。您的認可和鼓勵,是我們精進的最大動力!懇請您把今天的內容轉發給您的親朋好友。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