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中秋月夜”寫一首詩?

伯平11


問:如何以"中秋夜月″寫一首詩?

答:先分析下樓主題意,頭條朋友們經常有類似這樣的命題作業,大家想到的也是喜聞樂道的。也或是大家特別感興趣,樂意願意回答的、最擅長的、得心應手的問題,那就是藏頭詩。咱們頭條平臺不乏喜歡吟詩作賦,填詞對聯領域的佼佼者。詩詞大家高手如雲,詩人墨客,各領風騷,寫個藏頭詩就是小兒科,十分得心應手。而這個問題的提問者並未要求寫所謂的藏頭詩什麼的,好象只是給了一個"中秋夜月"這個命題作文吧!


中秋節到了,普天同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美好佳節。月亮既是永恆的象徵,也代表變幻莫測。人團圓月不圓或月圓人不全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令人傷感往事,寄託未來。古人無不以月為寫作題材,吟詩作賦,賞菊聞桂,把酒對月,詠志抒懷。在盡情欣賞讚美的同時,觸景生情,發出感慨、睹物傷懷、抒發詠歎之哀、訴說相思之苦,寄託未來夢想和希望。所以才有"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夕是何年″思念和迷茫。


你要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獨自品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悟來詮釋"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人生哲理,才能親身體驗到"高處不勝寒"的經歷。也才可以詠歎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兩難全"感慨無奈。也才能抒發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福期望。

人生和月亮其實是有共性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雖然是千古永恆存在於自然界的不變行星天體。但是我們地球人眼裡看到的表象與月球實體卻大相徑庭,人們眼中的月亮卻是時時善變的,每個夜晚有不同形狀的月亮出沒。每個月都循環出現一次由缺逐漸到圓,再由圓慢慢變缺的演變過程,月月如此,年年如是,千古萬年,永生不滅,光照天地萬物,訴說傳奇故事。這個過程恰如人的一生一樣。人從娘肚裡十月懷胎到呱呱一聲墜地,從小到大,依次經過幼年、童年、青年、壯年、中年到晚年的一個全過程,同樣經歷人生征程上的坎坷不平曲折之路。烙上了我們風雨無阻,勇往直前的腳印。拚搏挑戰自我,贏得無悔精彩人生。



現吟詩一首,請諸位先生斧正,謝謝大家!

《中秋夜月》

中華兒女盼團圓,

難忘今宵不負年。

墨客思秋家萬里,

詩仙吟月酒千杯。

浮花舞袖松風起,

細葉讀心柳月寒。

把酒臨風歌一曲,

天南海北共嬋娟。


秀才品詩詞


____藏頭詩【中秋月夜】

【中】年守住家與妻,

【秋】後感知愛如蜜,

【月】色純潔互摯誠,

【夜】光嫵媚增情意。



心經88514111


中年拼搏事業成,

秋年壽歲無憂慮。

月光之下家人聚,

夜談改革開放好。


廣東東莞市虎門麥樹河


雲淡星稀華月呈,皎皎天空月獨明。

又到中秋月圓夜,闔家團圓喜盈盈。

誰憐遊子作路人,月下徘徊念滋親,

望眼欲穿難歸路,潸然淚下暗傷心。


李素齋


《中秋月夜》

中秋黃道吉日好,

國興家旺福星照。

月夜千里共嬋娟,

子孫萬代好姻緣。

五子登科狀元郎,

人興財發萬萬年。





冬花14


飛花《作娟悟語》藏頭詩如下。

中秋晨聽雨,

秋夜望玉盤。

月餅弟傳情,

夜品共嬋娟。

今逢中秋佳節,凌晨北京之海淀細雨霏霏,更顯節曰浪漫之情調。小弟從千里之外的哈爾濱,快遞家鄉《老鼎豐》月餅。這哪是月餅啊,這分明是極其珍貴的姐弟情誼。在這吟藏頭詩一首,嗚謝小弟的惦記。吃的是餅,品的是情。吃在嘴裡,甜在心裡。姐弟京哈兩地邊品嚐月餅,邊千里共嬋娟。

文/顧作娟。圖片來源自拍和網絡侵刪。











文化領域創作者飛花娟


《中秋月夜》

中秋不見月,

相思淚沾巾。

飲盡杯中酒,

醉了故鄉人。





田園詠歌


《中秋月夜》藏頭詩

中華文脈如江河,

秋詩豐收滿山坡。

月老自稱華夏友,

夜賞甜夢比星多。



根言木語


中華盛世豔陽天,

秋果碩碩壓枝彎。

月高星明八斗靚,

夜訴相思情纏綿。



雲開日出118


大酺.賦得中美詩書畫友戊戌年中秋節舊金山佳會

碧海天高,中秋景,升起一輪明月。銀輝光灑處,桂魄人千里,欣逢佳節。富貴花開,風香蘋果,滴露芙蓉搖曳。雲中來鴻雁,錦書加州信,雅言齊頁。舉萬里長風,大鵬奮翼,我心飛越。

同繫中國結。動情愫、指扣雙絲紱。樂佳會、推杯耳熱。留醉華堂,舊金山、海蒸霞蔚。把酒言歡笑,詩書畫、步高追帖。漢唐宋、琴三疊。詩朋畫友,兩地交流青發。唱和陽春白雪。

注:

1,富貴花:指牡丹花。借指“牡丹詩會”欣欣向榮,會友風雅品高。

2,芙蓉:成都市市花“芙蓉”。

3,加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別名,加州、黃金之州、金州。

4,錦書:書信。這裡指美國“北加州、東灣(國際)牡丹詩會”會長“林中明”先生向中國“成都市詩詞楹聯學會/成都市詩書畫院”發來邀請函。邀請中國詩書畫友參加牡丹詩會舉辦的戊戌年年會。年會地點:美國舊金山市市立總圖書館。時間:2018年9月23日(中國9月24日,中秋節)。

5,雙絲:指“雙絲網”。宋代張先《千秋歲·數聲鶗鴂》詞有句:“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西蜀知周道濟戊戌年中秋於舊金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