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會追捧“醜書大師”?

黃小瘋


“醜書”家們多是執著於書法之人。王鏞,曾翔,沃興華……,都是在書法圈有頭有臉的知名書法家。當然,如果不知名,反響也不會這麼強烈,對廣大書法愛好者也不會刺激這麼大。這就像是相親找對象,情人眼裡出西施吧,關鍵還是對書法的認知理解問題,見解不同就會有不同的主張,也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所以,“醜書”在醜書愛好者的眼裡就是大美;而對“醜書”反感的人,就會覺得是狗屎一泡。



吹捧“醜書”的人,要麼是對醜書書法的見解主張感同身受,要麼是鑑於醜書家的名聲地位遛須拍馬,當然還有一些似懂非懂,潛意識地被帶進“溝裡”的人。書法需要旗幟鮮明的創新,也需要旗幟鮮明的態度。與論具有時代性與社會性,因此真偽難辯,比較公正客觀的只有時間和歷史。從這個角度去檢視,三千年的書法歷史長河中,流傳至今的佳作珍品,沒有一例是醜書。這就說明,“醜書”現象,並不只是被當今的普通民眾所厭棄,也同時被歷史所不認可。這就是歷史觀。


專業的醜書吹捧者多是醜書圈裡同病相憐的書法人或者刻意逢迎拍馬者的小書法家。“醜書”雖然被民眾公憤,但理論陣地搞得相當繁榮,很多理論文章寫得是風生水起頭頭是道,如果不配幾張醜書大作,很具有忽悠效果。一些基層的書協會員,為掛靠師徒名分,或者在大賽中獲獎,不遺餘力吹捧醜書,為醜書大家歌功頌德。這就造成了醜書不僅熱,還相當紅的書法現象。

民間的醜書吹捧者,多是字畫圈的生意人,或者不懂書法又熱衷於字畫炒作的人。不懂書法的商人去炒書法,起到一定的反面作用。就比如範曾書法,五十萬一百萬一張買的,能說它不好嗎?當代書法的名氣與書法作品的價值成正比關係,但與作品的書學價值並無太大關係。名氣這東西,是大是小,是長是久,還要留給歷史。當今不少聲名遐邇的書法人,或許三二十年之後就名不見經傳了,過江之鯽而已。我認為,醜書非正道,一時現象罷了,很快就會被歷史的大浪擊得粉碎。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什麼叫“醜書”?其實,至今也沒有一個準確而深刻的定義。以我個人的淺見和理解,應該是屬於不符合歷史上名家書法大師的規範,而了無章法隨意“創作”的書寫模式。據現在常見到的醜書作品,有的尚過得去,有的則奇醜無比,成了實實在在的醜書 !

至於現在社會上為什麼會有人去盲目追捧醜書作品,甚至醜書作者呢 ?這個問題值得深思和商榷。書法藝術是我國漢字特有的,而且具有美學和欣賞價值的藝術作品。必竟有二千餘年的歷史了。今人很多人都不舞文弄墨了,許多有了電腦的年輕人,從小至今都沒有用過毛筆,你要求他如何欣賞書法藝術作品呢 ?因此難免人云亦云。特別是有些所謂自稱書法大師的人,或者開辦了若干年月的書法培訓班,招攬了一批書法學生,一個勁地將他吹捧上了天。有的也許還混進了基層地方書法協會的負責人崗位,難免會在書法界魚目混珠,真假難辨。《紅樓夢》中不是有“假作真時真亦假”之說嗎?何況現在大家都多不再寫毛筆字了,更看不懂什麼叫真正的書法藝術作品。俗話說得好 :內行看門道 ,外行看熱鬧,跟風瞎起鬨的人還真的會有不少。



大千一塵


醜書應該是一些人過於表達個人意願,而岡視傳統文字的規範寫法,誇大用筆寫意的文字,脫離傳統文化範疇,也顛覆人們的審美觀。

而醜書會有一些人追捧,主要是在書法界有一定地位的人把書法說得那麼神秘,說什麼有怎麼祥的書法水平才能看出他們書法的深度,才會使一些人為了證明自已書藝的不凡,睜著眼睛說瞎話,追捧標新立異旳創作,這才讓醜書有了市場。象童話《皇帝的新裝》。是功利心在作怪的結果。

隨著書法芝術的繁榮,讓更多的書法愛好者認知學習書法的正確路徑,也讓一些書法愛好者認識什麼是醜書,從而避免走入歧途。

書法藝術的學習應走傳統文化底蘊為根基,並有所創新的道路,才是正道,我們的書法藝術,不能脫離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溫床,而別出心裁地創作出五花八門的醜書。




山野大伯


“醜書大師”的概念其實十分難以確定。😴😴😴

怎麼界定“醜書大師”。

其實“醜書”既可以當貶義詞來理解,但“醜書”也

可以理解成中性詞義,但“大師”卻是褒義詞,通常

大師可以理解為某行業的翹楚人士,可“醜書大師”

四個字放在一起究竟是貶義呢還是褒義呢?🤔🤔

那我就設想提問者是貶義的意思吧。👀👀👀

現在確實是有一些“醜書大師”,我們也不能把這些

全部描述成書法界的低能兒,有些人確實是屬於很

初級的書法愛好者,但也有一些是混跡於書法行業

多年的老手,但不管怎樣,這些人有一共同的專業

特徵,就是在傳統的書法藝術中,其作品水平沒有

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也可能是功夫不夠,也可能是

天賦一般,總之,這些人都是自知達不到書法藝術的

頂峰,可又想在書法方面有所突破,於是便把“醜書”

作為突破口衝了進來,因為“醜書”沒有傳統書法的

比較,所以難以評判高低,如果口才不錯,再能隨意

編造個什麼理論,甚至再嫁接點西方的什麼時髦的理論

裝飾一下,讓周圍的欣賞者都看得一頭霧水,似是而非,

神乎其神,這樣便容易在千軍萬馬的書法隊伍中

脫穎而出,最後無非是搏些眼球賺點錢而已,如果有

某人成功了併成為有名氣的“醜書大師”自然會成為有

相同意圖的人所追捧,這也就是“醜書大師”在當下

會存在一些市場的原因。😎😎😎

附圖照片:清代包世臣【春暉準平八言聯】臨摹作品

選自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清代卷)



素里布衣楊半


我覺得其實沒有人真正的會追捧“醜書大師”,就像是看鬥狗的人,激動的大呼小叫,滿頭大汗,你以為他在喜歡那兩隻狗嗎,錯了,他在享受看別人掙扎,出醜,甚至身敗名裂直到死亡的過程而已!



醜書是互聯網時代的副產品,沒有互聯網,醜書不能蔓延複製,沒人購買其醜書作品,更不可能有流量分成,這種出力獻醜不要臉,完了被人唾罵,還沒人給錢的事,誰還會去做呢?



現在的情況是剛好符合醜書的滋生,好比一粒黃豆遇到了合適的溫度,合適的水,它發芽了,長得飛快。醜書大師們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人捧場,索性更豁出去了,有的人甚至把臉上都塗滿墨汁,亂滾亂叫,有的人竟然用屁股寫字,用頭髮甩字,用針管子射字,著實吸人眼球。



醜書寫久了,連自己都相信了自己是真正的書法大師,有許多人就真的拿著醜書去參加國展了,組委會震懾於這些人的網絡地位,也可能存在鬼才知道的門路,反正是很多人居然憑藉醜書獲得蘭亭大獎,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現在,醜書已經逐漸在中國書法這個藝術殿堂發芽了,雖然很骯髒,但也奈何不了它蔓延,中國書法任由他們糟踐,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痛心疾首。


永書101


追捧“醜書大師”是一件挺無聊的事!

現實中,追捧“醜書大師”的只有兩類人:一類是起鬨心理作祟的人群,看到有這麼個視頻,儘管心裡未必覺得好,但行為上反其道而行之,為之點贊,好評等等!另一類比較普遍,就是試圖通過追捧帶出流量和知名度,最終為自己謀利的人群,現在很多不像樣的網紅,都有類似第二類的隱性操作,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少利益。

除了上述兩類特定的群體外,我們也要看到,我們普通人的獵奇和圍觀心理無意中增加了媒體對此類人物信息的推送和傳播,這應該是媒體根據讀者閱讀內容做相關性推送的弊端之一吧!

最近媒體又出現了一類新醜書大師,他們知曉公眾對醜書大師的厭惡,卻有意模仿,本意或許是讓大家一笑了之,實際卻因為點擊率較高也增加了醜書大師的關注度。不過我認為隨著新鮮感的消退以及這類內容本身的淺薄,醜書大師們遲早會失去大家的關注



舒克的煩惱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為何小丑身居殿堂,大師遠在流浪;為何會有人去追捧那些所謂的醜書大師呢?

主要是因為,現在的小丑太能舞弄啦,讓一些所謂的文化膚淺者、外行人,去盲目跟風、追隨,甚至崇拜,被表象所迷惑,這種社會假象,產生了大量的蝴蝶效應!

為何他們叫小丑大師呢,是因為他們身懷取悅爾等的絕技和障眼法,他們的書法方式,往往打破傳統、不按常規出牌,其誇張之方式令人咋舌稱奇、拍案叫好,看似不一般,實則頗具表演性質,以魚龍混雜、以搏人眼球,讓諸位看官們難分仲伯、以假亂真!

哈哈,說到這裡小編忍不住仰天大笑一聲:小丑當道賣弄、大師游水潛藏啊!

書法,其實是一門文字書寫的藝術,它的一點一橫、一撇一捺、一勾一折,一起一提,皆有其章法和規律,不能亂寫塗鴉,應當被重視,而不是去成為譁眾取寵或者街頭肆意胡寫、亂改、賣弄的工具!

醜書是啥,顧名思義就是難看的字面兒,說白了,其難登大雅之堂,這種醜書能在如今盛行,也算是怪事一樁啦!

在這裡,我呼籲,請正視書法、端正練字,按規矩來,讓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字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這是當代的責任,當義無反顧去奉行,吾輩當不遺餘力,去為之堅守,這更是一個身為傳統文化愛好者的我,該去守護的底線!




玉靈山人雅集


這個醜書定義太廣。書法外行者,看不懂的書法說成醜書,這往往是好字,如下邊幾幅作品。還有一類人不去臨帖自己瞎整,如雜耍一樣,這類夠不上醜書,什麼都不是!








雲雪書畫


醜書大師,首先排斥濫竽充數的偽大師,因為真正意義上他們也不算大師,只算譁眾取寵的小丑!

很多書法大師是按照世俗標準寫的已經無可挑剔,繼續不斷追求自我,其實醜書可以理解為西方的抽象畫一樣。

可以把書法理解為物質的,醜書理解為精神的。醜書大師其實是在不斷追求自我的一種表現。醜是根據世俗的審美來做對比的,醜也是書法大家的一種自嘲,比做人就像濟公,像老子等一些虛無縹緲的人,你看見他的外形其實不瞭解他的真正內心。每個人看都對作品有不同的理解,當然也包括大眾理解的醜。

就像弘一法師李叔同最後的書法“悲欣交集“一樣所有人都認為美是大家認同的一種標準的時候其實弘一法師是在追求書法的本真!就像手工藝術品和機械藝術品一樣,越是完美的東西其實本身美就是它自己本身的缺陷!可以把醜書理解為中國傳統哲學的範疇。

為什麼西方能容的下抽象畫,中國一些人卻不能容忍醜書?





三隻眼工作坊


醜書在我的理解大多是因為追捧者否定或輕視對傳統書法的認同,那些打著大師招牌書寫“醜書”者多沒有傳統書法的功底,比如某些“狂草”既不能運用張旭懷素的筆法也無視傳統行草的筆法結體的規矩,任其胡作非為的塗鴉,字裡行間找不出半點前人的筆意,甚至不能橫平豎直,字體歪斜,獐頭鼠目,還標新立異,自詡為書法創新,實在不能苟同,沒有半點中國漢字的美感,完全是譁眾取寵,博人眼球,個人不以為然。

分析此類現象與目前社會上為了利益錢財,不惜違反書法創作規律,打著創新書法旗號,自詡大師,實為斂財。那些追捧“醜書”者心氣浮躁,不願靜心臨習古人法貼而是走捷徑企圖一夜成名,博取功名利益。所以個人一向對那些所謂“大師”不以為意,嗤之以鼻。本人一直喜愛書法(學習5年)另外近來又迷上山水畫,也在網上自學。

以下是我的幾幅習作,希望你們能喜歡[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