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職業高手最多能算多少步棋?

沉默是金7233


像棋一般除了有棋譜,還有算子力,比如要保持或超過對手的子力。所以何時對車,何時吃子就是在判斷子力平衡或佔優。

中國像棋因為規則的變化都比較固定,所以人類棋手無法戰勝計算機,註明的象棋軟件,象棋旋風曾經與象棋大師許銀川對決,也只是最好的一局是平局。象棋軟件不是存儲許多棋譜就完事的,關鍵在於在人機對奕時,找出最佳走法,所以高級的象棋軟件難就難在這裡,因為這個找出最佳走法的,算法很複雜。

象棋軟件與人的區別在於,象棋軟件每步都非常的準確,往往是遍歷過整個棋盤後的最佳位置。人則不是,人考慮步驟的方法會有疏漏,即使大師級棋手也一樣,所以人機對戰中,人一旦走錯一步就會被棋軟察覺。就國際象棋方面,說說我身邊最牛的吧。

小時候一直比我厲害的師姐可以看到十幾步棋以及可能從某些點上延伸出去的一些變化。這些考量加起來還挺多步的。之後認識了一個下盲棋的小朋友,整盤棋都在他的腦子裡,一盤棋下來,他腦子裡儲存的計算量應該比單純的往後算個十幾步要大很多。

再然後認識了一個國際特級大師,可以和十人以上進行盲棋車輪戰。當然車輪戰的對手通常在等級上不足以成為他的對手,但十個不同的棋局,全靠腦力來記憶,還要分別做出決策,個人認為是另一個高度吧。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至今沒有認識到可以超越他的人。電腦算那麼多步有沒有意義。

我覺得,人的話,到我目前看到的程度,計算能達到的程度相當於是“對可能出現的情況”的一種預估。而最後終究是要落到對形式的分析上。在什麼樣的局面,什麼樣的響應是合適的,有了這個先決條件,之後才是計算吧。而電腦的話,我之前一直覺得一些經驗的分析和對場面的把控,再加上計算,才是象棋最重要的,但自從人類輸給了電腦,我也不知道了。





鄉滋鄉味


首先算棋的前提就是棋路的優劣全部在棋手的計算之中。這樣才能說可以算幾步棋。不然的話,倘若漏算或錯算某一路變化,就算已經把局面算到了20多步,也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

所以討論職業高手能算幾步棋具體要看局面的複雜程度。除了局面複雜度,時間也是影響棋手計算步數的重要因素。


比如王天一在天天象棋評測,3分鐘一步的棋。碰到強軟時,他走完2步棋就發現出問題了,這裡他實際只算了3步棋。這時還能用算幾步棋來評價一個棋手的水平高低嗎。

許銀川有一次直播,最後的關鍵殘局,他演算了22步,最後保留了一個兵的優勢,最後取勝。當網友驚歎不已時,他坦言,很多大師都能和他一樣計算。

有人問洪智怎麼提高象棋計算,他說,只要在下一步比較3個正確變化,選擇最好的一個就可以了。這裡,計算2步就能算高手了,那5步之外可以算職業了。


最後,非要這個問題給個答案的話。這裡按一回合2步。

開局:5步;中局10步;殘局20步。

我覺得這就是職業高手的計算力。


象棋雜談


經常有棋友提這樣的問題,就是覺得職業棋手的計算一定是相當精深。

關於這個問題,棋界泰斗胡榮華曾經回答過這個問題:我只要能算對一步就行!

是啊,胡司令的這個回答相當好,如果你的計算方向錯誤,那麼你計算的再遠又有什麼用呢?

以我自己為例,我算業餘中的中上水平吧,象圖1中的十來步的連殺,基本也就幾分鐘可以看出來,並不是說我可以算到十幾步,而是在比較簡單的連殺盤面,屬於直線型,沒有太多的分支,所以計算到十來步並不困難。但是你不能只看深度而不看廣度


再看圖2,相對難一點,裡面的分支就比較多了,而當你計算到能得子時,可能會發現對方還有其它反棄子取勢的手段,紅可能還得不償失。所以還要把每個變化後面的盤面,進行對比,才能選擇出較優的變化。如果每一步5個分支,可能兩個回合就要算625個分支!隨著步數的增加,這是相當可怕的!所以象棋軟件也不是窮舉算法,要減枝,不然電腦也算不了。


所以我覺得職業高手比業餘高手高的不僅是計算的深度和廣度,其實更是有加大的中局理解和判斷力,豐富的經驗可以讓他們並不需要計算的多麼深遠,2006年61歲的“胡司令”在全國象棋排位賽中仍能獲得冠軍,這麼大的年齡,靠的當然不只是計算力了。

綜上,我覺得在非常複雜的盤面時,職業高手甚至也可能找不到最佳的下一手。


老張聊象棋


王天一拿的2018年第7個象棋冠軍,即“碧桂園杯全國象棋冠軍邀請賽”,這是一個只有全國象棋冠軍才能參加的“王中王”象棋比賽,王天一在決賽中以2勝3和戰勝鄭惟桐,榮獲70萬獎金。後來王天一在虎牙直播回顧自己碧桂園杯的奪冠棋局,他在一步棋的考慮是50步棋,沒錯,你沒有看錯,當今“最近的象棋大師”王天一可以看到50步棋!

這一點也不誇張,當時直播我全看了,王天一的計算過程是這樣的:

現在輪到王天一走棋,這個局面他有4~5種選擇,每種選擇中又有幾個變化,這種選擇的變化過後王天一再往前推進幾步棋,最後才下出自己滿意的一步棋,王天一自己在拆解自己棋局的時候數了一下,這步棋他考慮的步數總共是50步棋。

當然了,王天一自己算的“50步棋”跟電腦計算的“50步棋”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兩者不是一個概念。王天一算的“50步棋”是利用自己的棋感+經驗去計算雙方可能出現的走法,會有一定的漏洞和不嚴謹。而電腦計算的“50步棋”,是在電腦計算深度下的所有最優變化,計算量是人類的幾十、上百、上千倍。

如今圍棋、國際象棋、中國象棋等棋類遊戲,人類是下不贏電腦的,這是事實,不必過意神化王天一“可以看50步棋”,對於我們普通人說是神操作,或許對於他們職業象棋選手來說只是家常便飯而已。


象棋愛好者


這個問題平時也經常被同學和朋友問到,提到象棋,一般愛好者提問最多的3個問題是:

1 最多能看到幾步棋?

2 能不能不看棋盤下棋?

3 人能不能下得過電腦?

雖然也回答過好多次,不過因為對自己之前的回答都不太滿意,所以在這裡簡單總結一下。


首先這個問題是比較難回答的,因為缺少一些條件和前提。所謂的“幾步棋”究竟指的是什麼,是某一路變化所能達到的最大深度,還是計算過程中在腦海中遍歷過的盤面數量。恐怕提問者也不一定會有個標準答案。其實象棋高手們在對於盤面的計算方法,下過棋的人都明白,無非是用寬度搜索和深度搜索相結合,繪製完成一顆博弈樹的過程。


我想大多數愛好者提到這個問題時候,恐怕“幾步棋”的含義僅僅指的是深度,因為象棋高手相對於一般愛好者的神秘和高深之處往往就在於能夠在當前盤面下點出若干步以後的局面,說的頭頭是道。所以一般愛好者也會認為能夠“多看幾步棋”就是象棋高手與他們之間最大的差別。


而如果指定“幾步棋”的含義是深度,這個問題又得重新加一些限定條件,因為不同盤面下計算的深度是不同的,一概而論地回答棋手的計算深度能達到多少是沒有意義的。比如中盤大子糾纏的複雜盤面,雙方選擇都比較多,每一步棋搜索局面的寬度比較大,那麼雙方就不可能計算得很深,但是一定要計算得寬。最多6、7個回合就足以遍歷一路深度,但是要同時計算並行的十幾路以上的變化;


再比如雙方激烈對殺但是各攻一翼的局面,雙方都沒時間去防守,變化比較單一,但是深度很深,需要計算到10幾個回合之後的盤面,否則一著不慎勝負易手。這種局面下就不需要計算很多路變化,但是關鍵的一路變化一定要計算清楚。


以上講的是象棋實戰過程能看幾步棋,不要以為能達到10幾個回合深度就是高手了,如果是打譜或者解排局的話,深度會大到一般愛好者無法想象。舉兩個比較特殊的例子,一盤40回合以上的棋譜給象棋大師看,不用棋盤,很快就可以在腦子裡擺到最後。這樣的話,可以算是能看40回合以上。一個上百回合的連將殺排局,很多非國家大師的高手也能從頭至尾僅靠心算拆解出來(因為中間變化相對比較單一,比如借炮使馬這種)


其次,不論這個“幾步棋”的含義指的是寬度、深度還是這顆博弈樹裡的所有節點,棋手的水平都因為不能用簡簡單單一個數字來回答。


因為最重要的是對於所有這些盤面的理解和判斷能力,以及計算的效率和準確度。對於盤面的理解程度高,就能夠免去一些無效的計算並且提升計算效率,從而也大大提升計算的準確度。有的人能看100步,但是計算方法不夠優化,大多都是錯的或者充斥著無用的計算,水平自然也就停滯在那裡。


可以這麼說,如果你象棋實戰的計算能力可以準確且全面地覆蓋5個回合以內的變化的水平,足以達到象棋第一人的水平。前提是一定要“準確而且全面”,算無遺策並且沒有誤判。這5個回合以內的變化,往往在實戰中已經涉及到幾百個盤面的計算量了。


所以根據上面提到的兩點總結一下:

1. 如果說“幾步棋”指的是計算深度,那麼可以是多達100+回合,少則幾個回合,根據需要來確定所需的計算深度,能找到最優解就好,一步得子確立勝勢的棋就只需要計算一步。在慢棋比賽中,從某個特定的中盤複雜局面出發,象棋第一人可能會計算到幾百甚至上千個盤面。


2. 棋力水平的衡量是基於計算的效率、速度和準確度、以及在脫離計算時良好的盤面感覺,合理分配比賽時間等等因素構成的,僅僅一個“看幾步棋”的指標並不能衡量棋手水平。


中國象棋國際棋聯大師


象棋職業高手最多能算多少步棋?

中國象棋博大精深,行棋手法可謂千變萬化。區區16枚棋子,一樣的行棋規則,不同的人玩出的境界卻可以是截然不同。我們都知道,真正下棋好的在走棋之前其實都對接下來的形式有一個預判的,也就是說在落子之前已經推測到了下一步可能是怎樣的情況,應該再怎麼走。那麼,象棋職業高手最多能算多少步棋呢,或者說能夠推算出幾步能算高手呢?

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感覺高手下棋好像是一下子就可以看透多少步的樣子,實際上並沒有那麼誇張。

當然,其實這個問題還是要分情況來看的。

  • 對於一盤剛剛開始的棋來說,開局基本都是幾種比較固定的走法,變招不會很多,只要對方沒有出現太反常的走法,這時候其實主要靠的是爛熟於胸的開局固定模式或者說所謂的經驗。有的人看上去步步緊扣,攻伐凌厲或者防守嚴密滴水不漏,也不是什麼計算,基本上都是一些都已經快要背過了的熟練招法,甚至有的人直接完整背下一些開局棋譜的可能也是有的。總之,這時候其實基本上不存在什麼算幾步的問題。
  • 接下來,真正比較考驗推測能力的主要是中局和中後局。這時候的盤面子粒較多,錯綜複雜,千變萬化,如果沒有什麼必殺或失子的制約,想要完全正確的推測出後面幾步的變化和走法實際上是很困難的。只能說,按照自己的思路走棋,能判斷出接下來的棋局走向不是太出乎自己的意外,不影響自己的思路,就已經很不錯了。如果非要卡一個標準的話,應該說能夠比較正確的推測出接下來的三到五步左右就可以躋身於高手之列了。這是在保證計算廣度的前提下,也就是說不但要計算到多少步,還要計算到絕大部分可能出現的變招,並且每種可能的變招都要計算下去多少步。
  • 最後是殘局部分,這裡指的是正常下棋中的實戰殘局。實戰殘局的隨意性比較強,走法相對比較自由,變招比較多,所以要想正確的判斷出後面的情況也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因為殘局的子粒比較少,棋局情況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直觀,就比較易於分析判斷,再加上一些定式的殺法輔助,所以推測殘局的後手也並不是很難,這比中後局應該是簡單一些。因此,在實戰殘局中能夠計算出接下來的五步之後的情況是不奇怪的。

比較容易讓人產生錯覺的是江湖排局,即人為因素特別設計出來的一些殘局。

這種殘局往往都比較精妙,常常有意想不到的變招出現,讓人感到非常的意外。甚至有的殘局子粒非常的少,幾個子粒的棋很多人卻走不贏。因此很多人認為,江湖殘局的計算是非常困難的。

但實際上恰恰相反,大多數的江湖殘局走棋都是非常嚴密的,環環相扣,有很多招法都是不得不走,特別是一些黑方有一步絕殺的殘局,紅方走棋必然要步步將軍,直到最後戰勝黑方或在將軍過程中找到瓦解對方攻勢的突破口,所以反而更容易推斷。

當然,能夠推算和能夠把棋走贏還是兩碼事。這牽扯計算深度和計算廣度的問題,如果計算廣度的能力不行,即如果思路錯誤,即使推算了幾十步,往往會發現在幾步之後就已經出現了超乎意料的變故,後面的推算就全白費了。但如果思路正確,很多殘局直接靠推算就能推算到最後的結果也是完全可能的。一般來說,大多數江湖殘局一個高手能夠推算出十幾步問題不是很大。


出棋不意


局面簡單專業棋手算二十步都不算多。

佈局現在已成體系,更多是選擇什麼樣的盤面,納入到自己熟悉的體系肯定有好處,如果實力明顯高對手一籌的,會考慮選擇雙方都陌生的體系,另外,棋手也會根據自己風格來定,比如王天一和許銀川,一個精於算度一個穩健有餘,選擇肯定不同。

中局考驗的是棋手的審局能力,對局勢判斷如果錯誤,怎麼計算都難以達到自己滿意的。在選擇策略決定好了,根據局面需要有廣度和深度的計算,深度也就是題主所說的算多少步。

廣度不是靠窮盡法去拓展,各種步法都去計算那是電腦,人腦是基於經驗和判斷,選擇其中幾種最有效的行棋思路去深度計算。這也是職業棋手產生差距的地方,除了棋藝跟人的狀態也非常有關係。像王天一與電腦下法能達到七八層相似,更多是人家審局能力和思路嚴謹。每次看王特主播,他口頭禪是這樣我會好點這樣局面不會差,可見一斑。

殘局有定式,例勝例和,這對專業棋手就是基本功。也不是說專業棋手就一碗水端平了,要不會有魔叔,鬼魅殘功的報道了,知其然後知其所以然,理解得深了,自然水平就好,佈局也一樣,在於棋手理解的深度和廣度。

總之,對於專業棋手,一般局面算度在十五回合以上是正常的,複雜局面不會低於十回合,除非變化分支太多太雜。




暫不落伍


作為一個下了超過兩千局的業餘愛好者用下棋的經驗來說幾句話,對於象棋的輸贏沒有分析對方棋子的走向就走錯了第一步那麼後面算的再深也是毫無意義的所以對於象棋高手最重要的應該是棋面局勢的把握程度,其次才是計算深度,對於一個高手來說基本功是能夠分析對方棋子對將死和得子的威脅程度進行預判並且排除威脅,和用最短步數將死對方和精準技巧謀得棋子排除對方的威脅,還有的就是合理的棋面佈局也是比較重要的,一般職業棋手算度大概能十步左右,個別高手會到十五六步還是有的,平常人算到五步就不錯了,成為職業高手需要以上具有分析,預判,決策,計算等綜合能力的要求比較高。


網囉天下


算幾步棋,這通常都是業餘且還沒到業務頂級的棋手經常提到的衡量棋力的標準之一,但真正到達業餘頂級或者職業棋士,已經不是算幾步棋的問題了,更多的博弈的是對象棋的理念和大局觀,乃至於創新力,他們的腦子裡已經不會刻意去計算,看的是一種全局的走勢


路人22769166


這個問題是那位象棋特大說過,是六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