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暗香疏影,“清”人心脾

關注我, 一 起體驗植物情感美學

梅,暗香疏影,“清”人心脾

梅,暗香疏影,“清”人心脾

曾見一幅舊畫: 一間茅屋,一個老者手捧一個瓦罐,內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題目:“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 ---汪曾祺


冬天都要過去了,還沒有寫梅花呢~今天要聊的就是梅花~


梅,暗香疏影,“清”人心脾

{ 二月瓶花藝Vol.325}

X

暗香疏影,“清”人心脾


赴寒問梅,輕擷一兩枝,連塵土都不用抖落,就那樣如獲至寶小心翼翼地帶回家,插在乾淨古雅的瓷瓶裡,清氣四溢,滿室盈香。


濃濃的生機與洶湧的春意霎時蔓延開來,直抵人辭舊迎新採瑞納祥的心裡。

梅,暗香疏影,“清”人心脾

臘梅花靜靜的開著,蜜桃狀的花瓣疏落有致,俏麗地點綴在無葉的枯枝上,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在料峭的寒冬裡,成為亮眼的一抹,為寒冷的季節平添了一分生氣。

梅,暗香疏影,“清”人心脾

自古以來,梅花便和松、竹被人們譽為“歲寒三友”,歷來為詩人所題詠,畫家所描繪,藝人所雕刻,遊人所向往。


暑盡冬來,迎風斗寒,經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它沒有彩蝶纏繞,沒有蜜蜂追隨,不像柳絮那樣癲狂隨風舞,也不像桃花那樣輕薄逐水流,甘於寂寞,嫵媚脫俗,無怨無悔地默默綻放於嚴寒之中,受到歷代人們的尊重和喜愛,也為歷代文人墨客所吟詠。

梅,暗香疏影,“清”人心脾

人們喜歡梅花,不只是因為她有“香自苦寒來”的風骨、“她在叢中笑”的怡然,更有“清姿瘦影立懸崖,幽香潤萬家”的情懷。


清姿,是它的顏值;清純,是它的品格;清香,是它的韻味。


賞梅,得其真味真韻,一個清字貫穿其間,這是它形象的真實寫照,是它靈魂溢出的芬芳。

梅,暗香疏影,“清”人心脾

嚮往“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水”“清澈蔚藍的天空”,更期盼梅花清香滿神州,嚮往清廉的風尚、清爽的交往、清新的社會環境。

梅,暗香疏影,“清”人心脾

朱熹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俗人迷於名利,與世浮沉,心裡沒有“天光雲影”。就因為沒有源頭活水。他們的大病是生命的乾枯。


中國的詩人、畫家在幾千年的時間裡,吟詠著同樣的梅花,在他們心頭,則永遠流淌著清泉與活水。

梅,暗香疏影,“清”人心脾

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願你年年梅開,做一個心懷清趣之人,喜樂長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