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人應該怎樣才最健康,健康的定義是什麼?

譚利軍2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

健康是人在軀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狀態。

①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過分緊張和勞累。

②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

③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④ 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中的各種變化。

⑤能抵制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沒有器質性疾病。

⑥體重適當,身材勻稱。站立時,頭、肩、臂的位置協調。

⑦眼睛明亮,眼瞼不易發炎。

⑧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根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⑨頭髮有光澤,無頭屑。

⑩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中醫所說的健康是指:身體挺拔強壯結實有力為健,內部系統功能協調共濟、能量滋潤和諧、陰陽平衡、代謝通泰為康。

能量滋潤和諧指的是能量交換自然和順;代謝通泰表明人體新陳代謝的基礎——脈絡通暢代謝安舒自然。

《天年》一篇中說:“五臟堅固,血脈和調,肌肉解利,皮膚緻密,營衛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氣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揚,各如其常,故能長久”。

五臟堅固:五腑功能正常,代謝平衡。

血脈和調:脈絡功能正常,氣血運行通暢。

肌肉解利:身體靈活柔軟、活動自如方便。

皮膚緻密:皮膚狀態良好,光澤富有彈性,汗腺功能正常。

營衛之行,不失其常:氣血營養充盈,三大功能正常。

呼吸微徐,氣以度行:呼吸系統功能正常,滿足需求。

六腑化谷,津液布揚:消化系統功能正常,津液濡滿。

通過以上指標整體指標評價衡量人是否健康,綜合考量人體機能的綜合水平 ,才能完整的體現人的健康狀況。

三、健康狀態

健康是一種狀態,是機體與自然界環境適應狀態及人體內環境動態平衡的機能狀態表現。

健康狀態是指人體正常狀態,在自身規律和自主機能作用下,以機體能量交換的水準績效水平、新陳代謝能力的水準績效水平、脈絡功能、血管功能、自律機能、精神、心理、生理及體力、體能、身體素質和健康舒適度等整體機能指標的平均水平綜合來衡量。

健康狀態與健康成正比。健康狀態作為評定人整體健康的標準,客觀的反映人整體健康的均衡狀況,各種指標平均水平越高,健康狀態越好,單一指標水平不能完整地反映出人整體的健康狀態。

四、群體健康狀態評價

評價群體的健康狀態,可根據相同年齡階段個體健康狀態的平均水平作為考察指標,一般可分為五級:

1、一級健康狀態:強健健康狀態,佔全部人群的10%左右,這個狀態下群體中的個體健康狀態非常好,健康水平超出常人平均水平,身體素質、體力體能、精力充沛,如運動員等,機體的能量交換、脈絡功能、血管功能及免疫功能完備,沒有疾病表現,具備心理及道德等健康,符合健康標準,健康舒適度處於 很好狀態,體力體能及身體素質可以完成超強的體力付出,且體力體能恢復速度較快,很好的滿足工作生活及社會活動的需求。

2、二級健康狀態:較強健康狀態,佔全部人群的20%左右,在這種狀態下的群體中的個體健康狀態很好,健康狀態比常人平均水平稍強,機體的能量交換、脈絡功能、血管功能及免疫功能完備,沒有疾病表現,具備心理及道德等健康,符合健康標準,健康舒適度較好狀態,體力體能及身體素質可以較好的滿足工作生活及社會活動的需求。

3、三級健康狀態:正常健康狀態,佔全部人群的40%左右,在這種狀態下的群體處於健康狀態,機體的能量交換、脈絡功能及血管功能處於正常狀態,具備心理及道德等健康,符合健康標準,健康舒適度處於正常狀態,沒有疾病表現,體力體能及身體素質可滿足各種生活及社會活動的正常需求。

4、四級健康狀態:亞健康狀態,佔全部人群的20%左右,在這種狀態下的群體,健康狀態平均水平偏低,機體的能量交換、脈絡功能、血管功能及免疫功能也相對較低,具備心理及道德等健康,健康舒適度或有降低,基本符合健康標準或少有疾病表現,體力體能及身體素質低於健康狀態的群體,或可滿足各種生活及社會活動的基本需求。

5、五級健康狀態:非健康狀態或稱疾病狀態,佔全部人群的10%左右,在這種狀態下的群體,健康狀態平均水平低下,機體的能量交換、脈絡功能、血管功能已經發生變化,免疫功能較差,心理健康受到影響,人體機能低於健康標準,健康舒適度處於低下狀態,慢性及隱匿性健康問題較大,或有疾病體徵表現,體力體能及身體素質下降,或難以滿足各種生活及社會活動的基本需求。

從以上可知:一級健康狀態的人佔群體的10%,二級健康狀態的人佔群體的20%,三級健康狀態的人佔群體的40%,前三者之和為70%,是健康狀態主體人群。四級健康狀態人群佔20%,五級健康狀態的人群為10%,是健康狀態改變的人群。五級健康狀態分屬是一種符合自然規律的常態分佈。


用戶63338294359


健康,分肉體健康,心裡健康。就計算機的硬件和軟件。

我個人覺得第一步是硬件要健康。每天或者每個星期必須要有一些運動量,以前我是很少運動的。一年365天下來,運動量加起來沒有一個星期,從來沒有流過汗,懶得運動,形成怕運動。時間長了,很明顯的狀態是,臉上油膩,床單,枕套,都很油膩,我老婆洗衣服床單被套,總是說,不用眼睛看,聞一下就知道,哪個是我的枕套。還有就是,肚子明顯變大,變圓。精力總是萎靡不振,即使睡眠時間很長,也很累很困。

自己也覺得這樣不好,後來我嘗試運動,現在我是每天運動,我是每天跑步,運動量控制在,出汗了,流汗。然後衝個澡。因為長時間不運動,開始突然運動的幾天,很累的,渾身肌肉都痠痛,我知道這是我長時間不運動,導致的身體的抗拒。現在好了,我每天出汗,第二天,感覺不高身體的不適應,反倒覺得精力很足,自己都覺得很清爽,每天。

第二步就是心理健康,也是軟件。我們需要規劃,自己分析一下自己想要做什麼樣的事情,或者有什麼目標。把這個目標分解一下。每天要做什麼,每天去要求自己完成它。不要拖延,不要浪費時間,你滿足心理的所需。就會克服你的焦慮,時間長了,就會獲得心理的健康。

加油!


公務員備考筆記


感謝問答!。人類從有史文明以來對於健康的意識標準也就是健康的基本概念還沒有從根本上促成統一的認識。在漫長的生活中由於人們的偏見與缺乏科學理念的普及,造成了人類本身在複雜骯髒的環境中生存對健康形成嚴重威脅的各種因素始終無法得到徹底清除。所以我們對健康的概念只能大抵分為兩個方面並作出選擇性的理解。

一:精神意識方面的健康。也就是人們常常說到的心理健康,這種健康是人們在無型中形成一定社會關係基礎的重要保證和因素。它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與社會的和諧發展;也關係到每個國民能否正確自願履行自己的職責,安居樂業,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例如,我國是世界上的一個大國,假設出現多數人的心理不健康,就必然形成社會的不隱定,如政治上有出現一小部分貪官汙吏,社會上也會出現小偷大賊,無視道德法律底線,殺人放火,嚴重時會形成民不聊生,犯法犯罪的人增多等,這種狀況特別是在舊中國時期曾有發生過的局面,也就是人們心理不健康而相互排斥的負面結果。因此,我們對心理健康應該被視為是一種在人們的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生活規範,並明確這種規範是來自於全面普及社會優質教育的重要理念,使之形成人們在成長期的必經心理健康概念的門檻。

二:身體與物質生活上的健康。我們知道身體的健康大都取決於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均勻科學食用和合理的自我調節,並結合利用好非汙染水質,符合標準的環境空氣,適當進行運動鍛鍊,在這些條件下一般可以保證身體的基本健康,但也有很多偏於對健康的忽視,平常也沒有什麼講究。如嗜酒如命,過量抽菸,還包括暴食油膩,高蛋白質食物等都給身體帶來不利健康的隱患,這在我們群居周邊隨便一查總是一目瞭然的,不病則怪乎?所以,凡是對健康意識過於淡薄的人如發現突然生病,一般都是很嚴重的,有的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發展到無可救藥的地步。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要肯定,沒有健康意識觀念的也就是說不懂得講究的人,通常都很健康。比喻在大街小巷中我們常看到哪些不很講究衛生的飲食店老闆員工,他們的身體一般比知道講究衛生的高級飲食店老闆和員工更健康,這個奧密,要從辦理衛生許可證的人員檢測中瞭解就一清二楚了。

因為懂得衛生的人,大都有親身經歷和了解疾病的痛苦,並在腦意識中有存在如何避免重感或感染他人的思想概念。而不講究的人本身無經歷,也沒有講究的意識。所以,我們在理解健康概念問題上,也應該從相對的另一面找到健康的意識,這對每一個在外面奔波工作就餐的人都是有益的,而且也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非假追真


健康是什麼?傳統的健康觀認為“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更加註重整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解釋:健康不僅指一個人身體有沒有出現疾病或虛弱現象,還是指一個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因此,健康內容應該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等。

在我看來,健康的三個基本要素分別為:身、心、靈。也就是人們常談的身心靈,這三者就像是一個連接在一起的三層金字塔架構,身在底層,靈在頂層,心在中間,三者組合在一起,才能夠構成整體的健康。

身體指的是具體的身體表象,即為一個人的身體上,所呈現出來的狀態,之所以身體在底層,因為身體代表了基礎,也是健康的物質基礎,決定身體的核心要素,首先是人體的材料學,也就是構成人體的七大類四十多種營養物質是否全面均衡的在供應。包括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水和膳食纖維,也就是說,一日三餐,能夠確保身體所需的全部必須營養物質,是決定健康的基礎、以及第一層核心因素。

身體的基礎之上,就是心,包含心態和習慣,這一部分,決定的是心態習慣對於身體內部氧氣養料的利用效率。

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情緒模式跟健康有關,卻不太懂如何真的有聯繫,當一個人生氣的狀態下,不由自主的呼吸會變得急促,也就是說在生氣的狀態身體內部的氧氣,會急劇減少,當體內氧氣減少時,身體自動轉換代謝模式為無氧代謝,無氧代謝較之於有氧代謝,對於葡萄糖的需求量會提高19倍,同時會增加多19倍的代謝廢物乳酸,顯而易見,一個情緒不好的人,除了血糖容易波動之外,身體會更容易堆積代謝廢物、從而容易疲勞和加速衰老。

再談習慣,健康沒有特別的訣竅和特別的方法,一個關鍵詞叫做“持續”,一個很小的針扎一下沒有大礙,但是連續天天扎,就會造成損傷,這個叫做壞的習慣,例如抽菸,簡單的深呼吸、或者是久坐後站起來伸個懶腰,看起來不能對身體直接有幫助,堅持兩年,很可能避免掉無數次的腰肌勞損,所以談到習慣於健康,有一句話再合適不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再高一層也就是健康的金字塔頂層,靈的層面,聽起來似乎有些摸不到抓不住,也很難具體的解釋,我可以舉個例子。

一杯鮮榨的非常營養的果汁,你喝了一口,身體開始吸收他的營養,但是在你去洗手間回來之後,我告訴你剛才杯子中有人吐過一口痰,這一瞬間,你開始反胃,身體開始極力抗拒剛才喝進去的、原本很有營養的果汁,也就是說,果汁沒有變化,唯獨我傳達給你的這個信息,讓原本身體喜愛的物質,變成了身體抗拒的東西,當我告訴你我跟你開玩笑的,沒有人吐痰,但是你總是回想起那個場景,依然噁心想要吐出來,讓你噁心和反抗食物背後的根源,就是你腦袋裡的那個意念,這個意念也叫作靈。

我們常常談到吸引力法則,想象的會更容易得到,害怕的往往最容易發生。

例如當你走進辦公室,左右邊的同事都感冒了,一個上午你都擔心自己被傳染,提醒吊膽不敢跟同事正面說話,結果中午你真的感冒了,其實這些常見事件的背後,都是因為你腦袋中的意念(靈)在作祟,一旦一個錯誤的意念進入大腦,雖然他是假的,但是卻給身體的所有細胞,傳達指令,從而造成健康的損傷。

這個角度,比較深奧,簡單點談的話,就是應該相信生命的力量,相信愛的力量,練習和嘗試讓自己,終生生活在幸福之中。

綜上所述,什麼才是健康?怎麼樣才是健康?

第一吃的夠好,確保營養能夠滿足身體需要,第二養成優質的健康習慣,摒棄對健康有傷害的習慣,並且練習穩定情緒,避免身體持續長期應激行為,第三為積極正面的目標去努力,並且永遠相信美好的東西,努力讓自己,終生活在愛的滋潤、以及幸福之中,綜合到一起,構成整體的健康。


營養師王璞


我認為首先應具備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質,然後才能打造健康的體格。若沒有健康的心靈,很難有健康的身體!

我認為健康的標準是:

I. 思維敏捷,應辯能力強,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強。

2. 什麼都能吃,吃得快,吃得香。

3. 二便通暢,屙得快。

4. 五臟六腑,沒有器質性疾病。

5. 行動敏捷,不需依附它物。

A 如果一個人反應遲鈍,不能應辯緊急情況,到一個新環境很難適應,埋三願四,不能很好開展工作。那麼他的心裡素質不怎麼樣,腦細胞不夠強大,思維不活躍,也不夠健康。

B 如果一個人吃什麼都香,說明他的消化系統很好,不挑食的人,能保障身體需要的營養,造就健康的體魄。

C 假如一個人上個廁所都需要半天,那麼就說明他不是有炎症,就是氣血不足,無力盡快解決。俗話說:人老三不才,屙尿打溼鞋。

D 如果人的五臟六腑,心肝脾肺腎,設有器質性疾病,那麼也算不錯了。

E 皇帝內經有一句話:行將附摟,骨將壞矣。如果走路都慢吞吞,還需依附它物,說明不是老了,就是有疾。

總之,要想健康,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一顆平常的心,一顆善良的心,處事不驚,不燥,正確對待。

合理飲食,均衡營養,管住嘴,(不暴飲暴食)。邁開腿,不要坐著不動,要根據自己的體質,適當鍛鍊,保障身體正能量,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去除亞健康,做一個快樂的健康者!


忘憂草48879561


每個人在形成人形之前,就已經被宇宙能量場量身定製好了,男與女這兩種性別的身體構造,這種能夠陰陽結合並互補的生命體,也是宇宙精心設計的,為的就是讓人類能夠繁衍與發展。

宇宙能量場為了能夠讓人類適應地球上的生活環境,因此饋贈了能讓人類呼吸的大氣層及空氣,賜予了能讓人類繁衍與生長的土壤和水,恩賞了能讓人類可食用的動物及植物(有些植物或動物還被人們用作治病的藥物)。

宇宙能量場在給予適合人類居住的地球以後,又給了人類適應在地球上存活與發展的身體,人體的生理結構與內在的所有生化物質,都是經過宇宙能量場精密化的設計與加工下完成的。

為了應對自然界的各種變化(生老病死),宇宙能量場在對人體設計之初,就把機體應對各種內外環境變化的平衡能力設置在人體生命之中,因此才讓人體內部擁有了複雜而完善並具有不同功能的器官組織,不同的器官組織以分組形式組成了人體的九大系統,它們在人體自主功能完整統一的有機調節下,以相互協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方式使機體達到平衡,完成人體的所有生理與心理活動,其中的免疫系統在人體中充當著保護人體健康的衛士角色。

人體結構是完善和合理的,如果人們能夠以順應宇宙法側(自然法則)的狀態去生活,人體是不易生病的,因為有規律性的正常人體活動,使人體內環境還處於平衡狀態,機體自我防護機制沒有受到破壞和消耗,人體中的衛士免疫系統在其它系統的協助下是有能力抵禦疾病的入侵,從而讓人體處於平穩發展中,人們的正氣能夠抵禦邪氣,人體就不易有病。而用違背宇宙法(自然法則)的狀態去生活,人體就容易患病,因為無規律的生活方式,會破壞人體內環境的平衡,使人體免疫系統的保護功能遭受破壞和損耗,其它系統一但受到病毒的攻擊,免疫系統由於在人體非正常生活過程的破壞下,已經無力抵抗痛毒的入侵,因此使機體容易生病。

人們順應自然規律的生活方式需要良好心理的支持,因為擁有樂觀向上這種正能量的積極心理,就如地球上溫暖的陽光照耀大地一樣,是可以讓人體內部分泌有營養的能量液,同時還能使免疫細胞得到能量補充,進而有能力抵禦疾病的侵害,維持體內平衡。人們如果以悲觀消極的不良心理去生活,那麼這種負面情緒,就如春日中的冰雹會破壞幼苗一樣,會使身體內部分泌出負能量液,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引起機體一系列不良反應。所以人們心理與精神狀態的好與壞,就如天氣的好與壞一樣,會對機體內環境,產生致關重要的作用。人們在心理因素這一前題基礎下,還需要以不違背自然規律的方式去生活和工作,那麼就是最好的養生,反之則會造病。

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就對人在什麼狀態下容易生病及在什麼情況下不易生病的問題上做出過精闢的論述,歧伯曰:"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緊接著岐伯又從人們的心理及精神層面上對身體的影響又做出了進一步論述,岐伯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慾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故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中國古人的養生智慧,已經從天地人合一的觀念上對人體進行了研究和闡述,因此我們現在的人們更應該掌握先祖們的養生經驗,發展並完善已經成形的養生之道!


彭勁健康養生


健康的定義是身體好,心理正常,對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適應能力強。這是由西方醫學傳入中國時的《生物學模式》後,與祖國傳統醫學在整體理論基礎上相結合,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發展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決定的。

祖國傳統醫學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一向重視心理特點及對發病的影響。建立了陰陽整體論,水火五行論,心主神明論,髒象五志論,“外感”與“內傷”等,形成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自身體系,貫穿於病因,病機,診治,養生等各個環節。這些理論,受到孔子和老子哲學思想的影響。例如祖國傳統醫學認為,疾病是陰陽偏盛偏衰,太過不及均為患,沖和則百病不生。對醫學的研究是取象比類,直觀洞察,注意內因,強調心神的主導作用,主張天人一體與自然的協調,認為清心寡慾可以養生防病,用氣功吐納以養心健身,均受孔子的尊重理性,以中庸為美德和老子的效法自然,清靜無為的哲學思想的影響。在中華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整體觀念和辨證施治兩大特點,重視心理現象和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的中國特色醫學思想己為西方醫學界所接受。

因此,人要怎樣才最健康?從上述分析中可見,必須是身體好(無病),心理好(情緒愉快,思想好,有革命情操),能融入社會,為人民服務。這樣,才是一個健康的人。

以上分析,供參考之。


桂花芳香77105282


我覺得健康包括三個方面,一,身體健康,二,心理健康,三,生理健康!這三個方面缺一不可


紅海美好明天


健康,包涵兩個方面:一個是身體健康,一個是心理健康,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身心健康。其中心理健康要重於身體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規定:健康不僅是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應當重視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體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其身體的健康程度。 人的喜怒哀樂的各種狀態,會導致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的不同反應。因此說,除非是外創傷,其他的病痛都或多或少跟情緒有關。也就是說,心理健康是身體的健康的基礎和保證。


新夏邑


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人一出生就開始進行著生與死的抗爭。

世界上絕對沒有一點毛病都沒有的人存在。

所以說人從出生開始,疾病就是人人都有的、常態化的,只是有的沒有顯現出來而已。

年輕的時候,身體強壯,抵抗力強,生的因素大於死的因素,所以說他表現出來的狀態是很健康的狀態。

到了50歲以後,人體各個器官開始衰落,疾病開始佔據上風,死的因素大於生的因素,表現出來的就是疾病的整體狀態。

人體有兩個平衡:一個平衡就是機體內部的疾病與健康之間的平衡,另一個在人體外部,是人體與周圍環境的相互適應、相互平衡。就像太極陰陽圖一樣。

所以說要保持健康,首先心態要平衡、要平和,身體內部的營養狀況和整體機能要保持一個平衡穩定的狀態,人體與外部的環境要相適應、相融合,保持一個平衡穩定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