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溫度變高冰山融化為什麼會淹沒陸地?雖然是熱脹冷縮,但是不是會蒸發嗎?

總想斷我的後路


全球變暖一直是許多人熱議的話題,它關乎到人類文明的命運。

地球溫度變高冰山融化為什麼會淹沒陸地?

地球表面72%的面積被水覆蓋,全球總水量大約有13.6億立方千米,其中海洋佔有總水量的97.2%,冰川佔有總水量的2.15%,地下水約佔0.632%,大氣中佔有0.001%,江河湖泊約佔0.017%。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除海洋外,冰川是地球水資源最大的存在形式,在兩極地區,大量的冰川漂浮在海面上,在內陸地區,冰川多為河流的發源地,隨著全球溫度的升高,大量冰川消融,一旦冰川融化,其儲存的水最終會匯入大海,使整個海洋的水量增加,從而導致海平面升高,淹沒沿海低海拔陸地。有研究機構表明,在100年後全球變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近127釐米,屆時全球大量的沿海城市都將受到重創,而沿海城市通常都是每個地區科技與經濟實力較強的地方,因此海平面上升最終可能會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打擊。

其實水會“熱縮冷漲”,而且水的蒸發作用對海平面上升起不到多大作用。

大多數物質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但是水比較反常,水在4攝氏度時其密度是最大的,隨著溫度的降低,水的體積會逐漸變大、密度逐漸減小,當水凝結成冰時,其密度只有0.9克每立方厘米了,因為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冰川可以漂浮在海面上。由於蒸發作用,水可以以氣態的形式儲存在大氣中,其實不但水可以變成氣態,冰也可以直接昇華成水蒸氣。

水蒸氣是地球水資源的另一種儲存形式,整個大氣中概儲存有約一萬三千立方千米的水量,只佔全球總水量的千分之一左右。

大氣儲水無法緩解海平面上升問題,一方面大氣中的水量較少而且最終依然會以雨雪的形式匯入海洋;另一方面大氣儲水是有上限的,具體情況可看溫度與空氣含水量的對照表:

(露點溫度可理解為空氣中水蒸氣變為露珠時的溫度)

由圖可知,露點溫度為30攝氏度時,空氣中的含水量最大,此時對流層的水蒸氣凝結成的水分可以達到121毫米厚,研究發現全球海平面最大的露點溫度也低於30攝氏度,因此全球大氣最大的含水量也是小於121毫米的,這也從側面說明大氣層儲水量是有上限

的。

結語

由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雖然地球上的水有多種儲存形式,但是由於全球變暖的原因,佔比較大的冰川儲水最終也會融入大海,從而抬升海面。

感謝瀏覽,我是漫步的小豆子,科學之旅,並肩前行,歡迎關注。


漫步的小豆子


這個問題要把地球當做一個整體來看。

南極大陸是很大一塊陸地,大約1400萬平方公里,約站陸地面積的10%,因為氣候寒冷,有大量的固體狀的水也就是冰山存在,當地球溫度上升時,就會有一部分冰融化成水流入海洋,因為全世界的大洋水體實際上都是互相連通的,所以就會造成海洋的水量增加,海平面上升。

當然如果溫度上升的很少,融化的不多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並不明顯,但是全世界很多大城市,經濟中心城市都在海邊,比如紐約,上海等等,這些城市的地面也就只比海平面高几米而已,所以即使海平面上升1米都會對這些沿海的地區造成嚴重的威脅,我們假設南極的冰蓋厚100米,按面積比例計算,這個冰蓋大概佔海洋總面積10%,因為地球陸地面積佔一半,還有一半是海洋,那麼南極佔海洋麵積大概就1/10。那麼如果南極的冰蓋融化1/5,也就是20米,那麼就能造成海平面上升2米,那麼很多海邊碼頭可能就被淹了,這就是實質性的傷害。

至於溫度上升蒸發增多的問題,實際上蒸發變成水蒸氣狀態的水量是很有限的。因為水蒸氣上升到高空隨著空氣溫度下降會重新變成雨和雪落回地面,而近地面能夠容納水蒸氣的相對高溫的空氣層面實際上只佔大氣的很小一部分。水蒸氣在這部分空氣中的飽和含量也是固定的,超過最大含量後也會凝結成水,當氣溫升高後水蒸氣的飽和含量會稍有升高,但是也非常有限,所以,氣溫升高所增加的水蒸氣狀態的水量是非常小的,比起南極冰川融化所增加的水量來說可以忽略不計。


HumanFair507


隨著人類的不斷髮展,能源的消耗越來越多,溫室效應已使地球年平均溫度上升兩度,直接原因是臭氧層遭到破壞,使陽光紫外線沒有阻礙直接照射地球,促使南北極永凍冰層溶化,雖然國際地球環境保護組織一直在監控觀注環境溫度變化,也一直在唱導節約能源使用,但能源的消耗呈現不可阻態勢,海洋佔地球表靣約百分之七十,有很多海拔地域高岀海洋沒有多少,千千萬萬個島嶼都處於危機中,

海洋靣積廣大,溫度的上升,冰層的溶化暫時對絕大多數土地不構成威脅,但沒有遠慮必有近憂,為保護人類的生存,各個國家行動起來,使人人都能瞭解地球的潛在危機,使用綠色源能源,是全人類的奮鬥目標,也是掌握人類命運的有效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