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眼中看到的美景,和用手機拍出來的美景,差距那麼大呢?

完美E弧度


這種情況和個人的審美有一定的關係,當一個畫面取景選擇鏡頭的焦點位置和畫面的構圖比例,這些都直接影響照片的意境!色調的調節配合光的撲捉講究一定的道行!這些都真接影響畫風!還有硬件設備的基礎也是很重要的!








奔跑的小酒窩阿寶


因為人眼看到的景物是一種視覺和心理的綜合感知,在看到的同時是參與了心理活動的。

攝影是方式是通過鏡頭來記錄的,是機械客觀的。

把眼睛看到的和心裡所感受的轉成畫面,先要了解鏡頭的特性,一般人眼視覺範圍大約在60度左右,而大部分手機的常用鏡頭都是廣角,拍出的範圍比人眼看到的都要廣,內容都要多。

將人眼看到的轉換成鏡頭語言,就要了解不同鏡頭不同焦段的特性,拍的經驗多了就知道怎麼拍會美了。



攝影的碎月


1.學會構圖

同樣的景色,構圖不同,拍出來的效果完全不同。還要把要表達的主體放在興趣點上突出出來。

2.擅用光線

攝影是用光的藝術,要擅於運用光線來表達主體。

3.多拍幾張

由於手機拍照時每次的算法不一樣,同樣的景物,拍幾次的效果都不一樣,我們可以多拍幾張,從中選效果最好的保存下來。

4.適當運用後期

手機修圖軟件有很多,現在簡單介紹兩款:一是美圖秀秀,裡面有很多漂亮的濾鏡可以套用。二是snapseed,裡面功能很強大,能滿足你日常手機修圖需要。

希望能幫到你。下面發幾張我用手機拍的圖片:








範洪波


相機也好,手機也好,都自帶自動測光系統,而這種測光系統是比較傻瓜的,它們看什麼都是18%的灰,如不設定,拍出來的雪不白,拍出來的煤不黑。手機是沒有辦法的,只能靠後期,照相機是可以設定的,就是先測18%的灰板,沒有18%的灰板測我們亞洲人的手背也可以,(我們的手背接近18%的灰)如拍攝同等明暗的物體,參照測手背的數值就能輕鬆搞定一切了。


老連長15


作為一個十多年攝影師,想說以下幾點

第1,攝影經驗不足,建議多看高手攝影師的片子

和你想拍的題材同類型的片子,建議你多看,多模仿.

第2,多學習後期,學習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在網上教程,專業後期書籍,多看多練多模仿多比較 一定進步非常快

第3,有一部分是攝影設備上的原因,欲攻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專業的攝影設備,才能拍出更好的映像,

第4,多像比自己技術好的攝影師請教,讓高於自己水平的攝影師,指導自己。利於提高自己的攝影水平。

加油,功夫不負有心人。


跟著老王一起玩


手機拍照因手機自身有美圖的功能,和肉眼看到的景物有很大的差別。這幾張是月初在銀川市燕鴿湖公園用華為HUAWEI Mate30拍的。





快樂的大眾1


按鏡頭焦距劃分,人單眼的焦距相當於50mm鏡頭的可視範圍,雙眼的焦距相當於35mm鏡頭的可視範圍,而市面上大部分手機的焦距為28mm的可視範圍,相當於廣角鏡頭。如果人所在的拍攝位置不變,雙眼所看到的景色是類似人文鏡頭35mm焦段的視角,而相同位置手機拍攝的則相當於28mm的廣角,因此從這方面角度來說人眼看到的畫面和手機拍攝出來的有所不同,同時,利用手機端拍攝照片,對拍攝參數的設置也決定了最終的成像風格,加之手機都會自動處理一些照片參數,例如色相,飽和度等,對照片的成像也有影響,因此拍出來的照片和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感覺。






飯特稀的西


我們人的眼睛因為是生理特徵,看到的景緻和色彩是最為直接的,包括一些特殊場景裡,對明暗對比比較大的包容性,也就是攝影裡提到的寬容度也有很大的調控能力,這些都是一些攝影器材很難達到的。






月夜星


手機的鏡頭與專業相機的鏡頭相差甚遠。因此在照片的尺寸、層次、景深方面都差距很大。尤其手機在拍攝一些反差大、速度快、或是體現細節的片子時,就會顯得力不從心。但是作為便攜的隨身記錄工具,手機在滿足一般的旅行紀念、人像、風景攝影等方面已經足夠好了。





劉是魚


看到美好的景色,總是忍不住要拍幾張照片,但各人的水平不同,效果不一樣,這與設備關係不大,與誰拍,怎麼拍有關係。

一般風景照,很容易拍成糖水片,但我不否認它的價值,那也是好看的。

人的眼睛觀看到的景物是包含了太多信息的,如果你沒有用眼睛進行取捨的能力,就要學會利用取景框,來達到對畫面的取捨及構圖的選擇了。

首先不要什麼都想要,而是要做減法,讓景物在畫面中成為一個整體。然後在整體中突出表達重點,就是你主要拍的什麼。最後注意層次,光線等等。

這些只是拍攝過程中的部分技巧,其實最重要的是,你得提升自己的美感。當你的眼睛看世間萬物,都能形成一幅幅的畫時,攝影只是舉手之勞。

下面我將你的照片做了簡單裁剪,對比一下,稍微有意思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