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字時,怎樣才能把握住字體的間架結構?

梁園墨客書法


田氏兄弟曾經說過,臨帖要一筆三抬頭。我也曾經用過他這個方法。發現這個方法不適合我,因為我真的一筆三抬頭,其結果是整個字形不連貫。反而寫的不好。所以臨一個字,最多看三眼就要把這個字寫完,我這樣臨習反而更好。我在這裡不是說田氏兄弟這個練習方法不好,只是因人而異,也許他們用這個方法很好,別人用也很好,我或者和有一些個別的人不太適合。

還曾經有人對我說過,臨一個字,寫完之後放在30公分的距離,對比一下字帖,看看哪裡不對的。因為放得遠一點,看得更清楚。這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方法應該有不少的,別人的方法只能給你作為一個借鑑。適不適合你,也只有你自己才知道。

對於字體的間架結構問題,可以參考《黃自元92法》、田蘊章的《歐楷解析》、《歐陽詢結構36法》
單單看理論方面的知識,如果你不練,永遠都掌握不了字的結構


和方法,所以光有理論知識,這是不夠的。如果只看理論知識還不如不看,直接練字來得更加實在,快速。

只要你長時間的練習,心摹手追。就算你不用看任何理論知識,練的時間長了,自然就會有感覺。字的筆畫也好,結構也罷,都是靠你長時間的練習,認真的去反反覆覆的去臨摹,你自然而然就能夠掌握住結構。這需要長時間的練習,你才有感覺,這種感覺只有你自己才清楚。到了一定的時間,你自然就能掌握住字的結構和寫字的方法


xiang古


漢字的間架結構決定著它的形態。也就是說,一個字的形態是否端莊秀麗、是否堂堂正正,完全由間架結構決定的。若掌握不住結構,在書寫過程中,就容易顧此失彼,或歪歪歪扭扭,或頭重腳輕,或重心不穩。

那麼,怎樣才能把握住字體的間架結構呢?這裡,臨帖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臨帖也是有方法的。動筆之前宜先讀帖。先用心觀察原帖,琢磨它的用筆之法,琢磨它的結構佈局,琢磨它的點畫位置。最後再捕捉它的神采氣韻。初學練字宜選用帶格子(米字格或田字格)的字帖和練字本。用這個方法,字的結構佈局點畫位置就會變得非常直觀起來,在臨寫的時候更容易發現問題,也更容易糾正問題。

再一個,要想真正把握住字的間架結構,首先你心裡就得有一個全局意識和整體觀念。這一點才是根本。只有抓住了問題的根本,才能更快更有效的解決問題。要學會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看問題,從一個全局和整體的高度把握問題。這個才叫本領。有了這個本領,應付任何問題都會遊刃有餘了,何愁玩不轉書法?至於如何把握它的間架結構,那就更不在話下了。








98明明德


臨紅,把紙蓋在字帖寫個二三年,拿開再臨個二三年,離帖再寫過二三年,基本上就掌握了,再寫不好就無所謂了,估計你也不是寫字的料,只當修練就行了。寫字不是著急事,持之以恆,方有成效。


莫雲飛1


間架結構也就是字的結構,初學要分佈平正。要學習前人的經驗。啟功大師,最講究字的結構。可以向大師學習,雖然啟功大師已經作古,但在網上搜索他的構字理論,都能搜到想要的結果。

另外,某某九十二法,歐陽詢三十六法,等等也可作為參考。現在網絡發達,這些都能搜索找到。


筆翰頗好


每個字的間架結構都不一樣,甚至相同的字在一篇作品裡也不一樣,楷書的話就差不多一致,這個東西需要平時多注意觀察,網上有很多有關間架結構的書和視頻,多看多練習就行了,間架結構前輩們總結出了好多種,三十六法七十二法等等,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楚的,自己體會更好些,最好是買帶米格的字帖來練習,這樣會更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